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895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考语文卷

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10月考语文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膏梁   青涩   雍容华贵   豆寇年华    

B.缴纳   戍边   凭心而论   得鱼忘筌    

C.桀骜   羁旅   摩肩接踵   励精图治    

D.袅娜   覆盖   开城布公   呕心沥血    

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个结论即使很有依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构造,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B.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

C.一下子把人或动物冷冻起来,使他们的生命暂时凝固,过了若干年,再升高温度,让他们复活,于是使他们能活更长的时间。

D.数学家一度认为这下子把整个数轴总算填满了。

3.(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近年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文化在民间却渐行渐远。

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此前一些传统节日没有被列为法定节日是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危机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人认为这不能归咎于传统节日没有成为法定假日,春节一直都是法定假日,但其间的一些传统习俗却改弦易辙了。

A.渐行渐远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归咎    

D.改弦易辙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9分)

4.(6分)(2017高二下·阿拉善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龟兹,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宗教的传播,留下来的是文化和艺术的永恒。

外来却扎根于中国文化的佛学,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在其沿丝绸之路向龟兹传播的过程中,汇聚了来自两河流域、南亚次大陆和地中海文明的多种文化和艺术风尚。

同时,佛教的回传,又给龟兹注入了黄河长江文明下的汉地文化艺术传统。

这种多元性的文化元素,日渐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在一起,给龟兹画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激发了创作灵感,通过融合发展,创造了瑰丽多姿的龟兹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中,建筑、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

建筑提供了艺术开展的神圣空间,雕塑是灵魂和核心,壁画则是具体的阐释和展开。

龟兹石窟壁画的艺术成就既基于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也源于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与融合,由此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其题材和内容以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等与释迦牟尼有关的故事画为主,佛教故事画内容之丰富,超过了印度和敦煌以及中原地区。

其艺术风格分为龟兹风、汉风和回鹘风。

其中,龟兹风融合了希腊化的犍陀罗艺术、印度本土风格的秣菟罗艺术和西亚波斯艺术元素,并创造使用了独特的菱格装饰构图形式和凹凸晕染法。

凹凸晕染法凸显了人体的立体感,人物线条如“曲铁盘丝”。

这种产生于西域的独特晕染法,后来被西域画家尉迟乙僧带到了长安,丰富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在画史中被传为佳话。

龟兹石窟中心柱窟的主室券顶中脊壁画,集中反映了中外文化的融合。

在那里,常常有日天的形象——佛教中的天界诸神之一,掌管着太阳的运行。

其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既有源于自然的圆日造型,也有身披盔甲、坐于马车之上的王者造型。

王者造型显然是受到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形象的影响;而头戴虎皮帽的金刚形象更有古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影子。

在龟兹壁画中还出现有作为佛教护法神的双头金翅鸟形象,以及波斯萨珊王朝时期流行的联珠纹饰,这深刻地反映出西亚文化对龟兹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

同时,中原地区汉代以来所流行的不同纹饰和汉地造像在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出现,也明显地揭示出佛教艺术回传的历史轨迹。

如同本生故事中的粟特商人形象呈现出中亚地区商业文明的印迹,身着各种服饰、形态多样的供养人绘画,也反映着多元文明在龟兹地区的和谐共存。

跨民族、跨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成为龟兹石窟艺术的重要特征,既反映出龟兹文明的开放和文化自信,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文化的融通和共荣。

沧海桑田,多元荟萃的龟兹石窟艺术在延续了五六百年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与此同时,地处河西走廊西端、西邻新疆东境的敦煌石窟艺术却是一派繁荣的景象。

一枯一荣间,石窟艺术在龟兹与敦煌的互动传播中得到了更加辉煌的发展。

(选自徐永明、苗利辉的《从龟兹到敦煌》,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响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佛学,在传播过程中,留下了文化和艺术的永恒,最终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

B.佛学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汇聚了多种文化和艺术风尚;在回传过程中,又注入了黄河长江文明下的汉地文化艺术传统。

C.瑰丽多姿的龟兹石窟艺术是多元性文化元素,日渐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D.建筑提供了艺术开展的神圣空间,雕塑是灵魂和核心,壁画则是具体的阐述和展开,从而形成了石窟艺术三位一体的格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龟兹石窟壁画的艺术成就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是由于其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与融合。

B.龟兹石窟壁画的题材和内容以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等与释迦牟尼有关的故事画为主,超过了印度和敦煌以及中原地区。

C.龟兹石窟壁画的龟兹风是在融合了希腊化的犍陀罗艺术、印度本土风格的秣菟罗艺术和西亚波斯艺术元素而形成的。

D.产生于西域的凹凸晕染法,后来被西域画家尉迟乙僧带到了长安,丰富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在画史中被传为佳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天的形象的艺术表现既有源于自然的圆日造型,也有身披盔甲、坐于马车之上的王者造型,集中反映了中外文化的融合。

B.王者造型、头戴虎皮帽的金刚形象以及双头金翅鸟形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西亚文化对龟兹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

C.龟兹石窟艺术的衰落、敦煌石窟艺术的繁荣,充分证明了石窟艺术在龟兹与敦煌的互动传播中得到了更加辉煌的发展。

D.中原地区汉代以来所流行的不同纹饰和汉地造像在龟兹壁画中的出现,明显地显示出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的历史轨迹。

5.(13分)(2017高一上·九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橘子

芥川龙之介

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

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

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

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

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

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

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

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

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

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

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火车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

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

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

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

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

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

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

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

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

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

姑娘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

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

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

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

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

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

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

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

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桔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

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

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桔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的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

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

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

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

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三次写到姑娘皲裂的双颊,意在突显姑娘的家境贫寒和生活的艰难,渲染烘托“我”的忧郁和厌烦情绪,也是我产生忧郁和厌烦情绪的原因之一。

B.文中“(姑娘)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一句表达了“我”的看法,认为姑娘是现实社会的具体化,是卑俗现实的化身。

C.小说开头部分的场景描写,具有灰暗的色调,渲染了冷漠的情绪,不仅为后文姑娘抛橘子的细节作了充分的铺垫,也揭示了“我”的性格。

D.小说中的橘子是亲情和爱意的象征,它烛照着灰暗的生活,使人们在沉重的生活重压之下看到希望之光。

E.这篇小说叙述“我”通过一件“偶然遇到的小事”,放弃了悲观厌世的思想,过上充实而有作为的生活。

(2)对比是文章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小说中运用了哪几组对比?

试作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小姑娘,试结合文本,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探究,说一说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1分)(2017高二下·钦州港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沿,字圣源,大名馆陶人。

少治《春秋》。

中进士第,上书:

“契丹以戈矛为耒耜,以剽虏为商贾;而我垒不坚,兵不练,而规规于盟歃之间,岂久安之策哉?

今河北为天下根本。

请择壮者配军。

罢诸坰牧,以其地为屯田。

募民复十二渠。

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为河北转运使。

洺州通判王轸言:

“漳河岸高水下,未易疏导;又其流浊,不可溉田。

”沿即上书驳之,帝虽嘉之而不即行。

时枢密副使晏殊以笏击从者折齿,开封府陈尧咨日嗜酒惰事,沿皆弹奏之。

天圣五年,安抚关陕,减诸县秋税十二三。

又体量河朔饥民,所至不俟诏,发官廪济之。

后改尚书工部员外郎。

奏罢二牧监,以地赋民。

导水下诸渠,溉田数万顷。

时朝廷将减卒戍,就食内地,诏与知州等议。

沿即奏减卒数万,知枢密院李谘以为不可。

沿上疏曰:

“兵机当在廊庙之上,岂可取责小人哉?

”谘恶其言,奏罢之,降知滑州。

建学校,行乡饮酒礼。

沿好建明时事,而其论多龃龉。

初兴河北水利,沿导诸渠溉民田,论者以为无益。

已而邢州民有争渠水至杀人者,人方知沿所建为利。

时元昊数寇河东,建议徙丰州,不报,已而州果陷。

元昊入寇,副都总管葛怀敏率兵出捍,沿令怀敏率兵据瓦亭待之。

怀敏进兵镇戎。

沿以书戒勿入,但背城为砦,以羸师诱贼,贼至,发伏击之可有功。

怀敏不听,果为所败。

强贼乘胜犯渭州,沿率州人乘城,多张旗帜为疑兵,贼遂引去。

坐怀敏败,未几,徙知成德军,卒。

(节选自《宋史·王沿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

B.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

C.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

D.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的记事语言极为简练,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直接表达褒扬之意。

B.“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时持握的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的手板,上面可记事。

C.“乡饮”是古代一种庆祝农业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常由德高望重者主持。

D.“徙”常解为“迁移”“移动”之意,因而在古代,也可指官员的官职调动。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沿关心国事,务本求实。

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他从军力布置、屯田赋税等多方面提出了不少独创性意见。

B.王沿敢于异议,体量百姓。

面对同僚言行,他敢于异议,驳斥弹劾;面对饥民,他大胆施救,不计个人得失。

C.王沿见解独到,颇具先见。

对同一个事情,他常常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看法,而且这些看法多带有先知预见性。

D.王沿深谙兵理,不畏强敌。

当时,强敌乘胜侵扰,他不惧敌威,带头迎敌,布阵疑兵,智退敌人,化险为夷。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我垒不坚,兵不练,而规规于盟歃之间,岂久安之策哉?

②沿以书戒勿入,但背城为砦,以羸师诱贼,贼至,发伏击之可有功。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7.(10分)(2017高一下·温州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1)

晏殊《破阵子》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少女形象?

(2)

两首诗歌都是在写清明,但情感意蕴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五、默写(共1题;共6分)

8.(6分)(2018高二上·上饶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位英雄风流余韵,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寄托于江水和明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3分)

9.(3分)(2017高二下·荆州月考)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流行词本身并不具备褒贬倾向,比如使用“小鲜肉”“颜值”等词语,________,使用这类词语说明使用者格调不高,而在喜欢的人看来,________,无需遮遮掩掩。

词语无罪,________,因此,喜不喜欢某个流行词,其实是一种价值观之争。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0.(5分)(2019高二下·浙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时代太放纵就会失去心灵的滋润,太节制就会变成死脑筋。

——圣堤布福

青春是一种持续的陶醉,是理智的狂热。

——拉罗什富科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9分)

4-1、

4-2、

4-3、

5-1、

5-2、

5-3、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7-1、

7-2、

五、默写(共1题;共6分)

8-1、

8-2、

8-3、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3分)

9-1、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