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呼市六中高一地理鲁教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级其人类的影响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3614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呼市六中高一地理鲁教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级其人类的影响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呼市六中高一地理鲁教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级其人类的影响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呼市六中高一地理鲁教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级其人类的影响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呼市六中高一地理鲁教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级其人类的影响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呼市六中高一地理鲁教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级其人类的影响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呼市六中高一地理鲁教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级其人类的影响练习.docx

《内蒙呼市六中高一地理鲁教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级其人类的影响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呼市六中高一地理鲁教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级其人类的影响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呼市六中高一地理鲁教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级其人类的影响练习.docx

内蒙呼市六中高一地理鲁教上学期第四章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级其人类的影响练习

必修一4.3

副标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近百年来,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气体增加B.太阳辐射增强C.臭氧空洞扩大D.酸雨危害严重

2.图示区域一年中雪线最低的时候()

A.澳大利亚东南牧场牧民正忙于剪羊毛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为最强的季节

D.巴西高原正值干季草木枯黄

3.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4.“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特别是我国有关专家长期以来对气溶胶的研究,更进一步说明气溶胶形成一定浓度后会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能量,而使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可能引起全球变暗的多种因素中,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

A.太阳处于衰老时期,太阳辐射在减弱

B.使用矿物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飞机飞行产生的飞行云迹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 升高,④增强B. 升高,③增强C. 降低,②增强D. 降低,①增强

6.北极气温的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该地区()

A. 昼夜温差变大B. 海冰加速融化C. 极地东风加强D. 海水蒸发加剧

7.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8.全球气候变暖备受人们关注,下列现象能造成全球变暖的是()

①SO2、NO2的排放②CO2的排放③化石燃料大量燃烧④森林遭破坏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地质时期(距今 22 亿年-1 万年)气候变化的规律是(  )

A.气温波动下降B.先变热再变冷

C.气温波动上升D.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为了提倡低碳生活,某公司推出了一款公益行动“蚂蚁森林”:

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来养大电子设备中的虚拟树。

虚拟树长成后,就在某个实际地点种下实体树。

完成问题。

10.“蚂蚁森林”公益行动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全球变暖

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

11.目前该公益行动已在我国西北地区成功种植五千多万棵树,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

A.净化空气B.涵养水源C.防风固沙D.保持水土

12.“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特别是我国有关专家长期以来对气溶胶的研究,更进一步说明气溶胶形成一定浓度后会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能量,而使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据此完成下题.

抑制“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共同的有效措施是(  )

A.大力退耕还湖

B.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C.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D.回收和综合利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图中所表达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A.洪涝灾害B.全球变暖C.酸雨D.臭氧层破坏

14.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开采矿产资源B.过度排放酸性气体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D.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15.该环境问题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A.全球各纬度河流径流量增加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

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16.读“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题.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的影响是(  )

A.蒸发加剧,但不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

C.海平面上升,海岸的侵蚀减弱

D.高纬地区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或将增加

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7.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亡的现象。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B.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

C.人类捕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

D.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

18.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近几十年来,北极海冰的范围呈现出持续减小的趋势。

读2018年以来(至8月初)80°N以北区域气温监测数据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9.北极地区

A.2018年夏季气温高于常年B.气温0℃以上天数超150天

C.地表吸收太阳辐射①时期比②多D.南极浮冰界线①时期比②要偏南

20.引起北极海冰范围缩小的气候变化不会导致

A.某些物种面临灭绝B.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

C.地球电离层磁暴现象减少D.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1.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

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

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______。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______×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______。

(3)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______。

22.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近50年来,世界气候明显变                   ,造成这种现象的人为原因有              。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                 。

其中,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

(3)气候变暖对江苏省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至少列举3点)。

(4)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号召,请你说一说“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

本题考查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温度上升,全球变暖,两极和山岳冰川融化加快,冰川面积快速减少,A对、BC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特征。

图示区域一年中雪线最低的时候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澳大利亚东南牧场牧民正忙于收割小麦、犁地,A错;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错;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为较强的季节,C对;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南半球为夏季,正值湿季,草木生长旺盛,D错。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解:

A、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年蒸发量增加而不是不变,不符合题意。

B、图示湖泊水来自于冰川,最终冰川消融完,则无水补给,湖泊面积会逐渐萎缩,不符合题意。

C、随着冰川变化为湖泊,水生物种有可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D、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增加,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故正确。

故选:

D。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在1936年冰川广布,到2015年冰川退缩到面积所剩无几,待之而起的是湖泊,由陆域变成水域;体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则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全球气候异常。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结合课本内容分析解答即可。

4.【答案】B

【解析】

解:

根据题中材料可知,引起全球变暗的因素主要是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而使用矿物燃料和火山喷发都可能产生大量悬浮颗粒物,但火山喷发属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为使用矿物燃料.

故选:

B.

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气候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又叫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CO2排放量增加和自然环境消耗CO2量减少.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引起全球变暗的人为原因,理解即可.

5.【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极地区海鸟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形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鸟粪可以拯救北极气候。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增多可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即①增强;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造成③减弱,气温降低;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即​④增强②减弱。

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极地区气温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形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气温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的季节和日变化以及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等方面来考虑。

​【解答】由题中可知,北极地区大气中尘埃颗粒物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昼夜温差减小,A错误;大气尘埃颗粒物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地面辐射减弱,北极地区气温会降低,海冰融化减慢,海水蒸发减弱,BD错误;北极地区气温降低,极地高压增强,极地东风加强,C正确。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本题以北极地区海鸟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形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季节变化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材料和北极地区海鸟图可知,夏半年大量海鸟迁徙至北极地区,大量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尘埃颗粒更多;另外北极地区夏季有极昼现象,大气中大量的尘埃颗粒对太阳辐射影响最明显,B正确。

冬季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大气中大量的尘埃颗粒对太阳辐射影响最不明显,春、秋季节没有夏季明显,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形成原因。

熟练掌握全球气候变暖形成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森林植被的破坏,②③④正确。

SO2、NO2排放容易形成酸雨,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①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

解:

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地质时期是指距近1万年以前,气候变化的规律是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故选:

D.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尺度约104~108年,主要根据动、植物化石及各种遗迹间接研究.据考证其间经历过几次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变化的过程;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尺度约102~103年,这时期已有人类出现,主要依据历史文献记录、动植物群的变化、树木年轮分析等手段研究.

本题以气候变化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0.【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全球气候变暖应对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材料,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

“蚂蚁森林”公益行动的目的是减少碳排放,扩大森林面积。

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减少碳排放无关。

B正确,ACD错。

故选B。

【分析】

本题考查森林的功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森林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目前该公益行动已在我国西北地区成功种植五千多万棵树,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天气,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西北地区空气污染较轻,降水少,水土流失问题少,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不是西北地区森林的主要功能。

C正确,ABD错。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

解:

根据题中材料可知,引起全球变暗的因素主要是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而使用矿物燃料和火山喷发都可能产生大量悬浮颗粒物,但火山喷发属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为使用矿物燃料.要抑制“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必须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故选:

B.

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气候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又叫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CO2排放量增加和自然环境消耗CO2量减少.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抑制“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共同的有效措施,理解即可.

13.【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变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图片显示出北极熊只能立足于浮冰之上,说明其生存的北冰洋上由于气候变暖而出现冰川融化现象,因此反映出的是气候变暖,B对; 洪涝灾害不是全球性环境问题,A错;图中不能反映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的问题,C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引起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其次是毁林导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D对;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可能引起矿产资源衰竭,A错;过度排放酸性气体,可能产生酸雨,B错;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可能产生环境污染,C错。

故选D。

本题考查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影响水循环变化过程,温带升高往往伴随干旱加重,降水的变率增加,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加剧可能变得更加干旱,河流经流量减少,A错;全球变暖可能使热带雨林的面积增加,B错;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C对;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产生的,全球变暖是大气现象,全球变暖与全球火山地震的发生没有关联,D错。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

解: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低地被淹;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会增加,高纬地区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或将增加,会使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但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则因蒸发增强而变得更加干燥;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可能会带来一些好处,但从全球看,人类社会为气候变化调整经济结构而付出的代价将高于可能得到的好处.

故选:

D.

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时间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17.【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根据题干描述和北极熊的生态环境推知,“浮冰行者”溺亡主要是由全球变暖、极冰融化造成的,A对,BC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缓解气候变暖,①正确;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可以缓解气候变暖,②正确;③④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缓解气候变暖,③④均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②③④,正确答案为D,ABC选项错误。

故选D。

19.【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2018年以来(至8月初)80°N以北区域气温监测数据变化图为载体,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可结合题目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

读图可知,北极地区2018年夏季气温低于1968—2002年平均气温,A错误;北极地区2018年气温0℃以上天数不到100天,B错误;①时期气温在0°C以下,②时期气温在0°C以上,据所学知识,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故①时期地表吸收太阳辐射比②少,再者,①时期北极地区为极夜现象,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几乎为零,而②时期为夏季,此时北极地区为极昼,地表吸收太阳辐射为全年最大,C错误;①时期气温低,在0°C以下,海水结冰,浮冰范围大;②时期气温在0°C以上,海冰融化,范围缩小,D正确。

故选D。

【分析】

本题考查北极海冰范围缩小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据所学知识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对主要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部门影响更为显著;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影响人体健康。

而地球电离层磁暴现象减少是太阳活动造成的,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1.【答案】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4.9;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

【解析】

解:

(1)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所以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水酸化所致。

(2)根据“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可知,大气圈与陆地植被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是陆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碳迁移量为122×1012千克,呼吸作用的碳迁移量为60×1012千克;大气圈与土壤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是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与分解作用,其碳迁移量为60×1012千克;大气圈与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是溶解、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呼吸作用河光合作用的碳迁移量均是90×1012千克,溶解的碳迁移量是2×1012千克,所以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

(3)根据图示内容的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根据其箭头数值的来龙去脉,可以计算出每年大气圈中碳迁移到海洋和陆地植被的数值是214×1012千克,迁移到大气圈的碳数量是218.9×1012千克,所以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是218.9×1012千克-214×1012千克=4.9×1012千克;因此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二是破坏植被,滥砍乱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遭到毁灭性破坏,使之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或者丧失,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4)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危害,可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从人类的意识中引起重视,进而指导行动;要积极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行动上进行保护;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依靠现代化的科技,积极建立监测机制,及时预警;要加强立法工作,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处罚,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海洋水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具有全球性,所以要扩大国际合作,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应对。

故答案为:

(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3)4.9;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

(1)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水酸化。

(2)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确定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根据图示内容的计算可以得出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4.9×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滥砍乱伐森林。

(4)人类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以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宣传和合作、强制执行等。

本题乙全球气候变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和治理措施,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内容结合课本知识点分析解答即可。

22.【答案】

(1)暖  过度砍伐森林、燃烧矿物质燃料等。

(2)地域差异(或区域性)  明显变暖  变暖不明显

(3)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降水变率增大,易形成旱涝灾害等。

(4)节约资源,缓解能源紧张;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环境保护,减缓大气增温的速度。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关知识。

(1)读图分析,从1850年到2000年,气温的变化一直是波动上升,所以可以推断近50年来,世界气候明显变暖;造成这种现象的人为原因有:

过度砍伐森林、燃烧矿物质燃料等。

(2)读乙图分析,近百年气温上升幅度北部较大,南部较小。

所以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或区域性),在中纬度地区明显变暖,低纬度地区变暖不明显。

(3)气候变暖对江苏省可能带来的影响有,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降水变率增大,易形成旱涝灾害等。

(4)主要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分析。

“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表现在节约资源,缓解能源紧张;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环境保护,减缓大气增温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