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燃烧和燃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609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7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八 燃烧和燃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专题八 燃烧和燃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专题八 燃烧和燃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专题八 燃烧和燃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专题八 燃烧和燃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八 燃烧和燃料.docx

《专题八 燃烧和燃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八 燃烧和燃料.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八 燃烧和燃料.docx

专题八燃烧和燃料

专题八燃烧与燃料

一、燃烧

1.定义:

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1)燃烧的现象:

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

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

例如,

点燃

点燃

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Mg+CO2====C+2MgO;钠能在氯气中燃烧:

2Na+Cl2=====2NaCl

(4)燃烧的反应条件:

点燃

(5)燃烧的分类: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燃烧的产物。

注意:

①“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②要掌握含C、H、O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1.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该物质是由CO2和H2O组成的D.该物质可能不含氧元素

2.某物质W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了4.4克CO2和3.6克的水,消耗的氧气为6.4克,则W中所含有的元素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3.将3克某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完全反应后生成了8.8克CO2和5.4克H2O,由此可推断该物质组成中(  )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B.一定含有O元素

C.不能确定是否含有O元素D.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

4.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①10g水加热可以变成10g水蒸气②纸在空气中燃烧,余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③12g木炭在32g氧气中完全燃烧,可以生成44g二氧化碳

④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5.(20I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B)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2.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如右图

(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如右图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

(1)。

①与②对比,说明:

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

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

(2)对比,再次说明:

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注意事项】①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点燃

点燃

3.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

木炭燃烧:

C+O2(氧气充足)=====CO2;2C+O2(氧气不足)=====2CO;

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煤制成蜂窝煤、粉成煤粉;柴油机把柴油喷成雾状燃烧等。

练习:

1.认识燃烧原理可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提高煤的着火点

2.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的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B.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C.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D.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

3.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

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B)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4.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

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D)

 

A、

B、

C、

D、

5.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

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一:

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

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

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越1800

97.8

883

越1400

由上表可知:

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由此推测:

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6.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7.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的课题中,采取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取5只250mL集气瓶,向5只集气瓶中分别装入25mL、50mL、75mL、100mL、125mL的水,并用毛玻璃片盖住,依次编号为1、2、3、4、5。

②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制取的氧气通过排水法将上述1~5号瓶中的水排去;

③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1~5号瓶中,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计算数据填入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采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纯氧中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2.6%时,带火星的木条就能复燃

C.只要有氧气存在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上述实验表明:

物质燃烧的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请你再举一例,将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填写在下表中:

二、灭火

1.灭火的原理:

①移走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1)移走可燃物可燃物:

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管道煤气着火先关掉阀门,釜底抽薪等;

(2)隔绝氧气:

酒精灯用等冒盖灭,油锅着火用用锅盖盖灭,向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少量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等;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用水等大量的冷却剂灭火,用嘴将灯吹熄,

(4)用灭火器灭火:

①泡沫灭火器:

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一般火灾,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干粉灭火器:

除了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用于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2NaHCO3

Na2CO3+H2O+CO2↑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

3.二氧化碳与灭火

(1)原理: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灭火器主要是用二氧化碳灭火,二氧化碳不能扑灭所有的火灾:

如镁带燃烧就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4.火灾处置、自救

(1)火警电话:

119

(2)电器、管道煤气、天然气着火,首先要关闭电源或气阀。

(3)楼层着火,人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匍匐前进,脱离火灾区。

(4)室内火灾,不能打开门窗。

空气流通会让火势更旺。

(5)森林火灾,应从逆风方向逃离。

练习:

1.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B)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B、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D)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3.下图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B)

 

ABCD

4.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

Mg(OH)2是种常见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5.“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

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

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C)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三、爆炸

1.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发生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就产生了爆炸。

2.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可燃性气体、粉尘。

3.爆炸的条件:

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遇到高温、明火或撞击。

4.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即可燃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可燃性气体浓度低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爆炸下限;可燃性气体浓度高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叫爆炸上限。

5.与燃烧、爆炸有关的消防标识

 

6.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然

概念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急速燃烧

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的燃烧

温度

达到了着火点

达到了着火点

没有达到着火点

达到了着火点

现象

发热、发光

发热、发光

只放热、不发光

发热、发光

联系

都是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只要达到着火点、物质一定燃烧B.急速燃烧后会引起爆炸

C.燃烧一定会发光发热D.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2.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D)

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

A.①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3.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D)

A.迅速做人工呼吸B.拨打急救电话120

C.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D.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

4.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时的现象:

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分数

2.0%

4.0%

5.0%

6.0%

9.0%

10.0%

15.0%

16.0%

18.0%

点燃时的现象

不爆炸

不爆炸

爆炸

爆炸

强烈爆炸

爆炸

爆炸

燃烧

燃烧

(1)写出甲烷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

(2)若在有限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

6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

(3)煤矿的矿井中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四、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埋在地层下,经过漫长的、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混合物。

三大化石燃料的比较:

石油

天燃气

所含元素

主要

C

C、H

C、H

次要

H、N、S、O、Si等

S、O、N等

O、S、N等

所含物质

及所属类别

复杂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物

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

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混合物

燃烧产物

主要

CO2

CO2、H2O

CO2、H2O

次要

CO、SO2、NOx

CO、SO2、NOx

CO、SO2、NOx

用途

重要的燃料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石油

工业

美称

工业的粮食

工业血液

 

加工及加工后的产物

 

加工

实质

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主要发生了物理变化

加工后产品的用途

①焦炭用于金属冶炼;②焦炉气、燃料气、燃料油等常用做燃料;③煤焦油等可制成各种化工产品。

如:

塑料、染料、医药、炸药、农药、化肥、涂料等

①用做燃料;②可制成各种化工产品。

如: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医药、炸药、农药、洗涤剂、染料等

5.化石燃料的使用

1)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①加大空气的量;

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

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2)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

①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

②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3)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①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

②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5.我们对待化石燃料的态度:

合理开采、减少使用、综合利用。

五、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的污染

(1)煤等化石燃料里含有S、N等元素,燃烧后会生成SO2、NO2等污染物;

(2)燃料燃烧不充分,生成CO、有毒的C、H化合物、碳粒、粉尘等。

2.酸雨

(1)形成原因:

煤等化石燃料里含有S、N等元素,燃烧后会生成SO2、NO2等污染物,溶于降水生成H2SO4、HNO3,形成酸雨。

(2)酸雨的危害:

①侵蚀植株,毁坏庄稼、植被;②腐蚀大理石、石灰石等建筑;③腐蚀金属,加快金属锈蚀。

(3)减少酸雨危害的措施:

①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②对化石燃料进行生加工,或脱硫后再燃烧;③燃烧后的尾气净化后再排放;④开发研制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3.汽车尾气污染

(1)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

CO、NO2、燃烧产生的C、H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

排入空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2)减少尾气污染的措施:

①改进发动机,使燃料充分燃烧;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④加大尾气检测力度,严禁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汽车上路;⑤改用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或乙醇汽油作燃料,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六、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乙醇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乙醇具有可燃性:

C2H5OH+3O2

2CO2+3H2O

乙醇的用途:

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重要的化工原料;制成车用乙醇汽油;制造消毒剂;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等。

车用乙醇汽油:

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形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①节省石油资源;②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③促进农业生产。

2.氢气:

见第三单元

3.其他新能源: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练习:

1.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B)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为了节约用水,洗菜、淘米后的水用来浇花D.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回收废弃物

2.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写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和能。

(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放出热量。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填“高”或“低”),理由是。

3.清洁工艺和绿色化学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化工技术和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界定“清洁工艺”的含义是:

在科学实验研究、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都要实施可持续性发展,以增加生产效益,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如图所示

(1)下列实验不符合清洁工艺要求的是12(填序号);

(2)请写出实验②的化学方程式:

(3)我国西部盛产天然气,“西气东输”是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试比较用天然气作燃料和用煤作燃料,哪一种更符合清洁工艺的要求?

简述理由。

4.汽车尾气(含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CO、和NO等)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净化器”。

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充分燃烧及的转

(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有效方法有___A_____。

A.开发新能源B.焚烧城市垃圾C.植树造林D.戴上呼吸面具

5.

(1)请列举酸雨的危害: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2)如果煤的含硫量为3.2%,则燃烧1000kg煤会生成_____________kgSO2;

(3)火力发电厂为了减少空气污染,修建了高烟囱,将排向高空。

修建高烟囱能否减少空气污染?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少用煤作燃烧;②使用脱硫煤作燃料;③向已酸化了的土壤中加石灰;④开发新能源

6.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地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___B___(填序号)

A.CO2+H2O=H2CO3B.6CO2+6H2O

C6H12O6+6O2

C.CO2+C

2COD.CO2+2NaOH=Na2CO3+H2O

(3)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

2CO2+6H2=4H2O+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C2H4____。

(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B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七、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

(1)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2)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

(1),将CO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固体CO2俗称干冰。

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效果,用做制冷剂。

练习: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B.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制取两瓶二氧化碳气体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色味的气体.

(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大小相同的烧杯,调整天平平衡,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像水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3)像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迅速塞紧瓶塞,震荡,观察现象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无毒。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炭酸:

CO2+H2O=H2CO3

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H2CO3=CO2+H2O

因此,把CO2通入到滴有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加热,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溶液又由红色变为紫色。

注意: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实验中,是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了红色。

(3)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

二氧化碳+碱→碳酸盐+水

①CO2+Ca(OH)2=CaCO3↓+H2O

现象:

澄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