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3000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001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3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3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3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3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3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3000字.docx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3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3000字.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3000字.docx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3000字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一)律诗

律诗,五律和七律,每两句话构成一组,一共是八句四组,这四组分别是:

起、承、转、合、也就是说:

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的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的两句要转折,最后两句作总结。

比如:

今天下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老朋友容若。

(起,开头)

容若是我相处三年的老朋友了,我们相处一直很愉快。

(承,承接上文)

但容若最近不大爱理我了,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转,转折)

不管为什么,我还是把他当朋友的,我这就去找他。

(合,总结)

了解了这个律诗的章法,再读《锦瑟》就不再困难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开头:

锦瑟有五十弦,每根弦都让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承接上文:

逝去的华年如梦似幻,而且春心泣血,有几多感情的悲欢。

——这两句只要知道是“承接上文”的,意思便很好理解。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转折,以意象来写情绪:

我很难过,我很迷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总结:

等以后回忆这些感情,“只是当时已惘然”——这话可以有两解,这里就不细论了。

律诗分为四段,即首颔颈尾,律诗四段八句,绝句二段四句.在律诗中偶句必须押韵(即每一联的下句)。

二联和三联必须对杖,所谓对杖就是讲,词句的对偶。

关于律诗的平仄,上下句平仄相间,即是2。

4。

6工整,1。

3。

5不论。

什么是古诗词的平仄?

在上古诗词时,略讲到诗歌的平仄,今天的学生对这个很陌生,其实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

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

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

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

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

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

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

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

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

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

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

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

这都好办:

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

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

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

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

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

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

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

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

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

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

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古诗词中的平仄韵律(自用)

一、什么是“平”,什么是“仄”?

分清平、上、去、入四声的字,平就是平声字,上、去、入是仄声字

平就相当于普通话的1,2声,上相当于3声,去相当于4声

但是你要注意,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普通话里的“入”声字已经被分到了平、上、去3声里面了

二、写诗:

格律诗中,5绝、7绝,5律、7律分别都有4种不同的平仄,王力的《诗词格律》上有,把他全都记下来,然后按格律写诗。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

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填词:

填词就看词谱,词谱网上能找到,书店也有,新手推荐《百香词谱》这个谱相对要宽松1些。

谱子里面要求仄声的字您就填个仄声字,谱子里面要求平声的字您就填个平声字,

可平可仄的就可以随便填。

最基本的词谱: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于古诗词中的平仄韵律,

分清平、上、去、入四声的字,平就是平声字,上、去、入是仄声字平就相当于普通话的1,2声,上相当于3声,去相当于4声

但是你要注意,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普通话里的“入”声字已经被分到了平、上、去3声里面了。

具体要做的是:

找一部平水韵或晚翠轩词韵(网上有,baidu搜1下即可)帮你搜了1个平水韵看里面的入声韵部的入声字,读这些字,如果您是南方人,您会觉得入声字的发音方法和平、上、去3声不同,那您就可以多读多熟悉,做到能分清楚普通话里归到平声里面的入声即可;

如果您是北方人,那么恭喜您,您不可能通过读分出入声字,您就需要把归到平声里面的入声背下来。

写诗:

格律诗中,5绝、7绝,5律、7律分别都有4种不同的平仄,王力的《诗词格律》上有,把他全都记下来,然后按格律写诗。

填词:

填词就看词谱,词谱网上能找到,书店也有,新手推荐《百香词谱》这个谱相对要宽松1些。

谱子里面要求仄声的字您就填个仄声字,谱子里面要求平声的字您就填个平声字,可平可仄的就可以随便填。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简称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简称颔联)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简称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简称尾联)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内可仄可平。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内可仄可平。

五、五言律诗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七言绝句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实这写诗和文章一样,一定要注意抑和扬。

就象人的钢和柔,钢柔并济。

(一)

1:

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字可平可仄,这里读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2:

阳平声,也就是现代汉语的二声。

同一个韵脚里,平仄不能通押。

3:

入声字,入声字读成四声但要尽可能读得短促一些。

开篇“一霎灯前醉不醒”,先来说说韵脚:

这个“醒”字古音有平有仄,按现在的说法,它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阳平声,也就是现代汉语的二声。

诗词押韵有一个死规定:

同一个韵脚里,平仄不能通押。

我看过不少诗词爱好者写诗填词不知道这个规矩,觉得只要韵母一样就算押韵,其实真要那么押韵,读起来就太别扭了。

大家以后如果看到古典诗词里同一个韵脚里有平有仄,要知道那不是古人写错了,而是因为存在古今读音的差异,就像“醒”字的这个情况一样。

“只看愁损翠罗裙”,“看”字可平可仄,这里读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麝篝衾冷惜余熏”,“惜”是入声字,读诗词遇到入声字有一个很不规范但很方便的替代方法,那就是把入声字读成四声,比如“惜”可以读成“戏”,但要尽可能读得短促一些。

“可耐暮寒长倚竹”,“竹”是入声,方法同上。

“便教春好不开门”,“教”字可平可仄,这里是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下面,把这些影响声音流畅的字换成括号里的字,大家再读一下,感觉就不一样了。

常常这样练习一下就逐渐能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音律之美了:

欲问江梅瘦几分。

只看(刊)愁损翠罗裙。

麝篝衾冷惜(戏)余熏。

可耐暮寒长倚竹(住),便教(交)春好不开门。

枇杷花底校书人。

古诗词的平仄与入门

(一)(

一、押韵

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

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臵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臵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古人押

韵是按韵书的。

古人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基本上一致的,按韵书压韵也是很和谐的。

宋代以后,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诗人仍然按旧韵书压韵,就不那么和谐了!

今天如果我们写旧体诗,并不一定要按古人的韵书,但是如果要学习旧体诗词,还是要了解古代的韵书的,这样,我们才不致误认为古人写诗不押韵!

二、四声

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二者关系如下:

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2、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

4、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讨论平仄的问题。

三、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

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四、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

一般讲对偶,指两句相对。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下文将详细讨论。

古诗词的平仄与入门

(二)

一、平水韵(旧韵)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

韵书有诗韵和词韵之分,词韵比诗韵宽松。

诗韵共106个韵:

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词韵则将诗韵合并成19部。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

诗韵如下: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29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音语),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音闪),十六铣,十七篠(音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音现)。

去声30韵: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音制),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願(音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箇(音个),二十二祃(音骂),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17韵: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辑,十五合,十六枼(音叶),十七洽

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他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

至于东冬这两个韵(以及其它相似的韵)读音上有什么分别,现在我们不需要追究它。

我们只需要知道:

最初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后来混而为一了,但是古代诗人们依照韵书,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

但是在古体诗和词里,可以把近似的韵(称为邻韵)合并使用。

例如词韵:

第一部平声:

一东二冬通用,仄声:

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通用

第二部平声:

三江七阳通用,仄声:

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用

第三部平声:

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仄声:

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通用

第四部平声:

六鱼七虞通用,仄声:

上声六语七麌、去声六御七遇通用

第五部平声:

九佳(半)十灰(半)通用,仄声:

上声九蟹十贿(半)、去声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半)通用

第六部平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用,仄声:

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通用

第七部平声:

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仄声:

上声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去声十四願(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通用

第八部平声:

二萧三肴四豪通用,仄声:

上声十七篠十八巧十九皓、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通用

第九部平声:

五歌[独用]仄声:

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箇通用

第十部平声:

九佳(半)六麻通用,仄声:

上声二十一马、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通用

第十一部平声:

八庚九青十蒸通用,仄声:

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通用

第十二部平声:

十一尤[独用],仄声:

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通用

第十三部平声:

十二侵[独用],仄声:

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七沁通用

第十四部平声:

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仄声:

上声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去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

第十五部入声:

一屋二沃通用

第十六部入声:

三觉十药通用

第十七部入声:

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

第十八部入声:

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枼通用

第十九部入声:

十五合十七洽通用

二、普通话韵表(新韵)

现在写诗词,不必按照古音写,用普通话即可。

关于普通话押韵表,各家大同小异,下面是比较合理的一种。

新韵部韵母及韵母组合对应的古词韵

———————————————————————————————————————

一、佳麻aiaua第十部麻、佳半,部分入声

二、开来aiuai第五部佳半、灰半

三、先寒anianuanüan第七部寒、删、先、元半,十四部覃、盐、咸

四、江阳angianguang第二部江阳

五、逍遥aoiao第八部萧肴豪

六、国歌eouo第九部歌,部分入声

七、灰微eiui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

八、森林eninunün第六部真、文、元半,十三部侵

九、冬青engingongiong第一部东冬,十一部庚青蒸

十、希奇(儿)i(er并入)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

十一、诗词i(整体认读)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

十二、别叠ie(y)e部分入声,佳麻二韵部分字

十三、忧愁ouiu十二部尤

十四、读书u第四部鱼虞,部分入声

十五、须臾ü第四部鱼虞,部分入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