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历史教师用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356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历史教师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历史教师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历史教师用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历史教师用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历史教师用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历史教师用卷.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历史教师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历史教师用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历史教师用卷.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历史教师用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历史

副标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与“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不符,故A错误;

B是道家的思想,排除;

“以德行仁者王”体现了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故C正确;

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以德行仁者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孟子的思想,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2.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可以得出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故①③正确。

《农政全书》是明朝的农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②错误。

曲辕犁出现是唐朝,而且材料没有体现,故④错误,故B项正确。

故选: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需要掌握南宋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南宋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

“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㒺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答案】D

【解析】A.从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以看出内阁的职权并没有加强。

B.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加强了君主专制。

C.军机大臣从来没有宰相权力。

D.从材料中的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可以看出,皇帝使用军机处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处的职权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军机处的职权特征,还要搞清楚明清君主专制发展的特点。

4.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1550年以前

59

1551-1722年

113

1723-1861年

167

1862-1911年

369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B

【解析】依据表格可知,松江府所辖市镇数量呈增长态势,说明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故②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促进了市镇增多,故③正确。

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较低,因此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无法从表格得出,故①错误。

清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而且从表格信息也无法得出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故④错误,故B项正确。

故选: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和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和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

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

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

故事后的按语说:

“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

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

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因此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主要目的是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

B项是表面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近代中国面临的是列强的侵略,因此世界列强不可能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需要掌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

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结合材料时间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

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过程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揭开序幕;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C项正确。

遵义会议是1935年召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现在1927年,故A项错误。

中共“七大”是1945年;“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是1927年;敌后游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故B项错误。

遵义会议是1935年;井冈山道路是1927年;《论持久战》是1938年,故D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需要掌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过程。

解题的关键是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过程和选项事件时间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过程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7.如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答案】D

【解析】“1945年”“建国大道”表明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故D正确;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故A错误;

B材料未体现,排除;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故C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解题的关键是“1945年”“建国大道”。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

虽然在1946年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撕毁《双十协定》,但其历史意义和启示仍是非常重大的。

8.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

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答案】A

【解析】“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表明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A正确;

B太过绝对,排除;

C错在“开始”,排除;

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朝鲜战争,解题的关键是“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9.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

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干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答案】C

【解析】“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干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表明雅典的这些举措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C正确;

贫富之间的对立、文化事业不发达材料未体现,故AB错误;

D太过绝对,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是“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干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

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

10.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土才有姓,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国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B.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

C.实行废落置县,强化中央集权

D.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结合所学可知,明治政府这一措施的目的是推动国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故B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体现实行废落置县,强化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故D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明治维新。

需要掌握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对“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11.读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号及其原因的是(  )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D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故A错误;

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故C错误;

从图中可知,自1951年后到1968年,美国财政出现了严重的赤字,越南战争从1955年起到1975年,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多年的越战,美国耗费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故D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美苏争霸,越南战争从1955年起到1975年,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多年的越战,美国耗费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美苏争霸,越南战争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5年至1975年间冷战中在东南亚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对亚洲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  )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

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答案】B

【解析】A.埃及并不是亚太地区国家,南斯拉夫也不是。

B.不结盟运动是由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发起的,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也体现了不结盟的特征。

C.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建立的军事组织,是冷战的表现,与材料无关。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二战后40年代就建立了。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不结盟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的过程,还要搞清楚战后世界格局的特征。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3.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是歌剧的发祥地,更是文艺复兴的重镇。

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答案】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意大利经济的萦荣;汇聚众多人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颂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故答案为:

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意大利经济的萦荣;汇聚众多人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意义:

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颂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需掌握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文艺复兴,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4.史学: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

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

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

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

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

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

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  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完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完的重点之一。

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

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

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

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思格斯指出:

“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

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材料三“历史有什么用呢?

”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

要求:

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

(1)第一小问,“《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

《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祖本纪:

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

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

儒林列传:

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大宛列传:

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

(2)第一小问,“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

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关注民族历史研究;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人类走向科学时代。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性。

19世纪,推崇科学成为欧洲的潮流,推动史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

法国大革命对19世纪的欧洲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精神。

各国历史学家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强调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工业革命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工人运动兴起。

史学家开始重视对社会下层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

学习历史能够为我们的平常工作学习培养能力和方法,助力我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

故答案为:

(1)不同之处:

《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

《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

简述社会状况:

高祖本纪:

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

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

儒林列传:

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大宛列传:

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

(2)特点:

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关注民族历史研究;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

分析:

17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人类走向科学时代。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性。

19世纪,推崇科学成为欧洲的潮流,推动史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

法国大革命对19世纪的欧洲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精神。

各国历史学家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强调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工业革命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工人运动兴起。

史学家开始重视对社会下层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

(3)作用:

学习历史,便于我们“以史为鉴”,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从对于历史的横向和纵向来看,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等,都需要我们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如评价辛亥革命,我们既要看到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推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要看到由于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革命具有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

学习历史,对于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多灾多难的屈辱史,被列强蚕食了中国大部分权益,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很多爱国人士开始了探索救国道路的尝试,从最先的地主阶线自救的洋务运动,到近代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7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用血和肉,筑起了一道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脊梁,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使得我们明白团结和坚强的力量。

综上所述:

学习历史能够为我们的平常工作学习培养能力和方法,助力我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

【解析】本题考查《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西汉的社会状况、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及其背景、历史的作用,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来解答。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史料是历史学家复原和认识客观历史的“中介”。

离开了史料,历史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充分发掘史料并翔实地占有史料,是开展史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15.坭兴陶、宜兴陶、建水陶和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

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行业衰落。

建国后紫砂壶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阶段

紫砂壶生产状况

1955年-20世纪70年代末

195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