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三角形的证明两套资料培优教学案精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803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两套资料培优教学案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两套资料培优教学案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两套资料培优教学案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两套资料培优教学案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两套资料培优教学案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两套资料培优教学案精编.docx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两套资料培优教学案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三角形的证明两套资料培优教学案精编.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两套资料培优教学案精编.docx

特殊三角形的证明两套资料培优教学案精编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

(一)

【学习目标】

1.经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深刻理解和掌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

2.结合具体实例感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能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3.能正确运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以及绘制特殊三角形.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等腰三角形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判定:

SSS、SAS、ASA、AAS、HL.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

等边三角形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并且有关它的计算也很常见,因此对于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数据要熟记于心,比如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它的高是

,面积是

;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打破了以往那种只有角或边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

要点二、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命题与逆命题

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要点诠释: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还有SSS,SAS,ASA,AAS,HL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

要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

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要点诠释:

①注意区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

②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可解决两条线段的和距离最短问题.

要点四、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

要点诠释:

①注意区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

②几何语言的表述,这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遇到角平分线时,要构造全等三角形.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角形的证明

 

1.已知:

点D是△ABC的边BC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且BF=CE.

求证:

△ABC是等腰三角形.

【思路点拨】欲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又已知DE⊥AC,DF⊥AB,BF=CE,可利用三角形中两内角相等来证明.

 

【总结升华】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充分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2015秋•江阴市校级期中)已知:

如图,△AMN的周长为18,∠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O点的直线MN∥BC交AB、AC于点M、N.求AB+AC的值.

【变式2】如图,在△ABC中,AB=AC,D、E在BC上,且AD=AE,求证:

BD=CE.

 

类型二、直角三角形

2.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沿过B点的一条直线BE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点与AB边上的一点D重合.

(1)当∠A满足什么条件时,点D恰为AB的中点写出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明D为AB的中点;

(2)在

(1)的条件下,若DE=1,求△ABC的面积.

【思路点拨】

(1)根据折叠的性质:

△BCE≌△BDE,BC=BD,当点D恰为AB的重点时,AB=2BD=2BC,又∠C=90°,故∠A=30°;当添加条件∠A=30°时,由折叠性质知:

∠EBD=∠EBC=30°,又∠A=30°且ED⊥AB,可证D为AB的中点;

(2)在Rt△ADE中,根据∠A及ED的值,可将AE、AD的值求出,又D为AB的中点,可得AB的长度,在Rt△ABC中,根据AB、∠A的值,可将AC和BC的值求出,代入S△ABC=

AC×BC进行求解即可.

 

【总结升华】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3.小林在课堂上探索出只用三角尺作角平分线的一种方法:

如图,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取点M,N,使OM=ON,再过点M作OB的垂线,过点N作O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两垂线交于点P,那么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老师当场肯定他的作法,并且表扬他的创新.但是小林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①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吗?

也就是说,你能证明OP就是∠AOB的平分线吗?

②请你只用三角板设法作出图∠AOB的平分线,并说明你的作图方法或设计思路.

【思路点拨】①在Rt△OCM与Rt△ODN中,依据ASA得出OC=OD;在Rt△OCP与Rt△ODP中,因为OP=OP,OC=OD得出Rt△OCP≌Rt△ODP(HL),所以∠COP=∠DOP,即OP平分∠AOB.

②可作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HL定理证明两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总结升华】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OC=∠EOD是解题关键.

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

4.(2015秋•麻城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

在△ABC中,AB>BC,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交AC于E.

(1)若∠ABE=50°,求∠EBC的度数;

(2)若△ABC的周长为41cm,边长为15cm,△BCE的周长.

【思路点拨】

(1)由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继而求得∠A的度数,又由AB=AC,即可求得∠ABC的度数,则可求得答案;

(2)由△BCE的周长=AC+BC,然后分别从腰等于15cm与底边等于15cm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的延长线于F,试说明∠BAF=∠ACF的理由.

 

类型四、角平分线

5.(2016秋•兴化市期中)已知:

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E、CF相交于点P.求证:

点P在∠A的平分线上.

【思路点拨】过点P作PD⊥AB、PM⊥BC、PN⊥AC垂足分别为D、M、N,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PD=PM,同理可得PM=PN,从而得到PD=PN,再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证明即可.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熟记性质并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供选择的地址有(  )

 

A.1处B.2处C.3处D.4处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边于点D,∠BDC=75°,则∠A的度数是(  )

 A.35°B.40°C.70°D.110°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锐角的个数不少于(  )

 A.1个B.2个C.3个D.不确定

3.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

①平行四边形(不包含菱形、矩形、正方形);②矩形;③正方形;④等腰三角形,其中一定可以拼成的图形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B=∠C,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E≌△ACD的是(  )

 A.AD=AEB.∠AEB=∠ADCC.BE=CDD.AB=AC

5.(2015•青岛)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1,则BC=(  )

A.

B.2C.3D.

+2

6.(2016•湘西州)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5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3cmB.14cmC.13cm或14cmD.以上都不对

7.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A.必定全等B.必定不全等C.不一定全等D.以上答案都不对

8.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A.必定全等B.必定不全等C.不一定全等D.以上答案都不对

二、填空题

9.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80°,那么顶角是 _________ 度.

10.△ABC中,∠A是∠B的2倍,∠C比∠A+∠B还大12°,那么∠B= _________ 度.

11.(2015秋•洛阳校级月考)如果a,b,c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b)2+(a﹣c)2+|b﹣c|=0,则这个三角形是  .

 

12.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_________ ,使△AEH≌△CEB.

 

13.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条边长是1cm,那么它斜边上的高是 _________ .

14.在△ABC和△ADC中,下列论断:

①AB=AD;②∠BAC=∠DAC;③BC=DC,把其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

 _________ .

15.在△ABC中,边AB、BC、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P,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 .

16.已知△ABC中,∠A=90°,角平分线BE、CF交于点O,则∠BOC= _________ .

三、解答题

17.(2015秋•定州市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CD,M为BC边上的一点,且AM平分∠BAD,DM平分∠ADC.求证:

(1)AM⊥DM;

(2)M为BC的中点.

 

18.(2016秋•太和县期中)如图:

△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F点,过F点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求证:

(1)BD=DF.

(2)△ADE的周长等于AB+AC.

 

19.如图,D,E是△ABC边上的两点,且BD=DE=EC=AD=AE,求∠BAC的度数.

 

20.(2015春•建昌县期末)已知:

如图,有一块Rt△ABC的绿地,量得两直角边AC=8m,BC=6m.现在要将这块绿地扩充成等腰△ABD,且扩充部分(△ADC)是以8m为直角边长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ABD的周长.

(1)在图1中,当AB=AD=10m时,△ABD的周长为  ;

(2)在图2中,当BA=BD=10m时,△ABD的周长为  ;

(3)在图3中,当DA=DB时,求△ABD的周长.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

(二)

【学习目标】

1.经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深刻理解和掌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

2.结合具体实例感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能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3.能正确运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以及绘制特殊三角形.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等腰三角形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判定:

SSS、SAS、ASA、AAS、HL.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

等边三角形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并且有关它的计算也很常见,因此对于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数据要熟记于心,不如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他的高是

,面积是

;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打破了以往那种只有角或边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

要点二、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命题与逆命题

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要点诠释: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

要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

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要点诠释:

①注意区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

②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可解决两条线段的和距离最短问题.

要点四、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

要点诠释:

①注意区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

②几何语言的表述,这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遇到角平分线时,要构造全等三角形.

【典型例题】

 

类型一、能证明它们么

1.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交CD于点F,BD分别交CE、AE于点G、H.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由条件可知CD=AC,BC=CE,且可求得∠ACE=∠DCB,所以△ACE≌△DCB,即AE=BD,∠CAE=∠CDB;又因为对顶角∠AFC=∠DFH,所以∠DHF=∠ACD=90°,即AE⊥BD.

 

【总结升华】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涉及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对顶角的性质等知识点.

举一反三:

【变式】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按图1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

(1)求证:

AF+EF=DE;

(2)若将图1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

(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若将图1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3.你认为

(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

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类型二、直角三角形

2.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个数是(  )

①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1B.2C.3D.4

【思路点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HL”定理,判断即可;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都适合它,同时,直角三角形有它的特殊性,作为“HL”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

3.(2016•南开区一模)问题背景:

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

(1)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  ;

(2)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

、2

(m>0,n>0,且m≠n),运用构图法可求出这三角形的面积为  .

【思路点拨】

(1)

是直角边长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是直角边长为1,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是直角边长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把它整理为一个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2)结合

(1)易得此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直角边长为m,4n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长为3m,2n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长为2m,2n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同样把它整理为一个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得.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应用,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题关键,关键是结合网格用矩形及容易求得面积的直角三角形表示出所求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解答.

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

4.如图,在锐角△ABC中,AD、CE分别是BC、AB边上的高,AD、CE相交于F,BF的中点为P,AC的中点为Q,连接PQ、DE.

(1)求证:

直线PQ是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

(2)如果△ABC是钝角三角形,∠BAC>90°,那么上述结论是否成立?

请按钝角三角形改写原题,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给予必要的说明.

【思路点拨】

(1)只需证明点P、Q都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即证P、Q分别到D、E的距离相等.故连接PD、PE、QD、Q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改写原题.

【总结升华】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知识点,图形较复杂,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是很大.

举一反三:

【变式】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N,交BC的延长线于M,∠A=40度.

(1)求∠M的度数;

(2)若将∠A的度数改为8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M的大小;

(3)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

试证明;

(4)将

(1)中的∠A改为钝角,(3)中的规律仍成立吗?

若不成立,应怎样修改.

类型四、角平分线

5.如图,△ABC中,∠A=60°,∠ACB的平分线CD和∠ABC的平分线BE交于点G.求证:

GE=GD.

【思路点拨】连接AG,过点G作GM⊥AB于M,GN⊥AC于N,GF⊥BC于F.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及逆定理可得GN=GM=GF,AG是∠CAB的平分线;在四边形AMGN中,易得∠NGM=180°-60°=120°;在△BCG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GB=120°,即∠EGD=120°,∴∠EGN=∠DGM,证明Rt△EGN≌Rt△DGM(AAS)即可得证GE=GM.

【总结升华】此题综合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难度较大,作辅助线很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2015春•澧县期末)如图:

在△ABC中,∠C=90°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DF;

证明:

(1)CF=EB.

(2)AB=AF+2EB.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有一块边长为24米的正方形绿地,如图所示,在绿地旁边B处有健身器材,由于居住在A处的居民践踏了绿地,小明想在A处树立一个标牌“少走▇米,踏之何忍”请你计算后帮小明在标牌的“▇”填上适当的数字是(  )

 A.3米B.4米C.5米D.6米

2.(2016秋•仙游县期中)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

A.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B.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

C.有一个内角大于60°D.有一个内角小于60°

3.如图,EA⊥AB,BC⊥AB,EA=AB=2BC,D为AB中点,有以下结论:

(1)DE=AC;

(2)DE⊥AC;(3)∠CAB=30°;(4)∠EAF=∠ADE。

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1),(3)B、

(2),(3)C、(3),(4)D、

(1),

(2),(4)

4.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

A、4cmB、6cmC、8cmD、10cm

5.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A、30°B、36°C、45°D、70°

6.如图,已知AC平分∠PAQ,点B,B′分别在边AP,AQ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AB′,那么该条件不可以是()

A、BB′⊥ACB、BC=B′CC、∠ACB=∠ACB′D、∠ABC=∠AB′C

7.(2015•永州模拟)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1),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

A.1个B.2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