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拉林镇第一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3258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9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常市拉林镇第一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五常市拉林镇第一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五常市拉林镇第一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五常市拉林镇第一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五常市拉林镇第一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常市拉林镇第一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五常市拉林镇第一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常市拉林镇第一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常市拉林镇第一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docx

五常市拉林镇第一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2019年五常市拉林镇第一中学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

注: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第1题: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主要表明

A.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B.新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美国同意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第2题: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

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第3题:

某同学在网上搜到的某一历史事件的关键词是“列宁”“四月提纲”“攻打冬宫”,这一历史事件应该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

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

第4题:

《左传·桓公二年》载: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下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这段记载反映出

A.重本抑末观念的萌芽

B.宗法制度利于国家稳定

C.中央集权制度的创建

D.“士”阶层的开始出现

第5题:

东汉末年,名教虚伪,玄学兴起。

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

在理学兴起前,许多士大夫醉心于此。

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是

A.儒家学说一度失去正统地位               B.九品中正制重视德行才能

C.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重视               D.门阀政治受到了冲击挑战

第6题: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

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

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第7题: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力。

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第8题:

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这两年在中国大地上各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有误的是

A.革命任务上具有一致性

B.二者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革命前途上具有共同性

D.后者更适应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趋势

第9题:

“8世纪上半叶①,查理马特进行了“采邑改革”②,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③,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④。

”以上内容中属于客观表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第10题: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曾写了一副“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的挽幛悼蒋,这幅挽幛坦露了蒋张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特殊关系,对“政见之争”的正确理解是:

(   )

A.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主张“先攘外再安内”

B.东北易帜后,张没有真心服从中央

C.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联共抗日

D.张发动西安事变,蒋对张施以政治报复

第11题:

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

C.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D.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第12题: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

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为此,他号召人民准备迎

接新的战争;2月22日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提出遏制苏联的理论;3

月5日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斯大林演说对遏制理论、“铁幕”演说产生了影响

B.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导致了“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

C.丘吉尔“铁幕”演说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D.国家利益才是导致二战后美苏激烈斗争的根本原因

第13题:

恩格斯说:

“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像王权倾向它们一样。

”这表明

A.13、14世纪等级君主制下的王权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利益

B.英、法君主专制下的王权尚未到崇信“朕即国家”或“君权神授”的地步

C.15、16世纪君主专制下的王权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王权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同并促进了社会政治秩序稳定

第14题: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二年,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

后世流传:

主考官翰林学上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

后世流传的王安石科举经历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

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

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第15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府户籍登载的主要对象是郡县管理下的交纳赋税的自耕农。

官府直接控制下的屯田民、兵士、手工业者等不在其中;私家依附人口、奴婢及流亡人口未纳入官府户籍;寺院僧尼及依附人口也不在户籍中。

关于这一时期的户籍登记状况,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封建经济发达,人身自由度增加

B.自耕农和部分依附人口承担官府赋役负担

C.中央集权削弱,多种地方力量并存

D.庄园经济盛行,其实质是自然经济

第16题:

《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

“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

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

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

”这一规定表明

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

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

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

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

第17题:

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的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    D.王阳明

第18题: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

第19题:

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奥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

《坤與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

 

A.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

B.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

C.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

D.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

第20题:

新航路开辟后由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回欧洲的作物不包括

A.甘蔗      B. 可可      

C.玉米      D.马铃薯

第21题:

“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

”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A.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B.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反对封建制度

C.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D.表现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

第22题:

20世纪70年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被称作

A.大萧条

B.金融危机

C.“新经济危机”

D.“滞涨”型危机

第23题:

丘吉尔在二战后初期提出对英国有着深刻影响的“三环外交”,即按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英联邦环、英美环、英欧环。

英国曾经“三顾茅庐”最终于1973年如愿加入欧共体,后又多次公投脱欧。

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揭示了

A.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B.美国霸权主义影响

C.英国恪守孤立主义

D.英国奉行大国思维

第24题: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予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后世学者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以下主张符合后世学者观点的是

A.“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   

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C.“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第25题:

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教义影响的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第26题:

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

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

A.张骞“凿空”   B.卫青远征    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

第27题:

下图是《申报》的一则头版头条,这反映了

A.人民对民族战争胜利的期待心理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定性作用

C.抗战胜利实现了社会性质的变迁

D.报纸报道的新闻和时政密切相关

第28题:

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这表明

A.法国改造成

君主立宪制国家

B.启蒙运动的思想在实践中彰显

C.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诞生

D.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在法国确立

第29题: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消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消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30题:

“尼克松通过中美和解得益匪浅。

……在新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衡。

……尼克松在某种意义上把中国拉过来矫正了世界的平衡。

”“三角”分别指(  )

A.中国、美国、苏联  

B.中国、美国、台湾

C.美国、日本、西欧 

D.美国、日本、中国

第31题:

光绪二年(1876年),有位出使英国的大臣做了一部游记,其中写道:

“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文明。

”如果当时士大夫看到此言论大多会作何感想

A.认同     B.不屑     C.欣赏     D.无所谓

第32题:

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一直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

二战后,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

西方国家这一做法

A.旨在保护小农经济   

B.是凯思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C.制约农业生产发展   

D.表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33题: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

(注:

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

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第34题:

1978年前后,全国掀起了一股出国考察热潮。

据当时的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统计,仅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经香港出国和赴港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专程赴港考察的有112批,共824人。

这一现象的出现(  )

A.进一步缓和了中美之间的关系       B.表明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C.为即将开始的经济改革找到了方法   D.有利于借鉴西方现代化成功的经验

第35题:

日本从1542年第一次同西方交往到19世纪中叶,实质上遵循了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