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述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4298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学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学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学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学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论述题.docx

《教育学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论述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论述题.docx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综合常考大题第一期

1.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

学校教育的出现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一般来说,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业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2.教育学的价值表现?

(1)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地解释教育问题。

(3)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

3.教师应该如何学习教育学?

教师学习教育学因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把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能力相互促进。

(2)把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

(3)把专业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和专题讨论结合起来。

(4)把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结合起来。

4.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5.为什么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源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2)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较高的组织性。

(4)学校教育是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负担的培养人的工作。

(5)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利于学生的发展。

(6)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儿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教育综合常考大题第二期

1.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

(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

(2)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

(3)决定和制约教育的目的。

(4)决定和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

(5)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在接受经济的决定和制约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2.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

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内容完全来源于社会文化。

(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功能

(2)文化选择功能

(3)文化融合功能

(4)文化创新功能

3.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促使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时,不仅仅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还必须从教育内在的.特有的规律去考察,更不能简单地照搬解决政治.经济等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因此:

(1)教育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

(2)教育对社会要有所批判。

(3)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

4.在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

(2)个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

(3)人既需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

即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

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表现?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教育综合常考大题三期

1.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3)学生的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所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

①专业知识素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②专业才能素养:

教学技巧.教学能力.教研能力。

③专业精神素养:

专业道德.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人格和专业自我。

3.教师制定自己发展计划的环节?

(出论述题可能性比较大)

(1)自我分析:

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优势及缺陷;

(2)环境分析:

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社会.学生的需求结合在一起

(3)确定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愿景,列出优先发展领域,长期与短期目标等;

(4)拟定发展路径,设计发展方案。

4.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5.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

(2)良好师生关系也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

(3)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

教育综合常考大题第四期

1.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①教育过程

②教育目的

③教育功能

④教育机构

⑤教育人员

⑥施教人员

⑦教育内容

⑧教育方法

2.为什么说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基本途径?

(1)教学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经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识是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3)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

(4)教学能够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3.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和扩大课堂上所学到的间接知识,而且能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2)可以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3)可以发展学生的体力、审美和劳动能力;

(4)有利于及早发现人才,促进人才的早期培养;

(5)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培养,并防止受教育者走上盲目或极端;

(6)可以训练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7)是训练学生善于利用闲暇时间的一种有效方式;

(8)是培养良好公民的一种手段。

4.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及特点?

(1)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2)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3)是新时期对课外活动.活动课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其性质为: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②一种实践性课程,

③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④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三级管理的课程。

(5)其特点有: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5.简述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选择研究课题

(2)设计研究方案

(3)收集研究资料

(4)处理研究资料

(5)表述研究成果

6.简述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意义

(1)增强教师自身素质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4)丰富教育科学理论

教育综合常考大题第五期

1.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2)主修某一科学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要的全部知识。

(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累积过程。

2.简述教师发展中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是刻意训练。

(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

(2)微型教学。

(3)教学决策训练。

(4)反思训练。

(5)发展行动研究.

3.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教学的主要影响?

(1)将同化与顺应结合,达到二者的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

(2)了解儿童的认知水平,可以帮助老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

(3)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积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建立在原有结构之上的。

这就要求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生才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整合起来。

4.简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的意义?

(1)帮助学生度过勤奋和自卑危机;

(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5.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不仅在程度上不同,而且起作用的方式也不同。

(一)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能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

(1)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

(2)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

(3)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

(4)对学科选择的偏好。

(二)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教学方法越是要求学生对信息做复杂的认知加工,则智力与学习的关系程度越高。

(三)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来组织教学。

内容方面:

应该先传授包摄性广.概括性高.说服性高的知识,还要注意学习的渐进性。

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识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教育综合常考大题第八期

1.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是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且相互制约的。

(1)二者的联系:

①创造力的发展要以问题解决为前提。

②问解决过程中蕴含有创造力。

(2)二者的区别:

①定义不同,

②特征不同,

③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创造力的参与。

2.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1)改革和精选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

(2)合理呈现教材内容,教材的呈现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内容的呈现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来实现的。

(4)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即基本的概念.原理的教学。

(5)教授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的迁移能力与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式有很大关系。

3.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一)内部条件: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点。

(3)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别差异。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5)学生的焦虑程度。

(二)外部条件:

(1)家庭环境和社会舆论。

(2)教师的榜样作用。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2)设置榜样。

(3)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4)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前提条件。

(2)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政治公民奠定基础。

(3)德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综合常考大题第九期

1.德育过程的规律,及注意的问题?

(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①要注重品德发展的全面性.

②要注重品德的针对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

①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

②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③要激发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①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因该要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②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

③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4)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

①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

②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

2.德育的原则?

(1)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①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道德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②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2)疏导性原则:

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

(3)长善救失原则:

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②发扬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①要尊重学生

②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

(5)因材施教原则:

①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

②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

③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时机情况施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①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

②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①要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使校内德育影响一致和连贯.

②对每一学生个体的教育要一致和前后连贯.

③努力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各方面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地达到最佳状态。

3.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需求

(2)学科知识水平

(3)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4)课程理论

4.简述课程标准及其内涵?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

(2)它规定本门类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5.创新教育及其实施途径?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其实施途径有:

(1)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2)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3)改革课程内容

(4)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5)改革考试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