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铭鑫城中城工程搭设方案技术交底审核汇总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4479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川市铭鑫城中城工程搭设方案技术交底审核汇总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利川市铭鑫城中城工程搭设方案技术交底审核汇总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利川市铭鑫城中城工程搭设方案技术交底审核汇总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利川市铭鑫城中城工程搭设方案技术交底审核汇总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利川市铭鑫城中城工程搭设方案技术交底审核汇总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川市铭鑫城中城工程搭设方案技术交底审核汇总书.docx

《利川市铭鑫城中城工程搭设方案技术交底审核汇总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川市铭鑫城中城工程搭设方案技术交底审核汇总书.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川市铭鑫城中城工程搭设方案技术交底审核汇总书.docx

利川市铭鑫城中城工程搭设方案技术交底审核汇总书

利川市铭鑫·城中城工程

转换层高支模梁底模、侧模、板模板

搭设方案技术交底审核

编制单位:

申报人:

职务:

项目经理

审核人:

职务:

公司技术负责人(总工)

审批人:

职务:

总监理工程师

一、梁板立杆支撑及主次梁实际搭设参数交底明细表说明

本《审核技术交底汇总书》是施工企业聘请专家论证后最终确定的“模板支撑方案技术文件”。

是公司技术负责人、工程项目总监对方案最终审核、审批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项目部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以及指导作业班组现场架体搭设作业的重要依据

转换层有不同规格断面的梁,为做到方案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达到更加具体指导施工,方案中将梁根据截面大小划分为六大类,板下立杆纵横距为@900;梁下立杆沿跨度方向设计间距为@450、@900,与板下立杆纵横,900x900相同;梁两侧立杆距梁边距为统一为300。

将繁琐的梁、板杆件布置进行简化、统一,尽可能的将梁板支撑联成一个整体。

板、分类梁杆件基本搭设参数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加以表示(参见后附《实际搭设参数交底明细表》)。

分类代表梁的计算结果为同类梁的搭设基本依据,当梁截面变化时只能减少上下方向的对拉螺栓根数、梁侧减少木枋次楞根数,杜绝改变梁下立杆沿跨度方向间距。

由于梁高变小,同类梁侧模的对拉螺栓及木枋次楞要进行酌情调整。

调整的基本原则是:

对拉螺栓上下、水平方向间距和木枋次楞上下方向的间距参数禁止大于代表梁的相关参数。

表中参数确定的前置条件是在计算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以下因素:

1、材料规格差异;

2、作业人员技能水平发挥效果;

3、梁底立杆纵距与板底立杆纵横距相同;

4、同类工程实践经验。

5、主、次梁的悬挑长度严格控制尺寸以他参数审核表为准。

6、模板的搭设和拆除需严格执行《专项施工方案》,具体措施为:

1):

技术负责人领导项目部相关人员自己首先熟悉《专项施工方案》,正确掌握参数表中其架体立杆,模板下端木枋次楞的布设间距和方向,对拉螺栓直径粗细、纵横间距,主次梁的最大悬挑长度等控制点、每纵距内有无附加梁底钢管主梁。

然后召集相关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同时监督各班组长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

加强对现场的跟班检查、验收工作。

2)先将地下室的所有竖向结构浇捣到梁板下表面的适当位置且达到≥1天的强度后再进行梁板模支撑搭设工作,采取抱住的方式,以求增强整个支撑体系在平面方向的稳定性。

3)第四层楼面的梁板立杆在转换层砼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75%之前不得拆除。

 

 

第一类梁模板1.1x2.5(扣件式)审核表

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KL1.1X2.5(第一类梁)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7.9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1100×250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6

梁侧楼板厚度(mm)

180

荷载组合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0.1,0.3,0.5,1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5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1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kN/m2)

1

振捣荷载Q2k(kN/m2)

2

模板工程支拆环境

不考虑风荷载

支撑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50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1700

步距h(mm)

15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a(mm)、l'b(mm)

1000、10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850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按梁两侧立柱间距均分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340,680,1020,1360

斜杆或剪刀撑设置

普通型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10

梁底支撑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3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4

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梁根数

0

结构表面的要求

结构表面外露

模板及支架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面板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2.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4500

小梁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

60×80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44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78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64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350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256

小梁验算方式

三等跨连续梁

主梁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料规格(mm)

Ф48×3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49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0.78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1

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1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立柱

剪刀撑设置

普通型

立杆顶部步距hd(mm)

5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m)

200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1.386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1.755

钢管类型

Ф48×3

立柱截面面积A(mm2)

424

回转半径i(mm)

15.9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

4.49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0

支架自重标准值q(kN/m)

0.15

地基基础

支撑层楼板厚度h(mm)

130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立杆底座长a(mm)

200

立杆底座宽b(mm)

200

支撑简图

序号

验算项目

计算过程

结论

1

面板

抗弯

σ=Mmax/W=0.127×106/37500=3.392N/mm2≤[f]=12.5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0.632q2L4/(100EI)=0.632×63.85×122.2224/(100×4500×281250)=0.071mm≤[ν]=l/400=122.222/400=0.306mm

满足要求

2

小梁

抗弯

σ=Mmax/W=0.501×106/64000=7.826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抗剪

τmax=3Vmax/(2bh0)=3×3.339×1000/(2×60×80)=1.044N/mm2≤[τ]=1.78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2=q2l24/(8EI)=8.944×3004/(8×9350×2560000)=0.378mm≤[ν]=2l2/400=2×300/400=1.5mm

满足要求

3

主梁

抗弯

σ=Mmax/W=0.415×106/4490=92.484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抗剪

τmax=2Vmax/A=2×9.67×1000/424=45.611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0.095mm≤[ν]=l/400=340/400=0.85mm

满足要求

5

可调托座验算

最大受力N=14.661kN≤[N]=30kN

满足要求

6

立柱

长细比λ=l0/i=2632.5/15.9=165.566≤[λ]=210

满足要求

f=N/(φA)=14.661×103/(0.661×424)=52.31N/mm2≤[f]=200N/mm2

满足要求

f=N/(φA)=15.291×103/(0.197×424)=183.06N/mm2≤[f]=200N/mm2

满足要求

7

立杆支承面承载力验算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F=(0.7βhft+0.25σpc,m)ηumh0=(0.7×1×1.43+0.25×0)×1×1240×110/1000=136.536kN≥F1=15.291kN

满足要求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F=1.35βcβlfcAln=1.35×1×3×14.3×40000/1000=2316.6kN≥F1=15.291kN

满足要求

结论

符合要求

审核人

总监理工程师

编制人

审核时间

 

第一类1.1x2.5梁侧模板审核表

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KL0.9X1.8,标高23.7.00m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7.9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1100×2500

楼板厚度(mm)

180

荷载组合

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混凝土重力密度γc(kN/m3)

24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H(m)

2.5

侧压力标准值折减系数ζ

0.8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kN/m2)

48

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4k(kN/m2)

2

支撑设计

小梁布置方式

竖直向布置

小梁间距

150

主梁合并根数

2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

300

主梁计算方式

三等跨连续梁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600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

100,400,700,1000,1300,1600,1900,2200

结构表面的要求

结构表面外露

面板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2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4200

小梁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质规格(mm)

42×82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192.979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47.068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44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350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78

主梁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质规格(mm)

Ф48×3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0.78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49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0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15

对拉螺栓

对拉螺栓型号

M12

轴向拉力设计值Ntb(kN)

12.9

支撑简图

序号

验算项目

计算过程

结论

1

面板

抗弯

σ=Mmax/W=0.171×106/37500=4.563N/mm2≤[f]=12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5×48×1504/(384×4200×281250)=0.268mm≤150/400=0.375mm

满足要求

2

小梁

抗弯

σ=Mmax/W=0.075×106/47068=1.584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抗剪

τmax=3Vmax/(2bh)=3×1.465×1000/(2×82×42)=0.638N/mm2≤[τ]=1.78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0.013mm≤300/400=0.75mm

满足要求

3

主梁

抗弯

σ=Mmax/W=0.708×106/4490=157.65N/mm2≤[f]=200N/mm2

满足要求

抗剪

τmax=τmax=2Vmax/A=2×1.465×1000/424=32.546N/mm2≤[τ]=115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0.616mm≤600/400=1.5mm

满足要求

4

对拉螺栓

可知对拉螺栓受力N=0.95×12.62=11.989kN≤Ntb=12.9kN

满足要求

结论

符合要求

审核人

总监理工程师

编制人

审核时间

 

第二类梁模板1.1X2.0(扣件式)审核表

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KL1.1x2.0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7.9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1100×200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6

梁侧楼板厚度(mm)

180

荷载组合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0.1,0.3,0.5,1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5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1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kN/m2)

1

振捣荷载Q2k(kN/m2)

2

模板工程支拆环境

不考虑风荷载

支撑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50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1700

步距h(mm)

12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a(mm)、l'b(mm)

1000、10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850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按梁两侧立柱间距均分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425,850,1275

斜杆或剪刀撑设置

普通型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10

梁底支撑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3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3

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梁根数

0

结构表面的要求

结构表面外露

模板及支架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面板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2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4200

小梁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

42×82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2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2.02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47.07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350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192.98

小梁验算方式

三等跨连续梁

主梁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料规格(mm)

Ф48×3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49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0.78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1

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1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立柱

剪刀撑设置

普通型

立杆顶部步距hd(mm)

5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m)

200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1.386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1.755

钢管类型

Ф48×3

立柱截面面积A(mm2)

424

回转半径i(mm)

15.9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

4.49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0

支架自重标准值q(kN/m)

0.15

地基基础

支撑层楼板厚度h(mm)

130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立杆底座长a(mm)

200

立杆底座宽b(mm)

200

支撑简图

第二类梁侧模板1.1x2.0审核表

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KL1.1X2.0,标高23.7.00m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7.9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1100×2000

楼板厚度(mm)

180

荷载组合

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混凝土重力密度γc(kN/m3)

24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H(m)

2

侧压力标准值折减系数ζ

0.8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kN/m2)

38.4

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Q4k(kN/m2)

2

支撑设计

小梁布置方式

竖直向布置

小梁间距

150

主梁合并根数

2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

300

主梁计算方式

三等跨连续梁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600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

200,500,800,1100,1400,1700

结构表面的要求

结构表面外露

面板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2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4200

小梁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质规格(mm)

42×82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192.979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47.068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44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350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78

主梁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质规格(mm)

Ф48×3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0.78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49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0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15

对拉螺栓

对拉螺栓型号

M12

轴向拉力设计值Ntb(kN)

12.9

支撑简图

序号

验算项目

计算过程

结论

1

面板

抗弯

σ=Mmax/W=0.138×106/37500=3.688N/mm2≤[f]=12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5×38.4×1504/(384×4200×281250)=0.214mm≤150/400=0.375mm

满足要求

2

小梁

抗弯

σ=Mmax/W=0.148×106/47068=3.134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抗剪

τmax=3Vmax/(2bh)=3×1.496×1000/(2×82×42)=0.652N/mm2≤[τ]=1.78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0.133mm≤300/400=0.75mm

满足要求

3

主梁

抗弯

σ=Mmax/W=0.581×106/4490=129.317N/mm2≤[f]=200N/mm2

满足要求

抗剪

τmax=τmax=2Vmax/A=2×1.496×1000/424=26.697N/mm2≤[τ]=115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0.501mm≤600/400=1.5mm

满足要求

4

对拉螺栓

可知对拉螺栓受力N=0.95×10.352=9.834kN≤Ntb=12.9kN

满足要求

结论

符合要求

审核人

总监理工程师

编制人

审核时间

第三类梁模板0.9x2.0(扣件式)审核表

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KL0.9x2.0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7.8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900×200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6

梁侧楼板厚度(mm)

180

荷载组合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0.1,0.3,0.5,1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5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1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kN/m2)

1

振捣荷载Q2k(kN/m2)

2

模板工程支拆环境

不考虑风荷载

支撑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50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1500

步距h(mm)

12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a(mm)、l'b(mm)

1000、10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750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按梁两侧立柱间距均分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375,750,1125

斜杆或剪刀撑设置

普通型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9

梁底支撑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3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3

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梁根数

0

结构表面的要求

结构表面外露

模板及支架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面板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2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4200

小梁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

42×82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2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2.02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47.07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350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192.98

小梁验算方式

三等跨连续梁

主梁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料规格(mm)

Ф48×3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49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0.78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1

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1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立柱

剪刀撑设置

普通型

立杆顶部步距hd(mm)

5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m)

200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1.386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1.755

钢管类型

Ф48×3

立柱截面面积A(mm2)

424

回转半径i(mm)

15.9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

4.49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0

支架自重标准值q(kN/m)

0.15

地基基础

支撑层楼板厚度h(mm)

130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立杆底座长a(mm)

200

立杆底座宽b(mm)

200

支撑简图

序号

验算项目

计算过程

结论

1

面板

抗弯

σ=Mmax/W=0.087×106/37500=2.314N/mm2≤[f]=12N/mm2

满足要求

挠度

νmax=0.632q2L4/(100EI)=0.632×51.1×112.54/(100×4200×281250)=0.044mm≤[ν]=l/400=112.5/400=0.281mm

满足要求

2

小梁

抗弯

σ=Mmax/W=0.371×106/47070=7.891N/mm2≤[f]=20.2N/mm2

满足要求

抗剪

τmax=3Vmax/(2bh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