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50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11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辅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心理辅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心理辅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心理辅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心理辅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辅导教案.docx

《心理辅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辅导教案.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辅导教案.docx

心理辅导教案

心理辅导——遇到困难怎么办?

【活动设计】

当代一部分中国孩子,由于一直是在大人们的精心呵护下生活的,家庭的溺爱使不少孩子自小养成了非常严重的依赖心理。

日常生活中、学习中稍稍遇到一点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依靠自己的办法克服困难,而是求助于别人。

长此以往,降低了孩子的生活适应能力,弱化了孩子的心理素质,对孩子将来的生活、事业是极其不利的。

【辅导目的】

⒈懂得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思考解决困难的办法,不要慌、不要怕,因为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⒉懂得实在没有办法时,再请求别人帮助。

【辅导方式】⒈讲述与讨论⒉情景体验

【辅导准备】

⒈了解和设计在生活中、学习中不同的困难的情境。

⒉编一首与本课主题有关的儿歌。

【辅导时间】1课时

【辅导步骤】

一、谈话引入课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过有时也会碰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请看大屏幕,你遇到过这样的困难吗?

图一:

一男孩上学过马路时面对车流,急得满脸通红,手足无措。

图二:

放学后,下大雨,一女孩因没有雨具而冒雨奔跑回家。

图三:

一个男孩子要写课堂作业时,发现铅笔头是断的,他只有一支笔,这下写不成作业了,他很急,不知如何是好。

(教师请学生讲图意)

师强调:

图上这些小朋友都遇上了困难。

2.提问:

你们遇到过这样的困难吗?

除了这些困难,平时你们还遇到过什么困难呢?

(鼓励学生大胆说,实事求是地说)

3.小结:

是啊,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

板书课题:

“遇到困难”几个字。

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⒈介绍新朋友小南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小南,她在我们学校读一年级。

(大屏幕显示动画:

小南一边招手一边向同学们问好,请同学们也向新朋友问好。

)她最近遇上了一些困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⒉讨论情境一:

一天下午放学后,小南自己回家,由于对路不熟,所以迷路了,并且越走越远,她从下午四点多直到晚上六点半都找不到回家的路,看到天已经黑了,就站在路边大哭起来。

⑴教师讲述:

小南想回家可是又不知道走哪条路,她是不是遇上困难了?

你们看她哭得多伤心啊。

你们说说她当时的心理会是怎样的?

(相机板书——反应:

心慌、紧张、害怕)

⑵讨论办法。

(小南该怎么办呢?

大家一起商量商量,有什么好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

①板书课题:

“怎么办?

”讨论办法。

②小南的眼泪能带她回家吗?

小南的哭声能解决困难吗?

如果是你的话,你觉得首先要怎么样?

(冷静、沉着)相机板书:

冷静、积极想办法。

③指名讲述办法,相机提问:

如果遇到陌生人你能随便跟他走吗?

④教师归纳办法。

3.讨论情境二:

小南在操场上跑步,一不小心跌伤了膝盖,她坐在地上哭了很久。

提问:

①她为什么哭?

(害怕疼痛)

②眼泪能让她的血止住吗?

哭声可以使她的伤口变好吗?

③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先要镇定、冷静,然后想办法。

4.小结:

我们遇到了困难,有时会心慌、紧张,甚至害怕,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我们应该明白:

心慌、紧张、害怕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甚至还可能使事情变得更糟糕。

所以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积极想办法解决。

能自己解决困难的孩子是个勇敢的孩子。

我们平时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谁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如果有的话,等一会儿告诉老师,好吗?

三、独立解决问题

⒈谈话:

同学们给小南出了不少的好主意,并且还教会了她遇到困难要冷静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在请你们重新再看看开始上课时出现的几个困难,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办。

⒉出示图一、图二、图三,请个别学生回答。

四、巩固印象、加深认识

⒈提问:

你以前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今后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办?

(学生先同桌讨论,然后指名说。

⒉教师小结:

能自己解决困难是好的,但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应该请别人来帮助自己。

五、教师总结

⒈总结:

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为小南小朋友解决了几个困难,大家真能干,我们也懂得了遇上困难之后尽可能不要——(指着板书)心慌、紧张、害怕,应该勇敢地告诉自己:

“我可以解决这个困难。

”然后积极开动脑筋找出办法。

如果问题解决了,就告诉自己:

“其实我也很能干。

”实在解决不了的,就请别人帮助。

⒉小南知道了应该怎样对待困难,她多高兴啊,你们看,她要和大家一起学一首儿歌呢!

屏幕显示动画:

小南对大家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让我们一起学一首儿歌吧!

屏幕显示配乐儿歌:

小朋友,遇困难,不要慌来不要怕,静下心来想办法,相信你能克服它。

教师范读、带读、齐读。

板书设计:

遇到困难怎么办?

反 应:

心慌、紧张、害怕。

怎么办:

冷静、积极想办法。

心理辅导——正确对待挫折

活动设计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它会给人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损害身心健康。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具有三方面作用:

(1)战胜学习中的困难,顺利地完成学业。

(2)战胜生活中的困难,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3)战胜自身弱点,成为具有健康性格的人。

可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不但对自身的成长有益,而且对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辅导目的

1、通过讲述与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懂得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面对挫折,不要害怕,要正确对待。

2、通过现场采访及观看电视录像,使学生知道战胜挫折需要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意志。

渗透有挫折才能成功的思想。

3、介绍减轻心里压力,调节情绪的几种方式。

辅导方式:

1、讲述与讨论2、现场访问3、观看电视录像

辅导前准备

1、准备《不屈的幼苗》——我校六

(1)班聋哑儿童王弋事迹材料。

2、准备癌症患者——我校故事兴趣班胡颖老师的录像资料。

辅导时间:

1学时

辅导步骤

一、谈话引入

1、读《悄悄话信箱》中一封没有署名的同学来信:

上学期期末考试,我因为语文没有考好,因此,没有评上“三好”学生。

直到现在,一想起这件事就会掉眼泪,甚至有些灰心丧气。

我该怎么办呢?

2、说说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失败。

3、普通人会遇到挫折,那么名人呢——请看名人的“挫折档案”。

出示美国第一位总统林肯的简历:

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再次生意失败;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5岁当选州议员;39岁竞选国会议员再次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上美国总统。

4、提问:

从简历中,你发现了什么?

数数林肯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获得成功的。

5、教师向学生指出: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会遇到挫折,如果能够正确看待挫折,挫折并不可怕。

二、讲述身边真实的故事

1、现场采访我校六

(1)班班主任潘安兰老师,让学生了解《不屈的幼苗》王弋同学战胜挫折的故事。

今年4月5日,南宁晚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不屈的幼苗》的通讯报导。

文中13岁的小女孩王弋出生不久,因为受到病毒感染高染不退,由于用药不慎,小王弋几乎丧失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成为一名聋哑儿童,但是她没有被挫折压倒,顽强的学习和生活,经过苦练慢慢学会了说话。

(1)请王弋姐姐给同学们读一首诗。

(2)展示王弋同学在“98国际美术年——澳大利亚悉尼第三届世界和平书画展”上,荣获特别金奖和银奖的证书。

(3)少先队员为《不屈的幼苗》——王弋同学献上美丽的鲜花。

2、观看电视录像,体验胡颖老师战胜病魔的乐观精神。

3、师生交流感受后,说说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战胜过哪些挫折。

4、老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出:

一个人遭受挫折的打击是不幸的,只要有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意志,每个人都有能力战胜挫折。

三、请你来当“知心姐姐”。

1、给写“悄悄信”的那位同学出主意,鼓励他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2、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

面对挫折,应当以冷静的态度分析失败的原因,才能使自己摆脱挫折,转败为胜。

四、如果是我,怎么办?

1、老师讲述《广西少年报》刊登的一篇通讯——《老师罚抄课文,学生自缢身亡》。

99年5月7日上午,新疆建筑工程总公司附小6年级的小学生李星睿同学,因为没有按要求补写老师布置的抄课文的作业,被老师罚抄课文。

当天下午13点40分,李星睿的爸爸、妈妈回家,发现女儿躺在客厅里,脖子上缠着一条红领巾,由于发现太晚,抢救无效,李星睿自缢身亡。

2、师生参与报上的讨论: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该怎么办?

五、老师给学生一份简要的问卷,了解学生对遇到挫折后各种表现的看法,并向学生介绍几种调节受挫心理的方式,如:

渲泄法、转移法、自我暗示法等。

六、老师进行小结:

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只要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就可以做到:

不在失败中倒下,而从挫折中奋起。

补充活动

1、开故事会,请本班在南宁市“故事大王”比赛中获奖的同学讲述科学家战胜挫折和失败的故事。

2、了解你周围的人战胜挫折的事例。

3、收集与挫折有关的名人名言。

心理辅导——怎样对待长辈的叨唠

活动设计

12、13岁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早期。

他们具有更强的自理能力,做事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已不愿与父母谈更多的关于自己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长辈则喜欢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教训晚辈。

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叨唠,这样的叨唠则影响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首先让学生认识长辈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叨唠,然后要清楚叨唠的内容对自己有没有益处,最后是探讨在不伤害父母感情的前提下,怎么对待长辈的叨唠。

辅导目的

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叨唠。

2、明白父母的叨唠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3、探讨对待叨唠的好办法。

辅导方式:

1、小组讨论2、小品表演3、社会调查

辅导前准备

1、课前做好一份社会调查。

2、排练小品《小亮在家一、二》。

3、准备一幅田园风光油画。

辅导时间:

一学时。

辅导步骤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早上好!

我们彩虹聊天的时间又到了。

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

怎样对待长辈的叨唠。

二、说说自己

1、介绍自己今天有几岁了。

(我今年……)

2、现在,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能主动把自己的作业给爸爸妈妈看呢?

(教师评价:

大家的这些表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们长大了,都希望自己能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

三、说叨唠

1、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长辈喜欢叨唠吗?

讨论(让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一分钟)

2、长辈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叨唠呢?

(指名发言)

3、看小品表演《小亮在家》。

小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不久妈妈回来了。

“亮亮,在干什么呢?

写完作业没有……”妈妈一边换拖鞋一边问道。

“一会儿再写吧。

”“快写作业去,快去呀!

”妈妈话音刚落,爸爸也回来了,爸爸还没放好提包忙问:

“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

还有……”爸爸还没问完。

亮亮就已经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

“不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

”说完就看他的电视,这时,爸爸瞪着眼睛……

4、讨论:

小亮为什么会烦恼呢?

5、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什么情况下叨唠?

他们往往喜欢说什么呢?

(举手发言)

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可以分两步进行:

①个别发言;②小组交流。

教师的评价则可以说:

“真有意思”“挺特别的”“我十分同情你”,“他们这样说可以理解”等。

6、实话实说: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听到长辈叨唠你的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小结:

听着父母反反复复地说着同一个内容,大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是比较正常的,可以理解。

四、爸爸妈妈的话

1、教师:

上课时,老师做了一份社会调查,并把这次调查的谈话记录下来了,下面,我们一些来听听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

2、播放社会调查的录音实况

(问:

×××,您好,现在,想请你来谈谈关于“叨唠”的话题……

问:

×××,您好,你的孩子快12岁了,当你想跟他说一件什么事的时候,他有时候就表现得很不耐烦的样子,这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这份社会调查一定要提前两周去做,而且要细致,提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让每一位被访的家长说出他们最想与孩子讲的话,家长的姓名尽可能不公开。

3、小结:

刚才,我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心里话,相信大家一定受到心灵的震憾。

叨唠是天下父母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五、消除烦恼

1、讨论:

叨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当自己的想法、做法与父母长辈的愿望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充分举手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小结方法。

(1)安静聆听法;

(2)转移注意力法;(3)自我讽刺法;(4)解释说明法。

……

2、看小品表演《亮亮在家二》

亮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不久,妈妈回来了,妈妈进门就问:

“亮亮,写完作业了吗?

”“妈妈,看一会儿电视就去写,放心吧!

”亮亮笑眯眯地帮妈妈拿拖鞋。

妈妈笑了笑,就做饭去了。

亮亮刚要坐下来,这时,爸爸也回来了,刚进门就问:

“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

”亮亮调皮地一笑:

“还好,老爸,我这个儿子不会给你丢脸的。

”说完又继续看电视。

“亮亮,今天的日记准备写什么内容……”爸爸又问了许多问题,亮亮没有发火,只是静静地听着……讨论:

亮亮是怎样对等长辈的叨唠的?

(让学生用前面出示的方法来解答。

六、帮帮你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父母长辈的叨唠,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吗?

(让大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通过讨论来解决。

七、小结:

父母亲由于爱而叨唠孩子,因为感激,我们能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

让我们共同架设起一座虹桥,人和人之间多一份理解,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补充活动:

开展辅导两周之后再次做社会调查,让家长谈谈孩子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和变化,为今后开展辅导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

建议

本课程适用于小学5、6年级以上至初中学生,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避免说理式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在辅导室里以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座位轻松入座,不必要求学生坐姿如何,只要得体大方即可,使辅导活动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心理辅导——“我是谁”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

小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尤其在五、六年级,是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期,这时他们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

因此,通过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帮助中年级小学生逐渐掌握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的内部品质的更深入评价,有利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形成有健康的心理。

辅导目的

1、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自查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辅导方式1、听故事。

2、讨论。

3、填句游戏。

4、角色扮演。

辅导前准备

1、小镜子(学生自备,每人一个)2、录音带《骆驼和羊》

3、幻灯片(自制)4、“形容词检核表”挂图。

辅导步骤

一、导入

1、引起学生对“认识自我”的关注与兴趣。

师:

大家把带来的小镜子拿出来,对着自己,现在老师问大家:

“镜子里是谁呀?

”“我!

”“那我又是谁呢?

”大家对镜在问一下自己:

“我是谁?

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让学生想2-3分钟,并主动讲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3-5人)。

3、老师总结:

刚才几位同学都讲了他认为的自己,那他讲的是否完全正确?

有哪些方法来认识自己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二、听故事

1、师:

下面,首先让我们听一个故事(放录音)。

故事《骆驼和羊》

内容概况: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骆驼认为长得高好,羊认为长得矮好,于是它们进行一场比试。

他们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周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叶子伸出墙外来。

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叶子,而羊却怎么也吃不到。

于是,骆驼说长得高好。

羊不肯认输,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草,可骆驼却怎么也钻不进去。

于是,羊说长得矮好。

骆驼也不肯认输。

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

“你们俩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2、出示幻灯,让学生思考问题:

①骆驼和羊在争论什么?

②为什么骆驼和羊都认为它们自己说的是对的?

③骆驼和羊对自己的认识分别是什么?

3、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由发言。

4、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出认识自我的一个方法:

通过自我的反省和检查来认识自己。

(方法一,板书在黑板上)

5、继续讨论师:

下面大家再来思考讨论这些问题:

①骆驼和羊对自己的认识是不是全面的呢?

②老牛是怎么评价的?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由发言。

6、教师从学生发言中总结出认识自我的另一个方法:

通过别人的态度来评价来了解自己。

(方法二,板书在黑板上)

三、填句游戏: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1、出示“形容词检核表”和小黑板例句:

例:

我是谁?

我是一个爱笑的人。

我是谁?

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

我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

我是谁?

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2、教师:

请同学们从形容词检核表中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模仿小黑板的例句格式,分别写出5句话。

(强调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

3、游戏:

①将纸收齐后放放一小纸箱中,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

问:

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

为什么?

(3-5人回答)②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抽纸提问。

4、讨论:

讨论:

①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3-5分)

师小结:

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一致,说明了你了解了“我是谁”以及你的外在行为表现出了真正的你,因此,大家都能够猜出来是你。

讨论:

②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不一致,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3-5人)

师小结:

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说明了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以致大家都没有猜出来。

四、角色扮演:

师:

下面我们再进行一个游戏,名字叫“请你猜猜我是谁”。

方法是这样的:

击鼓传花,当花传到谁的手中,谁就上台来模仿班里的一位同学的言行举止,并请全班同学猜一猜,你模仿的是谁。

(3-5人表演)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上述两种方法。

五、教师总结:

师:

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要么自负、自傲、目中无人,成绩都是自己的功劳,失败都是别人的错;要么自卑、自责、害怕见人,一切过失都是自己的无能所致,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可以知道,认识自我的方法有:

1、通过自我反省和检查认识自己。

2、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

另外,认识自己还有一种方法:

3、通过各种测验来了解自己。

(方法3,板书在黑板上)

补充活动

1、让每个同学写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各5条,并请同桌(或同班)同学写出他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通过对照,检查自我认识和他人认识是否一致,以作适当调整。

2、自我测评。

找一些性格、情绪、兴趣等方面的小测验让学生自测,帮助学生较客观地认识自己。

寸草报得三春晖──一堂为母亲节设计的心理辅导课

活动设计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在节日到来之前对学生进行孝敬母亲的教育,效果会比平常好得多。

而采用心理辅导课的形式进行教育,效果又优于其他形式。

笔者曾为此专门设计了一堂名为“寸草报得三春晖”的心理辅导课,使用后效果不错。

首先我用故事引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赛曼,刚进入莱顿大学读书时,不求上进,成天嬉戏游乐,期末考试物理开了红灯。

母亲拿着成绩单百感交集地对他说:

‘早知你是这样一个平庸无知之辈,我当初就不该在波涛中拼命地挣扎!

’接着,母亲把他出生和幼时的艰难以及一些古训讲了一遍。

母亲的话深深地打动了赛曼的心,他默默地吻着母亲苍老的手,暗自下着悔改的决心。

可是不久,母亲却一病不起,与他永别了。

为了铭记慈母的教诲,他把母亲的遗像嵌在一个很小的镜框内,不管走到什么地方,也不管干什么事,都把它珍藏在自己的胸前。

有一次,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讲课时,一道难题难住了他。

他一度想搪塞过去,这时,他的手突然触到了母亲的遗像。

他从心里默念着母亲,毅然改变了主意,在难题前足足演算了10分钟,终于把它解出来了。

母亲遗像陪伴了他一生,给了他战胜困难的信心。

后来,他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

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个个心有所感。

我及时向他们了解情况:

1.知道自己母亲哪一天生日的请举手;

2.知道母亲节有关情况的请举手;

3.古代诗人写过很多关于母亲的诗,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哪一首最有名?

(《游子吟》)请大家齐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诗的大意。

(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织出了游子身上的衣服。

儿子临走前母亲把衣服缝得又密又结实,担心儿子一下子回不了家,在外面受冻。

唉,谁说小草报答得了三春阳光给它的养育之恩呢?

4.诗人孟郊是以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

(深深的感激,深深的愧疚。

是啊!

对自己的母亲,我们也会有这种心情:

深深的感激,深深的愧疚。

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心理实验。

做完实验,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会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请各位每人准备一支笔,一张纸,把你平时最珍爱的五项东西写在上面。

这五项东

西中有两项必须是“我”、“妈妈”。

实验开始。

现在要请你忍痛割爱了,五项东西中只能保留四项,请你慎重考虑,从五项中去掉一项,去掉的这一项要用笔划去。

请注意,一旦划去,就意味着它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在划去以前,你要不断回忆它在平日给你带来的欢乐,可现在,它就要消失了,你不得不跟它永别了。

想到这些,你会很难过,但你还是要坚决地把它划去。

(这时我挨个检查,督促学生用笔划去,划与不划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

在下笔之前,要给他们一两分钟的思考时间。

以下几步也一样。

实验进入第二步,现在要请你继续忍痛割爱,四项最珍爱的东西中只能保留三项,请你慎重考虑,然后从四项中划去一项。

一旦划去,它就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可它却给你带来过无穷的欢乐,把它划去,你一定非常难过,但你还是要坚决地把它划去。

实验进入第三步,现在你的生活变得更惨了,三项中只能保留两项。

怎么办?

你自己好好思考吧,再喜欢也得把它划去,它带给你再多的欢乐也是昨天的事了。

要坚决、彻底地划去。

(做完这一步实验,学生的心情都很沉重。

这时候我发现,每人剩下的都是相同的两项:

我,妈妈。

实验已进入最残酷的阶段了。

现在,你和妈妈坐在船上,遇到了泰坦尼克号一样的灭顶之灾,你们两人只有一人能活下来,怎么办?

请你在一两分钟之内作出决断。

你和妈妈到底谁活下来?

划去你自己吗?

你还没有好好欣赏这多彩的世界,还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划去了妈妈,就意味着从此你永远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母爱。

请你回想一下,母亲平时对你多么关心,多么呵护,可现在,你就要失去母亲了……(这样激化之后,不少同学都热泪盈眶,甚至泪流满面,我却偏要逼他们残忍地从中划去一个。

好,心理实验到此结束。

请大家回到现实中来。

请看,窗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生活美好安宁,你们没有失去母亲,母亲就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