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军中学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高一 语文试题.docx
《杭州学军中学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高一 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学军中学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高一 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学军中学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试题
杭州学军中学200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摇曳(yè) 矿藏(cáng)远阜(fù) 迷惘(wǎng)
B.炫耀(xuán)蛰居(zhé) 摭拾(zhé)磕绊(bàn)
C.商榷(què) 不啻(chì) 干涸(gū) 戕害(qiāng)
D.静谧(mì) 蕞尔(cuò) 泥淖(nào)吮吸(shǔn)
2.下面句子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B.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D.我多么的卑微呀!
我多么的平庸呀!
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骇人听闻的一幕展示给我。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打破这压抑,放起了《泰坦尼克号》的用萨克斯吹出来的音乐,这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
B.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以鼓舞或者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高出于众人之上、受到众人钦佩并无可非议的东西。
D.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上游弋的时候,它的四周完全被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所围着,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过了湖边的树,盘成一弯凉亭。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那种日子里,慵懒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
,我挥霍着它们。
①我是富有的 ②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
③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 ④虽然与金钱无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②①③④
5.对下面一首新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既 然
徐敬亚
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
”
A.诗人认为人生如前也无岸,后也无岸的大海。
而且,能给人以暂息的礁石也沉入海底,前方连航标线也没有,诗的开篇便暗示了人生的坎坷与艰险。
B.那么,人生因此是否迷茫了呢?
诗人给了我们答案。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体验,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身的宏观的、哲理的思考。
C.四个“既然”组成排比句式,音节和谐自然,意象鲜明、具体。
如“岸”指目标,“波澜”指人生活的坎坷、艰险等。
D.这首诗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一样,同样是站在人生和历史的长河中,同样是站在自身的人生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确立了同样的生活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18分)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么?
可是,湖水呈现着一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沉。
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挡么?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
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
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湖水轻轻地拍岸,像是赞同我的决心,天空也对我显出无可奈何的气色。
七点钟我们就从北山下乘车前去。
这时云雾渐渐稀散,清风吹送着月桂的芳香,阳光从薄云后面透射出来,像放下轻轻的纱帐,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
汽车一转弯,将要到钱塘江大桥了,我看见高大的六和塔,岿然坐在林木蓊郁的山岗上,背负着远山与高空,下临浩渺的白水,气象非常雄伟。
在高楼一样的大桥上,俯看江水,像一条潇洒的阔带,从西面群山之下,一撇而来,越流越宽,向东长逝,到眼睛所能见到的尽头,水和云都融合成一片混沌。
山川的壮丽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
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压在整片大地上。
远处是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静,我们的车子奔跑着,远山也像一起一伏的跟着赛跑;萧山、河桥,刚刚落到眼前,却又远远退到车的后面。
中午到了绍兴城。
我们走在青石铺成的古老的街道上,心情是这样严肃又欢愉,眼睛四处张望,处处都像有生动的故事在牵引人。
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
新台门的门口簇拥着一群红领巾。
他们一看到新来的客人,便又簇拥过来,牵牵客人的衣袖,抚弄客人的围巾,亲密地交谈,并争先要领路。
我就和这些孩子们一道拥进了黑漆的大门。
这是一座古老朴素的房屋,空阒无人,可是,这方桌,这条台,这窗前的一把椅子都告诉了我们许多故事,就是在这座房子里,鲁迅先生幼年和农民儿子结成朋友;在父亲的病中分担了母亲的忧愁;从这里他认识了封建社会的欺骗与毒辣;被侮辱与损害的究竟是哪一些人!
十七岁的时候,在一个刮风下雨的早晨,带了一点简单的行装,辞别了母亲,走出这座黑漆大门,奔向他一生战斗的长途。
百草园是芳草萋萋的后院。
这是幼年鲁迅的乐园。
孩子们在园里跑着,笑着,在那儿寻觅,可还有像人形一样的何首乌?
他们又围在亭子旁边,仰着头,望着塑像;孩子们的脸,像朝阳照耀下初开的百合花,眼睛像星星一样的明亮,亮着无限亲切爱慕的光。
一座曲折如画的小石桥把我和孩子们引到三味书屋。
书房里的陈设,正像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一样,正中的书桌上,现在还放着寿老先生手抄的唐诗。
好像这儿刚刚放学,老先生和学生们都吃饭去了。
今天,我们的孩子,有了明亮的课室,有了大片的草地,还有细沙铺成的球场。
他们有了自由广阔的天地。
我这样想着。
突然在脑中出现一座勇士的雕像:
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我抚摸着身边一个孩子的头发,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
我正在默默地寻思,一只小手伸过来了,又一只,又一只。
原来时间已经不早,他们要整队回去了。
我们热情地握手,说着:
我们还要见面。
回来的路上,我们让车在河边慢慢开行。
在静静的黄昏里,发光的小河上,滑着一只乌篷船。
船尾坐着一个农民,戴着毡帽,有节奏地划动一根大桨。
河岸上,有时是稻田,有时又是开着红花、黄花的青草地,草地上有一群牧童在放牛,牛背平得像一块石板,牧童从牛角间爬上爬下,牛万般温存地驯服着。
我不知道这可就是著名的山阴道?
鲁迅先生在一篇《好的故事》中描写过: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生活本来应该是这样和平、美丽,而且光明,鲁迅先生所说《好的故事》,正是他所想望的好的生活。
然而,在昏沉如夜的时代里,人们只能在朦胧的梦中见到,即使是梦,也被打碎!
今天,鲁迅先生在三十年前朦胧中看见的“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的《好的故事》,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出现了。
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
转过山路,就看见了反映出幕天幽蓝色的湖水。
远处城市,电灯通明,烘托着天空,像一片光的海。
一九五六年十月,杭州
(选自《中年百年游记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略有改动)
6.“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
(4分)
7.本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止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部分的大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8.文中,作者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9.浙江绍兴,古称山阴。
《世说新语》曾载: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通观全文,请回答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韩愈的《师说》,完成10—12题。
(9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老师
D.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攻,研究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其:
代词,指代“众人”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
代词,它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
代词,他们的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
代词,指“士大夫”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0分)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
宪之未弱冠,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
元徽中,为建康令。
时有盗牛者,为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征等,前后令莫能决。
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
“无为多言,吾得之矣。
”乃令解牛,任其所去。
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
发奸擿①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民和。
故京师饮酒者得醇旨,辄号曰“顾健康”,言醑②清且美焉。
齐高帝即位,除衡阳内史。
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
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
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①营护之。
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同祟。
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民俗遂改。
时刺史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
“顾衡阳之化至矣。
”“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
”
还为大尉从事中郎。
出为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
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
宪之至郡,即表除之。
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
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梁高祖为扬州牧,征宪之为别驾从事史。
比至,高祖已受禅。
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
天监二年,就家授大中大夫。
宪之虽累经宰郡,及归,还堵,不免饥寒。
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
(《梁书·顾宪之传》)
注:
①擿(tì):
揭发。
②醑(xǔ):
美酒。
③纪纲:
仆从的名字。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牛径还本主宅 径:
路径 B.盗者始伏其辜 辜:
罪
C.若九郡率然 率:
全,都 D.文度深衔之 衔:
怨恨
14.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顾宪之爱民的一组是(2分)
①乃令解牛,任其所去②据法直绳,无所阿纵 ③强力为政,甚利得民和 ④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 ⑤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 ⑥宪之至郡,即表除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宪之不到二十岁,就被州里辟为议曹从事,接着又被举为秀才,经过多次升迁,担任了太子舍人的职务。
B.顾宪之名声很好,担任健康令,断案如神,对权要奸吏无所阿纵,甚得民和。
因此京师饮酒的把好酒叫做“顾健康”,说像他一样又清又美。
C.顾宪之关心百姓疾苦,衡阳郡连年疫疾,死者很多,棺木尤贵,很多弃之路旁。
他采取措施埋葬死者,又改变病者之家剖棺、水洗枯骨的土俗,真可谓泽及枯骨了。
D.顾宪之不畏权贵,齐武帝的宠臣吕文度在余姚建邸宅,很气派,他“上表除之”,吕文度回来葬母,郡县官员都争着去吊唁,他却假装没有听到任何消息。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宪之虽累经宰郡,及归,还堵,不免饥寒。
(二)古代诗歌鉴赏。
(4分)
◎阅读下面诗歌,解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7.诗中的“分”和“捉”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三)默写。
在横线上填入与原文相同的句子。
(4分)
18.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2)寄蜉蝣于天地, 。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
【附加题】(10分,计入总分)
◎“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新增的板块。
必修一至必修五中出现的“名著导读”书目为:
《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
而《子夜》、《骆驼祥子》、曹禺剧作等也以其巨大的思想价值和高超的艺术性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名著。
请为其中的一部名著写一段推介语。
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四、作文(40分)
19.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充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杭州学军中学200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1.A
2.D
3.B(A“放起”前缺主语 C语序应为“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 D杂糅,去掉“围着”前的“所”字。
)
4.C
5.D
6.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7.“我们还要见面” 具体写参观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精神的追寻和颂扬。
8. 是为了说明鲁迅所想望的好的生活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赞美祖国的今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来来的坚定信念。
9.与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
暗寓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
10.C以……为师
11.B语气副词,表示揣测
12.不明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们明智的地方。
13.A(应为“径直”)
14.C
15.D
16.顾宪之虽然多次担任县令郡守的官职,但家里并没有什么财物,等到回家时,唯有四周土墙,别无长物,不能避免忍饥挨饿的情况。
(“宰郡”“还堵”)
17“分”赋予芭蕉以生命,写出了芭蕉映绿窗纱的情景。
(2分)“捉”生动地表现了儿童追逐随风飘舞的柳花的情景。
(2分)
18.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渺沧海之一粟。
(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9.(略)
【附加题】(10分,计入总分)20.【答案示例1】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代表作,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巴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既有对上流社会黑暗内幕的揭露,更有对社会底层民众痛苦磨难得展示;既有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的描摹,也有特写式的弱小群体的呼号。
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埃丝美拉达、外表丑陋内心炽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焕发着人性光辉的不朽形象。
《红楼梦》一曲红楼多少梦?
情天情海幻情身。
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遁入空门;薛宝钗虽得偿所愿却没有赢得爱情,孤苦终生。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朋友,让我们走进曹雪芹苦心经营的红楼世界,体会人间弥足珍贵的情与爱。
【答案示例2】《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代表作,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巴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既有对上流社会黑暗内幕的揭露,更有对社会底层民众痛苦磨难得展示;既有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的描摹,也有特写式的弱小群体的呼号。
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埃丝美拉达、外表丑陋内心炽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焕发着人性光辉的不朽形象。
《红楼梦》一曲红楼多少梦?
情天情海幻情身。
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遁入空门;薛宝钗虽得偿所愿却没有赢得爱情,孤苦终生。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朋友,让我们走进曹雪芹苦心经营的红楼世界,体会人间弥足珍贵的情与爱。
【参考译文】顾宪之字士思,吴郡人。
祖父顾凯之,曾任南朝宋的镇军将军,湘州刺史。
顾宪之十七八岁时,州府征召为仪曹从事,考中秀才,接连升为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等。
宋元徽朝时任建康县令。
当时有盗窃耕牛的人,牛被主人认出,但偷窃者也称牛是自己的,两家的讼词、证据都一样,前任县令不能判决。
顾宪之到任后,把这状纸翻转过来,对两家说:
“不要再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于是下令解开牛,任随牛走往何处。
牛径直走回到原来主人宅室,偷窃者才伏地认罪。
顾宪之揭发奸邪的或藏匿的罪犯大都采用这类的方法,当时的人专称他“神明”。
至于有权势的人的请托,官吏们的贪残,他都根据法律公正处理(拒绝请托,打击贪残),从不偏袒和放纵,品性又清廉节俭,尽力治政,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齐高帝(萧道成)即位后,顾宪之被授予衡阳内史官职。
行前,衡阳连年瘟疫流行,很多人染病而死,棺木价格昂贵,人们只好用苇席名裹尸首,丢在路旁。
顾宪之到任后,分别通告所属各县,寻找死者亲属和朋友,要求对死者全部殡葬。
如果是家人都死了的,百姓又患病无助的,顾宪之就拿出自己的傣禄,派仆从纪纲设法去救护他们。
当地风俗,老百姓患了病,就说是先人带来的灾祸,都掘墓棺冲洗枯骨,说是“除祟”。
宪之向百姓晓之以理,说明生死之别,祸事的不相因,这种风俗于是改正过来,当时刺史王奂到各地督察事务,发现只有衡阳无诉讼官司,于是感慨地说:
“顾宪之对百姓的教化达到了极至,如果全国都这样做,我还需督察什么呢!
”不久,顾宪之担任太尉从事中郎。
后又外放为东中郎长史,掌管会稽郡事务。
山阴人吕文度在齐武帝面前得宠,在余姚建宅邸,很是气派。
顾宪之到任后,即上章要求拆除。
吕文度后来回乡葬母,各郡县争恐后去吊唁,而顾宪之却不理睬。
吕文度深深怀恨他,但最终难以加害。
梁高祖(未建立梁朝前)在前朝曾经做扬州牧时,就征召宪之为别驾从事史。
等到高祖继承帝位,顾宪之已得病且逐渐加重,于是坚决请求回吴郡老家。
天监二年,在家中被授予大中大夫。
顾宪之虽在地方任职多年,但并没有什么财物,回家时,唯有四周土墙,别无长物,不免陷于饥寒。
于监八年,在家逝世,享年七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