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632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

中级无机化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供学完了基础化学原理、元素无机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后继续无机化学之用,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尽量运用结构化学、物理化学等理论知识来解决无机化学问题,使大量的貌似杂乱无章的无机化学元素化学和化合物的描述性知识得以系统化、条理化和规律化,使无机化学的教学在理论水平上有较显著的提高,使学生对现代无机化学的一些新领域、新知识和新成就有所了解,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授课时间

自学时间

第一章

绪论

2

4

第二章

法定计量单位在化学中应用

2

4

第三章

核和元素

4

8

第四章

原子参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6

12

第五章

分子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

6

12

第六章

酸碱理论与非水体系

4

8

第七章

对称性和群论基础

6

12

第八章

无机化学中的热力学问题

4

8

第九章

过渡元素通论和第一过渡元素

4

8

第十章

重过渡元素

4

8

机动

2

总课时

44

三、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中级无机化学的课程要求和无机化学近50年的进展。

§1-1无机化学的沿革与复兴

§1-2无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可能方向

(二)要求

1、了解本课程教学目的;

2、介绍无机化学的近50年进展,特别无机化学研究的最新前沿内容。

第二章法定计量单位在化学中的应用

(一)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法定计量单位制的构型和法定计量单位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1法定计量单位制的构成

§2-2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3法定计量单位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要求

了解法定计量单位构成和法定计量单位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单位使用上规范化。

第三章核和元素

(一)内容

本章主要是介绍核的结构模型和核的性质在化学中的应用,核的稳定性和核衰变模型以及核反应和核反应与新元素的合成和元素周期发展远景。

§3-1原子核结构

§3-2核的性质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3-3核力和结合能

§3-4核的稳定性和核衰变模型

§3-5核反应

§3-6元素

(二)要求

了解核的结构和核自旋在化学中的应用;

1、了解核的稳定性和核衰变模型;

2、了解新元素合成的方法。

第四章原子参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一)内容

本章主要进一步讨论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荷径比等原子参数及其元素氧化态的表现和第二周期性。

§4-1元素周期律

§4-2原子参数的周期性

§4-3元素氧化态的表现

§4-4第二周期P区元素与同族元素重元素的比较

§4-5第二周期性和原子模型松紧规则

§4-6第六周期中过渡元素的不规则性

(二)要求

1、掌握屏蔽常数计算和在电离能理论计算、电负性计算P区元素氧化态表现。

2、了解元素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表现,第二周期性和原子模型松紧规则及第六周期重过渡金属元素的不规则性。

第五章化学键理论及其分子间作用力

(一)内容

本章主要进一步讨论共价键、离子键理论和分子参数和分子间作用力及离子晶体中晶格能的计算。

§5-1共价键

§5-2离子键

§5-3分子间作用力

§5-4极化理论及其应用

(二)要求

1、了解晶格能的理论计算,共振论;

2、掌握电子对理论、极化理论及其应用。

第六章酸碱理论与非水体系

(一)内容

酸碱化学是最重要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之一,本章主要介绍近代酸碱理论和非水体系的化学行为。

§6-1近代酸碱概念

§6-2酸碱强度与分子结构

§6-3非水溶剂中的化学反应

(二)要求

1、了解酸碱电子理论的发展史及非水体系的化学行为,介绍几种重要的非水溶剂;

2、掌握酸碱质子论(HSAB)

第七章对称性和群论基础

(一)内容

对称性的知识是化学工作者一种必备的常识,本章主要讨论分子的对称性即点对称性、特征表标表、可约与不可约表示以及群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等问题。

§7-1对称性

§7-2对称操作和对称元素

§7-3点对称操作群

§7-4特征标表

§7-5对称性和群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二)要求

1、掌握对称和对称元素,能用对称操作原理讨论简单的无机分子结构;

2、了解群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无机化学中的热力学问题

(一)内容

热力学是判断和讨论化学反应问题的重要依据,本章通过ΔH、ΔG、ΔS和Ellingham图、氧化态和自由能等,讨论无机化学问题。

§8-1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8-2用热力学讨论无机化学问题的一般步骤

§8-3晶格能和波恩-哈伯热化学循环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8-4Ellingham图及其在冶金方面的应用

§8-5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电极电势

§8-6无机反应中的耦合现象

(二)要求

1、通过学习,要求掌握用ΔH、ΔG、ΔS、标准电极电势等讨论无机化学中常遇到溶解度、氧化态稳定性;

2、了解Ellingham图及其在冶金方面的应用。

第九章过渡元素通论和第一过渡系

(一)内容

元素无机化学是无机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离开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反应等“化学事实”就不成其为无机化学,本章主要讨论过渡元素通论和第一过渡元素系元素,通过前面所学的理论原理来具体分析和解决元素化学中的具体问题。

§9-1过渡元素引论

§9-2d轨道的特性与电子构型

§9-3单质和化合物制备的一般方法

§9-4过渡元素的物理性质

§9-5氧化态及其稳定性

§9-6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二)要求

了解过渡元素的定义,能用已学理论原理讨论过渡元素性质、单质和化合物制备的一般方法。

第十章重过渡元素

(一)内容

重过渡元素是指第二、第三系列过渡金属元素,与第一系列过渡元素相比,重过渡元素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本章主要介绍重过渡元素的特点和ⅣB-ⅦB族重过渡元素,ⅠB-ⅡB重金属元素、铂系金属元素。

§10-1重过渡元素

§10-2ⅣB-ⅦB族重过渡元素

§10-3铂系金属

§10-4ⅠB-ⅡB金属元素

(二)要求

了解重过渡元素的通性和重过渡元素的性质。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

高等有机化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为化学专业本科函授生所开设。

计36个学时。

目的是使学生在已有的专科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础上深入一步,在有机化学领域内获得进一步的知识。

本课程共分五章,以结构、立体化学和反应历程为主。

前四章主要从“静态”角度讨论共价键、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芳香性、立体化学,后一章主要从“动态”角度讨论重排反应和周环反应。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章节

标题

课时

第一章

共价键

6

第二章

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

8

第三章

芳香性

6

第四章

立体化学

8

第五章

重排反应

6

总结与测验

2

各章主要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章:

价键理论的基本观点,杂化轨道理论,共振论,分子轨道理论。

要求:

掌握价键理论的基本观点;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基本概念;化学键的本质;轨道杂化及分子形状;共振论的基本要点及书写规则;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大致要点。

了解化学键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意义。

第二章:

共价键的极性和偶极矩;诱导效应;电子离域和共轭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应用。

要求:

掌握电负性与共价键极性的关系;偶极矩的定义;分子的极性与分子空间结构的关系,能大致判断简单分子的偶极矩方向。

了解静态诱导效应的定义,掌握诱导效应的传递和相对强度规律,能应用诱导效应解决一些反应机理上的问题。

了解电子离域和共轭效应的关系,掌握共轭效应的几种形式、其传递与相对强度规律,能用之解决一些反应问题。

第三章:

Huckel规则;环状体系的芳香性;同芳香性和反芳香性。

要求:

掌握Huckel规则;能利用此规则判断各种非苯系芳烃(分子或离子)的芳香性情况。

了解同芳香性、反芳香性的概念。

第四章:

顺反异构;对映异构;构象与构象分析;反应过程中的立体化学。

要求:

掌握顺反异构的命名;构型的确定;碳-碳双键、碳-氮双键、氮-氮双键以及环状化合物的顺反异构;掌握对称性、非对称性、不对称性、手性、前手性中心、前手性分子、手性合成等概念;能一般分析有机反应中的立体化学;掌握构象概念,了解环状烷烃的构象,了解构象对化合物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了解立体选择反应和立体专一反应(加成、消除、取代等)。

第五章:

亲核重排;亲电重排;自由基重排。

要求:

掌握最典型的亲核重排、亲电重排反应的机理、立体化学等,并了解重排反应的一些应用;了解自由基重排反应。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物理化学是高师化学专业的有一门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如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学法,来认识和研究化学运动的普通规律,并培养学生能初步运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增强他们在今后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

内容与课时安排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8课时

1、热力学简介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焓

4、热容

5、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运用

6、热化学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8课时

1、一切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法

3、卡诺定律

4、过程的热温熵和熵函数

5、熵增加原理

6、熵的统计意义

7、熵变的计算与熵判据的应用

8、热力学第三定律

9、自由能

10、自由能的计算和应用

11、热力学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与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

12、化学势

第三章相平衡6课时

1、单组分体系

2、相律

3、二组分凝聚体系

4、二组分体系

第四章溶液6课时

1、溶液与组成表示法

2、偏摩尔量

3、理想溶液

4、实际溶液

5、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五章化学平衡6课时

1、化学平衡的条件

2、化学等温方程

3、标准生成自由能

4、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5、一些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六章化学反应动力学7课时

1、反应速度及其测定

2、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简单级数的反应

4、反应级数的测定

5、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6、一些典型的复杂反应

7、化学反应机理的推拟

8、化学反应速度理论

9、光化学

第七章电化学7课时

1、电介质溶液

2、电导

3、强电介质溶液理论

4、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5、电极电位

6、可逆电动势的计算

7、标准电池与电动势的测定

8、浓差电池

9、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10、不可逆电极过程

11、电化学极化

12、电动现象

第八章表面现象5课时

1、分散体系

2、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与蒸汽压

3、润湿与铺展

4、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

5、表面活性物质

6、溶液中固体表面的吸附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一、说明部分

《环境化学》是化学系化学专业专升本函授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采用自学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自学时数56学时,面授时数28学时。

二、教学目的

《环境化学》在掌握污染来源,消除和控制污染,为确定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存在、迁移、转化行为及危害,了解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代谢转化及影响因素、污染物的生物及生态效应。

三、学时安排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为一学期,自学时数56学时,面授时数28学时,合计84学时。

自学时数与面授时数安排如下:

章节

教学内容

自学时数(56)

面授时数(28)

第一章

绪论

2

1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14

7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20

10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10

5

第五章

污染物质的生物效应

10

5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内容:

主要简介环境化学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二、要求:

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内容:

主要介绍大气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迁移,光化学反应基础,重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及其形成机制。

二、要求:

了解大气的层结结构,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

掌握污染物遵循这些规律而发生的迁移过程,特别是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了解描述大气污染的数学模式和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一、内容:

主要介绍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水中重要污染物存在形态及分布,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以及水质模型。

二、要求:

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天然水中的各类污染物的PE计算及PE—PH图的制作。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一、内容:

主要介绍土壤的组成与性质;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和它的作用机制以及主要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与归趋。

二、要求:

了解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粒级与质地分组特性;了解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掌握土壤的吸附、酸碱和氧化还原特性,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主要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化规律与效应。

第五章污染物质的生物效应

一、内容:

主要介绍污染物与生物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机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等过程和污染物质对机体毒性两方面的内容。

二、要求:

掌握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耗氧和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

五、参考书

1、戴树桂主编:

《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晓蓉主编:

《环境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3、朱利中主编:

《环境化学》,杭州大学出版社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

化学教学论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说明: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中学化学教与学理论、内容、方法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从事中学化学工作和开展教学研究初步能力。

要求:

1、使学生明确中学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

2、掌握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教学一般原理和方法。

3、具有分析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4、了解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接受和加工化学教改信息,为独立开展中深化学教学专题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

为达到本学科教学目的,根据学科特点,要重视教学形式多样化,加强实践活动(见习、实习、试讲),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时数:

理论课:

54学时;

考试方法:

笔试(闭卷)

使用教材:

刘知新编《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范杰主编《化学教学论和实验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中学化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言(3课时)

一、内容:

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化学教育的发展史和化学教学论形成改革。

二、要求:

明确本课重要性和研究范围;了解本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学、心理学、化学等)

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化学课程(4课时)

一、内容:

本章叫《课程论》,主要研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具体包括:

化学课程的设置,化学教学大纲,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及教科书体系,教科书评价及国内外课程改革展望。

二、要求:

1、大纲的作用,结构和沿革。

2、教科书的编写原则及评价它的几条标准。

3、了解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及我国化学教材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试教育的弊病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章化学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5课时)

一、内容:

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特征、原则,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名称教法的优缺点和选择教法的原则。

化学学习的类型、特点及影响它的因素,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二、要求:

了解化学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了解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各自的优缺点,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法。

了解化学学习的原理、一般过程和常用方法,掌握直观教具的使用。

第三章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9课时)

一、内容:

能力培养的意义、我国培养能力的目提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以上五种能力的方法。

二、要求:

明确能力培养的意义。

掌握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的一般方法。

着重掌握、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些基本逻辑方法(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证明与证伪和基本的理性方法(抽象、假设)的应用。

第四章化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3课时)

一、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论、化学史教育

二、要求:

五种政治思想教育的范围和渗透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能联系教材内容,对其五个基本原理(物质观、运动观、联系与发展观、量变质变和对立统一观)举例说明。

爱国主义主要通过我国古代、现代、近代、化工方面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紧迫感。

科学态度教育:

勤学苦练,不断探索,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

科学方法论,主要是观察方法,测定数据方法和科学抽象方法的应用。

化学史教育之唯物主义教育,了解中国历史上重大发明的历史2-3例。

第五章化学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实施(9课时)

一、内容:

化学教学系统,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设计方案的实施,实施方案的评价。

二、要求:

了解系统论中“系统”、“信息”、“控制”、“反馈”概念。

对特定的教学系统能设计出程序,并写出教学(评案)3个(不同类型)。

掌握设计的实施步骤——课堂五环节,并能应用“控制论”对课堂教学系统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状态。

能够课后自我分析和评价。

第六章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9课时)

一、内容:

测量、评价、统计

二、要求:

明确测量的意义并分清与评价的关系。

会计算标准分(乙)和试卷的难度、区分度。

会解释2的意义,分清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的区别和各自功能。

第七章化学用语的教学(2课时)

一、内容:

化学用语的范围、化学用语的教学要求

二、要求:

对化学用语“三会”(读、写、用)规范化。

明确化学用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2课时)

一、内容:

基本概念的分类、基本概念的教学要求

二、要求:

1、明确基本概念的范畴。

2、了解形成基本概念的方法和过程。

掌握基本概念的教学要求。

第九章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1课时)

一、内容:

基本理论的范围、作用、教学中注意点

二、要求:

1、明确中学基本理论的分类、作用。

2、掌握基本理论的教学策略。

第十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1课时)

一、内容: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中地位;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体系;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要求。

二、要求:

1、明确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知识中的地位。

2、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分类。

3、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法。

第十一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教学(选教)

第十二章化学与社会联系的教学(1课时)

一、内容:

化学社会联系的教学内容,化学与社会联系的教学重要性,化学与社会联系教学的特点。

二、要求:

1、了解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2、了解化学与社会联系的教学内容

3、掌握化学与社会联系的教学方法

第十三章化学习题的教学(选教)

第十四章化学复习的教学(选教)

第十五章化学教学研究的方法(选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