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传统故事廉洁的文化故事三篇最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32187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洁文化传统故事廉洁的文化故事三篇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廉洁文化传统故事廉洁的文化故事三篇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廉洁文化传统故事廉洁的文化故事三篇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廉洁文化传统故事廉洁的文化故事三篇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廉洁文化传统故事廉洁的文化故事三篇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廉洁文化传统故事廉洁的文化故事三篇最新.docx

《廉洁文化传统故事廉洁的文化故事三篇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洁文化传统故事廉洁的文化故事三篇最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廉洁文化传统故事廉洁的文化故事三篇最新.docx

廉洁文化传统故事廉洁的文化故事三篇最新

 

  廉洁的文化故事篇一:

公仪休拒鱼

  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

问其原因,他说:

“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接受,现在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己俸禄买鱼吃,如果现在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

所以我不能接受啊。

”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廉洁的文化故事篇二:

新鞋踩泥

  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

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轿见闻:

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

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小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

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

“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

”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

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后来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廉洁的文化故事篇三:

灭官烛看家书

  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

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

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

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

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

后来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

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廉洁的文化故事篇四:

孔繁森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

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

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

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

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

“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

”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

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

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廉洁的文化故事篇五:

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

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

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

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白居易升堂后问道:

“你们哪个先讲?

”赵乡绅抢着说:

“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

”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

“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

”白居易沉下脸说:

“什么理长理大?

成何体统!

”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

“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

”白居易微微一笑说:

“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

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

白居易厉声喝道:

“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

”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廉政文化小故事篇1:

孔子的廉政思想“节用爱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始祖,被尊称为“圣人”和“万世师表”。

  孔子自幼家境贫寒,3岁丧父,是母亲颜氏将他抚养长大。

后做小官,官职最高到主管鲁国的司法,此后便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进行讲学授徒,整理典籍,他的言论被其弟子收集于《论语》中。

  孔子的思想精华在于“仁政”和“德治”即“节用爱人”。

在《论语?

述而》中记载: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集中体现了其廉政思想。

  孔子在《论语?

学而》中说:

“温、良、恭、俭、让”,把“俭”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之一。

“节用”,即不奢侈,是指生活上革奢务俭,经济上节约财政开支,宽厚民力,使民以时,不掠夺农民,奖励生产等。

“节用”的经济思想也是治国施政的根本基础,因为为政奢侈,必导致伤财,伤财必害民,故爱民必先节用。

节用之后,实施仁政才会有丰厚的经济基础。

“节用”是薄敛的前提,孔子反对官府对民众过多的压榨,要求他们“惠民”、“敛以从薄”,这样百姓才能“近者悦,远者来”,国家也才能“足食、足民、民信之”。

  孔子认为,“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指出,做官的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爱人”二字是孔子以德治天下廉政思想的高度浓缩。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直接把“仁”与“爱”结合,反映了孔子要求执政者从自身做起的思想,“政者正也,子帅不正,孰敢不正”。

孔子还具体指出了做官者应当具备的五种美德:

一是施民以实惠而自己不贪求;二是使民劳作有度而不生怨言;三是行仁政;四是安泰自若而不傲慢;五是容貌威严但不让人生畏。

同时应该摒弃的四种恶政是:

“虐、暴、贼、有习(小气)”。

  孔子的“节用爱人”思想是我国古代廉政思想中的宝贵财富,我国历代廉吏无不以此为其廉政的基本出发点,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内涵,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曾激励了许多从政者廉洁自励,拒贿反贪,对后代臣民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廉政文化小故事篇2:

铜臭的由来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在位时,上至公、卿,下至郎、吏,都订有明价。

当时有个叫崔烈的人,特别透过上层的关系,以一半的价钱(5百万钱)买到一个订价千万的司徒官职,消息传开,议论纷至,崔烈的官誉也大受影响。

  有一天,他问他的儿子崔钧:

我现在位居三公之首,社会上有什么看法?

崔钧回答:

父亲年轻时名声很好,况且当过太守、九卿等要职,议论的人说你当上三公很合理;但现在你真的当上了,反而让人觉得非议和失望。

崔烈急忙问为什么?

崔钧则说:

大家都说你身上有股『铜臭』味。

崔烈一听大怒,拿起手杖就向儿子打去。

而铜臭一词即源于此。

  买官卖官,自古有之。

其方式不外有二种,一种是利用各种名义,如婚丧喜庆、诞辰乔迁,以及藉送往迎来等方式,在平常就打好关系;当然,平日有注意打点者,升官自然会有他的份。

  另一种方式,则是公开卖官鬻爵,毫不掩饰,当然买官的帐,最后还是算到老百姓的头上。

时至今日,公开卖官鬻爵已不复见,但靠平常之捐输以做好人际关系者,仍有所闻,基本上铜臭味可能没那么重,但酒肉臭味,则到处弥漫。

而讲到铜臭和酒肉臭,二者大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廉政文化小故事篇3:

于谦廉政故事“要留清白在人间”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入京》

  于谦,字廷益,明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他为官清廉,关心百姓,不畏强暴,刚正不阿。

着有《于忠肃集》。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围攻北京,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任兵部尚书,主持军事,成为“救时宰相”。

此后一直主持朝政。

天顺元年(1457年),“守门之变”后被害。

  宣德初年,他受命巡抚按江西,他到任后,平反冤狱,打击富豪,为民请命,安抚流离,政绩卓着,很快便得到明宣宗的重视,亲自手书于谦之名授与吏部,任命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当时他年仅三十三岁。

  正统六年,于谦上书说:

“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

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

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

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

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

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

”下诏令照此执行。

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

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

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

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

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

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

  于谦居官三十五年,一直兢兢业业,不贪私利,将一世清白留在了人间,深为后人称颂。

当时,官场腐败,贿赂公行。

尤其是英宗即位后太监王振把持朝政,勾结内外贪官污吏,擅作威福,大臣进京,必须馈送重金厚礼,否则后果难堪。

然而于谦一身正气,决不随波逐流。

他每次进京,只带随身行装。

好心人怕他遭殃,劝说:

“你不带金银入京,也应带点土特产品送一送啊!

”他举起袖子笑笑说:

“我带有两袖清风!

”于谦身居兵部尚书大任后,“口不言功”,“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所居仅蔽风雨”,常被“错认野人家”。

他曾作诗形容他的床“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

他遭诬谄被杀,抄家时,竟“家无余资”。

抄家者见正屋紧闭,还上了锁,认为必是钱财藏其内,打开一看,原来都是皇帝赏赐的物品。

  于谦死后,石享的党羽陈汝言代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贪脏累计巨万,英宗召集大臣去看,变了脸色说:

“于谦在景泰受重用,死时没有剩余财产,陈汝言为什么那么多。

”石享低下头不能回答,天顺三年(1459年),石享被关进监狱,第二年死在那里。

天顺五年,曹吉祥谋反全族被处死,于谦的冤案才真相大白。

  他曾经在16岁那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正表明了他一生为官的原则:

不与世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的理想,清廉刚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廉政小故事

(一):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廉政小故事

(二):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

“好白嫩的手啊!

”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

“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

”和坤羞愧而去。

  廉政小故事(三):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

“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

“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廉政小故事(四):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

“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

”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廉政小故事(五):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

“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廉政小故事(六):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之后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之后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所以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廉政小故事(七):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

“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廉政小故事(八):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理解,说:

“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理解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我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廉政小故事(九):

  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

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

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

“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

“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

”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

“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

“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

”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

“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

”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

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

“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

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廉政小故事(十):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

“古人云:

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我的操守。

  廉政小故事(十一):

  白居易怒打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

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

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

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白居易升堂后问道:

“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

“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

”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

“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

”白居易沉下脸说:

“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

”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我送的礼,连忙说:

“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

”白居易微微一笑说:

“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

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

白居易厉声喝道:

“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

”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至于这些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廉政小故事(十二):

  灭官烛看家书

  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

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

他猜想这必须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

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我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

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我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景,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

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廉政小故事(十三):

  新鞋踩泥

  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

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我的一次乘轿见闻:

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

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细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

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细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

“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

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之后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廉政小故事(十四):

  公仪休拒鱼

  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

问其原因,他说:

“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理解,此刻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我俸禄买鱼吃,如果此刻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理解啊。

”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廉政小故事(十五):

  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

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

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

”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

”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我的珍宝吧!

”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

之后,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1.来一场荡涤思想尘埃的观念大洗礼,来一次扫除思想障碍的头脑大风暴。

  2.为大胆干事的干部吃下“定心丸”,为大胆创业的干部注入“强心剂”。

  3.大兴闻风而动、雷厉风行之风,大兴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之风。

  4.“小毛病”是“大问题”的前奏,“小甜头”是“大苦果”的诱因。

  5.工业大发展推动经济大提速,产业大提升实现发展大跨越。

  6.创新理念的差距是最大差距,创新发展的短板是最大短板。

  7.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产出;没有大招商,就没有大发展。

  8.准确认识中国经济的大逻辑,清晰把握时代发展的大方向。

  9.以大格局体现担当的“宽度”,以大境界提升担当的“高度”。

  10.既是一场大学习、大觉醒,又是一场大实践、大变革。

  11.既要抓大放小、以大带小,又要以小见大、知微见著。

  12.把管党治党作为最大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

  13.把实事求是作为最大担当,把推动发展作为最大导向。

  14.“螺丝钉”也能发挥大作用,“小天地”同样施展大作为。

  15.小处着力方能成就大事业,小处尽失早晚会栽大跟头。

  16.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17.提升大抓落实的政治自觉,凝聚大抓落实的思想共识。

  18.规模大突破,结构大优化,项目大招引,平台大提升。

  19.最大的危机是素质的危机,最大的挑战是能力的挑战。

  20.锤炼党性修养的“大熔炉”,洗礼思想政治的“大课堂”。

  21.实现思想观念的“大提升”,推动重点工作的“大提速”。

  22.最大程度地调动治理资源,最大限度挖掘发展潜能。

  23.伟大事业催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

  24.在融入大局中精准施策,在服务大局中精准落地。

  25.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26.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防止小管涌沦为大塌方。

  27.思想阻力是最大的阻力,观念障碍是最大的障碍。

  28.在看清细节中把握大势,在把握大势中抓住细节。

  29.在长见识上下更大功夫,在长本领上有更大收获。

  30.思想解放是最大的解放,思想力量是最大的力量。

  31.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32.最大力度提振各方信心,最大强度激发市场活力。

  33.把握大势才能明辨方向,着眼大事才能切中要害。

  34.在大抓落实中破解难题,在大干实事中创造业绩。

  35.大项目大产业生机勃勃,大工地大建设如火如荼。

  36.彰显战天斗地的大气魄,干成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37.抓落实必须大力“提神”,抓落实必须大幅“提标”。

  38.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

  39.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改革的大突破。

  40.改革的大突破,观念的大转变,思想的大解放。

  41.观念“大转变”,思想“大解放”,改革“大突破”。

  42.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培育内引外联大产业。

  43.用小切口折射大主题,用小故事展现大图景。

  44.最大的风险是不发展,最大的弱项是慢发展。

  45.以大开放形成大格局,以大格局带动大发展。

  46.最大资源优势在生态,最大空间优势在区位。

  47.常思大局,其去有向;常观大势,其为有力。

  48.对思想来一次大洗礼,对问题来一次大起底。

  49.突出问题的“大排查”,干事能量的“大补给”。

  50.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时刻心系“国之大者”。

  51.激情飞扬的“大建设”,激动人心的“大项目”。

  52.改革大突破,制度大创新,力量大凝聚。

  53.以大学习武装头脑,以大宣讲凝聚共识。

  54.站位高才能格局大,视野阔才能作为大。

  55.发端于思想大解放,得益于开放大发展。

  56.大事业需要大担当,大担当需要大情怀。

  57.大战彰显制度优势,大考提升治理能力。

  58.安心者能修得大艺,专心者能成就大事。

  59.干大事要有大机遇,成大事要抓大机遇。

  60.小疏忽酿成大事故,小细节决定大成败。

  61.重大风险考验面前,巨大压力测试之下。

  62.党政军民学大动员,东西南北中大会战。

  63.发端于思想大解放,得益于开放大发展。

  64.在大调研中求真经,在大落实中显担当。

  65.安全是最大的责任,安全是最大的幸福。

  66.大发展需要大稳定,大发展需要大项目。

  67.大发展需要大战略,大战略需要大手笔。

  68.顶层谋划的大设计,转型跨越的大思路。

  69.把岗位当“大舞台”,把任务当“大熔炉”。

  70.防控疫情“大熔炉”,抗洪抢险“大考场”。

  71.全力应对“大环境”,全速抢抓“大机遇”。

  72.为官不为大祸害,尸位素餐大腐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