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关于鲁南抗日根据地 发展战略的构想实施及历史意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49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荣桓关于鲁南抗日根据地 发展战略的构想实施及历史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罗荣桓关于鲁南抗日根据地 发展战略的构想实施及历史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罗荣桓关于鲁南抗日根据地 发展战略的构想实施及历史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罗荣桓关于鲁南抗日根据地 发展战略的构想实施及历史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罗荣桓关于鲁南抗日根据地 发展战略的构想实施及历史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荣桓关于鲁南抗日根据地 发展战略的构想实施及历史意义.docx

《罗荣桓关于鲁南抗日根据地 发展战略的构想实施及历史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荣桓关于鲁南抗日根据地 发展战略的构想实施及历史意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罗荣桓关于鲁南抗日根据地 发展战略的构想实施及历史意义.docx

罗荣桓关于鲁南抗日根据地发展战略的构想实施及历史意义

罗荣桓关于鲁南抗日根据地发展战略的构想、实施及历史意义

罗荣桓关于鲁南抗日根据地

发展战略的构想、实施及历史意义

王成华沙朝佩

1939年12月,八路军第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率115师挺进鲁南不久,在正确分析了敌我斗争形势、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以抱犊崮为中心,向北向西连接大块山区,向南向东南发展大块平原”的战略构想。

这一构想的实施,不仅使鲁南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大发展的局面,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战略构想提出的背景鲁南地区丘岭起伏,地势险要,特别是耸峙在其南部的抱犊崮山区,由于地处山东、江苏两省的接壤地带,南靠横穿东西的陇海铁路和京杭大运河,西靠纵贯南北的津浦铁路,因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八路军若控制这一地区,不仅可以直接威胁着敌人的交通干线,而且可以作为在鲁南、苏北开展游击战的依托。

(一)抱犊崮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初创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共山东省委扩大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原属河南省委领导的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划归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

之后,边区省委制定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内容之一就是向南发展,开创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

这一战略计划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根据中央及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边区特委积极组织抗日武装起义和努力创立抗日根据地。

5月21日,在墓山建立了第5战区人民抗日义勇总队。

边区特委在滕(县)峄(县)边山区发动群众,袭击日军,发展党组织,在滕峄边区初步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然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引起了这一地区国民党顽固势力的不满和仇恨。

1938年6月,驻滕县东部冯卯的国民党游击第7纵队司令申宪武,纠集邹县、峄县、滕县、费县等国民党地方顽军,密谋吃掉这支新建的抗日武装,对初创的滕峄边根据地形成四面包围之势。

后虽在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郭洪涛率领的部队的支援下取得了对申宪武部实施打击的胜利,但未能对其给予歼灭性打击。

申宪武得到喘息后,又联系临近县更多的顽固势力从四面包围滕峄边根据地,人民抗日武装随时都有被歼灭的危险。

在这种困境下,特委和义勇总队决定撤离滕峄边区,向抱犊崮山区一带转移。

抱犊崮地处临沂、费县、峄县交界处,是鲁南地区较高的一座山头,海拔580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交通闭塞。

其周围山区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场所。

义勇总队到达抱犊崮后,活动于抱犊崮以东的大炉村周围地区。

至1938年底,初步打开了抱犊崮抗日根据地的局面。

进入1939年,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为首的山东国民党顽固派极力推行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共方针,纵容指使山东各地的顽固派加紧反共活动。

当时鲁南山区除抱犊崮以东的大炉,车辋一带为人民抗日武装所控制外,其余多为地方顽军所盘踞。

这些土顽自1939年3月起,对人民抗日武装施行四面包围,步步紧逼,断绝交通,致使3000多人的部队几乎断炊。

在这关键时刻,与共产党、八路军保持着较好关系的国民党苏鲁战区第57军122师第667团团长万毅(时为中共特别党员)率部进入抱犊崮山区。

在他的干预下,各路顽军逐渐撤退,暂时解除了对直辖第4团的包围。

此后,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得以恢复。

(二)八路军第115师进入抱犊崮山区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反共方针。

2月,沈鸿烈又召开军政会议,作出“防区划分”的决定,以限制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企图借用日伪力量,将山东的八路军部队消灭或驱逐出去。

为支援鲁南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创建扩大鲁南抗日根据地,早在1939年春,八路军第115师还在泰(安)西地区时,就积极调整部署,准备向津浦路以东的鲁南发展。

4月26日,罗荣桓在泰西古城召开的干部会议上,分析了鲁南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明确提出1155月下旬,115师司令部参谋处长王秉璋、师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率领司政机关、直属队及冀鲁边第7团首先进入鲁南的费县西北地区。

6月,日军2万人“扫荡”鲁中。

6月21日,毛泽东致电八路军总部,指出:

“在日军‘扫荡’后,鲁南局面混乱,省府秦部及东北军损失很大,我应趁此机会将115师师部及686团和萧华(纵队)一部开赴鲁南,以巩固鲁南根据地,并应大放县长、区长,及在可能条件下下放专员,以争取政权。

9月初,686团奉命调往鲁南,并进入抱犊崮山区。

8月上旬,由王秉璋、黄励率领的师部机关、直属队由费县南下,于9月1日到达抱犊崮东面的大炉。

9月4日,八路军总部致电115师,指出:

“肥城山区甚小,我主力应转移到泗(水)费(县)临(沂)地区。

10月26日,罗荣桓赶到大炉,接着又奔赴湖西,处理湖西错误的“肃托”事件。

12月间,罗荣桓返回大炉,陈光也由鲁西来到大炉。

第115师进入抱犊崮山区时,除了大炉、车辋一带为中共党组织领导的第19团掌握和徐庄、大安、高桥、辛庄、马庄、黑峪等为国民党苏鲁战区部队万毅团驻防外,其他绝大部分村寨都控制在地主武装手中。

他们的人数少则三十、五十,多则成百上千,都接受了国民党政府的委任状,有的又明里暗里同日伪勾结。

第115师进入抱犊崮山区后,除少数开明地主外,他们或因不了解八路军而心存疑虑,或因立场反动而采取敌视态度。

所以,大都关闭寨门,不让八路军进村,不让老百姓同八路军来往,从而对根据地的创建十分不利。

这就是罗荣桓提出战略构想的基本背景。

战略构想的实施第115师到达鲁南后,为巩固扩大鲁南抗日根据地,罗荣桓提出“以抱犊崮为中心,向北向西连接大块山区,向南向东南发展大块平原”的战略构想。

决定向东南控制郯(城)马(头)平原,打通与华中区的联系,向西与湖西区、向北与鲁中区打通联系,并东进向滨海地区发展。

为使战略构想得以顺利实施,罗荣桓采取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法。

即先打开抱犊崮东南面的郯(城)马(头)平原,然后再开辟苍(山)马(陵山)地区。

同时,扫清抱犊崮周围反动势力,最后进军日伪重要据点白彦和日伪及顽军势力较强的邹(县)滕(县)地区。

选准突破口,进军郯(城)马(头)平原,打通与华中区的联系

郯马平原是苏鲁边界上的富庶地区,它控制沂、沭两条河流的中段,直逼陇海铁路。

南下郯马对巩固以抱犊崮为中心的山区根据地,发展平原游击战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939年10月,八路军苏鲁支队按照115师的统一部署,由抱犊崮山区南下郯马地区,配合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开辟郯马平原抗日根据地。

两支人民抗日武装会师后,首先攻克了临(沂)郯(城)公路上的李家庄伪据点,歼敌一部,残敌逃窜,打通了115师主力进军苏鲁边区的道路。

同年11月初,王秉璋、黄励率115师东进支队南下郯马地区,在苏鲁支队和陇海南进支队的配合下,于11月18日攻克了国民党地方顽军郯城县长阎丽天盘踞的苏鲁边区重镇马头,接着又攻克了郯城县城,收复了重坊镇。

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和苏鲁支队在郯马地区连战皆捷,声威大震,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的抗日热情,尤其是攻克马头镇对创建郯马抗日根据地具有关键的作用。

再接再厉,开辟苍(山)马(陵山)地区,打通与滨海区的联系

滨海地区位于山东的东南部,东濒黄海,西界沂河,北起胶济铁路,南至陇海铁路。

主要包括诸城、莒县、日照、赣榆4县和临沂、郯城、东海等县的一部分。

这里是鲁南五地委鲁南五地委:

当时称鲁东南地委。

后改为滨海地委。

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所属部队的活动区域。

1940年1月,梁兴初率领115师东进支队第2大队奉命会同陇海南进支队第3大队向郯东北的苍山、马陵山地区(简称苍马)进军,攻克了国民党顽固派占据的南古庄,解放了郯东北地区。

不久,建立了郯东北办事处。

1940年9月,1大队又进至赣榆西部地区,在庄王堂击溃国民党顽军的进攻,开辟了临、郯、赣(榆)三县边联一带的广大地区,打通了由鲁南向滨海发展的道路。

之后,115师独立支队奉命进入滨海地区,与山东纵队第2旅相互配合,对盘踞在这一地区的敌伪反动武装展开攻击,很快打开了滨海地区的局面。

巩固阵地,扫清抱犊崮周围的反动势力

115师进驻鲁南后实施的又一个作战行动是打孔庄。

孔庄位于大炉南面10余里,是大地主杜若堂武装控制的一个顽固封建堡垒。

1939年12月初,胡大荣率部经多次强攻,最后突破围寨,将杜若堂等一小撮顽抗分子彻底歼灭。

攻克孔庄后,115师686团又伏击了白山和上下十河日伪军,扫除了枣庄日军安插在抱犊崮西部的据点。

12月下旬,张仁初率686团主力向盘踞在滕(县)东冯卯和山亭、文王峪等地的顽军申宪武部发起攻击,攻克了顽军据点,歼顽军一部,申宪武率残部逃往津浦铁路以西。

同时,115师苏鲁支队一部在董尧卿部和滕东县大队配合下,打开东江和驳山头等村,全歼申宪武部第7纵队第3团和国民党别动纵队第5梯队第43游击支队,清除了滕东地区反共顽固势力,解除了抱犊崮抗日根据地西北部的威胁,扩大了鲁南抗日根据地。

至此,抱犊崮抗日根据地已扩展到南至郯马,东至苍山,西至滕、邹(县)边,北至梁邱一带。

三打白彦,进军天宝山区,打通与鲁中区的联系

在巩固了抱犊崮周围的阵地后,陈光、罗荣桓又决定向北发展,进攻白彦,经天宝山区,打通与鲁中区的联系。

白彦,位于抱犊崮与天宝山区的中间,是南北交通枢纽,是鲁南通往沂蒙山区的必经之地。

大地主孙鹤龄,是当地一霸。

他的儿子孙益庚是白彦的乡长并任国民党军第8支队司令。

孙氏父子与日伪勾结,强迫周围几十个村庄组织反动民团,断绝交通,成为八路军向天宝山区发展、打通与沂蒙山区联系的严重障碍。

1940年2、3月,经过3次激烈的争夺战,解放了白彦地区。

为八路军向北面的天宝山区发展扫清了道路。

接着,115师和地方武装在粉碎日伪军对抱犊崮山区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春季“扫荡”后,又于5月24日,乘胜向费北天宝山区进军并取得胜利。

白彦和天宝山区的战斗胜利,使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向北扩大和延伸。

西下邹(县)滕(县),打通与湖西区的联系

邹、滕两县地跨津浦铁路两侧,西接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湖,东连鲁南山区。

以津浦铁路为界,邹、滕两县分别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邹东、滕东多为山区丘陵,邹西、滕西多为平原洼地。

1939年5月以前,邹滕两县皆在本县县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5月之后,邹西、滕西地区划归中共湖西地委领导。

当时邹西、滕西形势紧张,党的活动处于地下状况。

邹西、滕西是鲁南与湖西的结合部,要打通两区的联系,就必须首先打开邹西、滕西的抗日局面。

1940年6月,邹滕地区的形势日趋恶化,共产党领导的县政权和人民抗日武装处于日伪和顽军的四面包围之中。

为尽快打开这一地区的抗日局面,八路军第115师命令苏鲁支队立即奔赴邹滕。

同年9月15日,彭嘉庆率苏鲁支队2营500余人由天宝山区桃峪启程,连夜赶赴邹县北王庄、田黄一带,向围困十八盘的申宪武部发起攻击,并取得胜利。

经过一系列战斗,解放了18个村镇。

之后,苏鲁支队2营又向邹滕西部的平原和津浦铁路东西两侧扩展,很快控制了一部分平原地区,成功地开拓了由费西到邹滕,直到南阳湖和昭阳湖湖边的抗日根据地,打通了与湖西区的联系。

八路军第115师进军鲁南一年来,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军事打击、政治斗争,胜利实施了以抱犊崮为中心,向四处发展的战略构想。

在此形势下,于1940年9月上旬,中共山东分局在鲁南天宝山区的桃峪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山东面临的斗争形势,部署了下一步的任务。

会议结束后,陈光、罗荣桓又主持召开了有师直机关各部门、各支队主要负责人和鲁南区党委负责人参加的高级干部会议。

罗荣桓在会上作了《关于第115师在山东工作的总结报告》。

他说,“第115师进入冀鲁边、苏鲁豫、鲁西、鲁南等地区后,开辟了根据地,给这些地区输送了近300名党政干部,帮助建立了一批县级政权,扩大了我军的力量,建立了鲁西、鲁南两个军区和6个军分区。

在统一战线中,执行了党的政策,增进与友军的团结,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各个击破顽固势力,为我党我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他还用“插、争、挤、打、统、反”六个字生动地概括了鲁南对日伪顽斗争和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经验。

罗荣桓的讲话是对战略构想实施的科学、全面的总结。

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现的历史意义罗荣桓提出的战略构想的实现,其意义不仅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还体现在解放战争时期。

(一)战略构想的实现,为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以及战胜严重困难,实现新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战略构想实现之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随之发展起来

在经济建设方面,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鲁南地区的经济,随着日军的占领,遭受到沉重打击。

在农村,农民不仅受到地主的压迫剥削,还要遭受日伪顽和地方杂牌武装的掠夺和盘剥,生活十分艰苦。

1939年11月以后,随着鲁南各县抗日民主政府、鲁南专署、行署的建立,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增加工资、废除苛捐杂税等法令的颁布,以及废除“红白条”制度,采取凭粮票领粮制,杜绝对农民乱摊派、乱募捐等措施的实施,调动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根据地的经济出现了初步繁荣景象。

特别是临(沂)、郯(城)、费(县)、峄(县)四县边联民主政府流通券流通券:

由于受印刷条件和发行条件的限制,北海币的发行跟不上当时根据地扩大的需要。

于是,1940年8月,发行了临(沂)、郯(城)、费(县)、峄(县)四县边联民主政府流通券。

的发行,对鲁南抗日根据地的腹地抱犊崮山区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建设方面,第115师进入鲁南前,由于大部分地区为敌占区,许多县、区党的组织不健全,活动也多在地下开展。

115师进入鲁南后,随着军事斗争的节节胜利,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展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日益加强和巩固,鲁南地方党的组织、抗日民主政权、地方武装和抗日民众团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现象。

特别是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从1939年底至1940年春,先后建立了邹县、郯城、苍马、费县、邳县、临沂、费北、滕东等11个县的政权,还有38个区、171个乡政权。

1940年6月,又在115师的支持下建立了鲁南行政专员公署。

据1940年9月的统计,鲁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面积为276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1.7%,有人口75万人,占总人口的21.8%。

鲁南地区政治建设的大发展,使劳动人民的政治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形成一股强大的抗日力量,从而使党在这一地区的对敌斗争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在文化建设方面,115师到达鲁南前,由于抱犊崮抗日根据地还处在初创阶段,义勇队力量薄弱,所控制的地域狭小,加之四面受围、战斗频繁,宣传文化工作受到很大限制。

115师到达鲁南后,使鲁南抗日根据地迅速巩固、扩大,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也迅速发展。

无论是党的各级组织,还是八路军各支部队,都建立了专门的宣传机构,从上到下形成宣传文化系统。

1940年7月、9月、11月,中共鲁南区党委机关报《鲁南时报》、中共鲁南区党委第三地委机关报《新群众报》和鲁南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抱犊崮报》相继创刊。

1940年,根据地还成立了数家文艺团体。

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建设,鲁南抗日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巩固起来。

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为度过最艰难的1941年至1943年8月这一时期提供了阵地。

1941年至1943年8月,是敌后山东抗日根据地最为艰难的时期。

从1940年冬至1943年春,日伪军对鲁南抗日根据地实行频繁、残酷的“扫荡”、“蚕食”和分割、封锁,而鲁南地区的国民党顽固派则在“皖南事变”后疯狂地制造摩擦,连续制造三次流血事件。

在日伪军和顽军的夹击之下,鲁南抗日根据地被分割成数块互不相连的根据地,根据地人口降至12.5万,村庄不足500个。

另外,连续三年的旱灾、蝗灾,鲁南抗日军民遭受到空前严重的困难。

在春荒时,军民都以少量的高梁、玉米、地瓜干混合拌糠、地瓜秧、树叶、草根充饥,根据地部队也因战斗频繁、环境险恶、饥寒、疲劳、伤病交加等致使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

据1943年春的统计,鲁南八路军主力部队及地方武装不足4000人,而日伪军总数多达4.4万人。

在严峻的形势下,鲁南军民开展了英勇斗争和艰苦工作。

一是粉碎日伪军频繁、残酷的“扫荡”;二是运用“翻边战术”,开展反“蚕食”斗争;三是通过建立秘密交通线、摧毁敌人封锁线和开展群众性的反封锁斗争,打破敌人的封锁;四是坚持团结抗战,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摩擦;五是实行精兵简政和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六是搞好军民生产,保障后勤供应;七是进行货币斗争,加强财政经济建设。

通过以上斗争和工作,鲁南抗日军民最终战胜了各种严重困难。

这一切有赖于罗荣桓的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现,有赖于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

此后,鲁南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

(二)战略构想的实现,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强大,为解放战争时期战胜国民党军进攻发挥了历史性作用

1.战略构想的实现,在全面内战爆发之前,成为阻止国民党军队北进的南大门。

1945年10月上旬,国民党军队为迅速抢占大城市及交通要道,在其占领徐州后,乘山东主力开赴东北,新四军入鲁部队尚未到达之际,在日伪军的掩护下,沿津浦路北犯。

进占济南之后,国民党后续部队也沿津浦路北进。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急电陈毅等华东局领导:

“目前山东与华中的中心任务(除出兵东北外),就是截断津浦路,阻止国民党军北犯,并力求消灭以上顽军之一部或大部。

1945年10月15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津浦前线指挥部成立。

10月17日,前线指挥部发起了津浦路徐州至济南段的战役,阻击国民党军队北上。

前线指挥部命令山东野战兵团第8师山东野战兵团第8师:

1945年8月16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朱德的命令,山东军区将各军区主力与基干部队编成山东野战兵团,共编成8个师、12个警备旅、2个独立旅和1个海军支队。

鲁南军区主力与基干部队编成山东野战兵团第8师、警备第8、第9旅。

及鲁南警备第8旅反击邹县至临城间的日伪军,鲁南警备第9旅进抵徐州、临城、枣庄一线以钳制敌人。

津浦路战役从1945年10月17日开始到1946年1月13日结束,历时3个月,共歼灭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2.8万人,人民军队也付出了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

这一战役粉碎了蒋日伪合流的阴谋,迫使一些负隅顽抗的日伪势力缴械投降,控制铁路200余里,挫败了国民党军队利用津浦铁路向华北、东北运兵的企图,保证了党中央“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保卫了冀鲁豫和山东解放区。

津浦路战役,鲁南部队共击毙日军50余人,俘获990人,击毙国民党军4300余人,俘获13800人。

在解放滕县城的战斗中,国民党第19集团军第2前线指挥所所属暂1旅旅长李桦以下7600人被俘,国民党保安2师师长赵毅轩以下1900余人被击毙。

战斗中,山东野战军第8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不幸中弹牺牲。

津浦路战役中,鲁南人民给予了大力支援,共破袭津浦铁路260里,临(城)枣(庄)铁路60里,扩大了津浦线阻敌北进的阵地,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沿铁路运兵北上的企图。

人民群众还提出了“战役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的口号。

从物资供给到战地服务,要人有人,要粮有粮,担架队、运输队始终活跃在火线上,特别是妇女,做军衣,蒸干粮,护理伤员,形成了鲁南区空前的支前高潮,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敌全面进攻山东解放区时期,成为歼敌的重要阵地

1946年11月以后,山东、华中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在宿北全歼国民党整编第69师师部和三个半旅共2万余人。

之后,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自恃兵多将广,武器精良,未对其兵力作部署上的调整,就继续举兵北犯。

为了扭转战局,争取战争主动权,1946年12月18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电示陈毅、粟裕:

“苏北战役结束后的第二步作战拟以集中主力歼灭鲁南之敌,并相继收复枣(庄)、峄(县)、台(儿庄),使鲁南获得巩固,然后无顾虑地向南发展,逐步收复苏北、苏中一切失地。

”25日,又电示:

在鲁南“打一个比宿迁更大的歼灭战”。

鲁南战役我军共投入27个团的兵力。

战役从1947年1月2日始至20日结束,历时18天,人民军队以伤亡8000余人的代价,全歼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整编第26师、第1快速纵队、整编第52师1个团,共5.3万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

鲁南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进犯山东解放区,准备以苏鲁两地为战略重点,集中兵力控制陇海路东段的美梦。

战役期间,鲁南区组织了60万人的支前大军,其中常备民工5万人。

不仅如此,鲁南人民还保证了参战部队的衣食供应。

鲁南人民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战略决战时期,成为支援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作战夺取胜利的重要阵地

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在徐州周围地区集结80万兵力,企图利用在徐州交汇的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及公路线密集的交通便利条件控制徐州,巩固江淮,屏障南京,挽回败局。

为了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中央军委决定,华东和中原人民解放军协同进行淮海战役。

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翌年1月10日胜利结束,历时65天。

战役期间,人民解放军艰苦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徐州“剿总”指挥所、4个兵团部、16个军部、42个师,共55.5万余人,其中包括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中的第5军和第18军。

此役是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灭国民党军最多的一个战役。

淮海战役战场辽阔,解放军参战部队人数众多。

战役中,鲁南人民更是全力以赴支前,整个鲁南成了支前的重要阵地。

支前中,鲁南的峄县、临城、兰陵、麓水等县在遭受水灾的情况下,为作战部队征收、供应粮食3000多万斤,油盐7万斤,出民工6万人,修公路680公里,修桥150座,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事实雄辩地证明了罗荣桓提出的战略构想是科学的。

战略构想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在当时鲁南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鲁南抗日根据地的问题;战略构想的实施,使鲁南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大发展的局面,并打通了鲁南与华中区、滨海区、鲁中区、湖西区的联系。

其伟大意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摘自《齐鲁烽火》2008年第3期)

(王成华枣庄市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

(沙朝佩山亭区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