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场工作注意事项及安全工作规程.docx
《采场工作注意事项及安全工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场工作注意事项及安全工作规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场工作注意事项及安全工作规程
采场工作注意事项及安全工作规程
第一节测量在采场中的应用
1.1前言
因在我们研山铁矿的测量中,主要使用GPS进行测量工作,因此本节主讲GPS在露天矿山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GPS定位分为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
在测绘管理工程中,由于精度的要求,我们多采用相对定位的方式,相对定位又分可静态相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现在主要广泛采用的实时动态相对定位。
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如果把RTK的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模式相结合,在测量工作中可以覆盖所有的测量工作,如地形测量、施工放样、公路勘测等测量任务。
我们公司拥有4台莱卡GPS。
我们在测量过程中全面采用了RTK技术,我们可以在地形测量,中桩测量、纵横断面测量、施工放样等工作全都采用了RTK作业,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通视,它有着常规测量不可比拟的优点。
并对GPSRTK进行矿山测量,下面谈一谈在我在研山铁矿测量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1.2RTK的优点
GPSRTK的优点在作业效率高:
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一次即可测完5km半径的测区,大大减少了传统的测量所需控制点的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站次数,仅一人也可操作,每个放样点只需要停留1-2秒,就可以完成作业。
在进行地形测量时,每小组(3-4人)每天可完成0.8-1.5平方公里的地形测绘,在线路测量中,每小组每天可完成中线测量6-8km,在中线放样的同时完成是桩抄平工作,其速度是常规测量无法比拟的;测量时定位精度高,没有误差积累:
如果只要在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下,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一般为5km),则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则也不存在误差累积;全天作业:
RTK的测量技术不需要两测点间通视,只需要满足两点间满足光学通视,即电磁波通视就行。
因此与传统的测量相比,GPSRTK测量受限因素很少,几乎可以全天作业;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
GPSRTK可胜任各种测绘外业。
流动站配备高效手持操作手簿,内置专业软件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减少人为误差,保证作业的精度。
1.3RTK的缺点
虽然GPS技术有着常规仪器所不能比拟的优点,但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GPSRTK技术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不足。
受卫星状况的限制:
GPS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是在1973年完成的,受当时的技术限制,总体设计方案自身存在很多不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用户要求的日益提高,GPS卫星的空间组成和卫星信号强度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当卫星系统位置对美国是最佳的时候,世界上有些国家在某一确定的时间段仍然不能很好地被卫星所覆盖。
比如,在纬度较低的地区,每天都有两次盲区,出现盲区时段时这时卫星的几何图形结构强度低,RTK测量时很难有固定解。
同时卫星信号强度也比较弱,在对空遮挡比较严重的地方GPS也无法正常的应用;受电离层的影响:
在白天中午,受电离层的干扰大,而且共用卫星数也少,因而初始化的时间长甚至不能初始化,也就无法进行测量,根据在平时工作中的经验,每天大约在12—13点时段受电离的干扰较大,这时RTK测量很难得到固定的解;受数据链电台传输距离的影响:
数据链电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高大有山体、建筑物和各种高频信号源的干扰,在传输过程中衰减也比较严重,严重的影响了外业有作业精度和作业半径。
另外,当RTK作业半径超过一定距离时,测量的结果误差超限,所以RTK的实际作业有效半径要比标称半径小,在工作实际中都有证明了这一点;受对空通视环境的影响:
在山区、林区、城镇密楼区等在作业时,GPS卫星信号被阻挡有机会较多,信号的强度也比较低,卫星空间结构差,容易造成失锁,如果重新初始化是相当困难的,有些时候甚至无法初始化,从而影响了正常的作业;受高程异常问题的影响:
RTK作业模式要求高程的转换必须精确,但是我国现有高程异常分布在有些地区,尤其是山区,存在较大的误差,在有些地方还在是一片空白,这就使得将GPS大地高程转换至海拔高程的工作变得比较困难,精度也不均匀,所以会影响RTK测量的高程精度;不能达到100%的可靠度:
RTK的可靠性只有95%—99%,在稳定性方面不及全站仪,这是RTK自身的外在原因决定的,比如容易受卫星状况的影响、天气状况,数据链传输状况等影响的缘故。
综上所述,我们要协调配合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作业内容、进度控制等)人员分工与环境利用的探索仪器相配合测量的解决方案、实测技术以及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达到既保证测图精度,又在施工作业中能合理利用各测量手段的优点,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1.4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该工作是后续测量的基础,其成果质量要求相当高。
但是由于收集的资料相当陈旧,经过我们实地踏勘,可是作为起算的控制点相当少,为满足任务书和测量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在选择作业方案方面,按照测量的工作程序及,从测量顺序总体来是说先控制后碎部;从测量范围来说,由整个测区布测控制网到局部测图,换句话说也说也就是由整体到局部;确定按照测量精度的规范要求应先从高级后低级两步走的方法,这也是测量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但是为了使待定的设施位于测量控制点的工作范围内,这时我们需要将较疏的控制点进行加密,为了使测量作业实施方便,就要选择其中一个较高精度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站,用静态的测量方法,对所需加密的控制点进行坐标定位,得到该控制点的坐标和地方坐标,再在所加密的控制点所覆盖的作业范围内进行待定点设施的测量作业,这样就有利于作业范围内测量精度和作业效率的提高。
控制点布设和外业工作中应注意要先进行内业选点,根据当地的地形情况或走向,选择最优的布设网形,尽量避免采用强度差的大地四边形,然后实地踏勘,选点埋点。
在外业工作中,要求各观测小组严格按规范执行,认真细致观测,力求准确无误,杜绝违规,避免返工。
完成一天的外业工作后,均都做好当天的数据备份工作。
1.5地表地形测量
目前我们进行地表的地形测量最常用和最先进的方法是GPSRTK测量系统,利用GPSRTK的快速定位和实时得到坐标结果的特点,在一定的测量环境中可以进行地形的碎部测量。
地形点的测量可以在数据采集的功能下进行,也可以根据现场地形的实际情况进行测量设定,在测量的过程中可以设定按距离进行采集,距离可以是人为设定;在匀速运动测量的过程中,也可以按时间设定采集,而且时间间隔也可人为设定,采集完的地形点坐标经过成图处理,生成数字化矿山地形图。
地形点的采集可以单人作业,极大地节约了人力和时间。
因为每个地形点的坐标数据也成图质量上了一个档次,在该矿山的平面图的测量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动态实时定位,真正实现平面定位和地表数据采集的自动化。
为此,所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
1.51怎样提高作业精度
在如何提高精度方面,由于GPSRTK测量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平面定位与地表测量的不同步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影响地表地形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为仪器的安装、和数据后处理的方法。
因此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办法和技术措施。
比如:
为克服在测量过程中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我们选用稳定性较好、注重基准位置的选择,基准站尽量设在点位较高的控制点上,以便利于卫星的接收信号和数据链信号。
控制点间的距离应小于RTK的有效作业半径的2/3倍,为的是方便对RTK测量成果进行控制检核,以便避免出现作业的盲点,如果方便的情况下应测区环境不良的地区增设一些控制点,并且控制点的
选择还要尽量避免无线电的干扰。
从而保证作业的测量精度。
1.52如果提高工作效率
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根据GPSRTK测量系统可以对测量的精确跟踪定位,实现有规律、有目的的进行测量工作特点,虽然GPSRTK有前述所述的缺点,但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其优点远远大于缺点,况且这些优点是常规测量方法不可比拟的,因为RTK测量技术刚刚才风靡全国,使测量界引起了一场技术革新,针对RTK技术的缺点,通过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下面几种优化的施测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高GPSRTK作业效率的方法,以在目前GPS技术水平下弥补RTK技术的不足,提高作业效率。
首先:
摸清仪器特性,通过在各种条件下反复工作实践,摸清仪器的各种特性,如能否达到标称精度,在各种条件下的作业半径和测量误差,摸清仪器的稳定性和各种条件下的初始化能力及所消耗的时间等等。
以便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
合理选择作业时间,通过星历预报文件了解卫星的分布情况,以及作业的最佳时期间,编制可行的作业计划,尽量避开卫星信号盲区和中午电离层干扰最大的时段,从而提高作业的工作效率。
最后:
选择合理的作业流程如果在植被密集的地方及对空通视受限的地区,还是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和GPS技术相结合的测量方法,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从矿山测量施工管理的实践中表明,我们所采取的优化施工组织对进行控制是有效的,各种质量控制措施是有效的,并且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质量效果和经济效益。
GPSRTK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的很多优越的方面,同时也有些技术限制,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只有了解它的劣势后,才能充分发挥GPSRTK的技术优点。
将静态的GPS和动态的GPSRTK应用在控制、地形测量的管理中,从而在完善图纸和施工定位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现代化管理起导了推动作用。
经过在这次的论文写作过程,进一步巩固了专业知识,为自已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第二节采场工作注意事项
2.1GPS在采场工作中的作业流程及其注意事项
2.11网形规划及时段安排:
GPS网形规划与控制点分布有关,为使整个网形的点位中误差值能够均匀,最好网形能依控制点之分布规划:
(1)平面控制点之分布:
网形测区:
最好有至少三个已知控制点分布在测区外围的四个象限,若已知三角点(控制点)位于测区外面,则测区外缘与该已知点之距离最好不超过20km。
线状测区:
最好有至少三个已知控制点分布在测区之两端及中央,且每隔30km左右最好有一个已知控制点。
(2)高程控制点之分布:
网状测区:
一般而言,在每10km×10km范围内需有4个已知水平点做为控制点,且分布于测区周围。
若欲得较高之高程精度时,可于测区内加密水平高程控制点的数目,通常待测点与已知水平点相距最好不超过5km。
线状测区:
最好有至少四个已知控制点分布在测区之两端及中央。
当线状测区区域较大时,在每10km×10km范围内需有已知水平点做为控制点。
时段之安排最好能避开中午(AM11:
00~PM1:
00)时段观测。
时段安排后,填写计划时段表,并明确指示测量员测站行程。
2.12摆站程序:
外业负责人应负责明确告知摆站人员其所摆设测站点名、点号及开关机时间,若架站人员有未明了事项,也应主动向负责人请示了解。
以下是架设GPS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操作程序:
(1)找寻点位:
该点若已去过,应该不会发生问题;若是没去过点位,而应按点之记找寻,在到达点位之后应确认该点之标石号码,检核无误后再行架设仪器。
(2)架设仪器:
首先进行仪器的定心及定平。
通常要注意的是:
在定心及定平过程中,不要将天线盘架在脚架上,仅架上基座即可。
。
(3)记录观测手簿:
手簿是数据下载及内业计算最重要的信息记录,外业所发生的错误都必须要经由手簿的记载来改正之,因此手簿数据的记载务必要求正确、详尽。
注意事项:
注意点名、点号书写是否正确;天线高、天线盘及接收仪的型号、序号记录是否正确;
(4)意外状况处理:
摆设GPS人员尽可能留在仪器旁边,不要让仪器离开视线范围之外,数分钟需至接收仪查看一次,注意数据有无持续接收、电池剩余电量等。
注意:
任何意外造成仪器之定心、定平移动甚至倾倒,则立即关机重新架设,并在手簿上记录关机及开机时间;断电处理:
换上新电池,重新开机,记录断电及重开机时间;若有本身无法排除之困难,则立即回报并记录状况。
2.13资料下载:
GPS外业收集之数据须经由传输线之连接下载(DOWNLOAD),或经由记忆磁卡(PCMCIA卡)传输至计算机中,再经由仪器商所提供之计算软件计算基线,最后再组成网形计算坐标。
因此,数据下载也是一门重要的课题,外业上所发生的一些错误就必须在这个阶段完成侦错及改正。
下载软件及硬件的连接这里不予讨论,以下只提出几点数据下载需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1)收集手簿及接收仪:
数据下载时需要观测手簿的信息来辅助下载。
利用手簿上记载之接收仪序号找到对应之接收仪进行下载,若下载数据与手簿数据不符合者(如点号、天线高等),将该数据记录于手簿上,待下载完成之后询问该摆站人员哪项信息才是正确的。
(2)核对时段:
将所有接收仪数据下载完成之后,按当日计划时段表核对手簿上各时段之点号是否相符,若有不符者、或未摆设者,请于当日计划时段表上注记,并交由网形时段规划者处理。
规划者应找出不符之原因,若为遗漏则应记录下来,以备日后补测之用。
2.4资料检核 测量工作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的正确性,因此在最后外业交付内业的最后阶段,必须再次确认各项数据是否有误,检核后将下列各档案移交内业人:
(1)当日计划时段表:
交付网形、时段规划者。
(2)测站手簿、实际观测时段表、下载磁性数据(rawdataRINEXdata):
交付内业计算人员。
2.2全站仪的工作事项
因我们所使用的是莱卡全站仪,下面我主讲莱卡全站仪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徕卡全站仪是一种精密光学和电子相结合的仪器,正确合理的使用和保养对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保持仪器的精度有很大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以下几点需特别注意:
1)仪器从箱中取出需小心轻放,由于仪器里面有部分零件为精密部件,故任何大的动作有可能影响到仪器的测量精度;
2)仪器装上三脚架(仪器为专用三脚架)时,锁紧螺栓要牢靠,以防仪器摔下摔坏;
3)操作仪器时,动作要轻柔平稳,转动仪器不要用力过猛,要匀速、轻缓;
4)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晒,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原则上下雨天,空气湿度较大,仪器不得使用;
5)仪器万一受潮后,应先取出电池后,应先将仪器进行干燥处理后在使用;
6)仪器表面清洁应用软毛刷轻轻涮出,如有水气或油污,可用干净的丝绸、脱脂棉或擦镜纸轻轻擦净,切莫用手触摸光学零件,仪表显示屏应定期清理上面的灰尘,油污;同时,操作仪器时,对按键要轻触,不得用力过大;
7)仪器长期不用时,要取出电池,同时对于废旧的电池要做适当处理,千万不要放在仪器内(以防电池漏液而损坏仪器内部控制电路);仪器盒里面要放适当干燥剂,干燥剂失效后要立即调换;箱子应放于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室内;
8)仪器应在-10~+45℃温度下使用;
9)为保证仪器的测量精度,仪器应每年定期到相关检验权力机构进行检定检测。
第三节安全工作规程
3.1矿山安全工作规程总则
1)矿山企业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
2)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活动日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危险源监控和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等,严格执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
3)矿山企业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由不低于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具有必要的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和安全生产工作经验、从事矿山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并能适应现场工作环境的人员担任。
4)矿山企业应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立即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应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检查及处理的情况应记录在案。
5)矿山企业应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不应上岗作业。
6)矿长应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并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安全任职资格证书。
7)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至少接受20h的在职安全教育。
8)新进露天矿山的作业人员,应接受不少于40h的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9)调换工种的人员,应进行新岗位安全操作的培训。
10)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11)参加劳动、参观、实习人员,人矿前应进行安全教育,并有专人带领。
12)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13)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应记录存档。
14)矿山企业的要害岗位、重要设备和设施及危险区域,应根据其可能出现的事故模式,设置相应的、符合GBl4161要求的安全警示标志。
未经主管部门许可,不应任意拆除或移动安全警示标志。
15)设备的裸露转动部分,应设防护罩或栅栏。
16)矿山企业应使每个职工熟悉应急预案,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矿山救灾演习。
17)矿山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经过安全条件论证及安全、职业危害评价。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工程概算。
18)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或出现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情况,或停产6个月以上恢复生产的地下矿山,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19)新建矿山企业的办公区、工业场地、生活区等地面建筑,应选在危崖、塌陷、洪水、泥石流、崩落区、尘毒、污风影响范围和爆破危险区之外。
20)矿山企业的地面工业建(构)筑物,应符合GBJl6的规定。
21)凡有人通过或工作的地点,建筑物均应设置安全进出口,并保持畅通。
22)需离地面2m以上操作设备或阀门时,应设置固定式平台。
采用钢平台时,应符合GB4053.4的规定。
有跌落危险的平台、通道、走梯、走台等,均应设置护栏或扶手,并有足够的照明。
栏杆的设置应遵守GB4053.3的规定,钢直梯和钢斜梯设置应遵守GB4053.1、GB4053.2的规定。
通道、斜梯的宽度不宜小于O.8m,直梯宽度不宜小于O.6m。
常用的斜梯,倾角应小于45°;不常用的斜梯,倾角应小于60°。
23)天桥、通道、斜梯踏板和平台,应采取防滑措施,或用防滑钢板、格栅板制作。
24)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高处作业时,应佩带安全带或设置安全网、护栏等防护设施。
25)高处作业时,不应抛掷物件,不应上下垂直方向双层作业。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时,不应在露天进行起重和高处作业。
26)作业场所有坠人危险的钻孔、井巷、溶洞、陷坑、泥浆池和水仓等,均应加盖或设栅栏,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和照明。
行人和车辆通行的沟、坑、池的盖板,应固定可靠,并满足承载要求。
27)矿山企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配备消防设备和设施,并与当地消防部门建立联系。
28)通往厂房、库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的消防通道,宽度应不小于3.5m,尽头式消防通道,应根据所选消防车型设置回车场或回车道。
29)露天矿山,应保存下列图纸,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
——地形地质图;
——采剥工程年末图;
——防排水系统及排水设备布置图。
30)矿山企业应按照GBll651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的规定,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进入矿山作业场所的人员,应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
31)任何人不应酒后进入矿山作业场所;受酒精或麻醉剂影响的人员不应从事露天或井下作业。
不应将酒类饮料和麻醉剂带入作业场所(医疗用麻醉剂除外)。
32)作业前应认真检查作业地点的安全情况,发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征兆时,应迅速撤出危险区,同时设置警戒和照明标志,禁止人员和车辆通行,并报告矿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处理结果应记录存档。
33)矿山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在编制年度生产建设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同时,应编制安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计划和规划,并按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
该费用应全部用于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不应挪作他用。
34)矿山企业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生产规模较小不必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应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邻近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援协议。
35)矿山企业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处理,并及时分析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36)事故发生后,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报告。
3.2露天矿另需遵循的安全规程
1露天开采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分台阶开采,并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
2设计规定保留的矿(岩)柱、挂帮矿体,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经技术论证不应开采或破坏。
3采剥和排土作业,不应对深部开采或邻近矿山造成水害和其他潜在安全隐患。
4露天矿山,尤其是深凹露天矿山,应设置专用的防洪、排洪设施。
5靠近矿山铁路修筑建构筑物,跨越矿山铁路、横穿路基或桥涵架设电线和管道等,以及临时在矿山铁路附近施工,均应事先征得矿山运输和安全部门同意,并制定施工安全措施,经批准方可实施。
6在矿山铁路或道路两侧堆放物品时,应堆放稳固,且堆放物的边缘与铁路建筑接近限界的距离,应不小于O.75m;与道路路面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m(若道路有侧沟,距侧沟外侧,应不小于O.5m)。
7任何人不应擅自移动和毁坏矿山的测量基点;需要移动或报废时,应经矿山地质测量部门同意,并经主管矿长批准。
8露天矿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宜配备专用载人车辆接送作业人员上下班:
——从上下班人员集中的地方至露天矿(或车间)主要作业场所,路程超过3000m;
——凹陷露天矿的垂直深度超过lOOm;
——山坡露天矿的垂直高差大于150m。
采用提升设备运送人员时,应遵守本规程第6章的有关规定。
9露天矿边界应设可靠的围栏或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误入。
露天矿边界上2m范围内,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树木及其他植物、不稳固材料和岩石等,应予清除。
露天矿边界上覆盖的松散岩土层厚度超过2m时,其倾角应小于自然安息角。
10因遇大雾、炮烟、尘雾和照明不良而影响能见度,或因暴风雨、雪或有雷击危险不能坚持正常生产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威胁人身安全时,人员应转移到安全地点。
11设备的走台、梯子、地板以及人员通行和操作的场所,应保持整洁和通行安全。
不应在设备的顶棚存放杂物,并应及时清除上面的石块。
12露天采场应有人行通道,并应有安全标志和照明。
上、下台阶之间,可设带扶手的梯子、台阶(踏步)或路堑作人行通道。
梯子下部临近铁路时,应在建筑接近限界处设置安全护栏。
上、下台阶间的人行通道接近铁路时,其边缘应离铁路建筑接近限界O.5m以上;接近道路时,应设在道路路肩以外。
13采掘、运输、排土或其他设备,其主开关送电、停电或启动设备时,应由操作人员呼唤应答,确认无误方可进行操作。
14使用采掘、运输、排土和其他机械设备,应遵守下列规定:
——设备运转时,不应对其转动部分进行检修、注油和清扫;
——设备移动时,不应上下人员;在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地点,不应有人停留或通行;
——终止作业时,应切断动力电源,关闭水、气阀门。
15检修设备,应在关闭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