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区域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224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省区域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西省区域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西省区域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西省区域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西省区域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省区域分析.docx

《广西省区域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省区域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省区域分析.docx

广西省区域分析

广西省区域分析

07资源本2冷佳静0711*******

摘要:

广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5%,辖区总人口为4493万人。

它东与广东省毗邻,北面与湖南省、贵州省相接,西与云南省交界,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极具沿江、沿海、沿边三大优越性。

在经济发展初期,广西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但同时对广西来说也是机遇;在不断的成长与发展中广西逐渐从不成熟中走出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优势并能及早看到劣势所在,适当的做出合理分析与安排,加大区域合作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

概况经济发展区位分析区域合作

前言:

广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5%,辖区总人口为4493万人。

它东与广东省毗邻,北面与湖南省、贵州省相接,西与云南省交界,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极具沿江、沿海、沿边三大优越性。

1、广西省概况

1.1地理资源

广西位于低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其年平均气温在18-23摄氏度之间,除了桂北的山区之外,大部分地区的冬季平均气温均在10摄氏度以上,罕见霜雪。

广西的降水亦很充沛,年降水量在1200毫米至1800毫米之间。

夏长东短,热量充沛、降水丰富,雨热同季为广西气候类型的优越之处,非常有利于水稻、玉米、甘蔗等植物的种植,同时也是我国南方少数几个能够种植热带水果的省份之一。

[1]

广西的地貌属于丘陵性盆地,山多而平原少,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广西总面积的76%。

整个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状。

、南岭山地、滨海山地的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形成了广西的外围,其平均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是生成种植木材、经济林及水果的佳地。

广西的平原主要有郁江平原、浔江平原、南流江三角洲平原,它们都是由河流冲击而成的,土壤极其肥沃,是稻谷的与甘蔗的主产地。

此外,岩溶的广泛分布也是广西地貌的特色之一。

这里,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岩溶地貌十分典型,其发育之特别、种类之繁多堪称全国之最。

其西部、北部的岩溶多属于峰丛洼地;东部部、中部与西南部多属于峰林谷地,"桂林山水"便是极具代表性的奇葩之一;而广西东南部的岩溶则多属于残峰平原。

岩溶区内还蕴藏着数目众多的奇特洞穴,这些洞穴不仅具有观赏、探险价值,而且由于其曾是古代人类的栖息地,因此也富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1]

广西的河流大部分属于珠江水系,共有820条以上的河流流域在50平方公里以上,因此的广西的水资源仅次于西藏四川与云南,位居全国第四位。

广西的南部濒临北部湾,其海岸线长达1595公里,面积约为12.8万平方公里,其水深、温度及盐分都很适中,故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光已知的鱼类就有500余种。

北部湾亦是驰名国内外的珍珠产地,北海市的合浦县素有"南珠之乡"的称誉。

这里所产的珍珠不仅圆润洁白、而且光浑夺目。

[1] 

1.2历史文化

广西简称“桂”,历史悠久,在四、五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劳作生息。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把长江与珠江两条水系联接起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崖壁画,汉代前创造的大铜鼓以及古朴曲雅、可避湿热、防蛇兽侵害的干栏建筑等,成为广西当时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均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

1.3行政区划

广西全称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辖5地区、9地级市、10县级市、59县、12自治县、70多个市县对外开放。

全区面积23万多平方千米。

自治区首府南宁市——辖新城区、兴宁区、城北区、江南区、永新区、郊区、邕宁县、武鸣县(如下图)。

[1]

1.4经济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持续健康发展,广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制糖、有色金属、汽车和机械制造、建材、冶金、林化工等一批优势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机制糖、松香、微型汽车、装载机、OVM群锚锚固体系等一批拳头产品逐步形成,食品、制药和铝材加工等工业正在崛起,生物、电子、信息工程等高新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1.5人口民族

广西现有人口四千七百多万人,属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九位,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

广西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难、回、水等12个世居民族,另外还有25个少数民族成分。

壮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一千三百多万人 自治区内的12个民族,除回族外,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分别是:

壮语、汉语、瑶语、苗语等,在各民族使用的方言中,粤语流行最广,使用的人口约占总人数的1/3。

境内人口总数约为4589万。

[1]

1.6旅游资源

广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全区有可供开发的景区、景点400多处,分布于8个地区、63个县。

 广西的峰林是发育完美的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

它们平地拔起,气势超群,造形奇特。

形态最典型、风景最秀美的是桂林、阳朔一带的石灰岩峰林,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界”。

广西洞穴众多且景观优美,素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之称。

广西历史悠久,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众多。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他们各自的语言、服饰、建筑物、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喜庆节日、民间艺术、工艺特产、烹调技术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为民族风情观光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广西省经济社会背景

2.1广西省国民经济总体情况

2005年全区经济保持近年来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双过千”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

2005年广西生产总值(GDP,当年价)达到4063.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2.56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505.04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1655.70亿元,增长10.2%。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2%、37.0%和40.8%。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8%、56.2%和32.0%。

人均生产总值越过1000美元。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762元,增长11.8%,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

按现行汇率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越过1000美元,达到1080美元。

市场物价回落。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4%,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461元,增长13.9%。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人均财政收入越过1000元人民币。

财政收入达到475.37亿元,增长17.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3.03亿元,增长19.0%。

一般预算支出609.75亿元,增长20.2%。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财政收入越过1000元人民币,达到1025元。

农业生产较快增长。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8.4亿元,增长7.4%。

粮食产量1516.3万吨,增长2.9%,是2000年以来首次实现恢复性增长。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全部工业增加值1263.02亿元,增长18.9%,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

全部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833.12亿元,增长22.8%。

利润总额创历史最高水平。

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32.7亿元,增长7.6%。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9.07亿元,增长40.0%,投资总量和年新增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投资增幅创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

消费市场持续旺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7.02亿元,增长14.3%,增幅创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

外贸进出口总额51.83亿美元,增长20.9%,其中出口总额28.77亿美元,增长20.1%。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16.8元,增长9.0%;农民人均纯收入2494.7元,增长8.2%。

 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我区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稳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916.8元,同比增加739.4元,增长9.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5%。

全年人均消费支出为6426.2元,比上年增564元,增长9.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1%。

[2]

2.2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城镇居民收入平稳提高,收入差距拉大

随着各项改革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城镇居民收入得到稳步增长。

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16.8元,比2000年的5834.4元,增长52.8%,年均递增8.9%,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年均递增7.3%,比“九五”时期年均递增提高了4.9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特点:

1、工薪收入平稳增长。

2005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为6580.8元,同比增长6.2%。

工薪收入仍是居民收入主体,占居民总收入比重68.8%,对拉动居民收入增长起到主导作用。

由于工薪收入增长缓慢,使我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趋缓。

2、经营净收入增长快。

随着各级政府加大扶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力度,同时鼓励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分流人员转行从事个体经营,以及整体个体经营行业经营效益好转,使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

2005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836.7元,同比增长16.4%。

经营净收入占居民总收入比重8.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

3、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

随着离退休金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以及低保范围不断扩大,社会救济收入进一步的提高,使居民家庭转移性方面的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2005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1996.9元,同比增长17.2%。

其占居民总收入比重20.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其中:

离退休金和养老金收入增17.1%,社会救济收入增62.8%,保险失业保障金收入增24.5%。

4、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

2005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45.6元,同比增长34.2%。

但值得注意的是,居民收入差距呈进一步拉大的态势。

2005年,城镇高收入户收入大幅增长,低收入户收入仅有微小增幅,使得城镇贫富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调查资料显示,占调查户总数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2446.7元,较上年增加3763.1元,增长20.1%,增幅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11.1百分点。

占调查户总数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7元,比全区平均水平少6230.1元,低69.9%,同比仅增36.4元,增幅1.37%。

2004年广西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为0.289,2005年已达到0.328。

占调查总户数五分之一的高收入家庭,收入占到总体收入的34.9%,而占调查总户数五分之一的低收入家庭,收入仅占总体收入的9.3%,仅为高收入层拥有收入的26.5%。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05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494.7元,比上年增加189.4元,增长8.2%,增速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

是1997年以来我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的又一年。

[2]

2.2.2农业基础薄弱,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1、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2005年开春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种子价格上涨幅度在20%左右,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

据我们对32个市、县早稻中间消耗的抽样调查,2005年我区早稻生产每亩消耗成本为199.9元,比上年增长22.9%;晚稻生产每亩消耗成本也增长了22.8%。

2005年我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达到110.5,据此测算,由于农资价格上涨,2005年我区农民人均多支付105元,拉低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少增长4个百分点。

2、煤、电、油、运等供应紧张。

近年来,我区和全国各地一样,农村煤、电、油、运等供应问题也较为突出,特别是农村电力供应,每年岁末年初,农村一些地方电力供应极不正常,白天基本没电,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影响了农村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3、水灾、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

2005年我区天气出现了三个“极端”,一是极端干旱,二是极端洪灾,三是极端高温,灾害不断,给灾区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损失。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年受灾人口2312万人,受灾农作物142.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130亿元,人均损失约30元。

4、部分农产品价格回落,依靠农产品价格支撑农民增收的作用减弱。

虽然2005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有翘尾因素,继续保持较高价位运行,但进入第三季度以后,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回落,全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100.02为,比上年降低18.7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支撑农民增收的作用大大减弱。

5、受周边地区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我区一些养殖户损失严重。

2005年我区相邻的一些周边地区发生了禽流感疫情,对我区家禽养殖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家禽价格暴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特别是家禽养殖大户损失更为严重。

据有关部门调查测算,2005年因禽流感影响,我区养殖户损失约7亿元。

2.2.3各市出口形势较好,区直进出口公司出口有所下降

2005年,区直进出口公司累计出口33767万美元,同比下降12.4%;各市累计出口253974万美元,同比增长26.8%,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8.3%。

1-12月份,除来宾市累计出口同比下降26.5%外,其他13个市均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钦州市增长119.6%,河池市增长48.5%,崇左市增长47.1%,百色市增长44.9%,南宁市增长44.2%,北海市增长36.3%,桂林市增长28.7%,玉林市增长20.7%,梧州市增长20.5%,防城港市增长18.5%,柳州市增长8%,贵港市增长7.3%,贺州市增长0.4%。

2005年全年出口累计超过1亿美元的市有8个,分别是:

崇左市4.12亿美元,南宁市3.09亿美元,桂林市3.08亿美元,柳州市2.83亿美元,玉林市2.59亿美元,梧州市2.45亿美元,北海市1.33亿美元,钦州市1.14亿美元。

[2]

2.2.4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市场需求约束较大、煤炭输入困难较多、主要原材料供应趋紧价格上升、部分工业品价格在供求变化中波动较大,工业持续快速增长难度加大

2.2.5融资渠道和手段单一,项目前期工作滞后,保持相应的投资规模难度加大

2.2.6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2.3经济发展优势

2.3.1经济增长持续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9年广西财政收入总量突破960亿元,增量连续三年超过1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突破600亿元,增幅在全国排位首次进入前8名;地税收入超过35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1%;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587.7亿元,增长35.5%;各项贷款余额7363.2亿元,增长44.1%,预计全年增量将达2253.2亿元,创历史新高。

2.3.2结构调整进展快,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

全部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到2001亿元,增长2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8.5%。

农副食品加工、电力、冶金、化工、汽车、机械、建材等支柱行业合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30%左右,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6%。

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的企业比上年增加2家,达到16家。

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9.9%。

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

粮食总产量1551.6万吨,增长0.82%;糖料蔗产量增长15.6%;鲜蚕茧增长14.7%;水果增长13.1%。

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3亿元,增长6.5%。

重点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300多万户,辐射带动约190万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273亿元,增长14.3%。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6000万吨,达到6300万吨,增长27.3%;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517亿吨公里,增长16.8%。

全区旅游总收入430亿元,增长17%。

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比例为21.6:

39.7:

38.7,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比重34.1%,提高1.1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

城镇化水平由上年的34.6%提高到36.2%。

2.3.3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建设加快推进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6亿元,增长31.5%。

其中,城镇投资完成2630亿元,增长31.7%。

投资继续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技改投资增长41.8%;工业投资增长32.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

社会投资快速增长,其中民间投资1468亿元,增长43%。

桂林至兴安高速公路等96个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实现新开工。

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累计完成投资82亿元。

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项目民心工程全面实施。

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大会战项目全部开工。

龙滩水电站首批机组,钦州、防城港、贵港火电厂,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华银氧化铝一期等69个续建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北海林浆纸、防城港钢铁、湘桂铁路扩能改造、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

2.3.4开放合作成效显著,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及九大论坛、第二届泛北部湾合作论坛成功举办,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由共识走向实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经济区开放开发生机勃勃,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

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年引进区外境内资金实际到位突破1000亿元,增长74.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7.9%。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9.2%,其中出口增长42.3%。

  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和电子监察系统建立并运行。

企业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改制708家。

“乡财县管”改革范围扩大到41个县(市、区)。

广西北部湾银行、铁路投资集团、交通投资集团等投融资平台抓紧组建。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合理制定水资源费收费标准。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扎实开展。

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落实。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金融保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粮食流通、科技、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2.3.5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生态环保建设加强

  自治区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区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开展节能减排“百日行动”。

全年关停小火电机组39台共计装机容量63万千瓦,淘汰炼铁产能41.4万吨、炼钢504.9万吨、铁合金29.53万吨、水泥258.8万吨、造纸37.3万吨。

10个行业40家重点耗能企业在全国率先开展能效对标考评;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97%;全国第一个非粮燃料乙醇项目建成投产,车用燃料乙醇汽油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重点二氧化硫治理工程项目全部按期开工,全区近50家制糖企业实施治污工程。

11大节能环保生态项目按计划开工,生态工程加快建设。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成效显著。

2.3.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第三轮创新计划全面完成。

“两基”攻坚战胜利告捷,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6万人;普通高校招生15.2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88个县(市、区),农民参合率达77.35%。

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强。

第十一届全区运动会成功举办。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0元,增长23.2%;农民人均纯收入3224元,增长16.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8亿元,增长18.6%。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4.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88万人次;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5.35万、339.31万和223.75万。

新建五保村388个,累计建成6521个。

农村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减少11万人左右,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25万人以上。

自治区为民办10件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03年以来的五年,广西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2%;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48.8%。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

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接近40%,成为第一大产业;与2002年相比,工业比重提高6.4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7.9个百分点。

发展后劲大大增强。

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9223亿元,年均增长28.8%;300多个重大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

五年新增高速公路1057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4844万吨,电力装机容量1239万千瓦。

改革开放深化拓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广西区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及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突破,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30.7%,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9%。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9%,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5.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万人次。

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大石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和谐社会建设呈现新局面。

[3]

3、对广西省的优势分析

3.1区位优势

广西地处在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在区域合作中地处“一轴两翼”的“M”型区域合作、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两廊一圈”区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北部湾(广西)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多层叠加的区域合作的核心地位;同时广西又是我国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又沿江的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尚未开发的省区;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自由区建设的推进,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迅速凸显出来,面临多区域合作叠加发展机遇。

①沿海优势方面:

广西海岸线曲折,拥有大小港口21个,形成“天然港群海岸”,其中适合建设泊靠能力万吨以上的有防城、钦州、北海、珍珠、铁山等5个港口,最终开发潜力达年吞吐能力2亿吨以上。

广西沿海港口同时具有水深、避风、浪小等自然特点,距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的港口都较近,北海港距香港港425海里,钦州港距新加坡港1338海里,防城港距越南海防港151海里,距泰国曼谷港1439海里。

②沿江优势方面:

珠江水系的西江,纵横广西境内梧州、贵港等城市,西通云南、贵州,东经广州出海,河道运输能力仅次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在广西境内有年吞吐能力万吨以上的内河港口77个。

西江下游的梧州市,是广西内陆口岸一个历史悠久的商埠,下航至香港、澳门仅400公里左右,梧州港为中国第六大内河港口。

3.2海洋资源优势

除了农业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外,随着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发开放,泛北部湾(广西)经济开发区的海洋资源优势逐渐突显。

北部湾是高生物量的海区,也是中国著名热带渔场,有500多种鱼类,220多种虾蟹类,盛产驰名中外的合浦珍珠。

沿海红树林10.8万亩,居全国第2位。

海岸带拥有大量的钛、石英砂、磷钇矿等矿藏,北海市西南附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