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三语文年初考试新人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87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三语文年初考试新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三语文年初考试新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三语文年初考试新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三语文年初考试新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三语文年初考试新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三语文年初考试新人教.docx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三语文年初考试新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三语文年初考试新人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三语文年初考试新人教.docx

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三语文年初考试新人教

2006—2007姜堰二中高三语文年初考试

命题:

王俊2007.2.2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拾掇啜泣气息惙然时作时辍

B.绮丽涟漪风光旖旎掎角之势

C.裨将睥睨稗官野史纵横捭阖

D.匮乏溃败功亏一篑振聋发聩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高考命题历来都重视稳定性和探索性,没有稳定就会给社会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

没有探索就不能与时俱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B.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两者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C.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语文读本》,一时间人们

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D.“梅兰芳”走进日本动漫,在应用现代手段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方面,日本同行

已风行一时,国内原创动漫业界更应有所作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以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体,它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

程的工具,而且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B.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纷纷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应尽快

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D.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

赶时髦,“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没有及时跟上。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5题

  怎样才算一个现代人?

依周作人的说法,在中国,“讲人的意义,从新要发见人”,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才真正开始的。

那时候人们怎么讲人的意义呢?

不妨来看两篇当时最有影响的文章。

  一是胡适的《易卜生主义》,它这样归纳易卜生对“人”的要求:

“他主张个人须发达自己的天才性,须要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随后引出那一段脍炙人口的宣言:

“你要想有益于社会,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有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的船,最要紧的还是救出你自己。

”现代的“人”被解释为“个人”,对人的“发见”,也被具体化为个人对社会的新的关系的“发见”,胡适从头到尾,都是把他对“人”的看法,放在“个人如何面对社会”的论述框架中来展开的。

  二是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它先列出“人”的定义:

“其中有两个要点,

(一)‘从动物’进化;

(二)从动物‘进化’。

……这两个要点,换一句话说,便是人的灵肉二重的统一。

”接着引申道:

“而这灵肉一致,便是我们所谓的人类正当的生活所致。

所谓从动物进化的人,也便是指这灵肉一致的人。

”这似乎是开辟出了一片与《易卜生主义》完全不同的视野,它呈现的是人自身不同侧面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可是,周作人并没有顺着灵肉一致的思路往下讲,他话头一转:

“这样的‘人’的理想生活,应该怎样呢?

首先便是改良人类的关系。

彼此都是人类,却又各是人类的一个。

所以须营造一种利己继而利他,利他便是利己的生活”,又折入胡适的《易卜生主义》的视野了。

由此往下,一路都是讲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最后以耶酥“爱邻如己”的训诫结束了对人道主义的阐发,文章开头拓出的那一片新的视野,随之缩小到几近于无。

  在这里,关于胡适的“发达自己的天才性”,我没有意见,我只想指出一点,胡适们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强调,虽然切合时势的需要,可一旦成为“发见人”的主导方向、出现“我如何挣脱社会束缚”这一问题,并因此遮没了人们思考“人的意义”时候的大部分视野,那就会造成极大的限制。

人的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譬如灵与肉的关系,人的各种社会需求——政治、经济、审美、爱情等——之间的关系,理智与情感的关系,人的身心常态与非常态的关系,以及其它许多方面,都会被排除在对“人”的思考之外。

当然,这些方面并不能完全自外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但也决不能等同于这种关系,倘若你只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去把握人,那就很难避免狭隘和武断。

4、从文章来看,作者对“人的意义”这一问题所持的看法是()

A.关注现代人的独立意识,强调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

B.关注人的灵与肉的统一,既注重人自身不同侧面的关系,又强调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C.不排斥个人与外在社会的关系,但更要关注人自身不同侧面的关系。

D.要关注人自身不同侧面的关系,但更要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

5、第三段中所谓“那一片新的视野”是指()

A.人自身不同侧面的关系,不仅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D.人的灵与肉的统一,以及由这种灵肉统一而带来的正当生活。

6、关于胡适和周作人在“人的意义”这个问题上的认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胡适强调发展个人,周作人主张兼爱他人。

B.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胡适的观点切合了当时时代的需要,但也有极大的限制。

C.周作人起初强调个人的进化而达到灵与肉的统一,而后来强调的个人与群体的关系问题,与胡适的观点相契合。

D.对胡、周二人的观点,作者更倾向与周作人起初所强调的“个人的进化而达到灵与肉的统一”的见解,只是周作人没能就此深入下去。

7、下面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从新要发见人”的含义是在新的层次上去认识人,胡适认为这个新的层次主要是“个人与社会的新的关系”。

B.在思考人的意义时,如果因“我如何挣脱社会束缚”这一问题而遮没了人们的大部分视野,就会造成人对社会的许多正常需求被我们忽略。

C.没有社会,政治、经济等就无从谈起,因此,人的各种社会需求————政治、经济、审美、爱情等——之间的关系不能与社会相分离。

D.周作人在论及人的理想生活时,强调要改良人类的关系,强调“爱邻如己”,在当时比胡适一味强调“救出你自己”更有进步意义。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

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

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

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

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②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③后征拜议郎。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

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

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

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妻每谏恢曰:

“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恢叹曰:

“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遂上疏谏曰: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

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书奏不省。

④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

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收:

拘禁

B.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

怜悯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多:

称赞

D.恢谢不与通谢:

感谢

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A.①④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②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

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

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①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3分)

译文:

②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3分)

译文: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故不登高山,;,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

(2)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老子》)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上海与北京(节选)

王安忆

北京埋藏着许多辉煌的场景,还有惊心动魄的场景,如今已经沉寂在北京人心里。

北京人的心是藏着许多事的。

他们说出话来都有些源远流长似的,他们清脆的口音和如珠妙语已经过数朝数代的锤炼,他们的俏皮话也显得那么文雅,骂人也骂得文明:

瞧你这德行!

他们个个都有些诗人气质,出口成章的。

他们还都有些历史学家的气质,语言的背后有着许多典故。

他们对人对事有着一股潇洒劲,洞察世态的样子。

上海人则要粗鲁得多,他们在几十年的殖民期里速成学来一些绅士和淑女的规矩,把些皮毛当学问。

他们心中没有多少往事的,只有二十年的繁华旧梦,这梦是做也做不完的,如今也还沉醉其中。

他们都不太惯于回忆这一类沉思活动,却挺能梦想,他们做起梦来有点海阔天空的,他们像孩子似的本自己的美梦乐开了怀,他们行动的结果好坏各一份,他们的梦想则一半成真一半成假。

他们是现实的,讲究效果的,以成败论英雄的。

他们的言语是直接的,赤裸裸的,没有铺垫和伏笔的。

他们把“利”字挂在口上,大言不惭的。

他们的骂人话都是以贫为耻,比如“瘪三”“乡下人”“叫花子吃死蟹——只只鲜”,没有什么历史观,也不讲精神价值的。

北京和上海相比更富于艺术感,后者则更具有实用精神。

北京是文学化的城市,天安门广场是城市的主题,围绕它展开城市的情节,宫殿、城楼、庙宇、湖泊,是情节的波澜,那些深街窄巷则是细枝末节。

但这文学也是帝王将相的文学,它义正辞严,大道直向,富丽堂皇。

上海这城市却是数学化的,以坐标和数字编码组成,无论是多么矮小破陋的房屋都有编码,是严丝密缝的。

上海是一个千位数,街道是百位数,弄堂是十位数,房屋是个位数,倘若是那种有着支弄的弄堂,便要加上小数点了。

于是在这城市生活,就变得有些抽象化了,不是贴肤的那种,而是衣着理念的一种,就好像标在地图上的一个存在。

北京是智慧的。

上海却是凭公式计算的。

因为北京是深奥难懂,要有灵感和学问的;上海则简单易解,可以以理类推。

北京是美,上海是管用。

如今,北京的幽雅却也是拆散了重来,高贵的京剧零散成一把两把胡琴,在花园的旮旯里吱吱呀呀地拉,清脆的北京话夹杂进没有来历的流行语,好像要来同上海合流。

高架桥,超高楼,大商场,是拿来主义的,虽是有些贴不上,却是摩登,也还是个美。

上海则是俗的,是埋头做生计的,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这生计越做越精致,竟也做出一份幽雅。

这幽雅是精工车床上车出来的,可以复制的,是商品化的。

如今这商品源源打向北京,像要一举攻城之战似的。

(选自王安忆《寻找上海》)

14.在“北京蕴藏着许多辉煌的场景,还有惊心动魄的场景”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埋藏”?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15.根据你的体会,说说北京的感性、上海的理性与它们的文化渊源有无必然联系。

(6分)

16.北京是智慧的、是美的,上海是管用的、是俗的。

文章结尾说上海的商品源源打向北京,这反映了一种什么趋向?

(6分)

17.联系全文,说说北京和上海分别是怎样的城市。

(6分)

六、(15)

18.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概括材料的主旨。

(5分,答案不超过30个字)

几个人喝同一井里的水,有人用金杯盛着喝,有人干脆用双手捧着喝。

用金杯者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用泥碗者觉得自己贫贱了许多;只有那用双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说:

“好解渴啊,甘甜的水!

19.仿照下面这个句子,另写一个句子。

要求:

合理依托一自然物,有意趣,结构大致相似,不求字数相等。

(6分)

新月正视自己的不足,才是走向圆满的开始。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况及要求,写一段转述他人的话。

(4分)

甲乙两人同丙一起去照相。

丙长得很漂亮,就是脖子稍短些。

一次甲给丙照相时想采用俯角拍摄,乙小声提醒说:

“他脖子短,俯拍就显得缩脖子,不如平拍好。

”丙听到乙在嘀咕什么,很敏感,找机会悄悄问甲:

“他刚才说我什么?

”如果你是甲,如何转述乙的话?

要求:

既要符合乙的意思,又不挫伤丙的自尊心,不超过20字。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节日是观察一个民族的人生哲学、生活风俗、民族风貌、文化心理的窗口。

近些年,校园流行“过洋节”,如“情人节”、“母亲节”、“愚人节”和“圣诞节”等等。

对这类现象一直有不同意见。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迷失、文化跪拜,也有的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渗透、文化的交融,还有人认为这警醒我们,应该发扬光大我们自己的传统的节日文化,如春节、中秋、重阳等等,这些节日,经过了千年的锤炼,有着动人的宝贵的内容,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怎么认识这种节日文化现象?

节日文化对我们产生过怎样的影响?

请以“我和节日文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周练参考答案:

1.1.D(A中“掇”读duō,“啜”读chuò,“惙”读chuò,“辍”读chuò;B中“绮”读qǐ,“漪”读yī,“旖”读yǐ,“掎”读jǐ;C中“裨”读pí,“睥”读pì,“稗”读bài,“捭”读bǎi;D中加点字都读kuì。

2.A(“与时俱进”,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

“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风行一时”,形容某一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很盛行。

3.C(A中“素养”与“工具”搭配不当;B中缺少与“针对”相对应的宾语中心语,如“情况”“趋势”等;D中“少数”与“普遍”在逻辑上有矛盾。

4.C(AB分别是胡适和周作人的观点,D前后主次颠倒了。

5.A(A表现出与《易卜生主义》完全不同的新视野,BC表明周氏观点已经折入《易卜生主义》的视野了。

D非“灵肉统一而带来的正当生活”,是“正当生活带来灵肉统一”。

6.C(原文只是说“折入《易卜生主义》的视野”,并非说与胡适的观点契合。

7.D(文章中没有这方面的评价。

8.D(谢:

谢绝)

9.D(④叙述的不是乐恢,而是窦宪兄弟;⑥讲乐恢找借口退休。

10.B(“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有误,说反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①译文:

(焦永的)各位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惟独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关键字:

系、皦、污)

②译文:

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因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

 (关键字:

数、毁、由是)

③译文:

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

   (关键字:

以、乃、乞骸骨)

12.(8分)

①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

或:

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②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

(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③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

(要扣住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13.

(1)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

(2)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说明这些场景不容易看到。

好处:

一是北京人的心里没有忘记;二是和上海的浮浅形成对照;三是说明北京历史的久远。

(一小点1分)

15.有必然联系。

北京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精华的聚集地,人文气息浓郁,容易激发人的联想,想像。

上海则是更加现代化,更加数字化的城市,因而理性也是一种必然。

16.说明北京的智慧和美越来越成为一种埋藏在人内心深处的东西,这种美好正在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将是世俗和功利性的东西。

上海的商品正源源打向北京,上海的文化也正在影响着北京。

这正好反映了现今人们的功利性价值观的浓重。

17.北京庄严肃穆,上海更贴近生活。

北京感性,是文学化的城市;上海理性,是数学化的城市。

北京是用智慧的,上海是凭公式计算的。

北京是美的,上海则是俗的,管用的。

18.答案举例:

只有不受外物左右,才能品尝到人生的真味,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解析:

面对同一井里的水,三种人,三种喝水的方式,三种不同的感觉。

前两种人构成对比,尽管喝水的方式、结果不同,但实质一样,均被外物所左右,故没有品尝到水的甘甜;第三种人又与前两种人构成对比,不受外物拘束,尝到了水的甘甜。

评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评分要灵活掌握,只要意思对即可,其他角度、说法,根据与材料的接近程度和合理因素,酌情给分。

如下例子供阅卷、讲评参考:

外物改变的是人的感受,真正的快乐源于对事物本质的追求,给5分。

用最简单的方式品味出生活的本质与乐趣,给5分。

不要因外物的不同而影响自己的心情,给4分。

不要被世间浮华遮住了双眼,要清楚自己的目标,给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给2分。

包装要不得,给1分。

精神重于物质,0分。

19.要把握自然物的特点,联系要自然,要给人以启发。

答案举例,供阅卷、讲评参考:

竹子经常总结自己,是它直立不屈的前提。

大海吸纳百川,是博大、辽阔的基础。

飞蛾冲破束缚自己的蛹,才能破茧成蝶。

雄鹰张扬自己的个性,才能成为搏击长空的一代天骄。

凤凰不惧怕燃烧的烈火,才得以涅槃永生。

满地的碎石应当自豪,适时地离去,造就了雕塑家惊世的杰作。

荷花收敛自己的美艳,是收获硕果的开始。

滴水相信自己的毅力,是穿透顽石的保证。

螳螂无视黄雀的存在,是走向灭亡的开始。

20.(示例):

他说,换个角度拍才能表现出你的美。

21.参照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建议:

45分切入。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①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

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准备把他杀了。

乐恢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白天黑夜号哭。

县令听到这个消息,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

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

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都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惟独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于是矢志成为有名的儒生。

性情廉洁正直,孤高独立,那些品行不与自己相投合的人,即使尊贵也不肯与他们交往。

信阳侯暗中接近乐恢,多次送礼请乐恢,乐恢拒绝他,不予应答。

②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

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

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因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

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

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

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朝廷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③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

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

入朝担任尚书仆射。

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

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

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

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

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

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

“古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

”乐恢慨叹地说:

“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

”于是上书劝谏说:

“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

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政务,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

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