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3277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教学设计.doc

《解释》教学设计

文化路小学韩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2、会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知道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

2、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事实进行解释

难点:

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

2、学生准备:

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的这只左手,你看到了什么?

生:

老师的左手上贴了一个创可贴。

师:

看到我左手贴着创可贴你会想到了什么?

生:

受伤了,手破了。

师: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想的似乎也很合理。

师:

同学们,观察能力对学好科学非常重要,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学过许多观察方法,还记得有哪些观察方法吗?

这节课,我们将要用到这其中的一些观察方法。

二.新授

1.教学身高曲线图。

师:

下面先来观察一幅图。

(课件出示身高曲线图。

师:

这是几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一起来看,图中分别用五种不同颜色的曲线表示五位男女同学在0-12岁之间的身高变化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图有纵、横两个不同方向的箭头,纵方向表示的是身高而横的则表示年龄,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性的东西?

师:

大家可以先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可以小组交流

生1: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岁数增长了身高也跟着增长了。

生2:

并不是每一年都增长同样的高度,有的时候长的快一些,有的阶段长的慢一些。

生3:

从图上可以看出,在九岁到十一岁之间女孩普遍比男孩长的快一些。

师:

刚才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回答的也很精彩

2、教学动物脚印图

师:

下面再来观察一幅更加有趣的图,这是两只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动物脚印图。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待会儿先请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

观察)(课件显示“看到了什么”变成红色)

请同学观察思考交流,并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脚印是不是一样呢,脚印的方向,脚印之间的疏密有没有什么变化。

教师:

刚才你们所说的,是大家从图上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也是动物在雪地上留下脚印的这一事实(板书:

事实现象)。

那你能否根据这样的事实和现象想象一下,这里可能发生了什么呢?

(板书:

想象)(课件显示“想到了什么”变成红色)

下面再让学生进以步的思考然后请学生回答交流。

生1:

我看到了两行脚印,一行大脚印,一行小脚印,他们相遇之后只有大脚印出来了。

想到了一只动物把另一只动物吃掉了,然后自己出来了。

生2:

我认为这两只动物是母子关系,失散了终于从逢了,交谈了很久那位母亲背着孩子走了。

生3:

我想的是两只动物相遇,小的那只飞走了,只有大脚印留了下来。

师:

刚才的这个环节中老师发现你们不仅会观察而且思维也很活跃想象力非常的丰富。

教师:

那你们刚才回答的这些,是你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那你是怎么来的呢?

生1:

不是,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然后得出来的。

生2:

我是根据原先的经验才判断出的结果。

师:

刚才同学们回答的这些都是大家在观察的基础之上根据图中所看到的事实和现象结合自身不同的知识经验进行的想象,从而想试图去阐明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和规律(板书:

联系规律)我们把这样的一个过程就称之为解释(板书解释)

3.教学“解释”

师:

那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看什么是解释呢或者换句话说解释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的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课件出示这段文字。

刚才对这两幅图进行了自己的解释,虽然都是解释,但大家有没有发现他们却有着一些不同,我们来看

(课件出示两幅图以及解释结论)

师:

上图的结论是一致的,下图的结论却存在多种合理的可能性。

第一幅着重解释数据变化中的趋势与规律,后一幅图着重解释单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其实生活中许多现象也是这样,有的现象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有的却有着多种多样的解释。

4、实验。

师:

知道了什么是解释,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试验,看看如何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解释。

(课件出示这段文字。

第一步:

用水笔在吸水纸上画出不同颜色的圆点

第二步:

固定纸条,使水能浸到纸条的底部,而不能碰到彩色水点。

(让学生读实验步骤教师再结合讲解注意要点)

注意观察,当水慢慢地被吸上纸条后,圆点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开始做吧

师: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每个小组只选用两种颜色进行实验。

学生选择颜色、领取实验材料并做实验。

师:

你们的实验完成了吗?

有现象出现吗?

不要着急,耐心仔细的观察即将出现的现象,别忘了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和想到的解释记录下来。

生继续实验并填写记录。

5.汇报。

师:

面对实验现象你能做出怎样的解释呢?

师:

请几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

在上面的活动中,同学们做出许多了有趣的解释。

那么你们的这些解释是不是一定就是事实呢?

还记得你们一开始对老师左手贴创可贴的解释吗,你们想不想知道事实究竟是什么?

生:

师:

请同学们仔细看。

(教师揭开创可贴,学生观察。

师:

你们发现什么?

生:

原来没有破。

师:

你们想到什么?

生解释不一定是事实,他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师但是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做出的解释是正确的或者说是接近事实的。

师:

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得出一个这样好的解释呢?

生:

回答(教师可以引导:

观察的时候应该怎样:

想象的时候应该怎样?

(教师板书准确全面严谨合理)

师:

只有通过准确全面的观察再加上合理严谨的思考才能做出一个好的解释。

6.练习。

师:

那么解释和事实又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再来做一个练习.

师:

下面的说法中哪些是观察到的事实,哪些是解释?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并做练习)

师:

谁来说说看呢?

师:

在这里我们发现,你掌握的事实越充分,你做出的解释就可能越丰富。

师:

通过这个练习,现在你能不能说说解释和事实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课件出示“说一说:

解释和事实有什么不同?

师:

哪位同学来说?

生1:

事实是通过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总之是观察到的,解释还要通过思考才能做出。

(学生可以结合联系题进行分析和引导)

师:

事实可以通过观察获得而解释则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想象。

师:

老师这里还有个问题,人的眼睛是怎么看到东西的呢?

师:

你能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自己的解释吗?

生1:

我想可能借助透明的晶状体吧。

生2:

我想眼睛受到了光的刺激然后通过大脑就看到东西了。

师:

这是你们的解释,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对这个问题都做过怎样的解释

7.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课件依次出示各种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

眼睛发出的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从而使我们能看见它们。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

在我们看见物体之前,太阳光必须与我们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

古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我们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

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阿拉伯物理学家阿尔哈曾的解释是:

光由太阳、夜间的火光或任何照明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师:

从上面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科学家们对这一问的的解释也是一步步不断的趋于完善和合理的,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科学家的这些解释会越来越接近事实了呢?

师:

谁说说看?

生1:

后来的科学家有了新证据,证据越充分解释越有可能正确。

生2:

后来科学家受到前人科学家的启发,所以提出了更好的解释。

师:

有的时候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除了准确的观察合理的思考还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

三、小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解释,还明白了解释不一定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你收集到的证据越充分,做出的解释就可能越准确。

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他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其实科学探索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用新的解释去否定或者去修正原有的解释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

搜集地球“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有关内容,了解这一科学解释经历的曲折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