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堂练习题教学文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333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教学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教学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教学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教学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教学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教学文案.docx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教学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课堂练习题教学文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教学文案.docx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教学文案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

琵琶行课堂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主人忘归客不发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3.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

[]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4.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形容音乐忽然爆发、激越雄壮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有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很好地烘托了气氛,试分析其作用。

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写到五烈士遇害时,有一段这样的话:

“原来如此!

?

?

”这里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

白居易《琵琶行》中能揭示出这种表达效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7.怎样评价《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别有幽愁暗恨生”中“幽”能否换成“忧”?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A.B

4.①千呼万唤始出来②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此时无声胜有声④唯见江心秋月白

⑤相逢何必曾相识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①渲染诗人送客时落寞伤感的情绪

②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音乐魅力

③烘托了琵琶女所处的孤独寂寞的环境

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7.琵琶女这一女主人公形象塑造得非常生动真实,并且有高度的典型性。

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8.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九江后的苦闷与凄凉的心境。

9.不能。

诗中“愁”即忧愁,不须再用“忧”;“幽”是深的意思,用“幽愁”突出了演奏者郁积在胸的痛苦和乐曲强大的表现力。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湓江商贾悲悯...

B.芦荻霓裳迸发...

C.幽咽谪居琴弦...D.红绡银钿嘲哳...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快:

赶忙.

B.曲罢悯然悯然:

忧郁的样子..

C.低眉信手续续弹续续:

一个接一个

D.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

随便地,轻易地

3.下列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整顿衣裳起敛容B.暮去朝来颜色故....

C.凄凄不似向前声D.举酒欲饮无管弦....

4.下列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

...

5.下列各句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B.主人忘归客不发

C.秦时明月汉时关D.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6.将下列诗句补写完整。

同是天涯沦落人,

东船西舫悄无言,。

我闻琵琶已叹息,。

座中泣下谁最多,。

二、阅读提升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7.“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有人评说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题所在?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9.诗人和琵琶女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

这相似之处有哪些?

答: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3题。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0.对这首诗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起调热烈,情感激越,用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作比,让人联想到他们在切切私语,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

“相尔汝”,尔、汝皆第二人称,都是你的意思,这样互相称呼,表示很亲昵。

B.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音调陡然一变: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

高亢,好像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

C.“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达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像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像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

D.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却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

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跻攀分寸不可上”,如同一个登山的健儿,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

1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

李凭箜篌引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写出了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C.芙蓉哭泣、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

我们这里可以看到李贺想像奇异,描绘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幻想、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

D.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

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像的流动,想像所至,笔之所至,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

13.试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答:

三、语言运用

14.下面两幅对联都是有关《琵琶行》和白居易的,顺序已被打乱,请重新组成对联。

①枫叶四弦秋②浔阳千尺水③勾留江上别离情④怅触天涯迁谪恨

上联:

下联:

①堤建西湖②心在苍生③千秋永祀老诗翁④神归东洛⑤笔诤时政⑥万户争传新乐府

上联:

下联: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

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

九江,古称江州。

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做“浸月亭”。

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

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至十三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答:

16.鉴赏下面一首唐诗。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

试比较本诗与《琵琶行》两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分析。

答:

四、直通高考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①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①端居:

闲居。

②素秋:

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

请简述理由。

答: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筇:

此代指竹杖。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赏析。

答:

五、激扬文字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音乐的作用很多。

它可以沟通心灵;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使《高山流水》成为千古绝响。

它可以鼓舞士气:

在蒋介石发出不抵抗的命令后,撤进关内的东北军悲愤地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于是群情激昂,一致要求抗日。

请以“生活不能没有音乐”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不少于300字。

书山有路

1.C

2.A

3.D

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夜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

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

3商人重利轻别离。

形容词”重”“轻”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4.歌以赠之。

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5.血色罗裙翻酒污。

污被动被玷污

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

古因此创作今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2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突然发出今1.鼓出来。

2.超过一般的显露出来。

3.使超过一般。

3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面容的色泽今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4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刚才的今表方位。

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

?

的第二年今明年。

6似诉平生不得志古称心如意今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7凝绝不通声暂歇古时间短促忽然今暂时。

8老大嫁作商人妇古年龄大今长兄长子。

9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今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通假字1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

3.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用拔子划。

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

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3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命1遂命酒。

叫吩咐命令动词。

2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

3是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此指示代词。

2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动词。

为1因为长句。

写做动词。

2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

3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

语1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名词。

轻1轻拢慢捻抹复挑。

轻轻形容词。

2商人重利轻别离。

轻视动词。

暂1凝绝不通歌暂歇。

短暂副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忽然副词。

泣1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

2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

文言句式1歌以赠之。

介词”以”的宾语”歌”前臵以示强调。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后臵。

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

”于”相当于”向”。

转徙于江湖间。

介词结构后臵。

”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

”于”相当于”在”。

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使快弹数曲。

”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送客湓浦口。

”客”后省略介词”于”。

”于”相当于”被”。

感斯人言。

”感”后省略介词”于”。

”于”相当于”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