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763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0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3.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4.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的。

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玻璃片、水、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

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

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显微镜

1.作用:

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基本结构:

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

3.原理:

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凸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凸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

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4.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

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

机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典例解读

【例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

A.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虚像

B.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实像

C.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实像

D.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虚像

【解析】放在载物片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经过物镜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可看作放在目镜一侧的物体,且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经目镜二次放大成一放大虚像。

【答案】B

(二)望远镜

活动一:

观察望远镜

利用望远镜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通过望远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物体好像变大拉近了。

活动二:

利用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

用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和一个焦距大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稍远处的物体,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你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将焦距短的透镜靠近眼睛时,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交换透镜位置,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缩小了。

基本结构:

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

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原理: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视觉效果:

(1)由于“视角”增大,对物体的观察更加清晰。

(2)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明亮。

望远镜的类型:

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等。

视角:

物体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放大了?

说明:

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

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

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注意:

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后看到倒立放大虚像。

望远镜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但视角被放大。

天文望远镜多用反射式望远镜,因为容易得到更大的口径。

典例解读

【例2】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B.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星球

C.我们看到远处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汽车对我们的视角在逐渐减小

D.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解析】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

【答案】A

(三)探索宇宙

播放多媒体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宇宙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关注、困惑、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具有很浓的神话与宗教色彩。

在欧洲,人们在宗教的影响下,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如图反映了“地心说”的宇宙观:

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这种理论影响了人们思想达千年之久。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进一步证明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宇宙的秘密。

1849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行星,并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行轨道。

不久,在预测的轨道上就发现了这颗后来被命名为海王星的行星。

1990年,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减小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动的过程中密度不变

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A.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作为人工降雨的主要材料

B.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C.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情景,下列有关设计和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装置的应用是照相机

B.若只将光屏和蜡烛互换后,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C.若在透镜前佩戴一个近视眼镜,保持光屏不动将蜡烛靠近透镜后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

4.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1)

(2)

B.

(1)(3)

C.

(2)(4)

D.(3)(4)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虚像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D.缩小的实像

6.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7.如图为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物质B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需要吸热

C.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15min时,物质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8.2013年CCTV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

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9.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打雷时,总是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B.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传播得比声音快

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慢

D.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出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悠扬的琴声不可能是噪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D.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二、填空题

11.人们的研究表明:

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它在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

一个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是240N,若把它放在月球上,它的重力是_____N,质量是_____kg。

12.如图所示,一束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城内放透镜甲后,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放透镜乙后,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可判断透镜1是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现小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他将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如图所示,当蜡烛从光具座上的M点移到N点并调整光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小,可判断此透镜位于_________(填“M点左侧”或“N点右侧”)。

13.如图,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其原因是___.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的测量_____仪器.

14.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之称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填“高”或“大”)些。

15.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经过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形成光点S',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此过程入射角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同一时间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s﹣t图象)。

从图象分析得出:

①在此过程中,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_____;

②若甲乙两物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保持不变,当t=120s时,两车相距_____m。

三、计算题

17.某个油罐车,装了

的石油,为了估算这个油罐车中的石油质量,从中取出

的石油,称得质量为24.6g,求这个油罐车中石油的总质量为多少吨?

18.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利用这一点,可以粗略测量人到山崖的距离。

小峰面对山崖大喊一声,2s后听到回声,他离山崖有多远?

这种方法不能在太空中使用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四、实验题

19.(2分)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他调节天平时出现了图甲所示情形,他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质量和体积时的读数,则该岩石的密度为kg/m3.

20.小华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小林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分别采用光具座,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两人用各自的凸透镜,对着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都看到了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根据自己看到的像,他们猜想:

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2)带着提出的问题,他们分别用自己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用四个点记下了物体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并把像的特点和大小变化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焦距

物体的位置

光屏上像的情况

像的大小

5cm

A

倒立缩小

很小

B

倒立缩小

较小

C

倒立放大

较大

D

倒立放大

很大

焦距

物体的位置

光屏上像的情况

像的大小

10cm

E

倒立缩小

很小

F

倒立缩小

较小

G

倒立放大

较大

H

倒立放大

很大

分析两人的记录,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______。

他们通过比较B点、H点的成像情况发现,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还与透镜的_______有关。

(3)两人共同分析了A、B、E和F点的成像情况,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小华在进一步分析了自己的记录后,认为应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附近,多观察几次成像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同时他建议小林也在他自己所选的____点与____点之间再做几次实验。

21.小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如果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调整装置后,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22.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芳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物质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________℃,当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______。

(选填“固态”或“液态”)

(3)在第4min至第8min的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_________。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3.几位同学如图甲、乙所示实验装置做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

(3)如果在月球上完成图乙所示的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小球_____像图甲那样弹起。

(填“会”或“不会”)

24.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当3t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B

B

B

B

B

D

二、填空题

11.24

12.凸透镜M点左侧

13.变大山顶的气压低于山脚下的气压温度

14.避免声音的干扰大

15.向右不变

16.2:

1600

三、计算题

17.41

18.m@真空不能传声

四、实验题

19.右;3.57×103。

20.物距大焦距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FH

2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未点燃玻璃杯没有竖直放置等效替代法虚不变不变

22.晶体48液态增加

2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不会

24.20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乙的密度为1.25×103kg/m3

B.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C.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D.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2.实心的铜球和铝球,它们的质量相同,如果把它们全部按入水银里,静止不动,所用的向下的作用力()

A.铜球比铝球的大B.铜球比铝球的小

C.两球的作用力一样大D.难以判断

3.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

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4.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B.50mm以内C.略大于50mmD.恰为50mm

5.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通过凹透镜进行校正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彩色的光带

D.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

6.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

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D.先蒸发,后沸腾

9.有关声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B.从环境保护角度讲,音乐不会成为噪声

C.关上窗户,会感到屋外的声音变小,是因为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D.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较高的隔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轻轨两旁安装隔音板

B.摩托车烟囱上安装消声器

C.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

D.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二、填空题

11.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金属块,示数是8.1N,当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5.1N,测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__N,金属块的密度为 ________kg/m3。

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2.请在图中画出烛焰的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______)

烛焰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_____(选填“正立”、“倒立”)的_____像(选填“实”、“虚”)。

13.高1.7米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米处,则像与人的距离为____________米,像高______米。

人向镜走近时,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像和镜之间的距离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除去白纸上黑色碳粉字迹。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碳蒸气,字迹消失。

在均匀的空气中激光是沿_____传播的。

15.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_____、_____和_____(选填“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回声”、“超声波”)大量的物理知识.

16.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向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乙车的速度为_____m/s,当t=40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m。

三、计算题

17.一个空心铜球的质量为89g,体积为30cm3.将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361g.已知铜的密度ρ铜=8.9g/cm3,求:

(1)这个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2)注入液体的密度。

18.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