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1016版本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3346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事管理1016版本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药事管理1016版本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药事管理1016版本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药事管理1016版本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药事管理1016版本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事管理1016版本发.docx

《药事管理1016版本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事管理1016版本发.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事管理1016版本发.docx

药事管理1016版本发

说明:

国家卫计委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要求各省三级医院填写以下质控数据。

请各家医院按照以下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认真填写,数据时间为2015年1月至6月。

请尽量填写完整指标,于10月30日前将填写好的这份指标体系发回到谢娟邮箱或QQ。

填写医院名称:

附件2

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包括4类指标:

组织管理类指标、药品管理类指标、药品使用类指标、药学服务类指标。

 

图:

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框架

一、组织管理类指标

(一)药事管理组织要素符合率

定义:

医院具备的药事管理组织要素数占医院应具备的药事管理组织要素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药事管理组织要素符合率=

×100%

意义:

反映医院药事管理组织设置的规范性。

注:

药事管理组织是医院药事管理政策的决策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保障药事管理程序公开透明、临床合理用药。

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应具备5项要素:

①组成合理;②组织健全;③分工明确;④制度完善;⑤机制顺畅。

(二)药学部门设置要素符合率

定义:

医院具备的药学部门设置要素数占医院应具备的药学部门设置要素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药学部门组织要素符合率=

×100%

意义:

反映医院药学部门设置的规范性。

注:

按照《二、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试行)》,药学部门设置应具备4项要素:

①学科设置的整体性;②适宜的房屋面积;③基本的设备与设施;④相应的药学质量管理体系。

(三)药学部门负责人资格要素达标率

定义:

医院药学部门负责人资格要素达标数占医院药学部门负责人资格应达标要素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

反映医院药学部门负责人资格的规范性。

注:

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二级以上医院药学部门负责人资格应具备3项要素:

①专业资格要求(高等学校药学专业或者临床药学专业);②学历资格要求(本科以上);③职称或任职资格要求(高级)。

(四)药学专业技术队伍资格要素达标率

定义:

医院药学专业技术队伍资格要素达标数占医院药学专业技术队伍资格应达标要素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

反映医院药学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规范性,是医院药事管理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

按照《二、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试行)》,药学专业技术队伍资格应具备3项要素:

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②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要求;③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或任职资格要求。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取得药学专业任职资格的在职技术人员。

(五)每百张病床临床药师数

定义:

临床药师是指全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制订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每百张病床临床药师数是指平均每100张实际开放病床临床药师的数量。

计算公式:

每百张病床临床药师数=

意义:

反映临床药师资源配置情况。

二、药品管理类指标

(一)药品采购管理要素符合率

定义:

医院具备的药品采购管理要素数占医院应具备的药品采购管理要素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药品采购管理要素符合率=

×100%

意义:

反映医院药品采购管理的规范化。

注:

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药品采购管理应具备4项要素:

①符合一品两规;②新品种经过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同意;③医药公司和生产厂家资质齐全;④药品全程信息化。

(二)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品规数(西药/中成药)

定义:

某一时间段内列入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品规数(医院自制制剂除外),西药、中成药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

意义:

反映医院药品品规管理的规范性。

注:

医院应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处方管理办法》、《国家处方集》、《药品采购供应质量管理规范》等制定本机构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

(三)药品入库验收管理要素符合率

定义:

医院具备的药品入库验收管理要素数占医院应具备的药品入库验收管理要素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

反映医院药品入库验收管理的规范化。

注:

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入库验收管理应具备6项要素。

①有符合法规的药品验收流程;②冷藏、冷冻药品验收符合规定;③药品按品种特性分区验收;④按规定查验药品检验报告书;⑤药品验收实行逐批抽样验收;⑥验收药品做好验收记录,建立库存记录。

(四)药品储存管理要素符合率

定义:

医院具备的药品储存管理要素数占医院应具备的药品储存管理要素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药品储存管理要素符合率=

×100%

意义:

反映医院药品储存管理的规范化。

注:

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储存管理应具备8项要素:

①储存区域温湿度符合药品贮藏要求;②库房储存药品实行色标管理;③按照要求采取避光、遮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④药品堆码批号、间距、高度等符合规范;⑤药品实行分类、分区、分库存放;⑥储存药品的设施设备符合要求;⑦药品定期养护并记录;⑧药品实行效期管理。

(五)药品库房中药品品种账务符合率

定义:

医院药品库房中药品品种账务相符的品种数占同期药品库房药品品种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

反映医院药品库房药品管理的规范化。

(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要素符合率

定义:

医院具备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要素数占医院应具备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要素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

反映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规范化。

注: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应具备8项要素:

①专人保管,每日交接;②专用保险柜贮存,双人双锁;③专用处方规范,用法用量符合规定;④专用帐册,栏目记录完整;⑤处方登记专册、逐日消耗专用帐册、空安瓿及废贴回收销毁记录表登记完整,流程符合要求;⑥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处方由具有资质的医师开具。

⑦贮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基数管理,帐物相符;⑧定期组织专项检查,记录规范。

(七)高危药品管理要素符合率

定义: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一旦使用不当可对人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

高危药品管理要素符合率是指医院具备的高危药品管理要素数占医院应具备的高危药品管理要素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高危药品管理要素符合率=

×100%

意义:

反映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规范化。

注:

高危药品管理应具备5项要素:

①有品种目录;②有高危药品的专用库(柜)及统一的专用标识;③关注全院高危药品的同质化管理;④对高危药品有定期检查,保障用药安全;⑤HIS系统有提示(包括对医、药、护的警示)。

(八)临床科室(病区、诊区)药品管理要素符合率

定义:

医院具备的临床科室(病区、诊区)药品管理要素数占医院应具备的临床科室(病区、诊区)药品管理要素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

反映医院临床科室(病区、诊区)药品管理的规范化。

注:

临床科室(病区、诊区)药品(含抢救车药品、手术室药品)管理应具备6项要素:

①基数管理,药品帐物相符;②药品效期管理;③贮藏符合要求;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⑤高危药品管理。

⑥定期检查,记录规范,药师参与。

三、药品使用类指标

(一)药占比

定义:

医院药品总收入占同期医院医疗总收入的比例。

计算公式:

药占比=

×100%

意义:

反映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的比例。

注:

药品总收入是指医疗活动中所得的全部药品的总收入,金额以零售金额(万元)计算。

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菌药物、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医疗总收入是指医疗活动中所得的总收入,金额以万元计算,包括挂号费、诊疗费、护理费、床位费、材料费、手术费、麻醉费、药品费以及其它医疗费用等。

(二)人均药费(门诊/急诊/住院)

定义:

患者(门诊/急诊/住院)在医院医疗活动中每人平均花费的药品费用。

计算公式:

人均药费=

意义:

反映医院医疗活动中患者人均药费情况。

注:

同期同范围患者总人次数是指与统计的药品总费用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抽样范围内(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的总人次数。

同一住院患者出院后再入院,应记为2人次。

患者医疗活动中未产生药品费用,应记为1人次。

同一患者多个科室就诊、多个就诊医师开具多张处方,应记为1人次。

(三)人均用药品种数

定义:

患者(门诊/急诊/住院)在医院医疗活动中每人平均使用的药品品种数。

计算公式:

人均用药品种数=

意义:

反映医院医疗活动中患者人均用药品种数情况。

注:

药品是指患者医疗活动中实际使用的,包括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诊断药品,不包括化学原料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免煎颗粒剂。

复方药物记为1种。

(四)用药错误(ME)上报例数

定义:

用药错误(ME)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

用药错误(ME)上报例数是指医院某一年内上报的用药错误总例数。

计算公式:

用药错误(ME)上报例数=医院某一年内上报的用药错误总例数

意义:

反映医院用药错误(ME)主动上报情况。

注:

1.ME的报告系统要求报告错误的类型与后果,并将获得的信息经统计分析后警示,将注意力集中于导致最严重后果的错误类型。

同一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发生了2次或多次的用药错误,应记为2次或多次。

2.用药错误分为A-I共9级:

A级:

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错误(错误隐患)。

B级:

发生错误但未发给患者,或已发给患者但患者未使用。

C级:

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

D级:

患者已使用,需要监测错误对患者的后果,并根据后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

E级:

错误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F级:

错误对患者的伤害可导致或延长患者住院。

G级:

错误导致患者永久性伤害。

H级:

错误导致患者生命垂危。

I级:

错误导致患者死亡。

(五)严重的、新的药物不良反应上报例数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药物在应用于人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严重的、新的药物不良反映上报例数是指医院某一年内上报的严重的、新的药物不良反应总例数。

计算公式:

意义:

反映医院严重的、新的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情况。

(六)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1.抗菌药物品种数

定义:

接受调查的医院在被调查时医院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的品种数。

计算公式:

抗菌药物品种数=

意义:

反映医院抗菌药物品种采购的规范化情况。

注:

按照抗菌药物的通用名称统计,同一通用名的不同规格和剂型(一品两规)记为1种。

2.门急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定义:

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门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占同期门急诊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占同期出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

×100%

意义:

反映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定义:

DDD(DailyDefinetDose)又称“限定日剂量”,是指一个药品以主要适应证用于成年人的维持日剂量。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住院患者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即DDD/100人天)表示。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

反映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情况。

注:

(1)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是指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其中某抗菌药物的D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