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526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陈情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陈情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陈情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陈情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情表》.docx

《《陈情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情表》.docx

《陈情表》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表”是一种文体,了解这种文体的特征。

2、古人以“忠孝”为先,却又往往忠孝不能两全,注意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文章写作的对象是皇帝,所以既要说得天衣无缝又要极尽委婉。

教学重点:

文章的逻辑严密和章法多变的特征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题解:

 我们知道“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我们学过的《出师表》是名世、传世之作,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

”没有哪个名人的文章能与诸葛亮此文相比,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挚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叙述了自己家中的孤苦情况、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及祖孙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

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二.作者介绍:

李密,字令伯,今四川眉山人。

西晋文学家。

享年64岁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

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

据《晋书。

李密传》说:

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

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

李密幼时体弱多病,非常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

晋灭蜀后,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

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

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这就是著名的《陈情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

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后被谗免官。

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三.译文:

臣李密上言:

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

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

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抚养。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没有依靠,直到长大成人。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中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自己和影子相互作伴。

而祖母刘氏很早就被疾病缠身,经常卧病在床,我服侍饮食吃药,从来没有停止和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

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

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

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

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

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

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郎官,本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自以为清高。

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

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将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

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

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

我怀著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

我活著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

我怀著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

到了本朝,我承受了清明的教化。

起先太守逵,访察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荐我为秀才。

我因无人侍奉祖母,辞谢不能从命。

接着诏书又特地下发,任命我为郎中。

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我为太子的属官。

象我这样的微贱的人,升为东宫的官员,这是我割下头颅来也报答不了的。

我写了章表呈报自己的情况,责备我回避任职,怠慢朝廷。

郡县层层逼迫,催我上路赴任。

州官到我家里,简直是十万火急。

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马上去京,可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本想苟且顺从私情,向上官申诉却不被允许。

我简直是进退维谷,实在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遗老,还蒙受着怜悯养育。

何况我是这样孤苦,尤其厉害。

而且我年轻时曾给前朝服务,在尚书官衙做过一些职务。

本意是想在官场上得到发展,并不讲究什么声名气节。

现在我是个亡国的俘虏,既微贱又鄙陋,过分地蒙受现在朝廷的破格提拔,得到很好的照顾,怎么敢徘徊不进,有非分的企图呢?

但因祖母日落西山一般只剩下一丝气息,生命危险,朝不保夕。

我没有祖母抚育,不会有今天;祖母没有我,不能终残年。

我们祖孙二人,相互依靠着生存,所以我一刻也不能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子李密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已经九十六岁,所以我报效皇上的日子还长着呢,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时间很短了。

尽乌鸦反哺这一点私情而已,希望能给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机会。

我的苦衰,不仅仅只有蜀地人士和两州长官知道,就是天地也都看到的。

希望皇上可怜我这愚诚之心,满足我这微小的志愿,或许能使祖母万幸,终于晚年得到保养。

我活着就要为皇上拚死效力,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我有说不尽象犬马一样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奉上表章让皇帝得知。

三.老师范读课文:

四.谈谈孝道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

几千年来,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

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

它是中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

第一条,要保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

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程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

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

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

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协调不好则天下乱。

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则是“孝”。

相传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领袖。

国家组织被看作氏族组织的扩大。

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

后来北宋的张载在《孝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思想体系。

这种高度抽象概括意义的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几千年来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迁,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古代职业世袭,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

古代父母与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义务。

古代婚姻不考虑子女双方的感情因素,只凭父母之命即可组成婚配。

 

第二课时:

学习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学习字、词2。

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难点:

熟悉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我们学过的《出师表》是名世、传世之作,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

”没有哪个名人的文章能与诸葛亮此文相比,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挚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老师范读:

2.学习字、词

①生字、词:

猥wěi:

谦恭之词,表示谦卑。

逋bū慢:

回避怠慢。

日笃dǔ:

一天比一天加重。

犹蒙矜jīn育:

尚且得到怜悯和养育。

险衅xìn:

指自己命运不好。

 夙sù:

很早。

 闵mǐn凶:

忧患悲伤的事。

祚zuò薄:

福分浅薄。

僮tóng:

童仆逮dǎi:

到了

茕qióng茕孑jié立:

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陨yún首:

杀身的意思。

过蒙拔擢zhuó:

受到皇上过份的提拔。

盘桓huán:

徘徊不进。

宠chǒng命优渥wò:

恩宠、优厚的诏命。

希冀jì:

企图,这里指非分的想法。

②通假字:

愍mǐn:

通“悯”怜惜蓐rù:

通“褥”床上

四十有yòu四:

通“又”零丁:

通“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③多音字:

终鲜xiǎn兄弟:

少.最终没有兄弟.应yìng门:

照看门户。

期jī功强qiǎng近:

远近亲戚.   洗xiǎn马:

辅佐太子的官职

3.学生巩固字、词:

4.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

5.练习、作业:

每个词(包括拼音)抄写三遍。

6.做完的学生可以默读课文:

目的是熟悉课文。

7.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翻译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的:

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 、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1。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1 .谁陈情:

李密,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 .向谁陈情:

晋武帝。

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 .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 .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5.翻译课文:

采取边读边译,根据课文下方的注释翻译课文,达到初步感知课文。

一.齐读第一段。

第一段:

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感情——凄苦、悲凉。

文章一开始,作者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第一: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第二: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第三: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第四: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人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可分离。

所以作者首先从这里写起。

他先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

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这里见出刘氏的辛苦。

再写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时候只有密来服侍照应。

刘与李密这不可分割的关系说到了,这还不够,作者还补充特殊的具体情况,这就是他家“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环境里,祖母的依傍关系是分离不得。

仅仅第一段李密诉说自己的“四大不幸”,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同情吗?

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

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

我看你还咋说?

”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二.学生齐读第二段。

 

第二段:

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感情——感激、恳切。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

3.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

4.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李密词意哀婉陈情,令人同情。

但态度是坚决,不去应征。

 

5.情以动人,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

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

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后“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由衷的陈述了自己感恩戴德之情。

 1.孝廉:

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汉武帝时开始令各郡国每年荐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魏晋沿袭了这一制度。

2.秀才:

科目名,汉代推举人才的一科。

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和后代经过考试的秀才不同。

3.拜:

授官、封爵。

4.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运用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第四课时:

分析课文

教学目的:

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 、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1。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三.齐读第三段; 

第三段:

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感情——真挚、诚恳。

1.首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

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假设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晋武帝能用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这一点?

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

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矜守名节: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

(伏惟、且、但)

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区区不能废远)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最后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刘氏晚年垂危的景况,照应上文,归结到这自然而然的情势: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情感是真实的,而且深切的。

更有评说:

“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

擢:

既由选拔而提升。

4.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

解题:

“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

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

提示:

情:

①情况(事实);②衷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说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开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个难题。

我们知道,李密原是蜀国的郎官,蜀亡于职,会不会使晋“疑其以名节自矜”?

再者,在此陈表之前,已经诏书累下,郡县逼迫。

所以李密写这篇陈情表,就非得动脑筋把道理陈述清楚不可,把真实情况摆开不可。

他在陈述暂不能出仕的理由时,先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也就更有力量。

这是文章的一层意思。

接着又说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然后文章又一转折,空出主意:

“但以刘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年余,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这样就使道理更周全,表达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对方的怀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得到衬托而更鲜明。

四.教师范读第四段。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感情——忠诚、恳切、期待。

1.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

先尽忠后尽孝。

道理,实情也表白,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乌鸦反哺:

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

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小结:

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先是叙述悲苦的身世,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祖母情深,作为陈情的依据。

其次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以博得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予所请。

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

尽孝日短,尽忠日长,先尽孝,后尽忠。

全文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晋对李 陈情 李对晋 

察臣 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举臣 

拜臣 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 

除臣 

责臣 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 进退两难 

催臣 

 

第五课时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分组朗读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1 、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

2 、文脉畅达,文中有多处照应。

3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简介骈体文特点:

骈体文发生在魏晋,繁兴于六朝.

1.骈体文也叫“四六文”,一般以四字、六字句为主体,间或也用三或五字句.

2.骈体文的主要特征,是要求句式都两两相对,又称排偶或对仗(所谓排偶或对仗,是适应汉语言的单音词比较多、容易构成配对的现象而产生的一种修辞手法。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取得语句上整齐、对称之美,是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很早就有所运用的.

 如: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4 、陈辞婉曲,屈伸适宜:

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

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 、一词多义:

(略) 

2 、古今异义:

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 、通假现象:

闵,零丁,蓐 

4 、成语:

出自本文成语

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

5 、修辞方式:

比喻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

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比喻句特点:

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对偶 :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对偶句特点: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三、鉴赏要点

1、逻辑严密

严密的逻辑,真实的理由在曲折推进中得到清楚的表现,而陈述又是那样委婉,衷曲又是那样令人同情。

2、章法多变

   说理之文有直有曲。

思路豁达,辨析透彻,都得根据说的对象和文章所在表达的内容的需要而定。

小结:

作者一路写来,发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陈情兼备,情真意切。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在于他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学生始终关注的是友情,深深憧憬的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往往是亲情、孝情。

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使我们感悟。

对亲人奉献出哪怕是微薄的但却是真情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