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错例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736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错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错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错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错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错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错例分析.docx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错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错例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错例分析.docx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错例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错例一

【错例来源】教材第6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错题再现】

错因

小数乘法竖式末尾没对齐,小数点又受加法影响

忘记加进位

小数乘法竖式末尾没对齐,运算出错

现象

错因

只数一个因数的小数点

积的小数位不够时忘了点小数点

先去0再点小数点

现象

【题意解读】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先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数位,再点上小数点,最后写上整数部分的0。

【情况说明】全班有10人做错,其中小数末尾没对齐而错有3人;小数数位不够需要0补足而没补做错有4人;其他做错的有3人。

出错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平时学习数学比较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特点是计算能力薄弱,计算不专心,注意范围较为狭窄。

也有3位学生对整数乘法计算基本都会做,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对乘法的算理不懂。

【原因分析】

1.小数乘法竖式末尾没对齐:

是学生受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负迁移影响,“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早已深入学生的认识,其次学生不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计算小数乘法时,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把因数相应的扩大,使小数转化为整数,按整数乘法计算,最后再处理积中的小数点问题。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是学习的难点。

学生虽然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但是在具体计算时关于0的处理还是会出现偏差:

因数末尾的0没有先落下来就点小数点;在积中先把0划去,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的方向错误,从左边数出位数再点小数点等。

3.个别学生学习习惯差书写习惯差,字写潦草,题目抄错(少抄了一个0),竖式书写数位没有对齐,计算不细心专心。

【教学提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循理入法,以理驭法”。

主要靠理解小数乘法原理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保证正确性。

1.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将小数乘法计算中的难点进行分解,降低学习的坡度,采用“架阶梯,小步走”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从而形成相应的技能。

2.注重显现思维过程,教学中不让学生机械的记忆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形成的过程,明确小数乘法的算理。

3.充分利用错题进行辨析,在计算技能教学中,错题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通过出示学生的错题资源,让学生在找错、改错中反思问题所在,剖析错误根源,帮助学生防微杜渐,提高笔算乘法的计算水平。

【针对练习】

第1-2两题是加强对小数算法掌握的练习;3-4是沟通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

1.下面各式的积有几位小数,就在括号里填几

0.47×14()6.18×0.76()1.23×0.07()0.46×1.4()

2.给下面题和积点上小数点

 

3.根据第一列的积,写出其他各列的积

因数

32

32

3.2

32

32

0.32

3.2

因数

15

150

15

1.5

0.15

15

0.15

480

4.算一算,填一填

 

错例二

【错例来源】课堂作业本第8页练习三第二题: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错题再现】

 

 

【题意解读】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情况说明】第一题出题最多有4位学生,其余5题,解题思路错误相同每题有2位学生。

平时成绩良好的学生出错误率较高的是乘法分配与乘法结合混淆;成绩一般的学生出错率除了两种分配律混淆外还出错乘法分配律(只与括号内一个数相乘,再加另一个数)。

成绩较差的学生出错就五花八门,包括书写不端正,将数字看错,计算错误,没按简便要求计算,不会运用乘法定律等,其中计算错误比较多。

【原因分析】

1.学习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时,教材只编排一个课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几组算式,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在一节时学习了三个乘法定律,多数学生容易陷入模仿练习,导致所学的、识记的只是运算定律的形式,而没有真正理解运算定律的内在意义。

2.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容易造成公式记忆上的混淆。

这说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3.未能理解规律内涵。

教师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将侧重点放到观察算式的外在形式,淡化内在算理的阐释,学生只会机械地记忆规律,不能理解规律的内涵本质。

又由于乘法分配律形式变化比较大,因为学生缺乏对乘法分配律内在算理的理解,所以乘法分配律一变式,学生就摸不着头脑了。

【教学提示】

1.采用数形结合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如图:

求大长方形的面积2.5×(4+0.4)=2.5×4+0.4错在哪里?

让学生对照图形进行辨析,问题就迎刃而解。

以形辅数,由数想形,使抽象的数学定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为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搭建了桥梁,因而根源上找出这些题的错因,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纠正。

2.促进意义建构。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不能只重结果,忽略过程,要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突出现实背景,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在合作与交流中,进行意义上的感悟。

在此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把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

3.寻找内在联系。

需要寻找它的意义本源,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入手,通过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加以充分理解两个运算定律,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流利地进行顺向和逆向的语言描述。

4.通过让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进行比较,深入地理解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自主建构起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思路加以练习,以区别两种运算定律的不同之处及其运用后所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运算定律的理解。

【针对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2.5×(0.77×0.4)=(□×□)×□

7.2×8.4+2.8×8.4=(□+□)×□

8.8×125=(8+□)×125=8×125+□×□运用了()定律;也可以表示8.8×125=1.1×□×125运用()定律。

2.下面各题计算对吗?

把不对的改过来

0.125×(8+0.8)

=0.125×8+0.8

=1+0.8

=1.8

3.下面算中,与4.4×25不相等的是()

A、4×25×1.1B、(4+0.4)×25C、4×25+0.4×25D、4×25×0.4×25

错例三

【错例来源】作业本中的第11页第4题。

【错题再现】

3+(7.3-2)×2.5=16.75(元)

3×2+6×2.5=21(元)

3+8×2.5=23(元)

【题意解读】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情况说明】出错学生人数共10人,其中有4人对“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这条信息忽略或者不明白,直接计算3+(7.3-2)×2.5=16.25(元)包括平时中上成绩的学生。

有3人“对2小时及以内”意思理解为每小时3元,列出的算式3×2+6×2.5=21(元)或3×2+(7.3-2)×2.5=19.25(元)。

这些学生平时注意力就狭窄,做题目有急,审题习惯不好。

还有3人看不懂题目,解题无从下手,这3名学生数学基础差,理解能力差,数学阅读能差。

【原因分析】

1.分段式计费此类题目表述复杂(文字比较多),有表格式、有文字式,有图文混合式,还有一题多问等等,对于学生来说读懂题目,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难度。

2.分段式计费虽然来源于生活(水费、电费、停车费、路费、电话费),但学生实际接触比较少,几乎为零。

对分段式计费感觉很陌生,个别学生感觉这样计算很复杂。

3.分段式计费有不同的题型,一般分二段计算,也有题目是分三段计算,更难点的是分段式计费逆运算。

数学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就无从下手去分段计费或者分段错误。

【教学提示】

1.让学生自主读题的训练。

面对更多的文字时,要先让学生“读并理解题意”,读题,将条件逐一整理,让学生充分地说每个条件所表示的意思,尝试用线段图、罗列法来帮助学生明确题意。

2.利用多元直观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列表法

停车时间

1

2

3

4

5

6

7

8

收费/元

3

3

5.5

8

10.5

13

15.5

18

画线段

画统计图:

通过这些直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直观鲜明的理解题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规范答题步骤,利于学生分析

重点理解“前2小时3元,超过2小时部分每小时2.5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

分段计算法的步骤可如下:

前段费用:

3元;后段费用:

6×2.5=15(元);应付费用:

3+15=18(元)

通过规范答题步骤,使学生明白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学以致用

学生学会了分段式计费方法后,调查上个月家里的水电费计费方式,做到节约水电的环保意识。

【延伸拓展】

1.某市自来水公司对每户居民每月用水的收费标准是,每户居民每月用水量12吨及以内的,每吨2.3元;超过12吨的,超出部分每吨3.6元。

小杰家5月份用水11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小明家5月份用水20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2.某城市出租车起步价为10元(3km以内)。

以后每千米2.3元。

某人乘出租车行驶9.5km(不足1km,按1km计算),需要交多少钱?

完成表格

行驶路程/km

1

2

3

4

5

6

7

8

9

10

前段费用:

后段费用

应收费用

3.五年

(1)班40名同学合影,拍摄一次6寸照片可赠送5张照片,费用为24.5元。

全班同学每人要一张就需要加洗,加洗一张1.5元,一共需付多少钱?

4.强强来到飞镖场地,花了40.5元钱,你知道他一共花了多少元钱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