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数学12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980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数学12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一年级下数学12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一年级下数学12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一年级下数学12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一年级下数学12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数学12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下数学12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数学12单元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数学12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下数学12单元教案

百官小学电子教案(总第1课时)

编写者:

余欢欢执教者:

余欢欢

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授课日期

课型

新授课 

节次

1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哪些涂成橙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

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里。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6.第3题:

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2.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3.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教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积木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在操作中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同时注意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和赞扬,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百官小学电子教案(总第2课时)

编写者:

余欢欢执教者:

余欢欢

课题

拼一拼

授课日期

课型

新授课 

节次

2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平面图形学具。

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

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

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

方形我们上一节课刚好学过,也已经和它交上朋友了,回忆一下,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为什么?

2.提问:

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

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

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学生用不同的方

法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

对边相等)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

大家来试试!

7.学习例2。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3)用两个同样的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练习一第6页的第4题。

3.练习一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

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教后记 

 

百官小学电子教案(总第3课时)

编写者:

余欢欢执教者:

余欢欢

课题

平面图形练习课

授课日期

课型

练习课 

节次

3

l.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5个平面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物体。

4.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平面图形学具、七巧板。

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3.说说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问: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一套七巧板有哪几个图形组成?

2.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吗?

3.小组合作,比一比:

看谁拼出的三角形多?

4.学生上台展示各自的拼法,其余学生补充不同的拼法。

5.教师小结。

6.完成第4页的做一做。

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

同桌合作先拼一拼,然后集体交流展示。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三、巩固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

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

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

汇报。

4.第7页练习一第8题。

5.动脑筋:

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百官小学电子教案(总第4课时)

编写者:

余欢欢执教者:

余欢欢

课题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

(一)

授课日期

课型

新授课 

节次

1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重点:

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一、回顾准备: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提问:

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思考。

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9=)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4.整理算式15-9=14-9= 12-9=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5.研究十几减9。

(1)分组探究

(2)汇报成果

6.交流经验:

你能把算得快的小秘密告诉大家,让小朋友们共同进步吗?

三、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生学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出示:

()-9=()

有不同的填法吗?

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

 

 

 

教后记 

 

百官小学电子教案(总第5课时)

编写者:

余欢欢执教者:

余欢欢

课题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授课日期

课型

练习课 

节次

2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重点:

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一、复习

1.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

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提高练习。

课本第12页最后的动脑筋题。

四、总结、作业。

 

 

教后记 

 

百官小学电子教案(总第6课时)

编写者:

余欢欢执教者:

余欢欢

课题

十几减8

授课日期

课型

新授课 

节次

3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3个,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

重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难点:

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

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

(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

该怎样列式?

(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3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3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完成15页练习三中的第1、2题。

四、总结、作业。

 

 

教后记 

 

百官小学电子教案(总第7课时)

编写者:

余欢欢执教者:

余欢欢

课题

十几减7、6

授课日期

课型

新授课 

节次

4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3个,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

重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7、6的方法。

难点:

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2.改变题意:

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3.尝试练习

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3题。

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3.完成P15页“练习三”中的第3、4、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布置作业。

 

 

教后记 

 

百官小学电子教案(总第8课时)

余欢欢执教者:

余欢欢

课题

十几减8、7、6练习

授课日期

课型

导练课 

节次

5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提高十几减8、7、6的计算正确率。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

重点:

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

提高十几减8、7、6的计算正确率。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一、混合练习:

1.复习十几减8,引导学生找规律。

111213141516171819

依次移动8,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8的得数,并填到方格里。

2.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的计算规律。

问:

十几减8的得数和被减数的个位数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师举例说明。

3.口算下面各题

14-8= 12-8= 16-8= 17-8= 13-8= 15-8=

4.复习十几减7:

111213141516171819

7

依次移动7,让学生填出相减得数.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7规律(同上)

5.口算12-7=15-7=13-7=11-7=15-7=

6.复习十几减6:

111213141516171819

6

依次移动6,让学生填出相减得数.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6规律(同上)

5.口算15-6=11-6=14-6=13-6=12-6=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二、综合训练:

1.听算练习

2.做练习三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校对。

3.做练习三的第7题。

教师出示第7题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写。

4.做练习三的第9题。

可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三的第8、10题。

指定两名学生读题。

提问:

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

四、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后记 

 

百官小学电子教案(总第9课时)

编写者:

余欢欢执教者:

余欢欢

课题

十几减5、4、3、2

授课日期

课型

新授课 

节次

6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

难点:

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四、总结、布置作业。

 

教后记

 

百官小学电子教案(总第10课时)

编写者:

余欢欢执教者:

余欢欢

课题

十几减几练习课

授课日期

课型

导练课 

节次

7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复习用的口算卡片、投影

重点:

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几。

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一、复习

以听算的形式进行十几减几的口算训练。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Pl8第3题

2.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3.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4.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P19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完成P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7.完成P19页的第9、10题。

先让学生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课后记

百官小学电子教案(总第11课时)

编写者:

余欢欢执教者:

余欢欢

课题

 解决问题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