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结构篇强化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379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学结构篇强化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无机化学结构篇强化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无机化学结构篇强化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无机化学结构篇强化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无机化学结构篇强化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结构篇强化练习题.docx

《无机化学结构篇强化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结构篇强化练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机化学结构篇强化练习题.docx

无机化学结构篇强化练习题

第八章原子结构

一、是非题

1、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能量越高,它与原子核的距离就越远。

任何时候1s电子总比2s电子更靠近原子核,因为E2s>E1s。

2、在电子云图形中,黑点越密的地方其几率密度就越大,电子出现的机会就越多;反之,黑点越稀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机会就越少。

3、3p电子的电子云图象代表了它在核外空间几率密度的分布而不是径向几率分布。

4、原子中某电子的各种波函数,代表了该电子可能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每一种状态可视为一个轨道。

5、n=2的原子轨道离核的平均距离是n=1的原子轨道离核距离的2倍;m=+2说明该轨道的方向是+2,m=0说明该轨道无方向。

6、氢原子中,2s与2p轨道是简并轨道,其简并度为4;在钪原子中,2s与2p轨道不是简并轨道,2px,2py,2pz为简并轨道,简并度为3。

7、根据原子轨道能级图和能级高低的顺序,氟原子2p电子能量应比铍原子2s电子能量高。

8、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的元素个数正好等于该周期元素最外电子层轨道可以容纳的电子个数。

9、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最高氧化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次。

10、就热效应而言,电离能一定是吸热的,电子亲和能一定是放热的。

11、原子中某电子所受到的屏蔽效应可以认为是其它电子向核外排斥该电子的效应。

12、根据原子轨道的能级,人们将能量相近的轨道划为同一能级组。

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属于同一能级组,它们的能量也很相近。

13、铬原子的电子排布为Cr:

[Ar]4s13d5,由此得出,洪特规则在与能量最低原理出现矛盾时,首先应服从洪特规则。

14、s区元素原子丢失最外层的s电子得到相应的离子,d区元素的原子丢失处于最高能级的d电子而得到相应的离子。

15、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的递变趋势完全一致,电子亲和能大意味着容易得到电子而不易失去电子,电离能也应该比较大。

电离能小的元素,它的电子亲和能也小。

二、选择题

1、玻尔在他的原子理论中:

A、证明了电子在核外圆形轨道上运动B、推导出原子半径与量子数平方成反比

C、应用了量子力学的概念和方法D、解决了氢原子光谱和电子能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波函数是函数式,原子轨道是电子轨迹B、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是同义词

C、只有轨道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才是同义的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3、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几率密度为0:

A、3PzB、3dz2C、3sD、3Px

4、估计一电子受屏蔽的总效应,一般要考虑的排斥作用是:

A、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B、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

C、所有存在的电子对该电子D、同层和内层电子对该电子

5、电子的钻穿本领和受其它电子屏蔽的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A、本领越大,效应越小B、本领越大,效应越大

C、上述两种关系都可能存在D、没有一定关系

6、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

A、轨道能量逐渐降低,但能级顺序不变B、轨道能量基本不变,但能级顺序改变

C、轨道能量逐渐增加,能级顺序不变D、轨道能量逐渐降低,能级顺序也会改变

7、下列电子构型中,电离能最低的是:

A、ns2np3B、ns2np4C、ns2np5D、ns2np6

8、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A、BB、CC、AlD、Si

9、下列元素中,其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

A、KNaLiB、OClHC、AsPHD、三者都是

10、原子轨道中“填充”电子时必须遵循能量最低原理,这里的能量主要是指:

A、亲合能B、电能C、势能D、动能

11、各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中有的出现“例外”的现象,对于这些元素:

A、电子填充的三原则不适用B、电子填充的三原则互相矛盾

C、通常使用的能级图不准确D、三者都有可能

12、在周期表中,氡(86号)下面一个未发现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应该是:

A、150B、136C、118D、109

13、下列哪一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与角量子数无关?

A、NaB、NeC、FD、H

14、零族元素中原子序数增加电离能随之减少,这符合哪条规律?

A、原子量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B、核电荷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

C、原子半径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D、元素的金属性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

15、下列原子中,第一电子亲合能最大(放出的能量最多)是:

A、NB、OC、PD、S

16、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态的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2,1,-1,-1/2)B、.(0,0,0,+1/2)C、(3,1,2,+1/2)D、(2,1,0,0)

三、填空题

1、宏观物体的运动可用方程F=ma描述,但微观物体的运动要用量子力学中的描述。

它是一个偏微分方程式。

2、主量子数为4的一个电子,它的角量子数的可能取值有种,它的磁量子数的可能取值有种。

3、填上合理的量子数:

n=2、l=、m=、ms=+1/2。

4、+3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S2-离子相同的元素是。

5、元素的电负性数值越大,则在分子中此元素的越强。

元素的电离能越小,则此元素的金属性越。

6、微观粒子运动与宏观物质相比具有两大特征,它们是和,说明微观粒子运动特点的两个重要实验是和。

7、氢原子的电子能级由决定,而钠原子的电子能级由决定。

8、Mn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用四个量子数分别表示每个价电子的一定状态,是。

9、在空白处填上元素符号,原子序数或者适当的数字。

(1)电子排布式为:

[Ar]3d24s[],元素符号为,原子序数为。

(2)电子排布式为:

[Kr]4d[]5s25p1,元素符号为,原子序数为。

(3)Bi(Z=83)电子排布式为:

[Xe]4f[]5d[]6s[]6p[]。

10、用元素符号填空:

(均以天然存在为准)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原子中3d半充满的元素是,原子中4p半充满的元素是,电负性差最大的两个元素是,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11、+2价阳离子3d轨道为全充满,元素名称为,氢氧化物分子式为。

四、简答题

1、写出氟原子中各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

2、第114号元素属于第几周期?

第几族?

3、电子亲和能与原子半径之间有何规律性的关系?

为什么有些非金属元素(如F,O等)却显得反常?

4、将氢原子核外的1s电子激发到2s或2p上,所需的能量是否相等?

若是氦原子情况又会如何?

5、为什么碳(6C)的外围电子构型是2s22p2,而不是2s12p3,而铜(29Cu)的外围电子构型是3d104s1,而不是3d94s2?

6、不查数据排列下列几组“原子”的顺序:

A、Mg2+、Ar、Br-、Ca2+的“原子”半径顺序。

B、Na、Na+、O、Ne的电离能顺序。

C、H、F、Al、O的电负性顺序。

五、综合题

1、某元素位于周期表中36号元素之前,该元素失去2个电子以后,在角量子数l=2的轨道上正好半充满,试回答:

(1)该元素的原子序数,符号,所处周期和族;

(2)写出表示全部价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

(3)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合物的分子式及酸碱性。

2、某元素最高氧化数为+V,最外层电子数为2,原子半径是同族元素中最小的。

试指出:

(1)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3价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3)该元素所在周期,族,元素符号。

3、A,B,C,D四元素,A是IA族第五周期元素,B是第三周期元素。

B,C,D的价电子分别为2,2,7。

四元素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B,C,D,A。

已知C,D的次外层电子均为18个。

试写出:

(1)A、B、C、D的元素符号;

(2)A、B、C、D简单离子的符号;(3)这四种元素中互相生成几种二元化合物

第九章分子结构

一、是非题

1、离子化合物中原子间的化学键是离子键,是靠库仑引力结合在一起的。

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间结合力则不存在库仑引力。

2、两原子间可以形成多重键,但两个以上的原子间不可能形成多重键。

3、只有第一、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之间才可形成π键。

4、NH3的离解能总和大于N2的键离解能,但NH3容易氧化,N2则很困难。

这是因为衡量一个分子的活性,主要是看打破第一个键所需的能量,而不是打破所有键的总能量。

5、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它们不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键。

6、即使是双原子分子,两个原子的价轨道也有一定程度的杂化。

7、O2+的键级是2.5,O2的键级是2,说明O2+比O2稳定。

8、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与分子大小很有关系,结构相似的情况下,分子越大范德华力也越大。

9、HF液体的氢键"键"能比水大,而且有一定的方向性。

10、只有抗磁性物质才具有抗磁性,顺磁性物质无抗磁性。

11、在NH3分子中的三个N─H键的键能是一样的,因此破坏每个N─H键所消耗的能量也相同。

12、CaF2属离子型固体,但在水中溶解度却很小,这是因为其晶格能太大所致。

13、原子的基态电子构型中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决定它只能形成几个共价键。

稀有气体原子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不能形成共价键。

14、两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首先形成的一定是σ型共价键。

15、BCl3分子中B原子采取sp2等性杂化,NCl3分子中N原子采取的是sp3不等性杂化。

16、就轨道的形成和分布来说,杂化轨道的分布向一个方向集中,这样对形成共价键有利。

二、选择题

1、氮分子很稳定,因为氮分子:

A、不存在反键轨道B、形成三重键C、分子比较小D、满足八隅体结构

2、下列四种酸分子中,哪一种分子是中心原子在锥顶的三角锥结构?

A、H2SO3B、H3PO3C、H2CO3D、HNO3

3、下列四种酸分子中,哪一种是接近于四面体结构?

A、H2SO3B、H3PO3C、H2CO3D、HNO3

4、通过测定AB2型分子的偶极矩,总能判断:

A、分子的几何形状B、元素的电负性差C、A-B键的极性D、三种都可以

5、多原子分子中非中心原子最外层未成键电子对(孤电子对)的存在对键角:

A、都有影响,使键角增大B、都有影响,使键角减小

C、都有影响,有增大也有减小D、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很小

6、下列哪类物质中不可能有金属键:

A、化合物B、液体C、晶体D、气体

7、分子中电子如果受到激发后:

A、电子将从高能态跃迁回来B、化学键将受到破坏

C、两种情况都有可能D、两种情况都不符合实际

8、下列卤化氢中,分子偶极矩变小的顺序是:

A、HI、HBr、HCl、HFB、HF、HCl、HBr、HIC、HBr、HCl、HF、HID、HCl、HBr、HI、HF

9、下列离子中半径变小的顺序是:

A、F-、Na+、Mg2+、Al3+B、Na+、Mg2+、Al3+、F-C、Al3+、Mg2+、Na+、F-D、F-、Al3+、Mg2+、Na+

10、NO2分子的键角应该是:

A、大于120°B、等于120°C、小于120°,但大于109°D、大于或小于109°

11、下列那种化合物中实际上没有氢键?

A、H3BO3B、HCHOC、N2H4D、都没有氢键

12、下列那种关于物质内部范德华力的说法是错的:

A、非极性分子的物质没有取向力

B、诱导力在三种范德华力中通常是最小的

C、分子的极性越大,取向力越大

D、极性分子的物质没有色散力

13、下列各分子或离子中,对热最稳定的是:

A、O2+B、O2C、O2-D、O22-

三、填空题

1、化学键的键能、键长、键角主要由成键原子的所决定,居次要地位。

2、典型离子晶体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所带的电荷,与正、负离子间的距离;一般来说,离子所带电荷越高,则晶格能;离子间的距离越大晶格能。

3、PCl3分子,中心原子采取杂化,其几何构型为,偶极矩。

4、两原子间若形成σ键,则其轨道重叠方式为;若形成π键,则其轨道重叠方式为。

5、在CO、HBr、H2O等物质的分子中,取向力最大的为,最小的为;诱导力最大的为,最小的为;色散力最大的为,最小的为。

6、氢键形成的条件是,氢键的主要特点是。

7、指出下列情况下需要克服哪种类型的作用力:

冰融化,NaCl固体溶于水,硫溶于CCl4溶剂。

8、氧分子中有一个键和两个键,而CO分子中则有。

9、NaF、HCl、F2、HF等分子中键的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10、在双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可以直接用来判断,而多原子分子则要用来衡量。

11、越大,表示离子间结合力越大,离子键就越强。

12、分子中原子间强的作用力叫,而分子间的作用力叫。

通常,后者比前者小1-2个数量级。

13、氢键有性和性,而范得华力没有,这是它们的主要不同点。

四、比较题

1、比较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极性

(1)AsH3、NH3

(2)H2O、OF2(3)ZnO、ZnS

2、比较分子、离子的离解能

(1)N2、N2+

(2)O2、O2+(3)H2、He2、He2+;(4)N2、F2、O2

3、比较下列各物种中化学键的键角

(1)ClO2-ClO3-ClO4-

(2)NH3H2OH2S

五、简答题

1、PF3和BF3的分子组成相似,而它们的偶极矩却明显不同,PF3(1.03D)而BF3(0.00D),为什么?

2、何谓氢键氢键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氢键对化合物性质有何影响?

3、什么叫杂化原子轨道为什么要杂化?

第十章晶体结构

一、是非题

1、晶格的基本单元叫晶胞,晶胞在空间堆积形成晶体,所以晶格就是晶体。

2、所有的晶体,其单晶一定具有各向异性。

3、按照宏观对称情况,晶体可分为七大晶系、十四种晶格。

4、面心立方晶格中,质点的配位数是6;体心立方晶格中,质点的配位数为8;简单立方晶格中,质点的配位数为4。

5、NaCl,MgCl2,AlCl3三种物质的熔点依次降低,表明键的共价程度依次增大。

6、离子的极化率和变形性是由离子的电荷数和半径来决定的,与离子的价层电子构型关系不大。

二、选择题

1、下列离子中,半径顺序变小的是:

A、F-,Na+,Mg2+,Al3+B、F-,Al3+,Mg2+,Na+

C、Al3+,Mg2+,Na+,F–D、Na+,Mg2+,Al3+,F-.

2、熔化下列晶体,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A、KFB、AgC、SiF4D、SiC

3、下列离子中极化力最大的是:

A、Ag+B、K+C、Na+D、Cu+

4、下列离子中变形性最强的是:

A、Cl-B、F-C、I-D、Br-

5、下列晶体的颜色变化,不是由浅至深的是:

A、HgCl2,HgBr2,HgI2;B、CuF,CuCl,CuBr,CuI;

C、ZnS,CdS,HgS;D、AgF,AgBr,AgI

6、下列晶体中晶格结点间作用力以分子间作用力为主的是:

A、SiCB、SO2C、KBrD、CuCl2

三、填空题

1、离子的极化作用除了静电引力外,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Pb2+,Fe2+,Ca2+等离子的极化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3、O2-,F-,Ne,Na+,Mg2+,Al3+,Si4+等离子或分子的变形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4、最容易变形的离子是体积大的和18电子层或不规则电子层的低电荷;最不易变形的离子是半径小电荷高的稀有气体型。

5、由于阴阳离子相互极化,使电子云发生强烈变形,而使阴阳离子外层电子云重叠,则键的极性,键长,化学键由过渡到键。

6、由于阴阳离子的相互极化,使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化合物的溶解度,离子的配位数,同时也使化合物的颜色。

四、比较题

1、根据晶体结构理论和化学键理论,试比较下列各组物质熔点的高低:

(1)ZnCl2、CaCl2、KCl三种晶体;

(2)NaBr,NaF,NaCl,NaI四种晶体;

(3)NaF,KF,MgO,SiCl4,SiBr4五种晶体。

2、比较下列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

(1)CaCl2,HgCl2,HgS;

(2)PbCl2,PbF2,PbI2。

3、比较下列各组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

(1)极化作用:

Cu+Cu2+;H+Li+;Ca2+Zn2+;Fe2+Fe3+。

(2)变形性:

S2-Cl-;Al3+In3+;Hg2+Zn2+;Ca2+Fe2+。

五、简答题

1、为什么AgF易溶于水,而AgCl,AgBr,AgI在水中溶解度依次减小?

2、为什么ZnS,CdS,HgS三种硫化物颜色依次加深,在水中溶解度依次减小

3、SnCl4在水中水解的程度比SnCl2更完全,试解释之。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

一、是非题

1、包含配离子的配合物都易溶于水,例如K3[Fe(CN)6]和[Co(NH3)6]Cl3就是这样。

这是它们与一般离子化合物的显着区别。

2、配位原子与中心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也有可能是多重键。

3、主族金属离子是不能作为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因为它的价轨道上没有d电子。

4、价键理论认为,只有中心原子空的价轨道与具有孤对电子的配位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时才能形成配位键。

5、配合物的配位数等于配位体的数目。

6、在含有[Fe(NCS)6]3-配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氟化物,能得到无色溶液。

7、在Pt(NH3)4Cl4中,铂为+4价,配位数为6。

8、[Pt(NH3)2(OH)2Cl2]配合物有5种几何异构体。

9、无色的Hg2+离子溶液,可以与I-离子形成红色沉淀,在过量I-离子存在下,可得无色溶液。

可见,配离子的形成能使物质从有色变为无色。

10、用加氨水的方法,可以将铝盐中的少量锌杂质除去。

11、碘难溶于水,但易溶于CCl4中,是因为碘在水中不易形成水合配离子,而在CCl4中则易形成。

二、选择题

1、[Cr(Py)2(H2O)Cl3]中Py代表吡啶,这个化合物的名称是:

A、三氯化一水二吡啶合铬(Ⅲ)B、一水合三氯化二吡啶合铬(Ⅲ)

C、三氯一水二吡啶合铬(Ⅲ)D、二吡啶一水三氯化铬(Ⅲ)

2、[Co(en)2Cl2]+中互为异构体的总数共有:

A、2个B、3个C、4个D、一个(无异构体)

3、下列哪一种关于用价键理论处理配合物的说法是不妥的?

A、并不是所有中心原子都能生成内轨型配合物。

B、并不是所有中心原子都能生成外轨型配合物。

C、中心原子用于形成配位键的原子轨道是杂化的,等价的。

D、配合物中的反馈键根本不能用价键理论来解释。

4、已知[Pd(Cl)2(OH)2]2-有两种不同的结构,成键电子所占据的杂化轨道应该是:

A、sp3B、d2sp3C、sp3和dsp2D、dsp2

5、下列哪一种“离子”在通常情况下,在各自的配合物中不取sp杂化轨道成键?

A、Cu(Ⅰ)B、Cu(Ⅱ)C、Ag(Ⅰ)D、Au(Ⅰ)

6、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欠妥的?

A、配合物中,中心原子本身只能带正电荷

B、配体除带负电和中性的原子团外,还有正电荷原子团。

C、配合作用实际上是一种酸碱加和作用。

D、很多复盐实际上也是配合物。

7、下列酸根都可以作为配体生成配合物,但最难配到形成体上的酸根是:

A、ClO4-B、SO42-C、NO3-D、CO32-

8、下列两组离子:

(1)[Zn(NH3)4]2+与[Zn(CN)4]2-;

(2)[Fe(C2O4)3]3-与[Al(C2O4)3]3-稳定性应该是:

A、

(1)组前小后大,

(2)组则相反B、

(1)组前大后小,

(2)组则相反

C、两组都是前大后小D、两组都是前小后大

9、通常说形成某配合物有利于稳定高氧化态,这句话意味着稳定常数值对于:

A、高氧化态配合物来说很大B、低氧化态配合物来说很小

C、两种氧化态配合物来说,高氧化态大于低氧化态D、上面三种说法完全一致

10、Fe(NO3)3水溶液的pH比较低,解释这个现象的最恰当理由是:

A、水总是要电离为OH-和H+B、Fe3+遇水水解生成H3O+

C、Fe3+本身是路易斯酸D、[Fe(H2O)6]3+要离解放出H3O+

11、CoCl3·4NH3用H2SO4溶液处理再结晶,SO42-可以取代化合物中的Cl-,但NH3的摩尔含量不变。

用过量AgNO3处理该化合物溶液,每摩尔钴可得1摩尔AgCl沉淀,这种化合物应该是:

A、[Co(NH3)4]Cl3B、Co(NH3)4·Cl3C、[Co(NH3)5Cl]Cl2D、[Co(NH3)4Cl2]Cl

12、下列哪一种关于螯合作用的说法是错的?

A、有两个配基以上的配体均可生成螯合物B、螯合作用的结果将使配合物成环

C、起螯合作用的配体称为螯合剂D、螯合物通常比相同配基的相同配合物稳定

13、有四种配合物溶液,在浓度相同时导电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r(NH3)4Cl3b.Pt(NH3)6Cl4c.K2PtCl6

A、a>b>c>B、b>a>cC、c>a>bD、b>c>a

14、下列各组配离子中,几何构型相同的是:

A、[Cd(CN)4]2-[PtCl4]2-B、[Ni(CN)4]2-[Cu(NH3)4]2-

C、[Zn(CN)4]2-[PtCl4]D、[PtCl6]2-[FeCl4]-

15、下列各组配离子中属于高自旋的是:

A、[Cu(H2O)4]2+[Zn(CN)4]2-B、[Fe(H2O)6]2-[Mn(NCS)6]4-

C、[Fe(CN)6]3-[PtCl6]2-D、[ZnCl4]2-[Ni(CN)4]2-

16、下列具有相同配位数的一组配合物是:

A、[Co(en)3]Cl3[Co(en)2(NO2)2]B、K2[Co(NCS)4]K3[Co(C2O4)2Cl2]

C、[Pt(NH3)2Cl2][Pt(en)2Cl2]2+D、[Cu(H2O)2Cl2][Ni(en)2(NO)2]

17、下列物质中,能作有效螯合剂的是:

A、H2OB、H2O2C、(CH3)2N-NH2D、H2N-(CH2)3-NH2

18、下列配合物(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四方形的是:

A、[Zn(H2O)3(OH)]B、顺-[Ni(H2O)2Cl2]C、[Co(en)3]3+D、反-[Fe(H2O)4Cl2]+

19、化学式为Co(NH3)4Cl2Br的配合物,其配离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有几种:

A、2B、3C、4D、5

20、加入以下哪种试剂可使AgBr以配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

A、HClB、Na2S2O3C、NaOHD、NH3·H2O

21、螯合物一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是由于:

A、螯合剂是多齿配体B、螯合物不溶于水C、形成环状结构的螯合物D、螯合剂具有稳定的结构

三、填空题

1、填写下表

配离子高自旋或低自旋杂化类型空间构型磁矩

[FeF6]3-

[Zn(CN)4]2-

[Fe(CN)6]3-

[Ag(CN)2]2-

[Ni(NH3)4]2+

2、在[CoF6]3-与[Co(CN)6]3-,[NiCl4]2-与[Ni(CN)4]2-四种配离子中,是顺磁性的,是反磁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