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880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4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验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验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验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验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验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验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

《验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验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验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

验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

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45小题,共5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仅由血液、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

C.只要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正常,人体的内环境就可以保持稳定

D.血钠过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并影响兴奋传导

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可以进行双向传导

B.兴奋可在树突→细胞体→树突→突触间传递

C.增大离体神经元外Na+的浓度可增大静息电位

D.刺激传出神经或感受器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3.右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4.右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a、b表示刺激位点,A、B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A表示感受器,B和肌肉组成效应器

B.大脑的高级功能包括学习、记忆、语言和思维等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分别刺激b点、肌肉A处,电流表指针将对应发生1次、2次偏转

5.右图表示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黏膜

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胃泌素,作用于

胃黏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幽门黏膜G细胞分泌的胃泌素需经组织液的扩散和血浆的运输等才能到达作用部位

B.条件反射过程只需要高级中枢的参与

C.据图可知,胃黏膜壁细胞的相关分泌活动受神经和体

液的双重调节

D.如胃酸分泌增多时具有加强胃泌素分泌的作用,这种

调节机制称为正反馈调节

6.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D.该实例中体现了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直接支配

7.下图中X、Y、Z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

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切除Y,则丙的分泌量不变

B.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

C.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

D.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这属于人体的负反馈调节

8.右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某种激素。

有关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寒冷的环境中,③的分泌增加

B.动物迅速奔跑时产热增加,体温就维持在较正常值高的水平

C.寒冷环境下动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体温恒定

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会减少

9.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表示胰岛素,可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来降低血糖浓度

B.b表示机体在寒冷刺激下由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

C.c是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D.a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它的分泌只受下丘脑的调节

10.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由免疫细胞产生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C.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D.吞噬细胞和T细胞均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1.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

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D.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

12.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a表示的是浆细胞;

2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

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

④方框内细胞也是免疫细胞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免疫接种包括两种方法:

①注射抗体,②注射抗原。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的治疗属于方法②

B.方法①在接种对象体内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

C.方法②是通过使人体患病然后获得免疫力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预防一些传染病

14.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人因意外导致胸腺功能完全丧失,则此人丧失了一切免疫能力

B.细胞d可将靶细胞裂解后直接将抗原消灭,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a、d细胞能识别抗原,⑤免疫不能单独将结核杆菌完全消灭

D.吞噬细胞、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15.按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成若干亚群,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

有人将上述两种T细胞暴露于HIV中,并测得细胞存活的情况(如右下图)。

则下列相关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A.对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而言,机体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B.Tc细胞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细胞的正常凋亡

C.HIV的遗传物质是RNA

D.艾滋病患者体内的Tc细胞变化不大,特异性免疫能力

基本不受影响

16.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

D.新摘未成熟的红柿,每篮放木瓜二、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17.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

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

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

假定在单侧光照射

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

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18.下列生产或实验过程中不能使用吲哚乙酸的是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19.如图所示,图甲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图甲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A.m

B.X=i

C.n

D.X>i

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刚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

B.根的向重力生长与顶端优势说明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植物激素都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与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相似的作用

21.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B.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C.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D.不同植物的枝条可能要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

22.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23.右图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

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个体数的关系是a>b>c

③三个种群出生率的关系是a>b>c

④三个种群迁入率与迁出率之比的关系是a>b>c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②③④

24.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25.右图是对某地种植的广东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增加B.种群密度上升

C.环境阻力不变D.营养级能量降低

26.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

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

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种内斗争都较弱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27.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

  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估算公式是:

标记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

28.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

竞争强度:

弱→强→弱

B.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

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

率仍大于死亡率

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29.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蝎个体数、

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0.下列有关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31.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的种群密度

B.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不适于用样方法,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土壤中的小动物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D.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中

32.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33.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

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由该种成年鱼、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浮游藻类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34.如右图所示,A表示某种鹰的数量变化情况,B可能代表的是

A.鹰的天敌B.与鹰为共生关系的种群

C.寄生在鹰体内的生物D.被捕食的种群

35.分析以下实例,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白蚁消化道中的鞭毛虫为其提供纤维素酶 

②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诉同类 

③菜粉蝶为十字花科植物传粉,但其幼虫菜青虫又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

④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 

⑤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

可能的

答案

种内

互助

种内

斗争

互利

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种间

互助

A

B

C

D

1

3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水平结构不能体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B.森林植物的垂直分层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C.群落中植物的种类越多,动物的种类也越多

D.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37.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可以不同于自然演替

B.“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的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发生替代

C.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

D.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38.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C.云山林和杂草群落的优势物种是不同的

D.小叶树种阶段群落中一定可以找到②中的所有杂草

39.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更适宜鸟类的生活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4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无机盐和太阳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蚯蚓、蜣螂、乳酸菌和酵母菌属于分解者

C.原核生物中的颤藻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D.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细菌属于分解者,少数细菌属于生产者或者消费者

4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一定是生产者

B.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C.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42.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则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密度下降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D.物种丰富度变大

43.如图所示表示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括号中的字母表示能量值,初级

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为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在A、B处加上标有细胞呼吸的箭头

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n-a

C.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n-a-b

D.粪便中的能量a属于第二营养级

44.如果一个人食物中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那么此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最多约消耗植物

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

45.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生产者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A→C生产者净生产量降低的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

C.在不破坏草场的前提下,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最大放

牧量为B点所对应的放牧量

D.D点对应的放牧量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46.(14分)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的巨大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预防、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请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并转运性激素。

材料二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而靶器官对其敏感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这是

妊娠期一种正常的生理性抵抗。

此现象随孕周增加而加重,为代偿下降的胰岛素

敏感性。

其分泌量也相应增加(用“→”表示)。

尽管所有孕妇在妊娠期都有上述

调节过程,但少数人却发生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衰竭而使血糖升高,导致妊娠期

糖尿病发生。

(1)器官甲是________。

“器官甲→垂体→器官乙→雌激素”的过程体现了雌激素分泌的________调节。

“器官甲→胰腺→血糖”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

(2)SHBG的分泌过程中,雌激素与胰岛素表现为________作用。

(3)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量______,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_____(填“增强”或“减弱”)。

(4)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胎儿在发育中利用________。

47.(12分)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

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

A.180°≥α>0°B.180°≥α≥90°C.90°≥α>0°

②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

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③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做________(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做出比较。

(3)右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___、茎的远地侧的是________。

48.(7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头/km2;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先(增加/减少)。

(3)假设该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

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

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②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

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

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

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

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

 

49.(12分)请根据甲图所示的食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未利用、

和。

(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4)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

(5)如果水体发生污染,则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C

C

B

C

C

B

D

B

D

C

D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B

A

C

C

D

A

D

D

B

D

B

A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D

A

D

D

C

A

D

C

D

A

B

C

B

D

C

答案

1-35每题1分,36-45每题2分,共55分

46.(14分)

(1)下丘脑 、分级 、神经-体液调节 

(2)拮抗 (3)减少 、减弱 (4)葡萄糖

47.(12分)

(1)需要 

(2)①90°≥α>0° 

②不一定 ③纵切 (3)B、C

48(7分)

(1)2.2、2

(2)增加

(3)①同一 ②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

49.(12分)

(1)食物链食物网

(2)自身呼吸释放、流向分解者

(3)18.5%(4)增加(5)鲈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