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529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docx

《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docx

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

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

采掘作业规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编制采掘作业规程的原则是:

(一)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

(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经济效益。

(三)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开工之前,必须严格按照“一工程、一规程”的原则编制作业规程,严禁无规程施工。

第二条必须建立健全采掘作业规程编制和实施的责任制度。

各[换行]煤矿的生产和建设由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组织,全面做好采掘作业规程从编制执行到工程完工全过程十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即“地质说明书”、“论证”、“编制”、“审批”、“贯彻”、“考试”、“监督”、“实施”、“复审”、“补充修改”、“总结”、“归档”,做到作业规程的管理制度化

第三条采掘作业规程的编制应由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编写。

编写中要做到语言简明、准确、规范;图表应满足施工需要,采用规范图例;内容和标注齐全,比例恰当、图面清晰;按章节编列顺序号;做到作业规程的编写内容规范化。

第四条推行使用计算机编制、绘图、打印。

作业规程的封面采用“宋体、小初(作业规程)、四号(其余文字)”字体,正文采用“宋体、三号(章)、小四号(节、正文)”字体,纸张采用A4白色打印纸,并用塑光纸包装装订成册。

使作业规程文本达到内容齐全、字迹清晰、装订整齐,做到作业规程的装帧标准化。

第五条编制采掘作业规程,必须具备下列文件、资料:

(一)已批准的有关设计(盘区、综采工作面、基建工程等)文件、资料。

(二)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经过地质科长、总工程师签字批准的[换行]地质说明书。

并在工作面开工前一个月提交生产技术科和施工队组。

(三)同一煤层或邻近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瓦斯和煤尘鉴定、煤层自燃、水害等资料。

(四)通风部门提供通风、瓦斯等资料。

(五)机电部门提供供电系统图和机电设备配备资料。

(六)《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等。

(七)有关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工作面交接班制度、“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爆破管理制度、巷道维修制度、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制度、通风安全仪表使用维修制度;煤矿安全质量[换行]标准化标准。

第六条采掘作业规程编制之前,施工单位的区(队)长应组织本单位的生产、安全、辅助单位的具体负责人、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代表,对开工地点及邻近煤层进行现场勘察,检查现场的施工条件,预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讨论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明确施工的程序和任务,为采掘作业规程的编制做好准备工作。

第七条采掘作业规程编制内容应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

凡《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技术操作规程》、上级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且又属于在作业现程中必须执行的条文,只须在作业规程中写上该条文的条、款号,在学习作业现程时一并贯彻其条文内容;未明确规定的,而在作业规程中需要规定的内容,必须在作业规程或施工措施中明确规定。

工程质量不得低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编制格式参照本管理办法中的采掘作业规程样本。

第八条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在工作面开工前20天完成采掘[换行]作业规程的编制,之后要征求施工区(队)长的意见,获得同意并签字后,方可上报审批。

第九条采掘作业规程的审批,由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会同分管副矿长组织生产、技术、安监、通风、地测、调度、计划、机电、运输、煤质、劳资、供应等有关部门进行集体会审。

各部门都要提出审查意见并签字盖章,最后由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批准。

且必须在工作面开工前10天办理好全部审批手续,以便向工人贯彻。

第十条采掘作业规程的贯彻学习必须在工作面开工前5天完成。

由区(队)长负责组织所有区(队)人员学习,编制本规程的技术人员负责贯彻。

参加学习的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后,并在本规程上签名后,方可准许下井作业。

考试合格的作业人员的考试成绩、签名要登记在本规程的学习考试记录表上。

考试不合格者必须限期补考,补考合格后方可准许下井作业。

第十一条采掘作业规程由主管负责人(大中型矿井为主管生产的负责人,小型矿井为矿长)签字组织执行;施工单位负责人在工作面现场指挥,保障规程措施的落实;所有现场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工作面的作业规程进行作业和操作。

第十二条矿井主管生产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区(队)长、技术员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对采掘作业规程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重点抓好下列工作:

一、编制规程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施工现场[换行]规程的指导、落实和修改、补充工作。

二、从开工之日起,至少每月应重新贯彻学习一次采掘作业规程。

并每月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分管副总、技术、安监、地质等部门和区队长、技术员对作业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复审,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工作面的地质、施工条件发生变化,必须及时修改补充安全技术措施,修改补充的安全技术措施也必须采用计算机编制、打印,并履行审批和贯彻程序。

四、在软岩、冲击地压、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水害和“三下开采等条件下施工时,必须编制专项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履行审批和贯彻程序。

五、施工结束后,由区(队)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写出规程的执行总结一式三份,交给生产技术部门,连同采掘作业规程及修改补充措施一起存档,保存期2年。

第十三条大同煤业公司、各煤矿必须把采掘作业规程的编制和贯彻执行作为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组织生产技术、安全、通风等部门对采掘作业规程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发现生产现场不按规程要求施工的情况,责令及时整改;发现[换行]规程不能满足现场施工需求的情况,须责令其及时补充、修改。

第十四条大同煤业公司生产技术部、各煤矿生产技术科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采掘作业规程检查、评比、奖励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规程的编审质量。

第十五条各煤矿必须自觉接受上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采掘作业规程的编制及实施进行的监督监察,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必须认真、及时地进行整改。

第十六条对于违反采掘作业规程所造成的各类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进行追查处理,以便吸取教训,抓好安全生产。

第十七条采掘作业规程一经会审、签字、批准,即不准在规程原版上进行改动。

如有改动,必须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章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十八条每一个回采工作面,必须在开采前,按照一定程序、时间和要求,编制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十九条编写人员应明确任务,熟悉和掌握各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根据本单位的现场施工实际,采用科学合理的采煤工艺,正确指导生产。

第二十条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应具备下列[换行]图纸

一、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二、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素描图;

三、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四、采煤方式示意图(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或炮眼布置图等);

五、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六、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及端头、超前支护示意图(平面、剖面图、断面图);

七、通风系统示意图、运输系统示意图、防尘系统示意图、供水、排水系统示意图、抽放瓦斯系统示意图、注浆系统示意图、注氮系统示意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仪器仪表设备)布置示意图;

八、工作面供电系统示意图;

九、照明、通讯、信号系统示意图;

十、工作面放顶方式示意图(平面、剖面图)

十一、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十二、避灾路线示意图。

第二十一条回采作业规程按章节附图表,顺序编号。

第二十二条采用对拉、顺拉等方式布置采煤工作面时.应视同一个采煤工作面编制作业规程,但必须明确规定相关内容。

第二十三条新采煤方法的试验、特殊开采、和“三下”(铁路、建筑物和水体下)开采以及开采有冲击地压的煤层,必须编制专项开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

作业规程在开采前一个月要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主管生产、安全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编制要求:

一、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由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二、编写的安全技术专项措施要有预见性、针对性、可行性。

编制前,编写人员必须先到现场勘察实际情况,掌握现场施工条件,使编写的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规定。

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编写安全技术专项措施。

1.采煤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过断层、过老空、过煤柱、[换行]过冒顶区以及托伪顶、托煤顶、托夹矸开采;

2.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以及收尾;

3.采煤工作面在进行安装、撤面期间;

4.试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5.《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的其它需要编制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十五条编制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要参照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程序进行,实施前必须经过学习、考试。

同时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与原作业规程一起存放归档。

第二十六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重新编写作业规程:

一、地质条件和围岩有较大变化;

二、改变了原采煤工艺和主要工序安排;

三、原作业规程与现场不符,失去可操作性。

第二十七条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内容及格式见附件1。

第三章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二十八条每一个掘进工作面,必须在开工前,按照一定程序、时间和要求,编制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二十九条编写人员应明确任务,熟悉和掌握各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根据本单位的现场施工实际,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正确指导生产。

第三十条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应具备下列图纸:

一、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

二、地层综合柱状图。

三、地质平面图、剖面图。

四、巷道开口大样图。

五、巷道支护断面图。

六、临时支护平、剖面图。

七、掘进机截割顺序图。

八、设备布置示意图,供电系统示意图。

九、炮眼布置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装药结构示意图等;

十、通风系统示意图、压风系统示意图。

十一、运输系统、排水系统、防尘系统示意图。

[换行]十二、照明、通讯、信号系统示意图。

十三、抽放瓦斯系统、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置示意图。

十四、正规循环作业图

十五、避灾路线示意图。

第三十一条巷道布置应因地制宜,以降低掘进率、安全、经济为原则。

第三十二条掘进作业规程按章节附图表,顺序编号。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可用一份作业规程,但每个单位都要按规定贯彻和学习作业规程。

一、一条巷道,两个单位施工;

二、回采工作面两顺槽(包括切眼),两个单位施工;

三、盘区皮带、轨道、回风巷同时掘进时,两(或三)个单位施工;

第三十四条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编制要求:

一、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由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二、编写的安全技术专项措施要有预见性、针对性、可行性。

编制前,编写人员必须先到现场勘察实际情况,掌握现场施工条件,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规定。

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编写安全技术专项措施。

1.施工过程中突然遇到地质构造,过较大的断层、褶曲构造、老空、瓦斯异常、透水等。

2.遇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冒顶区、应力集中区。

3.施工过程中遇松软的煤、岩层或流沙性地层。

4..在火区附近、注浆盘区下分层威胁施工安全。

5.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方式发生变化,与作业规程不符。

6.作业规程有关规定不具体或未包括的内容。

7.其它可能受到危害或威胁的施工现场。

四、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编制的内容:

1.施工方法、工艺、工序安排等;

2.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

3.生产系统与原规程不同的,在措施中说明;

4.工程的规格尺寸等,要有附图;

5.其它与措施有关的内容。

第三十五条巷道贯通专项[换行]安全技术措施。

一、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

二、工序安排,在巷道贯通前普掘相距20m、综掘相距50m前,只准从一个掘进工作面向前贯通,另一个工作面必须停止作业等;

三、工作面加强顶板支护工作;

四、贯通前长探短掘,明确探眼的位置、角度、深度、数量,附三视图;

五、爆破制度,警戒位置、保护有关设施;

六、瓦斯及有害气体的检查和处理办法;

七、贯通前通风,贯通后调风的方法,附贯通前后通风示意图;

八、贯通时,必须明确现场指挥负责人,全面负责贯通工作;

九、有水患贯通巷道,制定探水、放水、排水的办法。

第三十六条编制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要参照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程序进行,实施前必须经过学习、考试。

同时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与原作业规程一起存放归档。

第三十七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重新编写作业规程:

一、地质条件和围岩有较大变化;

二、改变了原巷道规格和支护方式。

三、改变了原施工工艺和主要工序安排;

四、原作业规程与现场不符,失去可操作性。

第三十八条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内容及格式见附件2。

附件1: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内容

目录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第二节煤层…………………………………………………………………………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第四节地质构造……………………………………………………………………

第五节水文地质……………………………………………………………………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第二[换行]节采煤工艺………………………………………………………………………

第三节设备配置………………………………………………………………………

第三章顶板管理……………………………………………………………

第一节支护设计……………………………………………………………………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管理…………………………………………

第四节矿压观测……………………………………………………………………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

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第三节供水排水…………………………………………………………………

第四节供电…………………………………………………………………………

第五节通讯照明…………………………………………………………………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六章煤质管理………………………………………………………………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顶板…………………………………………………………………………

第三节防治水………………………………………………………………………

第四节爆破…………………………………………………………………………

第五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第六节运输…………………………………………………………………………

第七节机电…………………………………………………………………………

第八节其它…………………………………………………………………………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第一条工作面的位置:

描述采煤工作面所处的水平、盘区、标高(最高、最低)、几何尺寸(走向长度、倾向长度、面积)以及在盘区中的具体位置、相邻关系。

第二条地面相对位置:

描述工作面周边(含停采线)在地面的相对位置、地面标高(最高、最低)。

第三条回采对地面的影响描述工作面的回采对地面设施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其它设施的影响程度。

第四条描述工作面相邻的采动情况以及影响范围。

第二节煤层

第五条煤层厚度: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最大、最小、平均厚度以及变化情况。

第六条煤层产状: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走向、倾向、倾角以及变化情况。

第七条描述煤层稳定性、结构(夹矸)、层理、节理、硬度(f)等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第八条对煤种、煤质进行描述。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第九条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基本顶):

描述煤层顶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等情况以及其变化情况。

第十条煤层底板(直接底、老底):

描述煤层底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底板分类、底板比压等情况以及其变化情况。

第十一条绘制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能够反映出直接底、老底以及不低于8倍采高的煤层顶板的岩性、厚度、间距等。

第四节地质构造

第十二条断层:

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断层产状、在工作面中[换行]的具体位置以及对回采的影响的程度。

第十三条褶曲:

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褶曲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以及对回采的影响的程度。

第十四条其它因素:

描述陷落柱、火成岩等其它因素对回采的影响。

第十五条按比例绘制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素描图。

第五节水文地质

第十六条含水层的分析:

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形式、补给关系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第十七条其它水源的分析:

描述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以及钻孔和构造导水等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第十八条为防止溃沙、溃泥、透水等事故,开采急倾斜厚煤层、特厚煤层时,还应对开采后的上部冒落层的情况进行预计、描述。

第十九条工作面涌水量:

描述采煤工作面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第二十条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情况,确定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等级以及相对、绝对涌出量。

第二十一条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的煤尘爆炸指数。

第二十二条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参考相邻采煤工作面的煤的自燃情况确定自然发火期。

第二十三条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地温等情况,分析地温对回采的影响。

第二十四条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

描述本盘区、相邻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应力集中区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第二十五条叙述地质部门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具体建议。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第二十六条计算工作面的工业储量,根据规定的采出率计算可采储量。

第二十七条应采用下列公式之一进行工作面服务年限(以月为单位)的计算。

(一)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

(二)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二十八条选择采煤方法,描述选择依据。

第一节巷道布置

第二十九条描述盘区巷道布置概况、服务巷道位置和设施情况。

第三十条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

第三十一条描述其它巷道(联络巷、溜煤眼、峒室)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

第三十二条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区段平巷、溜煤眼、行人眼、运料眼以及联络平巷等巷道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进行描述。

第三十三条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条件下采用排放瓦斯专用巷道、抽放瓦斯专用巷道的,需要对排放瓦斯专用巷道、抽放瓦斯专用巷道进行描述。

第三十四条按比例绘制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能够反映出井上下对照情况、构造情况、工作面周边的巷道、工程情况。

第二节采煤工艺

第三十五条简述采煤工艺。

第三十六条描述采高、循环进度等。

第三十七条描述落煤、装煤、运煤、顶板管理方式。

第三十八条采用放顶煤工艺的,应对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端头顶煤回收方式、初次放顶煤、收尾时的放顶煤等内容进行描述。

第三十九条采用分层开采工艺的,应确定分层厚度等内容。

第四十条采用上下面同时回采(对拉、顺拉)工艺的,应明确上下面的位置关系和错距。

第四十一条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明确:

(一)支架结构、组成、宽度等;

(二)工作面安全出口及两巷管理要求;

(三)扩巷方法、扩巷支护要求;

(四)支架的[换行]安装和管理要求;

(五)回棚(柱)放顶规定;

(六)支架下放方式、要求;

(七)落煤方式和架内放炮规定;

(八)架外放煤方式;

(九)支架的拆除方式;

(十)收尾。

第四十二条采用倒台阶方式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各台阶长度、相互之间的错距等作出明确现定。

第四十三条使用采煤机割煤,应叙述采煤机的进刀方式、进刀段长度、进刀深度、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并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

如果采用人工放炮开切口的,还应参考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放炮的有关事项进行描述。

第四十四条采用爆破落煤的,应:

(一)进行炮眼布置设计。

描述炮眼布置的具体要求,绘制炮眼布置三视图。

(二)填写爆破说明书。

应包括工作面的采高、打眼范围,每循环炮眼的名称、编号、个数、位置、深度、角度,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量、装药方式、封泥长度、水炮泥个数、连线方法、起爆顺序、炮眼总长度、循环用药、雷管个数等内容。

第四十五条描述采煤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简要说明从准备、采、装、运、支、回到整理的流程。

必要时应绘制工作面工艺流程图。

第四十六条用下列公式进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的计算。

W=L×S×h×γ×c

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m;

S—工作面循环进尺,m;

h—工作面设计采高,m;

γ—煤的容重t/m3;

c——回采率,%;。

第三节设备配置

第四十七条描述工作面采煤、支护、运输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

第四十八条采用机采工艺的,应绘制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三章顶板管理

第一节支护设计

第四十九条进行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支护设计应包括工作面、端头和运输巷、回风巷支护设备的选型、支护密度的选择、基本支架柱排距确定、柱鞋的规格尺寸等内容。

第五十条工作面的支护设计,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一)采用顶底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时,应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取有关参数。

(二)采用类比法时,应根据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

1参考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选择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可参考表1。

表1矿压参数参考表

序号项目单位同煤层实测本面选取或预计

1顶底板条

件直接顶厚度m

基本顶厚度m

直接底厚度m

2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m

3初

压来压步距m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

最大平均底板移近量mm

来压显现程度

4周

压来压步距m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m2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mm

来压显现程度

5平时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m2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mm

6直接顶悬挂情况m

7底板允许比压MPa

8直接顶类型类

9基本顶级别级

10巷道超前影响范围m

2合理的支护强度,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计算(一般可以采用前两种方法,取其中最大值即为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Pt)。

(1)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Pt=9.81×h×γ×k

式中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

h—采高,m

γ—顶板岩石容重,一般可取2.5t/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