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镇第十一届政府工作报告 定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181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源镇第十一届政府工作报告 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源镇第十一届政府工作报告 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源镇第十一届政府工作报告 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源镇第十一届政府工作报告 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源镇第十一届政府工作报告 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源镇第十一届政府工作报告 定稿.docx

《新源镇第十一届政府工作报告 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源镇第十一届政府工作报告 定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源镇第十一届政府工作报告 定稿.docx

新源镇第十一届政府工作报告定稿

政府工作报告

—在新源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努尔江·阿布都许库尔

(2011年6月14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新源镇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特邀人员与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新源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战胜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雨雪、洪水等自然灾害,经受了奥运安保、国庆安保、亚运安保等重大任务的现实考验,以强镇、富民、平安、和谐为重点,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切实增加农牧居民收入,全力推进东城区土地开发,努力抓好设施农业、林果业、畜牧业发展,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源镇的发展历史上书写了崭新的篇章。

2010年,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5.66亿元,较2006年翻了一番,年均递增19.68%;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1.25亿元,年均递增24.93%;第二产业总产值2.99亿元,年均递增25.93%;第三产业总产值11.42亿元,年均递增17.7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300元,同比增加5800元,年均增长19.7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87元,年均递增18.11%;一、二、三产结构由“十五”末的6.4:

15.2:

78.4调整到8.1:

19:

72.9,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收入三大指标均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全面实现了第十一次人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连续九年荣获县绩效考核总成绩第一。

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先后荣获“全国村务公开先进乡镇”、“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五年,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畜牧业,着力打造特色林果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切实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土地开发进程,促使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设施农业基地三个,新建温室大棚1348座。

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建立科技示范园区4个,使全镇“千元田”达到16000亩,“五千元田”达到5000亩,“万元田”达到5000亩。

二是畜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实现偏远牧民定居160户,其中集中定居60户,插花定居100户;冷配黄牛8457头,改良黄牛3294头,新增细毛羊2250只;围栏草场10万亩,挖除毒害草2.4万亩,维修牧道175公里,松土补播1万亩,完成了全镇草场使用证清查审核和勘界;引进450万元新建一座高标准现代化养鸡场,2011年投入107万元新建一座400平方米挤奶厅,完成了小区道路硬化,完善了奶牛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林业产业化完成新任务。

坚持“适地适树、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以科技为支撑,全面推行林粮、林草、林经等多种形式的复合经营模式,使全镇林业总面积达到16300亩,其中生态林2000亩、农田防护林800亩、退耕还林900亩、特色苗木基地100亩、特色林果12500亩;使特色林果种植达到全镇耕地总面积的48%。

四是旅游服务业得到新发展。

随着全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镇以316省道沿线、别斯托别村为中心的农家旅游餐饮业已经初现其发展潜力,根据各村居不同的民俗风情,现已形成以民俗风情、自然资源观光、农家乐旅游、旅游产品制作销售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餐饮、购物点80余处,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

五是劳务输出业实现新提高。

充分发挥城关镇人多地少、社区居住人口较多、基地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富余劳动力增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

积极培育农牧民科技实验基地,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科技之冬”培训,累计培训农牧民1.5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4万人次,累计创收1.2亿元。

六是农村发展活力获得新展现。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鼓励扶持多种经营。

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保护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

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积极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

创建“信用村”两个,全镇信用户达到2240户,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

五年来,共发放粮食、良种、农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农机购置、家电下乡等各类政策性补贴2500余万元,惠及5000余户农牧民。

引导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个、农牧民经纪人120人。

七是新城区开发收获新成果。

依托新城区建设及众多项目的落地,五年来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近7亿元,完成法院、检察院、国土资源局等8家单位办公楼建设,开发幸福花园、香格里拉花园、金马花园等7个商业住宅小区,新增房地产面积20余万平方米,建成集中供热等项目。

累计争取国拨项目资金2600余万元,逐步完成涉及较少民族发展、道路、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完成新城区、则新路以东1050亩土地征收。

随着招商项目的实施,使全镇商贸、餐饮、运输等产业不断聚集,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使全镇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民生事业和谐发展。

整合资源,落实政策,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努力构建惠民富民、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精神文明创建继续深入。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户。

现恰普河阿吾孜村、库尔赛村创建为自治区级文明村,劳动街社区、幸福路社区、天山街社区创建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

目前,全镇文明村创建率达到100%,文明单位创建率达到90%。

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及复验,先后完成了镇中学校园扩征46亩、双语幼儿园、镇中学4700平米学生宿舍楼、餐厅和实验楼项目建设,争取奎屯卷烟厂100万元援建资金,启动了镇三校教学楼建设项目。

新建10座标准化村卫生室及计划生育服务室,顺利召开州级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现场观摩会;2011年,全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5%,城镇医保参保率达到56.8%。

开展300余场次丰富多彩的农牧民文化活动,连续五年荣获县民间艺术节活动一等奖。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落实城市和农村低保政策,五年累计发放城镇、农村低保金1893万元,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弱势群体教育及就业培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60人次,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1899人。

加强廉租房的使用和管理,新建廉租房144套。

为下岗职工发放小额贷款1200万元。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失地农民在生活生产、土地征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别斯托别村和库尔赛村失地农民安置房116套。

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

新建抗震安居房1004户,建设沼气池777座;铺设柏油路16公里、沙石路37公里,硬化巷道33条;修建防渗渠21.7公里,新建桥涵39座,防洪坝、防洪墙1350米。

狠抓了以环境整治为重点的清理清查工作,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管理,农村面貌明显改善;以打造精品村和提升示范村为重点,将4个村创建为自治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州农办在我镇圆满筹办了新农村大型文艺活动,顺利召开了全州新农村经验交流会,我镇被州党委命名为“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社区建设步伐加快。

五年来,新源镇的社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目前已发展到8个社区,其中4个城市社区都与县直有关单位实现了资源共享,4个农村村居合一社区各项工作都已步入规范化轨道。

相继完成托海村(社)、天山街社区、光明路社区、劳动街社区办公场地建设,社区阵地、组织、队伍建设日益完善。

服务项目从少到多,走向多元化,目前已建立劳动保障中心8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中心8个、下岗职工夜市2个,业余文体队伍8支。

五年来,共为居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256件,办实事673件,架起了党委、政府与居民的“连心桥”。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五年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使全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创建率均达到98%以上,成功创建平安镇。

累计投入综治经费98.4万元,完善了镇、村(居)、户三级综合治理网络建设和村、社区警务室标准化建设,加大维稳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推行“村级十步、社区十三步维稳工作法”,全镇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

坚持司法案件“一案一补”制度,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化解信访矛盾。

全面落实民族宗教各项制度,加强对宗教场所的日常监管。

按照集中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圆满完成了“奥运安保”、“7.5”事件、“国庆”期间的各项维稳工作任务,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

——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创新型、廉洁型政府建设。

五年来,累计开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镇村干部8000余人次,外派学习230余人次。

开办集远教培训、爱心超市、职工食堂、技能培训为一体的新源镇便民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综合服务、人力资源劳动保障、涉农财政服务、矛盾调解和信访接待,以及八个社区一站式共十二个便民服务大厅,为农牧居民搭建起了便捷服务的工作平台。

扎实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分别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9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处理违纪干部5名。

认真开展了站所行风评议工作,使政风明显好转。

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五年共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考察、视察11次,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65件。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我们在面临诸多困难、经受严峻考验的形势下,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以东城区为重点的土地开发进展迅速,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惠及各族群众,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断巩固和成熟。

我们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的决心不松懈、科学发展的思路不改变、和谐发展的理念不放弃、推动发展的措施不动摇,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硕果累累,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取得这些成绩,是县委、政府、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的结果,是驻镇单位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全镇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县委、县政府、全镇各族干部群众、各位代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新源镇发展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所有为新源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欣喜良好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新源镇未来发展将出现三大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是“农村与新农村”的问题;二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问题;三是“地域广阔”与“可开发利用面积小”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攻坚克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了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

面对当前发展形势,止步没有出路,慢走就会落后,全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解放思想“同心”,抢抓机遇“同力”,乘势而上“同调”,加快发展“同向”,牢牢把握发展这一要务,不被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信心,敢于突破,咬紧牙关大干几年,努力保持新源镇一个较长的快速发展期,这样新源镇才能创造出让组织和群众满意的一流的工作业绩。

 

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各位代表,“十二五”是我镇抢抓战略机遇、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们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时期。

根据镇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我们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镇强民富、平安和谐”两个重点,狠抓壮大集体经济和农牧居民增收两条主线,以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为目标,抢抓新源县“撤县建市”、“江苏援建”、打造“伊犁河谷次中心城市”的有利时机,东控、西展、北拓,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做好土地经营开发,继续抓好设施农业、林果业、畜牧业、劳动力转移四个产业,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各项公益性事业,与时俱进谋发展,继往开来创和谐,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的新源镇而努力奋斗。

预期目标是:

到“十二五”末,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30.63亿元,年均递增18.26%;第一产业总产值1.91亿元,年均递增10.85%;第二产业总产值5.77亿,年均递增17.99%;第三产业总产值22.95亿元,年均递增19.0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2.8万元,年均递增25.4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年均递增10.84%;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6.23:

18.84:

74.93,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设富裕文明新源镇取得新成果。

针对以上工作任务,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以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为重点,全力推进经济建设

我们把发展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思发展,谋发展,千方百计抓发展,调动一切力量促发展。

围绕“农牧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坚持打造“四个一”工程。

(“奶牛村”户均一头良种奶牛、“林果村”人均一亩果园、庭院经济户均增收1000元,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名常年在外务工创收人员),深入挖掘劳务经济和旅游开发潜力,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力争使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的突破,集体收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做精设施农业。

在巩固完善现有蔬菜基地的基础上,保证2000平米分检中心和500吨的保鲜库正常运转,力争为全镇大棚全部配备卷帘机、暖风炉等设施,打造功能齐全、配置完善、品质和效益一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实现设施农业现代化,达到绿色蔬菜科技示范园区标准。

二是做大林果产业。

坚持“林果业进大田、进千家万户”的思路,建设育苗基地,新建以别斯托别村、恰普河阿吾孜村、玉什布拉克村为主阵地的3个林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以核桃和优质苹果为主栽品种的经济林和庭院林果业,积极打造316省道100亩苗圃至恰普河阿吾孜村沿四八公路两侧林果观光带,大力推广经济林种植,完成老果园改造,对经济林进行全部围栏,使全镇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万亩,使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三是做优畜牧养殖业。

以建设现代畜牧业为目标,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步伐。

继续推进优质奶牛养殖“千百十”工程扩容增效,使玉什布拉克村养殖基地养殖优质奶牛达到千头以上,在玉什布拉克村奶业小区引进奶制品加工企业。

不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实施好26万亩草场围栏项目,使全镇300户游牧民实现全面定居,力争到2015年末,将全镇牲畜存栏总数控制在5万头(只)以内。

积极发展生猪产业,力争库尔赛村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达到万头以上;新建标准化育雏鸡舍两座。

毫不放松地抓好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落实强制免疫“三个百分之百”责任制,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是做活劳务经济。

紧紧围绕“以培训保转移,以转移促培训,以长期转移为重点,以有组织输出为突破口,立足新源,面向全疆,开拓内地”这一思路,以发展培育劳务企业,成立劳务就业基地,发展劳务经纪人为载体,实现农村劳动力有规模、合理有序的转移,争取每年开发就业岗位1500个,转移富余劳动力7000人次。

五是做好水利设施建设。

解决以恰普河阿吾孜村和玉什布拉克村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恰普河阿吾孜村小农水项目,修建和维护好江汉渠、大寨渠,完成全镇陈旧水利设施闸门、桥涵的维修,配合做好葛洲坝集团水能开发,继续扩大水土保持成果,大力实施人工固防和生态固防工程,力争对所有农田支渠进行防渗处理,使农田水渠防渗率达到85%以上。

六是做细信用村镇创建。

在巩固提高恰普河阿吾孜村、库尔赛村两个信用村的基础上,将剩余四个村创建成信用村,新源镇创建为信用镇,使全镇农牧民年贷款额逐年增加,争取到“十二五”末使农牧民人均年贷款额达到8000元,全镇年贷款额达到1.2亿元以上。

七是做实农家旅游开发。

在大力推进以“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旅游基础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抓住发展“大那拉提旅游”的有利时机,结合培育生态民俗特色旅游,突出挖掘“四个民俗风情旅游一条街”潜力,继续在别斯托别村、托海村、团结村、恰普河阿吾孜村新建放心农家乐(牧家乐),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八是做亮招商引资。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抓好项目储备和引荐,大力优化招商引资工作环境。

继续加大金圆、天人置业、至祥房产等房地产企业在新城区的投入,打通青年街、肖尔布拉克街、天山街、光明路、团结路和南环路,开发建设恰普河风景观光带,完成县二中、四中合校新建、体育广场、修理厂、等项目建设,全力配合县城向西拓展。

九是做强集体经济。

抓住城市西展、北拓的有利契机,抓好土地开发,实施集体增收计划。

在充分利用好现有集体资产的同时,采取购买、新建固定资产,投资兴办实体等多种途径壮大集体经济。

力争到2015年使镇集体年收入达到400万元以上,各村集体收入均达到40万元以上,各中心社区经费达到20万元,持续增强集体为民办实事的能力。

二、以改善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重点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以争创自治区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活动20场次以上,巩固完善村级文体活动阵地建设,完成镇级文化站扩建和各村社文化小广场建设,提高广大农牧居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力争到2015年,使全镇所有的村队、社区达到自治区级文明村镇(单位)标准。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积极邀请上级媒体记者来我镇采风,不断扩大新源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不断加大教育工作投入力度。

积极争取教学楼建设项目,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把镇中学打造成全县一流的学校,形成与县六中、别斯托别二中三足鼎立格局;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对双语幼儿园的管理。

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责任制,实现零复盲率。

三是持续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加强对社区、村队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开展好妇幼保健、疾病防疫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巩固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和城镇医保参保率;推广天山街社区流动人口文化大院的经验与做法,完善提高PIS系统的利用率,对流动人口真正做到同管理、同服务,使出生人口上报准确率达到100%,政策符合率控制在99%以上。

四是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全力做好农牧民养老保险工作,完善城镇和农村低保人员的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做好残疾人康复、扶贫、教育及就业培训工作,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不断壮大红十字会志愿者队伍,加大艾滋病预防宣传力度,努力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

加强廉租房的使用和管理,解决别斯托别村、库尔赛村全失地农民集资房和失地农民社保问题。

五是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持续改善村居基础设施条件,建成镇级客运站,延长村级道路硬化里程,全面完成社区巷道及村队主巷硬化。

落实好“安居富民”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抗震安居全覆盖。

依照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对玉什布拉克村实施综合整治,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配套规划建设。

积极争取援疆项目并严格落实,不断改善城乡面貌。

巩固提升自治州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成果,在继续打造恰普河阿吾孜村新农村精品村的基础上,利用援疆资金再打造一个新农村精品村,提升团结村和库尔赛村新农村建设水平,将别斯托别村成功创建为州级新农村示范村。

六是继续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建立科学的社区管理制度,进一步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做到“随时都有办事的人,天天都有活动的人”。

继续解决好社区干部培训、培养的问题,想方设法提高公益性岗位和街长的待遇,稳定社区干部队伍。

设立专项经费,鼓励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按照各社区组织活动的数量、规模等进行奖励。

争取在东城区成立新城社区,将恰普河阿吾孜村报批为社区,完成幸福路社区、光明路社区和天山街社区办公阵地新建或扩建,更好的为辖区居民服务。

坚持从满足各族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基本需求出发,力争到“十二五”末完成十大民生工程:

一是全面改善全镇人畜安全用水条件,尤其以恰普河阿吾孜村和玉什布拉克村为重点;

二是解决农牧(居)民住房安全,实现抗震安居全面覆盖;

三是改善农(居)民出行条件,全面完成社区巷道硬化以及村队主巷道硬化;

四是改善游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实现全镇游牧民定居;

五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全面完成农田水利防渗工程;

六是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全面完成社区阵地新建;

七是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使全镇六个村全部达到新农村标准;

八是丰富农牧(居)民文化生活,完成各村社文化小广场建设;

九是落实失地农民社保及安置,确保农民失地后能发展、能致富、生活水平不下降;

十是建设300亩公墓并完善配套设施。

三、以构建和谐城镇为目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底线,时刻统观世情、环顾边情、洞察社情、聚焦敌情,不把常态当平常,不把平静当平稳,继续深化四大机制建设(政法综治“五联机制”、基层基础“四项工作机制”、统战宗教“五项工作机制”以及“四清四知四掌握”工作机制),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打牢稳定基础。

一是加强平安建设。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

强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依法加强对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宗教活动的管理。

抓好“六五”普法,实施司法所规范化达标建设,继续落实“一案一补”制度,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功能,积极调处各类纠纷,开展法律援助,有效制止和妥善解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动员全镇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对刑事解教、重点危安、涉法涉诉人员、流动人口以及出租房屋的管理,制定和完善各类处突预案,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全力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的持续稳定。

二是做好信访工作。

严格落实信访日、每周每月信息研判、领导包案及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矛盾调解和信访接待大厅功能,狠抓重信重访、重点积案化解工作和涉法涉诉案件的处理,着重解决一批涉及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积案。

三是抓好维稳队伍建设。

实施村级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民兵应急连正规化建设,年均投入3万元以上,不断完善镇武装办公、器械和应急分队宿舍建设,加强民兵训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继续完善村(居)民兵治安分队、专职联防队、街长、巷道长、十户长(楼栋长)管理工作机制,专列情报信息员经费,做实专群结合、公密结合、“三防”结合的“三级”情报信息网络。

四是完善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公共应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提高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水平。

加快建立极端灾害性天气和严重自然灾害预警、防治、应急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控和抵御能力。

强化重点区域减灾防灾措施,切实做好雪崩、山体滑坡、洪水等灾害预防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以提高执政能力为动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实行民主决策,维护班子团结,树立集体权威,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透明度。

全面加强政风建设,以争创“五型”(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为目标,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积极营造自我加压、奋勇争先的竞争氛围,体现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坚持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认真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形成上下一致、左右协调、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坚决消除各种腐败现象。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班子即将产生。

面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完成既定的目标,还需要我们落实过硬的措施,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我们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同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