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海淀区实验小学德育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
“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有人说:
“习惯造就性格。
”也有人说:
“习惯是成功的秘诀。
”而我们在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更深深体会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健康人格和人生成功的基础,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少年儿童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对象。
从近年来学校教育的实际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令人担忧的局面。
教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就学生而言存在着在诚实守信、遵守公共规则等方面差强人意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某种危机。
这些弊端的存在,从小的方面说,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从大的方面说,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改革开放的大业制造了不少障碍。
二、研究意义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良好素质为基础。
对于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我们的课题《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就是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重视基本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以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实施策略
⒈课题研究的对象
全校学生(部分实验班为主)。
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②行为训练;③访谈;④个案研究;⑤试验法;⑥观察法;⑦文献研究。
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遵守规则习惯的初步理论研究和探讨;
②学生遵守规则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③遵守规则习惯与健康人格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④学生不守规则习惯矫治的研究。
⒋课题研究的主要培养目标
课题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遵守规则
家庭规则
1、按时睡、按时起。
2、进出家门主动与家长打招呼。
3、饭前洗手,吃饭时不讲话。
4、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5、今日事今日毕,自己事自己做。
学校则规
1、铃声响进教室,铃声停教室静。
2、上课精力集中,积极思考,主动发表见解,敢于质疑。
3、语言文明,自觉使用礼貌用语。
4、课间做好课前准备,书本文具摆放整齐,不乱动他人学具。
5、课间活动文明礼让,不妨碍他人,慢步轻声靠右行。
6、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见到客人热情招呼。
7、集体活动井然有序,观看演出适时适度鼓掌。
8、爱护公共设施,不刻画、不敲打。
9、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维护环境卫生。
社会规则
1、乘车、走路遵守交通规则,不骑车上马路。
2、游泳、滑冰等活动守规则,注意安全。
3、公共场所讲公德,不喧哗、不追跑。
5.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⑴准备阶段:
①选题讨论;
②申报立项;
③设计方案;
④开题论证;
⑤修改课题方案;
⑥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讨论。
⑵实施操作阶段:
①设计子课题方案;
②讨论交流;
③修订计划并实施;
④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
⑤撰写报告和论文
⑥中期成果鉴定
⑶总结阶段:
①汇总各种研究资料
②分析比较
③撰写结题报告和论文
④研究成果交流
⑤汇编成果专辑
⑥召开结题鉴定会
⑦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四、实施效果
近几年,学校德育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得到了家长及社区群众的广泛认同和肯定,学生各个方面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在学生遵守规则培养目标上,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共开展问卷调查5次,收集个案材料千余个。
通过数据统计对比、个案分析,学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数据分析
⒈学生在遵守家庭规则方面的变化
测试项目
前测统计%
中测统计%
后测统计%
结果分析
好
一般
较差
好
一般
较差
好
一般
较差
1、按时睡、按时起。
13%
21%
66%
28%
25%
47%
49%
33%
18%
较为显著
2、进出家门主动与家长打招呼。
11%
24%
65%
31%
20%
49%
53%
35%
12%
极为显著
3、饭前洗手,吃饭时不讲话。
9%
12%
79%
26%
23%
51%
59%
31%
10%
极为显著
4、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15%
26%
59%
28%
25%
47%
57%
30%
13%
极为显著
5、今日事今日毕,自己事自己做。
6%
21%
73%
18%
35%
57%
69%
23%
8%
极为显著
⒉学生在遵守学校规则方面的变化(具体数据见附件三)
⒊学生在遵守社会规则方面的变化
测试项目
前测统计%
中测统计%
后测统计%
结果分析
好
一般
较差
好
一般
较差
好
一般
较差
1、乘车、走路遵守交通规则,不骑车上马路。
15%
26%
59%
28%
23%
49%
57%
31%
12%
极为显著
2、游泳、滑冰等活动守规则,注意安全。
14%
21%
65%
28%
25%
47%
47%
37%
16%
较为显著
3、公共场所讲公德,不喧哗、不追跑。
12%
24%
64%
31%
20%
49%
53%
37%
10%
较为显著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发生了明显变化,养成了时时处处遵守规则的习惯。
(二)个案分析
【个案一】
实验小学是一所教学设备齐全、教学环境优雅、教育理念超前的示范校。
在这里上学的孩子都是幸福的,每班不仅有固定的班级教室,科任课如音乐课、电子琴课、美术课还可以到专业教室接受老师的教育。
在设备一流的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好事。
然而,专业教室的设置大都离固定教室较远。
以音乐课为例,从教学楼穿过五十米操场登上综合楼,上下楼梯共十层。
短短的十分钟,二年级的小学生要做课前准备、个人休息、教室转换,忙得可谓不亦乐乎!
路上“故事”的发生在所难免。
星期五的音乐课下课铃响过,孩子们照旧由班长带队从音乐教室依次走出,我站在五层楼梯的拐弯处接应,只见四十多名学生迈着稳健的步子缓缓向楼梯拐弯处走来。
突然,我听见大个子张××的声音“哎呀!
太慢了!
靠边!
”转眼间,张××用手一撑,向上一个纵跃屁股就坐到了一米高的不锈钢楼梯扶手,左手夹着音乐书,顺势一溜,神采飞扬地滑到我的眼前,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心里一紧浑身冒出冷汗。
一时不知所措,但我知道这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机,抓住它!
我定定神,看到张可名已经平稳的站在我眼前,示意班长把队伍停下来,围着楼梯站成半个圆圈,孩子们不解的看着我。
整个楼道鸦雀无声,我压低嗓门轻轻地问:
“谁能向张××那样从楼梯扶手上滑下来?
”
大家面面相觑,默不作声!
我又压低嗓门认真地问:
“谁能重现一下刚才的镜头?
”
孩子们仍旧大气不出,屏气凝神!
“张某某、孙某某、任某某。
过来表演一下。
”我一本正经、和声细气的向三位发出邀请。
平时,淘气的像猴子的似的他们不知我卖的是什么药,这时都变成了“缩头乌龟”,红着脸羞怯的说:
“我不会表演!
”身子还一个劲的往后退。
我伸手拉住他们,领到扶手边,郑重地说:
“你们谁能学学张××的样子?
试着做做。
”不知所措的张××自知闯祸,心里忐忑、面色微红躲到后边观望。
“不,不,不,”三个人扭捏地拒绝着,全班同学也被他们一反常态的表现逗笑了。
我知道教育机会到了,即刻追问:
“是动作有难度吗?
不会做吗?
”
“不是!
不是!
”三个孩子狠命地摇头。
“那今天为什么胆小,不敢表演呢?
”我穷追不舍地追问。
“怕危险,这是个危险动作!
”机灵的张××听出了我的心思马上答话。
“假如当你从上面向下滑,前面的人会被撞倒。
轻者被撞一下,重者从楼梯上滚下去摔破膝盖、擦伤皮肤、磕断牙齿。
更严重的还可能,楼梯内人多摔倒的人站不起来,被大家踩在脚下有生命危险!
这还不算完,你还得赔人家很多钱。
要负责任的!
”有声有色地阐述着道理。
站到第二级上,边说边演示被撞人摔到的情景。
“如果他从上面飞快地滑下,正好前边有同学,他也不知道后面的危险,会被重重的撞上!
就这样摔倒在地。
”张××顺势扑通一声跪倒地上。
大家看到老师是在设计教育策略,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开始七嘴巴舌起来:
“老师,张××的眼镜还有可能摔碎扎坏眼睛。
”
“老师,张××的裤子被摔脏了!
”
“老师,值周生要是看到,会给咱们班扣分的!
”大家纷纷举手各抒己见。
平日不爱言语的陈××也跑到我眼前迫不及待地说:
“如果从上面滑下还可能把自己的腿别到竖着的栏杆上,人摔到台阶上,再被下楼的同学踩伤,多可怕啊!
”
我假装狐疑地问:
“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
谁能为大家实地示范一下?
让我感受感受你们想象的危险,真有那么危险吗?
我怀疑?
”
我再邀张××、孙××、任××上去表演,又被拒绝。
站在一旁的张××从后面挤出来。
得意的说:
“还是我来吧!
张××你站到前面!
”
噔…噔…噔…,张××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半层楼梯。
我说:
“各自准备好?
开始!
”张××转眼间滑下来,又一次享受滑扶手的喜悦。
张××也慢悠悠趴到地上。
“××,你有什么感受?
”我看出可名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故意问他。
“没什么感受?
就是好玩呗!
”他随意的应答。
“你还希望老师再给你玩这个动作的机会?
”我追问了解他心理的底线。
“嗯…好玩呗!
”他回避我的话题。
我顺势一转面向同学,问:
“大家集体活动时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该做的是什么?
”
“告诉他,你不该这样,这样做很危险!
”
“应该马上拉他一下,让他下来。
”
“不能拉,他滑的速度太快啦!
你根本拉不住,还有可能把他拉翻、摔到,自己也可能受伤!
”
“告诉老师去,让老师来教育他。
不让他做危害自己,伤害别人的事。
”
“在这种危险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是远离危险,绕开走,保持自身安全。
老师不是经常跟我们说,每人只有一次生命,失去将不再复得,难道生命不珍贵吗?
”班长总结性的发言道出这次楼道现场会的真谛。
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孩子们重又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地向教室走去。
【个案二】
早上第一节课,我正在情绪激昂地讲着课文,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我的话音,原来是王某的父亲来给他送自然书了。
“这孩子!
又忘带东西了,真是个‘马大哈’。
”我心里暗自想到。
下课铃响了,我刚走到楼层201电话旁,就看到班上的朱×正在给家长打电话,要求把水彩笔给送来。
开学以来,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两次了,经常有家长来给学生送东西,班上也经常有同学把作业本落在家里。
晚上放了学,也常有人满头大汗的跑回教室取忘记拿的东西。
班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马大哈”呢?
这样的情况是令我头痛。
[原因分析]
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冷静观察,发现本班同学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能力很差,许多人回家后仍然要家长帮助收拾书包和书桌,一忘带东西就埋怨家长不好。
在学校的时候,很多同学的课桌里乱七八糟地塞着各种书本和学具,一交作业本就乱翻一通。
经过认真分析,同学们丢三落四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
⒈家长包办太多,学生缺乏自理能力的训练。
⒉学生不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缺乏自理方法的指导。
⒊学生没有意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以为整理学习用品是家长的事。
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首先应从思想教育入手,让学生意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整理学习用品的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还要和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家长协同,在校内外一点一滴的学习生活中训练学生,培养学生,使之形成有条理的好习惯。
[具体做法]
⒈引发讨论,明确认识
在我的指导下,几位班干部组织了一次题为“自理我能行”的主题班会。
首先引导大家理论“自理”的内涵,同学们踊跃发言,很多人都提到了学习上的自理主要在于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学具等等。
班干部们让大家谈谈自己在家这几方面的表现时,班里一下安静了下来,几位被点到的同学只好羞涩地说出了自己在家的表现,底下同学有的轻声耻笑,有的小声说话,还有的忙看了看自己的书桌。
见此情况,我意识到时机成熟了,便清了清嗓子,微笑着说:
“看来,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在整理学习用品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但是老师相信大家是因为以前没有注意去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实际上我们都愿意做一个自理能力强、做事有条理的孩子,对吗?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开始锻炼自己,看看到期末的时候,有多少同学能丢掉“马大哈”、“脏乱差”、“小迷糊”的外号!
⒉指导方法,耐心导行
下了班队会,我趁热打铁,利用管理班的时间和本班同学统一了一下课桌中书本、字典、水壶的码放顺序,并且每组选了一个监督员,每天早、中、晚进行监督提醒,强化自我整理的行为。
在以后的一周时间内,我每天请一个同学介绍自己整理书包的好方法及经验,启发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优化整理方法。
很快,同学生们的书包、书桌都变得整齐了,找起来也迅速了许多,但是班上仍然有忘记带学具的现象。
在大家的群策群议下,每个同学都建立了一个记事本,不仅记录当天作业,还记下第二天需要带的学具,每天放学前共同提醒、共同记录,共同检查。
这样一段时间,班上同学忘带东西的现象少了很多。
在班干部的提议下,我们还共同制作了许多“有条理”、“真整齐”、“小能手”、“都带齐”的各类奖状,每周评比,发给各方面做的好的同学,用以强化学生的好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习惯。
临近期末的时候,复习卷子、练习纸多了起来,同学们的书包和课桌又乱了起来,我正为学生的反复而发愁时,突然见班上的黄××拿了个塑料夹装纸片,心想,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号召全班同学都准备一个“纸片夹”用以装卷子、练习纸,于是每个同学的课桌里又多了个“小帮手”。
⒊家校协同,共同训练
本学期我利用家长信、记事本、小奖状等多种形式和家长沟通,指导其在家训练学生的学习自理能力,力求家校协同,双管齐下的教学效果。
并且,我利用几次家访的机会,实地调查学生在家的自理能力,及时向全班反馈,也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
[效果及体会]
通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训练,我班同学初步养成了有条理地整理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大大减少了忘带学具的次数,受到了科任老师的好评。
在对学生这一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体会到:
⒈班主任要对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要先冷静思考,找出根源,相互办法,一味的批评和检查是不行的,要有指导、有提醒,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引导。
⒉学生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个漫长而有反复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培养、扎实训练、反复指导、及时检查,单靠简单说教是不行的。
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要忘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勤于联系、适度指导、争取家校协同,双管齐下,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个案三】
进入五年级以后,我发现许多学生出现了很严重的浪费粮食的现象,如中午吃饭时,见到自己爱吃的饭菜,就要求送饭师傅多给自己盛一些。
而当他们回到班里后,往往只吃几口就不吃了,非常坦然地把满满一饭盒的饭菜都放回饭箱里,丝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浪费行为。
类似这种情况还反映在浪费水电、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等诸多方面。
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召开班会,先让同学们计算一下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两粮食,那么,全校4000多学生一天就要浪费多少粮食?
那全市、全国的学生一天又要浪费多少呢?
而这些粮食得需要农民伯伯花多少个工时、多少人力才能生产出来呀!
在惊人的数据面前,同学们愕然了。
这时,我及时告诉同学们,这种行为是可耻的,是不良习惯,非常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然后,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什么是好习惯?
好习惯对自己的成长有哪些帮助,并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及亲身经历,举出良好文明习惯使人受益终生的事例。
随后,组织学生们针对所听事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也可以用反面事例谈感受。
通过班会,同学们思想上受到了震动,意识到了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重要性。
这时,我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了相关的行为规范作为班规,并讲好老师以身作则,师生一起遵守规则,看谁做得最好,并成立专门的学生监督机制,奖惩分明。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又开了主题班会《好习惯受益终生》,并采取反复提醒、时刻检查、及时评估、表扬、树立榜样、反复强化、明理、导行、惩罚分明,以及激励、行为矫正等方法,帮助学生遵守规则,使之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用递减法的过程改掉坏习惯。
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遵守规则训练,学生们大都有了显著改变。
爱惜粮食的多了,他们不再随意浪费,有的同学还能在看到他人有浪费行为时,进行批评、指责;节约水电的人多了,平时,同学们去专业教室上课,总不忘随手关灯,见到水管滴水,会自觉地关掉;班内的卫生总是保持的很好,见到地上的纸张,总有同学捡起放进纸篓……
【个案四】
上课铃刚响,我就收到了一封信,打开一看,上面写到:
尊敬的阮老师:
我们向您汇报体育课上的一件事:
今天体育课上,一、二队的小个子男生,不守纪律,说污秽的语言。
我们练习投球时,他们捣乱,老师甚至停课,整顿纪律。
这妨碍了大家上体育课,使我们因此锻炼不了。
我们以大局为重,课上没有和他们理论,现在我们以除小个子男生外的男生的名义希望您妥善处理此事。
此致
敬礼
大、中个子男生
2005年3月16日
看完信,我对学生们说:
“我刚才收到一封信,是咱们班大、中个子男生写给我的,反映体育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的问题。
”好奇心驱使,学生们让我念念信的内容。
信念完,我请反映情况的男生站起来。
我告诉他们:
我今天很高兴,因为遇事你们能冷静地处理。
课上,能以大局为重;课下,能及时反映情况,特别想到你们当中的一些人曾因遇事不能冷静处理,而多次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更是欣喜异常。
不仅如此,我更高兴的是,你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权利。
是啊!
人人都有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这一点,提得多好啊!
你们长大了!
你们成熟了!
信中说的是哪些小个子男生,你们能不能站起来?
”小个子男生站起后,我对他们说:
“你们有申辩的权利,想不想说说?
”看到他们有的不服,我就请他们到教室外商量商量,想想要对大家说什么?
一会儿,小个子男生回来,他们对大家说:
“我们是说了脏话,这不对,但是在我们几个内部说的,没有对大家说。
我们几个是商量报足球班的事,没有说别的。
光我们几个,班里也没有那么乱。
”“是啊!
光他们几个捣乱,老师是不会因此停课整顿纪律的,看来小个子男生说的有道理。
”我对中、大个男生说:
“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其中一个大个子男生(这是原来不会处理问题的一个男生)说:
“我首先要向他们表示道歉!
我们也有问题。
我们也没有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
”我紧接着说:
“看来,要想正人,首先要正自己。
”这时,一个小个子男生说:
“我们有50%的错,我们以后也要改,遵守纪律,不说脏话。
”又有一个一贯遵守纪律的男生说:
“纪律是需要大家遵守,只有大家都自觉了,我们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他说时,我看见他的眼眶有些红了。
我赶紧接着说:
“你们关注受教育的权利,而平等的受教育权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同学自觉维护的。
只有我们每一个同学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我们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我们的受教育权才能得到维护。
还有几个月,你们就要毕业了,我们已经走近小学阶段的到计时。
愿你们,珍惜时光,守纪律,讲文明,为小学阶段的人生再添精彩的一笔!
”说到这,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分析说明】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
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上,还普遍存在着学生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缺少良好的习惯规则,学生的不良习惯带有一定习惯情境性,从众性。
由于年龄的关系,一部分学生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道德标准,遇事能有一定的理性思考,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但班级内还缺少正确的舆论。
【反思】
习惯是与需要紧密相连的。
习惯行为能否顺利进行,也就意味着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由此就会产生愉快或不愉快、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体验。
对于有一定是非标准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如果靠单纯的说教,或制订出严格清规戒律,学生容易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样的结果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如小个子男生中有几个平时不遵守纪律,养成了习惯。
为此,我曾教育了几次,但效果不大。
相反,我根据“习惯的情绪性”,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通过学生之间的批评营造一种情绪体验的氛围,使学生感到不遵守课堂纪律是要受到公众的谴责的,并通过学生在申辩中,在自我批评中,以人为镜,自省自戒,现身说法,教育他人,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遵守规则的氛围,使学生感到“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雨果),遵守课堂纪律的规则也由此而形成,而这正是“和谐教育”所要追求的。
【结论】
以往的教育中,规则的培养,往往忽视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行为加以种种限制,使本应是学生成长的乐园的学校,变成了“缺少人性”的监管式场所,我认为,这种做法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忽视了学生情感与个性,这无疑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伤害,是对学生人格的摧残。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陶行知也认为:
“生活与生活摩擦,才能起教育作用。
”我认为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小学高年级中,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更要突出人性化。
只有把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培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尊重儿童的人格,重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身受到教育,在习惯的情绪性中感悟到规则的重要,内化为行动,才能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称得上“和谐教育”。
【个案五】
在参加升旗仪式的站姿中,我对学生站立的姿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五指并拢,中指紧贴裤线,双膝靠近,脚跟靠住,脚尖自然分开,抬头挺胸收腹,双肩放平。
在实施的过程中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站住,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五指并拢,中指紧贴裤线,双膝靠近,脚跟靠住,脚尖自然分开;第二步是站好,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抬头挺胸收腹,双肩放平;第三步是站稳,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在整个仪式的三十分钟时间之内,不能有小动作,要能持之以恒,做到一动不动。
每次参加升旗仪式之前,我都会在学生排队的时候,重复强调对站姿的要求;在仪式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做到来回巡视,纠正错误姿态,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在仪式结束回到班里后,会针对学生表现进行小结,指出问题,表扬优秀,并记入表扬栏。
每次在升旗仪式的会场上,看到同学们精神抖擞、笔直站立的姿态,都会让人觉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气势和良好的班级风貌。
在学生排队去专业教室上课中,我对他们提出的行走要求是:
嘴闭上,队跟齐,慢步轻声靠右行。
在行走的姿态上强调的是:
身体正直,自然迈步,自然摆臂,与前一同学空一步距离。
每次我都随队将学生送到科任专业教室,随时检查同学们的行走姿态,注意纠正学生行走姿态中出现的问题,最后会将问题比较严重的同学单独带回来重复走第二次。
在教师严格地检查和督促中,学生行走姿态的不良现象得到有效地纠正,培养了良好的行走姿态,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从统计表的数据中,能够明显地看到原来行走姿态不良的学生有5人,现在只有1个人。
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由于学生年龄小的自身特点,他们自我约束的能力以及自觉的愿望,会不断地出现波折和反复。
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身上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防微杜渐;注意抓住学生即将出现反复的时期,提前预防。
比如说在五一、十一、寒假、暑假等每一个长假之后,是学生习惯性养成最容易出现倒退的时期,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
另外根据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每一个好习惯大约在三周左右的时间内可以形成,但还会出现反复,并且反复的时间间隔会越来越大,直至形成固有的习惯,不再反复。
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教师不仅要注意抓前三周,而且要关注习惯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