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2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3494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2篇.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2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2篇.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2篇

TeachingplanofthehistoryofMingandQingDynastieswithdistinctivecharacteristicsofthetimes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2篇

前言: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

2、篇章2:

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学设计

篇章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①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②通过对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古建筑(建筑时间、用途、风格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难点:

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法)

2、新课教学

音像资料:

故宫建筑群介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

请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

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

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

看后有什么感想?

师:

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

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师:

除故宫以外,明朝长城也是世界奇迹。

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让学生发言)

师:

放长城音像资料。

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

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

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

①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同学上黑板填表。

师:

让同学推荐一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师:

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

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

(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后,师总结:

由于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

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

例如,他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当时的处于世界领域先进地位的生产技术,请看课本中的第133页一幅《天工开物》插图,这就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让学生猜)

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可作猜测,老师提醒学生注意:

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

②竹筒是空心的。

师:

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师:

另外在《天工开物》书中还有体现宋应星的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

让学生看书上史料,并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意思,书上有两位同学对宋应星的这一观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们认为呢?

(学生根据理解发言、讨论)

师:

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一位科学家,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能关注别人的长处,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得可贵的。

师: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学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甘为人先的精神。

课后习题

另外在《天工开物》书中还有体现宋应星的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

让学生看书上史料,并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意思,书上有两位同学对宋应星的这一观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们认为呢?

板书

一、建筑:

北京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二、医学:

李时珍《本草纲目》

三、农学:

徐光启《农政全书》

四、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五、地理:

《徐霞客游记》

篇章2:

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解释课题:

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

这时仍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

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考回答:

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

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

是个什么样的建筑?

(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

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2、长城,指导学生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

(嘉峪关、鸭绿江)

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

A:

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

B:

位置--明朝靠南。

C:

长度--明朝更长,西端从临洮延伸到嘉峪关;东端从辽东延伸到鸭绿江。

过度讲解:

这些古建筑成就当时世界上仍然居于领先地位,同时也涌现出著名的科技巨著。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出现。

学生阅读122-124页本目课文以及插图,人物画像,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列表并思考回答:

1、列举表格,老师推荐表格,填表。

2、根据123页“动脑筋”:

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

(学生讨论作答,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3、李时珍的代表作是哪一部,属于哪一类?

(《本草纲目》,医药学著作)

4、宋应星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

属于哪一门科学?

(《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全书)

5、根据124页“动脑筋”:

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

你的看法怎样?

(宋应星说得对,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就意味着人类无法适应生存环境或者破坏了生存环境。

假如无法适应环境,不要说发展人类本身,就是当年人类的出现也不可能,假如人为地破坏生存环境,不就等于自寻绝路吗?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对自然力合理利用基础之上的,不可能超越自然。

三、巩固小结

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及感想。

四、活动与探究

1、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有什么启示作用?

2、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请你为其中的一处历史遗迹创作一段具有历史韵味的旅游广告词,将它们介绍给旅游爱好者,100字左右。

3、小调查:

你的家乡现今是否还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建筑或工程?

你对这些建筑和工程的保护工作满意吗?

有什么建议?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