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内阅读答案6.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283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内阅读答案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内阅读答案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内阅读答案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内阅读答案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内阅读答案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内阅读答案6.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内阅读答案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内阅读答案6.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内阅读答案6.doc

第四课时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学弈》

姓名:

得分:

品读短文,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全国)之善(擅长)弈(下棋)者也。

使弈秋诲(教)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拉)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一起)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奕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第二个人的棋艺比不上第一个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是因为第二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答:

不是这样的。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和成的。

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1、用“—”画出带“儿”的词语。

2、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的游戏项目?

3、这段话中提到了孩子们准备过年的那三件“大事”?

把这三件事称为“大事”,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第五课时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两小儿辩日》

姓名:

得分:

品读短文,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原因)。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高温度的汤水),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判断)也。

  两小儿笑曰:

“孰(谁)为汝多知乎?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我们远,而到了中午时分距离我们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

还以为你比我们多知道一些东西呢?

3、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两小儿所辩问题的复杂性。

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观察分析结论。

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表现得都很在理、坚决。

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了不能决断的态度。

4、写出两句你所知道的孔子的名言。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匆匆》

(1)

姓名:

得分:

□品读片段,完成练习。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它们罢,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它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读文中画“﹏﹏”的句子。

在作者反复的追问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时间容易流逝的无奈的心情。

2、仿照画“—”的句子的写法,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小草枯了,有再长的时候;金钱用了,有再赚的时候;橡皮丢了,有再买的时候。

第六课时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匆匆》

(2)

姓名:

得分:

品读片段,完成练习。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从我脚边()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这些词语写出了时间时间易逝,不能挽留的特点。

2、文中加点的“叹息”是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叹息?

答:

“叹息”就是“叹气”的意思。

作者因为时间容易流逝,一去不再复返,而自己又无力改变这残酷的事实,

所以只能无奈叹息。

第五课时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桃花心木》

(1)

姓名:

得分:

品读片段,完成练习。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

“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

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

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

上午或下午?

一次下多少?

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读画线的句子,注意其中加点的词语。

对于树来说,“不确定”指的是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对于人来说,“不确定”指的是生活给予的困难和帮助都是没数的。

树要学会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而人则要在“不确定”中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是一种由物及人的写法。

2、联系生活实际,你要想到哪些生活中的“不确定”?

我们又应该怎样面对这些“不确定”呢?

答:

比如,有一天闹钟没电了,没有按时闹铃,结果……上学(上班)迟到了;那应该及时检查闹钟;

再比如,吃鱼不小心掐鱼刺,弄得上医院看医生……那应该吸取教训,在下次吃鱼时要小心小心在小心;

又比如,电脑被偷,里面的资料全没有了……那应该准备好移动硬盘,随时给自己的资料做一个备用空间等等。

品读片段,完成练习。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显示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从所填的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

2、为什么种树人“不再来了”?

★第二单元课内阅读训练——《北京的春节》

(1)

姓名:

得分:

□品读片段,完成练习。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和成的。

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1、用“—”画出带“儿”的词语。

2、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的游戏项目?

3、这段话中提到了孩子们准备过年的那三件“大事”?

把这三件事称为“大事”,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第二单元课内阅读训练——《北京的春节》

(2)

姓名:

得分:

□品读片段,完成练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读一读,这些描写突出了除夕的。

2、这段话从各种角度描写了除夕的热闹场景。

按要求摘录相关句子,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香:

色:

声:

这样写的好处是:

★第三单元课内阅读训练——《十六年前的回忆》

(1)

姓名:

得分:

□品读片段,完成练习。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对“我”的问题,父亲平时“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次却“含糊地回答我”,这是为什么?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