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2511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ocx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ocx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盐城师范学院

二学历毕业论文

题目: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研究

——以苏州市为例

 

学院:

城市学院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25日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尤为迅速。

不同地区的城市边缘区发展也各不相同。

苏州作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相关政策的实行,推进了城市发展,所以城市边缘区发展更为活跃。

本文主要以苏州城市边缘区为例,分析研究城市边缘区的景观要素、苏州城市边缘区景观的历史变迁以及其生态功能,并利用相关知识对苏州景观生态的格局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针对城市边缘区不断演化为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最为敏感、变化迅速的区域,要从根本上改善城乡区域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乡村的一体化合理发展,协调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发展。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生态功能空间环境

Abstract

WithChina'surbanizationprocessisaccelerated,thedevelopmentofUrbanFringeisparticularlyrapid.UrbanFringedevelopmentofdifferentregionsisalsodifferent.Suzhouastheurban-ruralintegrationpilotcity,implementationofrelevantpolicies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city.SothedevelopmentofSuzhou’sUrbanFringeismoreactive.ThispaperismainlyinSuzhouUrbanFringeasanexample.ItanalysislandscapeelementsofUrbanFringe,historicalchangesinlandscapeofSuzhouUrbanFringeanditsecologicalfunction.AlsousingknowledgeofSuzhou’sstructureandcharacteristicsoflandscapeecologytoanalyzeandresearch.ForUrbanFringeevolvingurbanspatialexpansionprocessismostsensitivetorapidlychangingarea.Itshouldfundamentallyimprovetheecologicalenvironmentofurbanandruralareas.Themostimportantthingis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urbanruralintegrationreasonably.Atthesametime,coordinatingthedevelopmentofurbanandrurals’landscape.

Keywords:

UrbanFringeLandscapeelementsEcologicalfunctionSpaceEnvironment

 

目录

摘要…………………………………………………………………………Ⅱ

Abstract………………………………………………………………………Ⅱ

前言…………………………………………………………………………1

1城市边缘区概念………………………………………………………1

1.2城市边缘区基本特征…………………………………………………1

1.2.1城乡过渡性………………………………………………………1

1.2.2区域的动态性………………………………………………………1

1.2.3区域的非均衡性……………………………………………………2

1.2.4区域的互补性………………………………………………………2

2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思路及景观要素………………………………2

2.1 传统规划思路……………………………………………………………2

2.2城市边缘区规划的内在求……………………………………………2

2.3景观要素………………………………………………………………3

2.3.1城市景观要素……………………………………………………3

2.3.2乡村聚落景观要素…………………………………………………3

3苏州城市边缘区景观的历史变迁及其生态功能………………3

3.1城乡一体化中的景观生态格局………………………………………4

3.1.1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4

3.1.2保持传统文化的继承性…………………………………………5

3.1.3保持景观斑的合理性和景观的可达性…………………………5

3.2苏州城市边缘区景观历史演进………………………………………5

3.2.1农业型阶段………………………………………………………5

3.2.2半工业型阶段…………………………………………………5

3.2.3工业型阶段……………………………………………………5

3.2.4服务及居住型阶段……………………………………………6

3.3结构特征……………………………………………………………6

3.3.1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6

3.3.2景观功能的多样化………………………………………………6

3.3.3景观单元之间的边缘效应………………………………………6

3.3.5景观生态问题加剧,乡土特色破坏严重………………………7

3.3.4景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稳定低………………………………7

3.4生态功能……………………………………………………………7

3.4.1维持城市与城市边缘区内部生态环境平衡……………………7

3.4.2抑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和去中心化……………………………7

3.4.3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的生产功能……………………………7

3.4.5文化衔接的斑块重组功能……………………………………8

3.4.4提供特色观光旅游等休闲娱乐功能…………………………8

3.4.5文化衔接的斑块重组功能……………………………………8

3.4.6城市与自然物质能量流通的廊道功能………………………8

4归纳总结提出建议……………………………………………………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城市处于快速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中。

城市化的背景下,方面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表现为城市空间和用地的高速蔓延及人口的急速膨胀、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进入21世纪,城市边缘区的研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目前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更加关注与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土地利用问题、产业发展问题、景观生态变化、社会问题、规划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城市边缘区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切实问题上[1]。

2008年的杭州生态带规划时近几年较为全面的城市边缘区规划,综合考虑了生态功能区划、城乡居民点布局、乡镇工业整合、城乡交通、旅游资源保护、历史遗产保护、基本农田保护、水源与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廊道控制等关键问题[2]。

苏州作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相关政策的实行,推进了城市发展,所以城市边缘区发展更为活跃。

1城市边缘区概念

“边缘”是相对于“中心”的概念:

“边缘——沿边的部分;靠近界线的,同两方面或多方面关系的区域”。

城市边缘区(Urban Fringe)是指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发生变化的过渡地带,被称为城乡边缘带和城乡结合部(City-country Fringe),也有少量学者将之称为“城乡周边地区”[3].

1.1城市边缘区基本特征

1.1.1城乡过渡性

城市边缘区位于城市中心建成区与广大乡村地区之间,是城市向周边区域发展的产物,也是用地逐步城市化的某个阶段,具有一定的过渡性。

1.1.2区域的动态性

城市边缘区的扩展是时间和空间一体化的过程,其土地利用结构可变性强,空间优化潜能高,因此,城市边缘区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1.1.3区域的非均衡性

城市发展在各个方面并不均衡,且受到自然条件和认为因素的影响,边缘区的扩展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波动性,从而不同要素和功能的分布也有所不同,出现非均衡性的现象。

1.1.4区域的互补性

城市边缘区的发展依附于城市,与城市共同分担压力和功能需求,形成社会经济互相带动、功能互补的关系。

边缘区能够缓解城市住宅、交通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还能够进行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成为城乡之间活跃地带。

城市的边缘区是多元素的碰撞区域和复杂城市乡村关系的纽带。

2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思路及景观要素

2.1 传统规划思路

传统城市规划思路出于建设需求的目的将设计视野仅仅放在城市内部,将城市内部看做一个可任意调整的方块,根据设计者的个人构思任意规划,忽视了自然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只有将城市与周围自然环境看做一个整体来做整体构思规划才能不破坏生态景观的结构,这两者应该是共存和共生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景观规划思路已明显不在符合需求。

  

2.2城市边缘区规划的内在需求

1960年代以来,环保与生态意识一直在不断的推动着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共同和谐的生态价值观,这种观点同样也深刻的影响着城市规划设计师们,现有的城市规划大多朝着生态价值观转移,人们可以在城市的各个不同区域看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建设。

在生态的导向下,城市规划不再以人的需求作为唯一目标,城市边缘区自然与乡村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功能重要的平衡力量。

 

城市边缘区是特殊的生态区,是兼具城市与乡村特征的复合生态系统,它以农田林地等自然环境为背景,为城市提供必要的生态服务和农业生产服务,是维护城乡生态安全的最关键区域[4]。

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建设对乡村自然环境的破坏从“点”向“面”急速转换,造成城乡生态空间割裂、农业与生态用地迅速减少、城乡建设缺乏环境约束机制、工农生产忽视生态效益,从而使得边缘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5]。

  

2.3景观要素

2.3.1城市景观要素

城市景观是典型的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的人工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生态单元综合体。

景观以建筑物群体为主,随时代发展而具有很强的时空性、综合性和复杂性。

城市生活节奏快,景观变化快速,与代表人工——自然景观的农村进行对比,城市景观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的场所,在空间结构上属于紧密汇聚型,基质的连接度低,景观高度破碎。

城市网络数量多,是人为影响相对集中的地段,在功能上景观表现为高能流、高容量,信息流的辐射传播以及文化上的多样性[6]。

城市景观由市中心至边缘区,人类活动的强度、方式、人口密度、功能等呈梯度性递变。

2.3.2乡村聚落景观要素

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景观是东方农耕文化的载体,它的形成经过了一个自然而缓慢的过程。

中国传统乡村营造了人、自然与社会浑然一体的舒适、祥和、朴实、生态的绿色人居场所[7];它的尺度亲切宜人,渗透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

乡村小环境具有勃勃生机,呈现其中的田园情趣在物质和精神上维系着过去的社会,体现了人们对聚落共同生活方式的认可,无一不反映着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它隐含的亲情和血脉始终让人觉得它是亲切的[8]。

乡村聚落体现着人类创造的价值和理想,表现为人居环境的生态、形态、情态和意态的有机统一,从而使人产生心理上强烈的归属感。

但同时它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宗法社会的产物,体现出封闭式发展的意识以及尊卑贵贱身份的等级思想,与中国当前较为开放的新型社会形态不相适应[9]。

3苏州城市边缘区景观的历史变迁及其生态功能

伴随着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建设空间的开拓地,城市边缘区景观也逐渐演化成为城市景观在城市边缘区的延续。

苏州作为江苏省发展较快的城市,其城市边缘区景观不仅仅受到城市建设的控制,也会同时受到原油的乡村文化和民俗的影响。

因此城市边缘区的景观将进一步促使了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内各组成要素之间呈现动态变化,形成了在空间组成上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的特有结构——圈层式结构(如图3-1)[6]。

图3-1

3.1城乡一体化中的景观生态格局

景观是由斑块、廓道和基质组成的一系列生态过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这一景观镶嵌体中,包括生物的、非生物的和人类的作用。

人类的作用是最复杂的过程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它直接左右着生物和非生物的过程,同时也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决策者。

因此,苏州在城乡一体化在空间格局上应做到空间的相互渗透,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在保证经济、信息流畅达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自然生态过程,维护和恢复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真正实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3.1.1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程度越低,景观结构保存越完好,景观类型越多样。

 

自然资源:

促进该区域的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的发展,对已破坏的农田、林地、池塘进行修复,保护集中的农田种植、渔业生产斑块,改变因人类活动使乡村自然植被斑块减少的趋势。

 

交通体系:

农村中依旧保持着该城市最富有特色的路网格局,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应将水网特色保护、整合并加以开发利用。

 

聚居空间:

中国传统村镇聚落是中国传统聚落与自然环境巧妙地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典型的生态学意义。

在景观改造时,应在保留传统的聚居空间格局的情况下加以改造。

 

3.1.2保持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乡村社区文化体系,是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地方文化,是乡村的文化遗产。

乡村文化的继承性,是乡村文化得以保存的根本。

3.1.3保持景观斑的合理性和景观的可达性

乡村居民点体系、中心镇、中心村、建制村与自然村,所形成的结构特征,廊、道、斑的合理性与村镇体系的合理性,是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3.2苏州城市边缘区景观历史演进

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和演进,是一个动态的空间扩展过程。

苏州城市边缘区随着城市中心区的不断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3.2.1农业型阶段

60年代前,苏州城市边缘区是纯农业地带,农业用地占90%以上,工业比重低。

城市边缘区和城市中心联系少,除为城市中心少量提供农副产品外,以自给性生产为主。

边缘区的空间结构以传统的农村聚居为主。

苏州除了行政手段的管理外,城乡之间缺乏经济和空间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协作,城市中心和农村有明显的分界。

3.2.2半工业型阶段

6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工业,城市的工业分布开始向外围扩散,工业用地在城市边缘区比重增大,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比重约为3:

2。

城乡界线逐渐淡化。

3.2.3工业型阶段

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大力发展,苏州成为“苏南模式”典型代表。

乡镇企业带动了苏州城市边缘区的经济发展,城市边缘区开始以城镇自身膨胀的方式发展,城镇空间逐渐向外扩张。

城乡关系发生变化,大量城市边缘区的农业、工业用地开始进入城市发展用地范围。

苏州城市边缘区,经济上由农业转向工业和第三产业,社会关系上人口结构、生活方式、就业等转变,城市空间上随着农业用地用于城市建设,城乡空间关系变得复杂和密切,界线变模糊。

3.2.4服务及居住型阶段

90年代后,苏州处于长三角,在沿沪地带兴起加工区和技术开发区,高科技相关产业进入苏州城市边缘区。

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完善。

城市边缘区交通网络不断优化,312、205国道等沿城扩展,加快城镇经济发展。

且苏州政府开始重视城市边缘区发展,鼓励建设,扶持房地产和服务业发展。

都市化农业在这一阶段出现并发展。

苏州城市边缘区进入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

3.3结构特征

3.3.1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同于人工为主的城市景观,苏州在城市边缘区景观融合了自然、般自然和人工景观三种类型,既有商业、居民、工业和道路等人工景观,又有森林、河流、农田、菜地等自然和农田风光,具有丰富的景观类型。

在景观中,主要表现为斑块数量、大小和形状的复杂程度和景观组分的丰富度,决定了物种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

如苏州吴中区的太湖滨水地区,属于城市边缘区的典型区域,拥有农田景观、水域景观、道路景观、人工林地景观、公园景观、聚落景观等多个景观斑块,景观类型分布复杂多样。

3.3.2景观功能的多样化

城市边缘区的景观功能,由于特殊的地域位置,具有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双重功能,既有城市景观的文化支持功能,又有乡村景观的生产和生态功能。

如太湖滨水区,既有农田、林地等生产生态景观,又有新建居住区和公园湿地等文化景观。

3.3.3景观单元之间的边缘效应

城市边缘区内部,不同的系统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和作用。

例如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等:

城乡工业、建筑景观和农田、自然景观之间的冲突,城乡居民混居、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的转化等。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和乡村景观之间物质能量交换流动的频繁地区,有明显的边缘效应。

3.3.4景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稳定性低

城市边缘区的乡村景观是过度地带,受到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农田减少,建设用地膨胀,土地利用和景观斑块之间转化频繁快速,容易引起景观格局的变化,景观稳定性降低,是丰富变化和复杂的地区。

因此在斑块和要素聚集碰撞的城市边缘区域,具有丰富的景观空间结构和格局的动态变化和不稳定性。

3.3.5景观生态问题加剧,乡土特色破坏严重

由于快速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占用大量农田,没有合理利用和保护乡村生态资源,各地传统特色逐渐消失,取而代之是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突出,景观形态的断裂丧失,文化个性的消亡,功能分区的混杂等。

乡村景观的整体风貌和传统的文化特色受到损害。

3.4生态功能

3.4.1维持城市与城市边缘区内部生态环境平衡

城市边缘区为城市以及区域提供了生态保障。

由于分布着大面积的自然资源、林地和水体网络,它们构成了重要的绿道空间系统。

为城市净化废气废物、调节周边气候、缓解生态压力,提供有力的生态保护屏障。

在边缘区内部,又能够维护生态平衡、调节小气候,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

3.4.2抑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和去中心化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边缘成为城市扩张的主要对象。

城市边缘区的景观空间,将城市整体环境的塑造和生态结构紧密连接。

合理布局城市边缘区生态空间,对于抑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和去中心化有着重要作用。

3.4.3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的生产功能

城市边缘区拥有大量的农田林地、水产养殖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物资和能源的供应、集散地区。

城市边缘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3.4.4提供特色观光旅游等休闲娱乐功能

相对于城市景观空间,城市边缘区的景观空间具有自然属性,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色。

加之靠近城市的方便地理区位,能够吸引大量市民在节假日前往,具有休闲娱乐功能。

除了自然景观,城市边缘区的民俗、农业景观,也是独特的休闲项目。

尤其城市边缘区处于农业向第三产业转化的时期,交通地理优势等使其更易或得城市的支持,且拥有广泛的市场。

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娱乐、农业示范的场所,通过景观结合生产,边缘区的物质能源提供了特色的景观建设。

3.4.5文化衔接的斑块重组功能

在城市边缘区,较多遗留着文化地景、文明遗产、古建筑聚落等景观遗产。

随着城市发展、边缘区的开发,这些景观资源会受到影响。

城市边缘区的景观空间,能够将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传承,融入不同的文化景观中,为苏州的城市和乡村的不同文化,进行衔接和重组。

3.4.6城市与自然物质能量流通的廊道功能

城市和自然是相互影响的,要通过生态流实现,如物质能量的交换,城市产生污染、乡村净化空气,动植物之间的交换和传播等。

城市边缘区景观空间能够为生态流提供良好的廊道作用,连接城市和自然的相互发展。

4归纳总结提出建议

以苏州城市边缘区为例,针对城市边缘区这种渐渐演化为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最为敏感、变化迅速的区域,要从根本上改善城乡区域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乡村的一体化合理发展,协调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发展。

在城市边缘区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应注意:

(1)景观规划的整体性和多样性,既要把城市和乡村景观要素区别对待,又要充分结合和统一。

(2)构建完善的交通体系,把村落的规划纳入到整体规划中。

(3)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不以开发商的利益导向为主,而是综合开发利用边缘区乡村空间的整体资源。

(4)构建完整的绿色廊道,用景观手段恢复生态环境、完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荣玥芳,郭思维,张云峰.城市边缘区研究综述. 城市规划学刊. 2011(4):

96 

[2]王纪武,李王鸣. 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以汉州西北部生态带为例. 城市规划. 2009(3):

25-31 

[3]尚达,张捷. 在全球化进程中大城市周边地区的演变与发展. 城市规划汇刊. 2001 

(1):

63-66

[4]马涛. 城乡交错带——特殊的生态区.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4

(2):

38 

[5]吕传廷,曹小曙. 城市边缘区生态隔离机制探讨. 人文地理. 2004(12):

36-38

[6]肖笃宁,高峻,石铁矛.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J].地球利一学进展,2001,(6):

813-820

[7]谢花林,刘黎明,李振鹏.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3):

101-104

[8]工冬.现代设计方法论与乡土建筑的“过程"[J].新建筑,1998,

(2):

13-15

[9]金涛,张小林,金趟.中国传统农村聚落营造思想浅析[J].人文地理,2002,17(5):

45-48

[10] 姜晨. 城市边缘区绿地景观保护与规划研究——以济南市某边缘区为例.2009.6

 

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