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多层分类 杜诗六首复习教学策略 上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339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多层分类 杜诗六首复习教学策略 上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 多层分类 杜诗六首复习教学策略 上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 多层分类 杜诗六首复习教学策略 上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 多层分类 杜诗六首复习教学策略 上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 多层分类 杜诗六首复习教学策略 上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多层分类 杜诗六首复习教学策略 上教版.docx

《高考语文 多层分类 杜诗六首复习教学策略 上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多层分类 杜诗六首复习教学策略 上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 多层分类 杜诗六首复习教学策略 上教版.docx

高考语文多层分类杜诗六首复习教学策略上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多层分类杜诗六首复习教学策略上教版

沪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中共选杜诗六首,分别是初中的《望岳》、《杜甫诗三首》(《登岳阳楼》、《登高》、《石壕吏》),高中的《月夜》、《登楼》。

可以将这六首诗歌放在一起,通过不断地分类,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熟悉、认识诗歌、格律诗、杜诗、杜甫乃至唐王朝转折时期的社会现实。

需要2-3课时。

第一步,熟读六首诗歌。

第二步,结合注解疏通诗句,了解基本内容。

第三步,深入研讨。

教师依次提出分类标准,请学生将六首诗歌分成两类。

1.第一次分类:

按照每句的字数分类。

——五言:

《望岳》、《月夜》、《石壕吏》、《登岳阳楼》;七言:

《登楼》、《登高》。

2.第二次分类:

按照古体、近体分类。

——古体:

《望岳》、《石壕吏》;近体:

《登岳阳楼》、《登高》、《月夜》(蜂腰格)、《登楼》。

——在分类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障碍,这恰恰是深入了解律诗特征的机会。

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会明白律诗构成有六要素:

整、俪、叶、韵、谐、度。

整:

每句字数要整齐。

如五言、七言。

俪:

在诗中使用骈俪,即对仗。

叶:

指奇偶两句的平仄的依次序相对。

韵:

要押平声韵。

谐:

全篇字数是一定的。

《望岳》看起来像律诗,但由于押的是仄声韵,不合格律,当属古体诗。

《月夜》属律诗中的蜂腰体。

凡颔联不用对杖,却以十字(两句)叙一事,而意思与上两句相连贯的,叫做“蜂腰体”,或称“蜂腰格”。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贾岛《下第》皆此体。

3.第三次分类:

按其所登高度来分类。

——建筑物、高山等:

《望岳》、《登岳阳楼》、《登高》、《登楼》;时代之巅:

《月夜》、《石壕吏》。

——通过此次分类,学生们会体会到杜诗的思想高度:

杜甫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达到了他以前的诗人所不曾达到的高度。

这就使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形成杜甫诗歌的重要特色。

4.第四次分类:

按作品时空中的人、物等分类。

——《望岳》:

时空中只有一座高山、一勃发的生命(诗人形象);没有明显的时间纵深,年轻的诗人没有过去,只有未来(会当……)。

《登岳阳楼》、《登高》、《月夜》、《登楼》、《石壕吏》:

除个人的老病之外,更多的是家人的离散、人民的灾难、社稷的安危等;有了明显的时间纵深和历史感。

(1)学生可进一步认识杜诗逐渐深广的社会内容和诗人作为社会良知的高尚品格。

在唐朝社会体系中,杜甫是个小人物,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所任官职不仅短暂而且地位低微;但在人格上,杜甫又是个大人物,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的遭遇,他很大气,很热烈,自觉把国家、人民的安危、幸福放在自己孱弱的肩上。

他的诗是滚烫的,读他的诗会让你的灵魂高贵。

(2)请同学们梳理六首作品的写作时间、地点。

诗歌

写作时间

写作地点

《望岳》

约736-741

游齐赵时作

《月夜》

756

长安

《石壕吏》

759

华州

《登楼》

764

成都

《登高》

767

夔州

《登岳阳楼》

768

岳州

请同学们关注跟杜诗有关的几个重要的时间:

杜甫(712-770);

安史之乱(755-762);

唐王朝(618-907),历史学家通常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作为分界线,把唐代社会历史分为前后两大时期。

时代背景之一: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

时代背景之二:

从盛唐到中唐。

按照这个思路,学生会比较感性地认识到杜诗确实可称作“诗史”,杜甫本人确是“诗圣”。

(3)早期的诗歌中只有一个时空,未来是作为现在的延伸出现在诗中的。

而后期的诗歌中,开始出现两个不同的时空。

一是想象,或追忆,一是现实的困境。

诗人身在现实,却神往古代(诸葛亮),想象异地(鄜洲月、戎马关山);沉湎于想象,却深陷现实困境(孤舟、老病、作客、潦倒、遥怜)。

自我的分裂在后期的诗歌中非常明显,诗歌风格也因此由早期的雄健昂扬变得“沉郁顿挫”。

5.第五次分类:

按抒情方式分类。

——融情于景:

《望岳》、《登岳阳楼》、《登高》、《月夜》、《登楼》;融情于事:

《石壕吏》。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让我们读出了一个年轻人的兴奋、夸张,对生活的热爱;读“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我们可以感受到动荡、分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形象地体现了新旧交替,历史潮流不可抗拒的规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牵挂、体贴(湿、寒),贫贱夫妻的朴实情感尤为动人;“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锦江”句承接首句,写忧思,“玉垒”句承接次句,写多难。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叙事诗,它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这首诗一百二十个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也无议论的话,但却通过叙事抒了情,表达了心中义愤。

如“有吏夜捉人”一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

再如“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妇低声哭泣。

“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

6.第六次分类:

按构思分类。

——对面着笔:

《月夜》;正面着笔:

《望岳》、《登岳阳楼》、《登高》、《登楼》、《石壕吏》。

清代学者浦起龙在其所著的《读杜心解》中评价《月夜》,“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

”杜甫一生写下1400多首诗歌,主要以反映人民疾苦、国家兴亡为主,专为妻子写的诗歌仅有两首,在内容里涉及妻子的,也不过二十余首。

但梁启超说过,杜甫是“中国文学界笃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唐君毅先生也说:

“中国言夫妇之情之最好者,莫如处乱离之世如杜甫,处伦常之变如陆放翁等之所作。

7.第七次分类:

按语言组合方式分类。

——线性的、流动的:

《石壕吏》;陈列的、跳跃的:

《登高》、《望岳》、《登岳阳楼》、《月夜》、《登楼》

《登高》等诗都有对仗或大致对仗的句子,这些句子类似赋或骈体,常常是一些景、物、人、事的陈列,罗列。

这些罗列从色彩、声音、形状、时间、空间等不同角度形成对比或并列,构成一种张力,从而表达某种或强烈或含蓄的情感。

在语言上省略了许多描写、铺垫,有时还可以省略修饰语甚至关联词,它也可以改变词性、颠倒语序、制造主语谓语矛盾等,表现出诗家语的跳跃性、灵活性。

《石壕吏》的语言是线性的,流动的,似乎很“散文化”,那么,它的诗意是怎样形成的呢?

诗人将丰富的内心感情浓缩在客观事实里,熔铸在典型形象中。

如别林斯基说的:

“用形象和图画说话”,如高尔基说的:

“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

——除此之外,能力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从修辞艺术、地名人名使用、音步、音韵、平仄、句法等角度做细致探讨。

分类的标准其实就是观察诗歌的视角,下课前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解读诗歌可能的角度及方法。

具体教学时,分类的标准也可以由学生讨论得出。

第四步,布置作业。

1.背诵六首杜诗。

2.试着与同一时期的王维、李白诗歌作比较,加深对杜甫诗歌及其人格的了解。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如何做到语言表达得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解决语言表达“得体”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够解决语言表达“得体”题,遣词用语得体。

3、德育目标:

做一个语言得体,具有良好人格的人。

二、教学重点:

解决语言表达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解决语言表达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好话一句三冬暖。

一句熨贴得体恰到好处的话,可以化解心灵的寒霜,温暖冰冻的心灵,甚至可以化解一触即发的矛盾。

有这么一则小幽默,招聘服务生的老板,面试前来应聘的三人说:

推门进屋,突然看见女顾客洗澡怎么办?

甲说:

对不起,小姐。

乙说:

对不起,小姐,并把门关上。

丙说:

对不起,先生。

把门关上。

老板录用了丙。

何故?

道理很简单,在突发情况前,丙能够根据特殊情况,把话说得巧妙得体。

“对不起,先生!

”可以看出丙是在装“糊涂”。

应该明白,这种“糊涂”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最聪明的体现。

丙语言表现出来的“糊涂”,传达出的信息让吃惊的女顾客感到:

这个服务生高度近视,或者这个服务生太紧张了,什么也没看清。

而这种“错觉”,正是丙得体的语言造成的。

丙之举,巧妙地维护了女顾客的尊严,所以,丙才会被老板录用。

语言表达得体让你自如地应付生活,我们要去学习体味语言,尽力做到表达得恰当得体。

二)什么叫语言表达得体?

得体,它的词语含义是指言语、行动等恰如其分。

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根据交际的语境使用语言,也就是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

这是很有道理的。

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表达得体。

它牵涉的问题很多,这节课仅从我们的实际出发,研究高考中有关“语言得体”问题,从近年来高考中“语言得体”的试题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一是选材上实用性强,二是测试点设置在表达方式、场合、对象、目的转换上。

下面,对此,我们看看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的问题。

三)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

第一、注意各种情境条件。

请看一例。

某饭店,老先生生日宴会。

老友热情地点歌祝贺。

掌声响过,歌声骤起,“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顿时主人容颜大变!

尽管及时制止了乐曲继续演奏,但是,整个现场的气氛已十分尴尬。

哪里不得体呢?

为什么呢?

  点歌的朋友并非有意为之,他只注意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我心爱的歌谣......”是他们一代人喜欢的歌,然却忽略了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最敏感的就是“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最担心的就是“末日就要来到”。

朋友忽略了歌词的内容是不适合生日宴会场合的。

(板书)1.交际场合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

这里主要说氛围。

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

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

再看一例:

朋友的公司要招聘一名文秘人员。

广告一出,应者如云。

一女大学生递上自荐书,主考官边看自荐书,边自言自语地笑说,“啊,身高一米六五?

穿上高跟鞋恐怕比我个头都高啦。

”女生笑说,“别悲观,浓缩是精品嘛!

”如此戏语,令主考官哭笑不得。

哪里不得体?

为什么?

  女生本想借潘长江小品中的台词开个玩笑,可惜搞错了对象。

作为应聘者,不论从哪个角度讲,说这样的话都是欠妥的。

(板书)2.交际对象

交际对象有性别、年龄、身份、经历、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

在运用语言作文交际时,应该切合实际。

当然,注意交际对象,首先应尊重对方。

来看我们以前做过的一道题:

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毕业生就业,在报上登了一个启事“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

”有哪个地方不得体呢?

为什么?

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

登报的目的是什么?

该校长报上登启事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工作”,而标题中的“预聘”显然表达目的相违,因为“预聘”是用人单位的行为,所以必须修改。

[参考答案:

(1)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欢迎预聘;

(2)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求聘(职)。

(板书)3.交际目的

语言表达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

交际目的不同,即使说同样的内容,说话的角度、重点等应有所不同。

此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份等。

小结:

所谓语言表达的得体,也就是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上面讲了注意的三种情境条件。

下面讲要注意的第二方面。

第二、注意遣词用语。

请看一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D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家母”是谦词,只用与指自己的母亲,此用来指别人的母亲,不得体。

“令嫒”是敬辞,用于称别人的女儿,此用来指别人的女儿,不得体。

“令尊”是敬辞,用于称别人的父亲,此用来指别人的父亲,不得体。

“令郎”是敬辞,用于称别人的儿子,得体。

(板书)1、正确使用谦词和敬词。

(请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谦词和敬辞)

即:

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可以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

有些词语谦、敬的倾向似不太明显,但它是客观存在,也应留意。

如“鼎力支持”中的“鼎力”用于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不能用于说自己对别人的帮助。

又如“略尽绵薄”,用于年长者的自谦,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

请看一题:

阅读下面一份请柬,指出用语不得体的毛病并修改。

请柬

×××老师:

我校定于10月20日下午3时在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务必准时出席。

此致

敬礼

××中学校长办公室

2003年9月25日

这份请柬不得体的毛病:

“务必”是居高临下,命令式的用语,也应该改。

可以改为“敬请光临指导”。

(板书)2、遣词用语要尊重对方

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遣词用语也应该体现这一点。

例3:

某县教育局丁局长在欢迎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的大会上致辞说:

“×老师是一位语文改革家,是我们崇敬的导师和偶像,我代表全县人民十分虔诚地欢迎他的到来……”×老师听了很不自在,在答谢辞中说:

“我们语文教师,最讲究分寸,刚才丁局长的讲话就缺乏点分寸……”在场的语文老师都议论纷纷。

以上两人对话有哪些地方不得体?

为什么?

丁局长的欢迎词确实让人“不自在”,让人“议论纷纷”,因为他的讲话太缺少分寸。

其一,,态度不当,“偶像”应删去;其二,心情不当,“虔诚”应改为“热忱”或“热烈”,再看×老师的讲话。

他指责东道主“说话缺乏点分寸”,也不得体,可改为“我才疏学浅,只是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点探索。

今天能有机会来贵县与各位领导和同行作交流,感到很荣幸。

(板书)3.遣词用语要注意分寸

无论谦、敬、褒、贬,都应注意分寸,恰如其分。

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说过头话或者不到位都会让人感到不诚恳,不得体。

小结:

上面这两大点、六小点,都是我们对语言表达“得体”这类题所要注意的问题。

当然,在做题的实际操作中,这方法的运用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综合考虑的。

四)课堂练习:

1.选出用词得体的一项C

A星期天我登门拜访你,请你在家恭候。

B你们的服务质量不错,下次我一定惠顾。

C我们一定提供最好的服务,欢迎再次光顾。

D请你明天在家里等候,我会按时光临的。

2.朋友把你心爱的书借去了很久也没还。

遇到这样的事,你认为最委婉的说法是:

(D)

A.你听过”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句话吗?

(讽刺)

B.请你把借我的书还给我。

(祈使)

C.你太不讲信用了,借书不还!

(责难)

D.我那本书很好看吧,不然怎么会让你爱不释手呢?

3.说话要讲究方式,“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也需要。

在下图四句话中,选出不是采用“婉言”方式的一句(C)

A.孩子,阿婆已经去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你的熊皮手套她戴不到了!

B.这次我趋访贵宅,一是向齐先生问候,二是为了谈谈本市长对齐先生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C.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D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4.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D

A.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

“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恳切希望老师和向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B.某饮料广告在广谣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

“……该饮料(系成人饮品)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

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C.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赵保乐说:

“最后,感谢嘉宾黄格选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

D.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参加香港一寺庙大佛开光典礼时,面对媒体的提问说:

“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罪过!

罪过!

谁搞‘三符合’,自是回头是岸,善哉!

善哉!

阿弥陀佛!

4.D(A“绵薄之力”是谦辞;B“治癌”与“治癌”同音;C“荣幸”是谦辞。

5.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C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

“昨天我在课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

张楞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二的拾破烂,三的满地爬。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

“火!

冲天的大火!

它吞噬了太阳!

它遮住了大地!

5.C(A“遂”是文言单音词,夹杂在白话文中间,语体色彩不协调,可改为“就”;B“从速交还”有命令口气,不符合“失物启事”的写作目的;D“它吞噬了太阳!

它遮住了大地!

”一般用在书面语,用在口语交谈中不妥。

6.下面四举中,用语不够得体的一句是(A)

A.看到您老95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祝您长命百岁。

B.今天是您的生日,妈妈,女儿祝您青春永驻,永远漂亮。

C.大家既然欢迎我表演一个节目,我就不怕献丑了,唱一只歌吧。

D.小明,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振作精神,胜利终归是你的。

6、A“长命百岁”含有再活五年的意思。

用于已95岁的高龄的老人身上,不得体

7.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D)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迟不了,最好只好笑纳了。

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愿意恭听的。

7、D“笑纳”是敬称;B“绵薄之力”是谦称;“光临”是敬称,都不得体。

8.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

具体改在何时,另行蹉商。

周华5月18日

要求:

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写入下表,有几个写几个。

不得体的词

改正

本题考查根据交际对象,交际语体做到语言得体的能力。

便条应是用通俗的口语写的应用文字;本便条是一名同学写给博物馆长的,根据这两点作判断,“光临”不得体。

这是一个敬词,它不应该用在“我班同学”身上,应改用“到、去”。

“决定”用得主观、生硬、没礼貌、不得体;再从上下文看,“改期”是被迫的,所以应改为“不得不”、“只好”、“只能”之类。

“蹉商”属政论语体的词语,用于庄重的场合,这里应改为口语的“商量”或“商议”、“商定”等。

9.下面是某校准备张贴在大门口的一份通知稿,有三处必须修改,写出这三处的序号。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a今天是我校建校50周年的大喜日子,b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莅临参加。

C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d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e然后领取纪念册。

f10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

g会后欢迎您在母校参观。

××中学校庆会务组×月×日

这是高考上海卷的一道试题,主要考查遣词用语得体的能力。

答案是b、d、g。

b句“莅临”,来临,有表尊敬之意,但“参加”与之重复,应删去“参加”。

d句“务必”不得体,有命令,强调意味,应删去。

g句的“母校”只能就“校友”而言,不包括“来宾”,应改为“学校”,以适“来宾”、“”校友,这些不同身份的人。

10.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几处用语不得体,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有3处)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

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肩上。

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

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1)“抛砖引玉”→金玉良言

(2)“略尽绵薄”→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3)殷切期望→衷心希望(“抛砖引玉”是自谦之词,用在这里明褒实贬;“略尽绵薄”是自谦之词,用以评价老师,不得体;“殷切期望”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11.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对象,用语得体,才会有好效果。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出恰当的话。

(每句话不少于30字)

青年工人小王经常请假不参加车间的技术培训,理由是要在家当“陪读”——陪儿子小刚复习功课,做家庭作业,否则会考试不及格。

(1)如果你是小王的车间主任,就这件事你将对小王怎样说?

做父母的固然要关心孩子学习,但不能以放弃自己的事业为代价。

做父母的固然要关心孩子学习,但不能以放弃自己的事业为代价。

(车间主任是领导,应对小王启发教育)

(2)如果你是小刚的班主任,知道这个情况后,你将对小王说一点什么?

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依赖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陪读弊多利少。

(班主任是教育工作者,谈问题自然应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

12.根据对象转述下列通知

通知内容:

因天气关系,明天团委到白云山的活动暂停。

团支部委员明天下午放学后在本班课室开会,研究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的问题。

(1)把通知转告本班团员:

(2)把通知转告团支部委员:

(3)把通知转告班主任:

(1)通知本班团员:

因天气关系,明天团员到白云山的活动暂停。

(团支委的事没必要讲)

(2)通知团支部委员:

因天气关系,明天团委到白云山的活动暂停。

明天下午放学后在本班课室开会,研究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的问题。

(支委委员也是团员,第一句不能少)(3)转告班主任:

明天团员的外出活动暂停,团支委于明天下午放学后开会。

(没有必要太详细)

结语:

从习题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都是选材上实用性很强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说话,不仅是思想的表达,也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程度。

得体的语言,可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化干戈为玉帛;可以调节气氛,化尴尬为融洽,让你成为交际中的宠儿。

希望同学们学好语言,得体地表达语言,做一个具有语文素养和文明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