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5116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套.docx

《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套.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套.docx

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套

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套

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A.注意

B.思维

C.意志

D.认识

2.某人智力测验原始分为95,其年龄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10,此人的离差智商为( )

A.100

B.115

C.120

D.125

3.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卢梭

4.教学模式的要素主要包括( )

A.目标、原则、方法、程序

B.目标、原则、策略、方法

C.主题、目标、原则、策略

D.主题、目标、策略、程序

5.暗适应表现为感受性( )

A.提高

B.降低

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

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

6.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来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负向迁移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面临的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8.突然的敲门声,将听课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这种情况属于(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

9.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 )几个字来概括。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10.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

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

这种心理症状是( )

A.恐惧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A。

6.C。

7.C。

8.B。

9.D。

10.A。

1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12.新课程改革提倡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13.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趋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水平

14.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由动荡走向成熟。

研究表明,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阶段。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5.对倔强的学生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

A.心事倾诉

B.认知调整

C.情绪疏导

D.谈话沟通

16.学校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7.下列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

A.色调感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观察力

18.下列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 )

A.讨论法

B.读书指导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19.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20.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命题的是( )

A.孔子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

11.A。

12.A。

13.B。

14.B。

15.B。

16.B。

17.D。

18.D。

19.C。

20.D。

二、填空题

1.舒茨的人际关系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___________。

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___________。

3.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___________。

4.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的关系。

5.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___________。

6.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

7.教师的劳动特点是由其任务和职业角色的__________所决定的。

8.洛克的___________理论,奠定了洛克的个人本位论。

9.美国的___________倡导“发现学习法”。

10.人的智力呈___________分布。

参考答案

1.感情需要2.附属的内驱力3.认知能力差异4.互相促进5.专业人员

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7.多重性(或多样性)8.白板说9.布鲁纳10.正态

三、判断题

1.初中阶段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我。

()

2.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

3.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刺激分化。

()

4.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法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

6.影响青少年智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教育、遗传、性别等。

()

7.国家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

8.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主张通过“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

9.在书上重点内容下面划线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

()

10.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大教学论》。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6)建立学生档案;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组织。

2.简述班主任在班级中的角色。

【答案要点】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3.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案要点】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4.简述课程评价发展的特点。

【答案要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教师如何爱学生?

【参考答案】

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具有普遍性,即不应当因学生的家庭地位、状况、学生的成绩及对教师的亲疏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教师对学生的爱同时又应当具有针对性,即不能是一种盲目的抽象性的爱,应当是一种在深入细致地了解全体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而赋予的具体的爱。

对后进生及遇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理应多给一些关心和爱护。

2.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

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参考答案】

⑴学校教学过程的道德规范有:

①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③钻研业务,认真施教。

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其一教书育人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教师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教书和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教书内含着育人,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其二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案例分析题

生活中常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样的说法。

以上这一说法说明能力发展受什么因素所决定?

简述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案要点】

(1)说明能力发展受遗传因素所决定。

(2)看法:

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

有研究发现:

遗传关系越密切,个体之间的智力越相似。

但是遗传只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因此,遗传因素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基础和前提;遗传因素不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唯一决定性条件。

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答案】A。

2.“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答案】B。

3.教育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

B.科学技术

C.生产劳动

D.经济建设

【答案】C。

4.制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依据法律的规定,()的合法权益。

A.保护师生B.保护学生、学校

C.保护学生D.保护教师

【答案】B。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法律规定始于()。

A.《义务教育法》B.《教育法》

C.《职业教育法》D.《宪法》

【答案】D。

6.对未成年学生应尽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的法律是()。

A.《宪法》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D.《义务教育法》

【答案】B。

7.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B.体罚、变相体罚

C.侮辱人格尊严D.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答案】D。

8.《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

A.履行法律规定义务B.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答案】C。

9.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周安排

【答案】A。

10.“学不躐等”讲的是教学要重视(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二、判断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

2.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

3.课外、校外教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其中学校占主导地位。

()

4.教育研究的课题必须来源于教育实践。

()

5.对“圆的直径是其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命题学习。

()

6.“接受学习”的创始人是奥苏贝尔,“发现学习”的创始人是布鲁纳。

()

7.新课改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

8.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

9.教育和学校是同时产生的。

()

10.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论述题

1.儿童身心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

教育应如何遵循这些规律?

【答案要点】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学家据此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工作,必须有意识地改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

论述在沟通方式上教师应注意什么。

【答案要点】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

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才能和谐融洽,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沟通方式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学会了解。

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

(2)面对现实。

要接受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现实。

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期,某些过激行为是正常的表现。

作为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3)爱心感化。

与学生沟通的内容方面,爱心比讲道理更为重要。

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以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师指导的方向迈进。

(4)平等对待。

教师应热爱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端正与否而区别对待,而是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5)倾听。

倾听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同时学生在倾诉后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和理解,精神上就会得到支持和鼓励。

(6)态度和蔼。

教师的态度投射在学生心灵上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善的态度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

3.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答案要点】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

但是遗传只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

胎儿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另外,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对年青一代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

(4)社会实践。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的。

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5)主观努力。

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只能机械、被动地影响能力的发展。

如果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四、案例分析题

1.有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

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

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起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班的课。

曾刚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

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

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干部软弱无力。

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

根据以上情况,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

【答案要点】

如果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

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曾刚的教育工作。

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让他参加班级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错误得到改正。

(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同学的情谊,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

(5)做好家长工作,尤其是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

(6)教好自己担任的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2.某镇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李老师在一次期末考试后把学生成绩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并把最后一名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训斥:

“你每次都考这么少,拖了班里的后腿,影响咱们班的进步,真是没有救了!

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分析李老师的行为。

【答案要点】

(1)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

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地爱,一视同仁;再次,爱与要求相结合。

而材料中的李老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持歧视的态度。

(2)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

学生在遭受挫折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自信;在遇到困难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勇气。

教师的爱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但是材料中李老师显然没有认识到师爱的重要作用,其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3)在小黑板上公布学生的成绩,这一做法欠考虑。

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3.沉默寡言。

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

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的传教士。

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

以上是黑格尔老师的评语,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

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案要点】

黑格尔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其缺点与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

(1)写给学生看。

(2)写出这个人。

(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

给学生写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和正确认识自我,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

1.城市学生杜某,大学毕业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在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他心情忐忑地走上讲台,刚做完自我介绍,一男生突然站起来说道:

“老师,我们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你会喜欢我们吗?

”杜老师没有回答,微笑地看着他问:

“你会不会嫌弃自己的家人?

”男生马上回答:

“当然不会,一家人怎么会嫌弃呢。

”老师转向全班同学郑重地说:

“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为了一家人,我当然不会嫌弃你们了。

同学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却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学生的。

老师喜欢你们,看好你们!

”这一开场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杜威倡导的是( )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2.在我国当前农村教育改革中,提出要推进“三教统筹”,其中的“三教”是指( )

A.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B.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C.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D.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3.在教学中侧重于对过程管理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4.平常所说的“大器晚成”表现了智力( )的个别差异。

A.能力结构

B.发展水平

C.语言思维

D.表现早晚

5.著名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的代表作是( )

A.《教育漫话》

B.《爱弥儿》

C.《人的教育》

D.《教育论》

6.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7.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将“两基”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开始了普及义务教育的第二次跳跃,其中“两基”指的是( )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

C.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8.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属于(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9.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周安排

10.“学不躐等”讲的是教学要重视(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

1.A。

2.B。

3.A。

4.D。

5.C。

6.D。

7.A。

8.A。

9.A。

10.C。

11.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 )

A.阶段发展理论

B.道德发展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人格发展理论

12.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提出教育应培养( )

A.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C.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

D.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德育的基础内容是( )

A.教会学生做人

B.提高学生成绩

C.热爱共产党

D.热爱祖国

14.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的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是( )

A.1976年

B.1986年

C.1988年

D.1999年

16.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17.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教育过程

B.教育事例

C.教育规律

D.教育问题

18.我国将九年义务教育全13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的文件颁布于( )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

19.“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品质。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20.下列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的是( )

A.学校与学生

B.学校与家长

C.学校与教师

D.学校与政府

参考答案

11.C。

12.D。

13.A。

14.D。

15.B。

16.B。

17.D。

18.B。

19.C。

20.B。

三、判断题

1.埃里克森认为培养勤奋感的主要时期是童年期。

()

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