年度动态检测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391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度动态检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年度动态检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年度动态检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年度动态检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年度动态检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度动态检测报告.docx

《年度动态检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度动态检测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度动态检测报告.docx

年度动态检测报告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本次检测工作任务与目的

*************************************,投产***年****月。

经济类型:

其他股份有限公司;矿山规模为中型企业,采矿方法为地下开采,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上下山;从业人数:

截止2014年底职工在册人数为***人;设计生产能力**万吨,根据批复,我矿为高瓦斯矿井,生产能力为**万吨/年,按可采储量计算尚可服务**8年。

根据《河南省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河南省矿山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技术指南》等相关文件要求,****矿积极响应省厅要求,展开了储量动态检测管理工作。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公示要求,我矿具有编写本单位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报告的资质。

通过资源储量动态检测,详细阐述了我矿井本年度的采矿范围、采矿方法、采矿工程施工情况、施工目的及结果、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矿产资源储量综合利用、剩余储量估算等情况,来总结本年度矿山开采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矿区开发工作建议,提交储量动态检测报告,为下年度合理组织矿井生产,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提供建议和改进方法。

第二节矿山位置、范围及交通

1.矿区位置

*******位于*******内,属岳村管辖,地理坐标为***°**’*”~**°**′**″;北纬:

**°**′**″~**°**′*″。

*******的采矿许可证号为(****************************),共有**个坐标点依次连接而圈定,矿区范围为******平方公里,井田边界西至第*勘探线,东至第*勘探线,南至**正断层,北部以二1煤层露头线和****断层为界。

2.矿界范围

我矿面积:

****平方公里。

开采矿种为煤炭,批准开采二1煤层,限采标高为+***~-***,矿区范围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核发的***个拐点坐标圈定(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有效期***年,自***年**月至****年*月。

*******拐点坐标一览表

点号

拐点坐标

点号

拐点坐标

X

Y

X

Y

1

15

2

16

3

17

4

18

5

19

6

20

7

21

8

22

9

23

10

24

11

25

12

26

13

27

14

28

3.交通条件

*******东北距**省省会**市**Km,西距**市**Km。

距京广铁路、新郑车站**Km。

矿铁路专用线和**铁路专用线相通,**地方公路在距****矿南部*Km处经过,东距**高速公路和***国道分别**和**Km,北距***公路**Km。

交通十分方便。

*******交通位置图

4.地形地貌

区内地形起伏不平,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总体西南高、东北低;本区地貌成因类型属构造剥蚀地貌,地貌单元为丘陵;水系属淮河流域;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区内主要有**、*寨、**等几个行政村,工业以建材(耐火粘土)、采矿、运输等为主,农业以小麦、玉米等为主。

水电状况良好,区内经济相对发达。

第二章地质勘查与采矿

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查工作评述

*******的地质调查和开采历史非常悠久,可靠史料表明唐代采煤业已经盛行。

外国人**在***~***年间,***在***~***年间曾对****煤田作过调查;***年****对较大范围内进行过调查。

大规模的勘查开发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原地质部**测绘大队第**分队于19**年**月完成****井田1∶5000地形图测绘32.728km2,完成钻探工作量为15287.41m/50孔(与现矿井同范围完成钻探工作量为6104.10m/17孔),此次勘探大多集中在-15m水平以上,河南省地质局**地质队19**年*月~19**年*月对本区进行的勘探,并综合本区以往所有地质资料提交了《******煤田*****矿区地质勘探报告书》,提交二1煤层资源储量******万吨,其中A(111b)级***********万吨,B(122b)级*******万吨,C(333)级**********万吨。

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依据。

*******现矿区位于该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中部,包含现矿区范围。

2)****矿务局19**年~19**年历时20余年对本区进行了补充勘探,此次勘探目的是为****矿井生产和开拓延伸提供地质资料,完成钻探工作量29037.30m/88孔(与本次核实同范围完成钻探工作量为18994.59m/45孔),质量较可靠。

1988年9月***矿务局综合本区所有地质资料提交了《****煤田****矿补充勘探地质报告》,1989年7月煤炭工业部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以(89)豫煤生字第410号文《关于对****矿务局****矿补充勘探地质报告》的批复,批准二1煤资源储量***万吨,其中二1煤A(111b)级储量为***万吨、B(122b)级***万吨、C(333)级***万吨。

本次核实是依据该报告,该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包括本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现矿区位于该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中部。

3)2007年7有~2007年12月历时半年,**************有限公司为*******编写《*************************************矿井地质报告》,并由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进行批准。

批准保有资源储量*****万吨,其中(111b)****万吨,(122b)*****万吨,(333)*******万吨。

该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包括本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现矿区位于该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的中部。

4)2008年11月~2009年2月,山东中煤物探测量总公司完成了***********32采区瞬变电磁勘探,提交有《***************采区瞬变电磁勘探报告》,施工测线47条,测深点1376个,试验点10个,检查点60个,总计物理点1446个,全区质检率为4.36%,电阻率相对平均误差±2%,均满足《规程》和勘探设计要求。

5)2010年河南理工大学**、**教授等对*****水体下采煤进行了论证,提交了《**************水库下采煤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采区水库下采煤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确认****采区水体下采煤是可行的,水库对矿井生产无影响。

但水体下采煤,要严格按规程实施,密切注意矿井水位、水量变化情况,贯彻落实“**************区水库下采煤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

6)2011年****公司为*******编写《*************************************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并由国土资源部文进行备案,资源量******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万吨,其中(111b)********万吨,(333********万吨,消耗资源储量********万吨。

此报告可作为编写动检报告的基础报告。

7)2012年,我矿编制《2012年煤炭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截止2012年底查明量剩余***万吨,保有储量*******万吨,其中(111b)*********万吨,(333)**********万吨。

由省厅专家进行评审,****国土局进行备案。

8)2013年,我矿编制《2013年煤炭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截止2013年底查明量剩余****万吨,保有储量****万吨,其中(111b)*****万吨,(333)****万吨。

由省厅专家进行评审,****国土局进行备案。

9)2014年,我矿编制《2014年煤炭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截止2014年底查明量剩余****万吨,保有储量****万吨,其中(111b)***8万吨,(333)****万吨。

由省厅专家进行评审,****国土局进行备案。

第二节.矿产开采现状

本矿区位于河南省****煤田东部,行政区划主体位于*******。

矿区内煤层埋藏较深,发育较稳定,煤质中等,矿区构造-复杂型,煤层为典型的“三软”煤层,顶、底板不易管理,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现有*个井筒,*******主井、付井、****立井、*****风井和******风井;开拓方式:

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开采方法:

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矿井通风方式为对角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井下生产工人采用矿灯照明。

截止201*年底矿山查明资源储量****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万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中(111b)类**(**万吨,(333)类*****万吨。

第三节.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

*******在水文地质单元上位于****复向斜岩溶裂隙承压水水文地质区的西段南翼,即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内有溶岩地下水的补给区转化为迳流区的地带。

矿井主要含水层有:

寒武、奥陶系(∈3ch+O2m)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太原组下段灰岩(C3tL1-4)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太原组上段灰岩(C3tL7-8)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二1煤层顶板砂岩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

主要隔水层有:

本溪组(C2b)铝质泥岩隔水层;太原组(C3t)中段砂泥岩隔水层;二1煤层底板砂泥岩隔水层;上、下石盒子组砂泥岩隔水层。

据矿井突水台帐资料和区域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井充水因素主要是地下水、构造裂隙水、老窑水,而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不占主要地位。

目前全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89m3/h,最大排水能力为2975m3/h。

二1煤层直接顶为Ⅰ级顶板,多为泥岩、次为砂质泥岩,个别为砂岩,厚度一般5~7m,不稳定,易垮落;老顶为大占砂岩,距煤层顶板0~10m;底板多为泥岩或粉砂岩,厚度5~6m。

二1煤层硬度f小于1,属典型的“三软”不稳定煤层。

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4.58m3/t,绝对涌出量8.54m3/min,煤层自然发火等级为三级,为不易自燃煤层。

煤尘不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12.03%。

第四节.本次工作评述

1.本年度工作概况及质量评述

1.1本次工作概况

****矿根据要求,组织地质、测量、绘图、煤质等专业技术人员分部门按季度对该矿矿产资源储量动用情况进行了动态检测。

首先收集和整理以往地质资料、各月、各季煤炭采出量表、各面、各头煤层赋存情况、核查报告等有关资料;然后进行了现场查询,对本矿生产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最后对本矿井下所做的工程进行数据实测;第四在实测成图的基础上,计算本矿2015年度动用资源储量并编写报告。

具体工作如下:

(1)现场查看了矿区地形地貌,详细调查了矿井的实际生产能力、回采率及矿井生产中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情况(收集资料)。

(2)井下检测方法:

用钢尺、经纬仪下井按地质测量规程实测掘进巷道的长度及回采工作面的位置。

经纬仪,读数到15″;钢尺测距,读数到0.03m,然后使用全站仪复核(实测)。

(3)下井检测路线为:

检测主要路线:

****工作面上下付巷。

(4)测量成果:

根据我矿《煤炭资源回收率奖罚制度》等有关制度,对工作面坚持每月探2~3次煤厚,煤厚点间隔距离不大于30m;主要实测巷道8个,井下探煤670余次(即工作面和掘进头探煤次数),实测井下巷道13862余米。

(以上详见附图及附表:

测量数据原始表)。

1.2质量评述

本次以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为基础采用经纬仪对部分巷道进行实地施测,质量较可靠。

地面调查:

在国家地质局提供的航测地形图基础上,我矿历年来对矿区内地物进行了实测修改,截止目前区内地形无明显大的变化,个别地物有增减,实地调查时对局部主要地物进行了修补,对部分已不存在的地物从地形图上删去,质量可靠。

井下测量:

下井检测测量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用全站仪精度≤2″;所采用的测量仪器为经纬仪,测角误差为15″,导线闭合差为1/4000;钢尺测量时的测回数不少于两个,每个尺段以不同的起点读数三次,精度为1mm,长度误差小于3mm。

2.参考依据:

(1)《河南省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技术指南》

(2)《*************************************2014年度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

(3)*******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储量估算图。

(4)矿井探煤厚记录、矿井统计生产量,矿井原始地质资料及煤质化验资料。

(5)《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公司地质测量管理规定汇编》。

(6)《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

第三章矿区地质特征简述

第一节.区域地层

****煤田地层区划上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之嵩箕地层小区。

****煤田属半掩盖类型,煤系地层多被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仅在北部、西部、西南和南部有少量基岩出露。

*******位于****煤田北部,****煤田位于华北地层区嵩箕小区东部,区域地层从老到新发育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

第二节.区域构造

****煤田区域构造形迹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和喜山期,燕山期构造运动以南北向挤压应力为主,喜山期构造运动以NW~SE向挤压应力为主,并对前期构造形迹进行改造,两期构造运动的复合叠加及其后期的改造作用形成了****煤田特有的构造迹象。

井田位于****复向斜的北翼,总体构造形态为地层向南倾的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一般20°左右,有一定的起伏,西南侧形成宽缓的南倾向斜—魏寨北向斜。

发育落差大于20m的断层7条,分NW~SE和近EW两组。

构造形迹以南升、北降的阶梯状正断层为主。

原地质勘探阶段评价确定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为Ⅱ类,此次评价评定为Ⅲ类,其主要特征如下:

****矿构造纲要图

第三节.矿产特征

1988年勘探报告指出:

本区煤系地层主要有太原组(一煤组)、山西组(二煤组)、下石盒子组(三~六煤组)上石盒子组(七~九煤组),属多煤组多煤层地区。

含煤地层总厚度674m,共含煤9组,计33层,煤层总厚47.42m,含煤系数7.3%。

其中下石盒子组中的三煤组不含煤,多为泥岩代替。

经过多年开采并结合勘探资料综合评价得出: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包含九个含煤组段,总厚667.19m,含煤25层,煤层总厚18.19m,含煤系数2.73%。

太原组含煤9层,其中一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发育二0、二1、二3煤等三层,下部的二1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不可采;上、下石盒子组含煤分别为8层和5层,均不可采。

可采煤层总厚6.18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为1.19%,

矿井瓦斯地质特征:

根据河南省煤炭工业和信息化厅批复,*******为高瓦斯矿井。

201*年度瓦斯鉴定结果为:

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相对涌出量为****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m3/min,相对涌出量为******m3/t。

第四章资源储量

第一节.2015年度资源储量动用范围及位置

2015年度按原计划动用****采区:

********面;***采区:

****工作面、****工作面。

********面:

本年度回采320m,倾斜宽平均84m,倾角10~18°平均15°,煤层厚度平均5.88m,面积26901m2,工作面标高为-110~-180m。

拐点坐标

X

Y

X

Y

1

6

2

7

3

8

4

9

5

10

****工作面:

本年度回采375m,倾斜长60m,倾角10~25°,平均18°,煤层平均厚度5.08m,面积22559m2,工作面标高为-198~-263m。

拐点坐标

X

Y

X

Y

1

4

2

5

3

6

****工作面:

本年度回采313m,倾斜宽平均51m,倾角12~19°,平均14°,煤层厚度平均8.99m,面积15942m2,工作面标高为-264~-298m。

拐点坐标

X

Y

X

Y

1

7

2

8

3

9

4

10

5

11

6

12

第二节.2015年度实际动用块段范围

2015年度按计划开采了********面、****、****工作面。

全年共动用面积65402m2(其中********面动用面积26901m2;****工作面动用面积22559m2;****工作面动用面积15942m2);全年产量66.4万吨,工作面采出量为56.6万吨。

掘进采出量3.2万吨,全矿合计采出量59.8万吨。

全矿损失13.1万吨,全矿动用72.9万吨。

2015年年度动用的资源储量、采出量及损失量单位:

万吨

工作面名称

平均煤厚

(m)

平面积

(m2)

平均

倾角

(度)

密度

(t/m3)

动用储量

全矿合计

(万吨)

采出量(万吨)

损失量(万吨)

工作面采出量

掘进

出煤

合计

厚度损失

面积损失

合计

********面

****

****

小计

第三节.动用块段基本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面走向长110~72米、平均83米;倾斜长400~356米、平均375米。

工作面整体为单斜构造,煤层倾角0°~22°,平均16°,根据周边采掘工程资料显示,该面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厚2.4~10.0米,平均6米左右,该面在****采区各面掘进期间自下而上共揭露F1、F3、F9、F11、F12共5条断层,回采期间会有打顶、打底现象;该面中、下部煤层相对较薄,且该面内布置有****运输及回风下山、****061和****051上、下付巷及车场(已回收),回采时会增加外在灰分;****051和****081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现有空区水流出,回采期间需加强空区水的管理,若有渗漏则会增加煤的水分,以上因素均对该面煤质会有一定的影响。

****工作面煤层赋存较稳定,厚度1.0~15m,平均煤厚9.0m左右。

工作面整体为向斜构造,轴向近南北,煤层倾角7°~28°,平均14°。

根据****上、下付巷及切巷掘进资料分析显示,下付巷流10点前8m附近揭露F32-15断层,走向西北至东南,倾角45°,落差0-7m;下付巷流13点前10m处揭露F32-16断层,走向西北至东南,倾角60°,落差0-2m;上付巷下9点处F32-6走向近南北,倾角45°,落差0~2m;32101流水联巷水10点前10m处揭露F32-8断层走向近东西,倾角77°,落差0~9m;32101流水联巷水4点前4m处揭露F32-7断层走向近东西,倾角57°,落差0~3.5m;地面三维地震探测断层DF3正断层上下付巷掘进期间未发现,该断层预计位于****工作面中上部。

实际揭露的F32-15、F32-16、F32-6、F32-7、F32-8五条断层落差不大预计对工作面回采工作影响不大,局部可能会出现打顶打底和丢底煤现象。

****工作面北部有正在掘进的31总回风巷,南部为****流水巷和正在掘进的****下付巷,西部为32采区三条下山,东部无采掘活动。

该工作面煤层赋存不稳定,厚度0.1~8.0m,为黑色粉末状,块状具金属光泽;局部构造发育,煤层顶底板起伏较大,厚薄不均。

上付巷掘进期间先后揭露两条断层和薄煤带,下付巷揭露一条断层,切巷先后揭露4条断层,受其影响煤层被切割、揉皱、拉伸等破坏,其完整性及稳定性遭到破坏,总体表现为煤层赋存不稳定,局部呈台阶状。

第四节.动用资源储量估算

1.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本次对于2015年度动用块段的资源储量进行估算,资源储量估算基准日期至2015年12月底。

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采用参数及工业指标

2.1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在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图上利用地质块段图解法计算。

具体作法是量取块段内疏密适中的相邻两根等高线的水平距离,据等高距与水平距离的比值,用反三角函数求得;倾角变化较大块段加密量测,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块段煤层倾角。

经估算,二1煤层倾角4~45º。

依照DZ/T0215—2002标准要求,拟在平面投影图上用煤层真厚和斜面积进行资源储量估算,但考虑到煤层产状、煤厚均有一定的变化以及各地控制程度不同的实际情况,具体估算时,不能简单用统一的煤厚、倾角等参数。

若将全区根据相应控制程度划分为若干个地质块段更接近于实际,分别估算各块段的资源储量,然后将各块段资源储量相加,即得全区总资源储量。

其公式为:

本区二1煤层倾角小于45º,为缓倾斜煤层,故本次资源储量估算采用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分块段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进行估算。

采用公式如下:

Q=(S×cosα)×M×d×10-4

式中:

Q—块段资源/储量(万吨)

M—块段平均纯煤真厚(m)

d—煤层视密度(t/m3)

S—块段平面积(m2)

α—块段平均倾角(度)

资源储量以万吨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2.2参数选择

各块段煤厚采用块段内钻孔、矿井、巷道见煤点真厚的算术平均值。

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见煤点为钻探和测井综合质量达可采级及其以上的见煤点和井下探测的煤厚点(巷道剖面图上实测煤层厚度)。

若块段内见煤点少或没有时,可利用邻近(可跨正断层,一般不跨逆断层)块段见煤点采用插入法预计煤层厚,参加本块段平均煤厚的计算,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则采用细分块段进行计算。

块段面积:

块段的面积是在1/2000的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用龙软软件直接求其平面积2次,对两次面积进行比较,经检验面积误差在0.5﹪以内,符合允许误差,符合煤炭资源估算规程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储量估算利用面积。

煤层视密度:

据本矿实测二1煤层视密度资料,为1.36t/m3。

2.3采用工业指标

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要求,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确定如下:

1)煤层最低可采厚度:

二1煤层煤类为3号无烟煤,煤层倾角10~24︒,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为0.80m。

2)灰分:

最高原煤灰份(Ad)40%。

3)硫份:

最高原煤硫份(St.d)3%。

4)发热量:

最低发热量Qnet,d22.1MJ/kg。

3.2015年度动用储量估算结果

根据以上储量估算参数,2015年度工作面采出储量为56.6万吨。

(不包含掘进出煤3.2万吨。

2015年度工作面采出量估算一览表

年度

工作面

平面积

(m2)

煤层倾角(°)

煤层

真厚

(m)

煤层视密度

(t/m3)

采出量

(104t)

2015年

第一季度

********面

****

2015年

第二季度

********面

****

****

2015年

第三季度

********面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