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1101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2.docx

《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2.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2.docx

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2

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

(征求意见稿)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以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为核心诉求,以“教学设计,匹配一致;精讲多练,互动生成;善用媒体,讲究效率;持续激励,乐学乐教”为教学指导思想,从教学的准备、组织、过程、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流程设计做最基本的要求。

各学科根据此建议及学科特点,制定本学科教学建议。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思想品德

一、学习课标,领会要求

1、通读课程标准,全面把握其整体要求和设计思路,理解本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

2、了解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大学习模块,并根据它们各自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分别确定其相应的教学策略。

3、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让品德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1、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系统框架和主要内容,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2、对照课标,解读教材,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三维教学目标。

3、结合学生实际,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突出重点,切中难点。

4、精选案例和素材,整合相应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

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

1、分析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生活体验。

2、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准确定位教学起点。

3、了解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关注程度,预测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疑惑点、争议点和课堂意外。

4、在整体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教学设计,力求实效

1、活动设计目的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避免形式化。

2、设计方案要科学,并符合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强。

3、在预测课堂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发生的现象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课前预设。

4、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五、呈现情境,引发思考

1、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从情境冲突中发掘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参与。

3、问题设计切口小,指向明确,深浅适度,有生活背景和实际意义。

六、互动生成,正面引导

1、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有效合作。

2、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以目标生成为落脚点,动态生成教学过程。

3、提倡多元思维,注重正面引导,立足终身发展。

七、关注过程,促进内化

1、注重情感体验,并让学生产生触动,引发思考。

2、避免灌输说教,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不说套话,不说假话。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大胆质疑。

八、多元评价,有效激励

1、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即时作出评价,体现评价的时效性。

2、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倡导发展性评价,而不是简单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诊断。

3、试题命制要体现能力立意,避免误导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或理论。

4、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综合运用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

九、注重实践,知行合一

1、倡导学生自主反思,在明辨是非中修正自身行为。

2、鼓励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内化认知,促进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3、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语文

一.研读课标,领会要求

1.明确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4.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建设多元开放的语文课程。

二.分析教材,确定目标

1.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2.根据阅读课、写作课等不同课型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

3.研究课文特点,确立明晰、具体、恰当、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4.认识文本教学多元解读特点,突出重点,抓准难点,适度取舍教学内容。

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

1.通过预习、课堂观察、检测等途径,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阅读与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确定教学起点。

3.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准备教学问题与情境设计。

4.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开展和实施教学活动,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

四、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联系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创设的情境应具有主题性、开放性、生成性,使探究具有广度和深度。

4.营造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反思、完善自己的认识。

五、关注过程,促进内化

1.教学的过程应注重完整性、流畅性、层递性,努力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促使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以学生体验和问题为出发点,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交流等活动,培养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中自然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4.利用和创造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落实并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学习与运用语文。

六、多元评价,有效激励

1.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即时作出评价。

对学生积极的学习表现,能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偏离语文学习的表现,能进行正确的引导。

2.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能及时给予肯定并适当引导促进提升;对错误或不够全面的回答,能给予引导和点拨;对个性化的回答,能给予鼓励,并探究其是否合理。

3.根据学生的课堂习得,运用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增加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4.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5.课堂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七、立足文本,拓展迁移

1.教学中应该依据文本内容和深层含义设计开放性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

2.有效的拓展迁移应立足文本、尊重文本,与文本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

3.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量适度地拓展迁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4.拓展迁移应注意合理性、实效性、多样性,具有学科特色。

八、精选作业,分层落实

1.布置作业要目的明确,精心选题,有较强的针对性,起到巩固和反馈的作用。

2.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布置作业,数量与难度应适当。

3.教师必须认真及时地批改相关作业,指出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不足,并认真记录,及时总结。

4.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作业的布置中可以设置定量的合作探究类的作业项目,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的质量。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数学

一、学习课标,明确要求。

1.学习“前言”,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2.学习“课程目标”,明确7-9年级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的学段目标。

3.学习“内容标准”,明确7-9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

4.学习“课程实施建议”,明确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明确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二、分析教材,确定目标。

1.通读整套、整册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思路,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整体结构。

2.泛读本章教材,了解本章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3.精读本节、本课时教材中的课题引入、新知识形成和例题的分析过程,明确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挖掘可能蕴涵的教育价值。

4.仔细解答练习和作业中的每一道题,体会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及蕴涵的数学思想。

5.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6.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确定既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

1.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个性差异等状况。

2.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所需的前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具备情况。

3.用绝大多数学生熟悉的事例和能理解的问题引入新课;用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和解答的问题作为例题和练习的基础题。

4.对多数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问题,通过问题细化、分解等方法作适当铺垫。

四、呈现问题,激发思维。

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索新知。

2.从学生实际出发,呈现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

3.从数学在生产、生活及其他学科中的实际应用出发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以致用,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4.适当通过讲数学故事、设置问题悬念、多媒体动态演示等手段,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冲突和探究的欲望。

五、关注过程,促进内化。

1.设计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规律,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设计数学猜想、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公式、法则、定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

3.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分析题意寻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交流,从中辨析概念、剖析思路,找到思路受阻或产生错误的原因,交流问题解决的方法。

5.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结果正确与否,要让学生阐述思考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讨论。

六、尝试运用,巩固提高。

1.新知识学习后,让学生及时练习,体验新学知识的应用,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知识运用中的易错问题,让学生辨析,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对例习题作适当变式,让学生练习,尝试举一反三。

4.选择能直接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练习,提高运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题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引导反思,归纳提炼。

1.数学活动后,引导学生反思,归纳和揭示活动中隐含的数学规律。

2.新知识形成后,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3.例题教学后,引导学生归纳其中用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规范,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

4.巩固练习后,引导学生归纳应用新学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中所用的方法、步骤和要注意的事项。

5.对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特点,从中择优。

6.在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归纳、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整理知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积累经验之目的。

八、多元评价,有效激励。

1.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对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激励,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运用口头问答、书面测验、活动报告、课内外作业等,了解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肯定成绩,激励进一步发展。

3.运用有层次的问题,了解和评价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激励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4.对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放低评价起点,允许再次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或解答不完整时,鼓励学生自己反思解答过程,其他学生评价补充,教师引导激励提高。

九、精选作业,分层落实。

1.精选与本课时内容配套、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题作为课内外作业。

2.适当精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或适度开放需要多角度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问题,或需要动手实践的问题,以及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作为课内外作业。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布置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既要布置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必做题,又要布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适合不同水平发展需求的选做题。

4.控制作业题量和作业难度,反对机械操练、题海战术。

5.及时检查、批改作业,指导学生积极反思、自觉订正作业错误。

6.记录和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英语

一、学习课标,领会要求

1.学习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明确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和要求。

2.学习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内涵,领会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方面的具体要求。

3.把握三~五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要求,分期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二、分析教材,确定目标

1.通读整册教材,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知识体系和整体结构,领会编写意图。

2.细读本单元(模块)内容,明确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全册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3.研读本节课教材,制定具体、清晰、可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文化)目标,明确重点难点。

4.模仿课文录音,确保呈现准确的语音语调,确保使用规范、易懂的教学用语。

5.提倡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

1.通过预习、检测等途径,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课堂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了解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所需的前期知识、学习方法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确定本课教学起点。

4.布置学生的练习要先做一遍,把握难度,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解决预案。

四、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1.寻求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以旧出新。

2.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体现情景的趣味性和直接性。

3.遵循简便、有序、有效的原则,合理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五、关注过程,促进内化

1.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各项活动,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帮助学生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2.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讨论、交流等活动。

3.立足文本,设置有针对性的活动,既确保教学内容的落实,又有一定的拓展。

4.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适时、适度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5.板书正确、规范,力求整洁、美观,体现教学重难点。

六、及时归纳,巩固提高

1.围绕核心语言和能力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小结。

2.运用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实践形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关注听说课与读写课功能的差异。

不同课型应侧重不同语言能力的培养。

七、多元评价,有效激励

1.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2.提倡尊重、理解的教学态度,善于倾听,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利用问答、练习等形式,及时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4.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适时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用描述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精选作业,分层落实

1.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2.精心选编作业,针对学情分层布置作业。

作业难度和量适中,减少机械性抄写的作业。

3.提倡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声作业与书面作业相结合,巩固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相结合。

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4.及时批改、记录和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科学

一、学习课标,领会要求

1、阅读课程标准,了解科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2、学习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与价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学习课程的内容标准,知道课程的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五方面的内容标准,明确科学教学的内容体系。

4、学习课程的实施建议,了解课程的教学建议、评价策略。

二、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1、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教材体系,了解相邻年级段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

2、认真阅读整册教材,熟悉所教年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结构、重点章节。

3、了解考试说明,熟悉初中科学学业考试的要求。

4.厘清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探究”、“阅读”、“实验”、“活动”等栏目所起的作用,把握本节课的的重点、难点。

5、从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STS的关系等方面,合理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时教学目标。

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

1、了解学生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方法基础。

2、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本课学习的影响。

3、了解学生前一堂课学习效果,吸取学生对改进教学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本节课教学的起点。

4、主动参与集体备课,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按课时为单位编写教案,每个教案内容详实、结构完整、要求恰当,超前备课3教时以上。

5、设计科学的教法、学法,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体现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6、根据任教学生的实际,确定师生活动,包括探究的指导、提问内容与次数、媒体的使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7、精心准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四、凸显实验,注重体验

1、精心设计实验,包括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等。

2、做好实验准备,每个实验都在课前操练一遍,确保课堂实验成功率。

3、实验操作要规范。

必须对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作明确的提醒,排除安全隐患。

4、实验中既要重视先进手段和技术的利用,又要重视自制教具“大型化”和“小型化”的开发,使演示实验、随堂实验清晰、明了,体现开放性。

5、学生操作前让学生清楚实验目的、主要操作步骤、重要仪器使用规则以及观察要点。

鼓励学生创新实验。

6、重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尊重实验事实,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同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环保意识。

7、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实验和其他科学探究活动。

五、呈现问题,激发探究

1、倡导以贴近生活、联系社会或现代科技等“问题情景”的方式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筛选出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而学生又有能力进行探究的问题。

3、让学生清楚探究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4、运用多元激励,创造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问题探究氛围。

启发学生积极有效思维,为问题的解决出主意、想办法。

5、让学生先对确定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指导学生根据确定的探究课题,设计科学的探究计划和方案。

六、重视过程,指导方法

1、探究活动的安排要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组织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要培养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别人的探究成果。

3、重视教与学的过程,呈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尽量由学生从悟性中去发现。

4、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5、提出的问题指向明确、语言科学,板书设计合理,呈现问题的研究过程。

七、归纳反思,建构知识

1、运用多种方式,对课堂学习进行小结、归纳反思。

2、发挥学生的眼、耳、口、脑、手的作用,增强理解和记忆。

3、重视所学知识的结构化,注重研究方法的总结和反思。

4、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反馈评价要有机地贯穿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八、精选练习,巩固运用

1、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运用

2、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拟定作业题目。

作业应包括动笔、动口、动手等形式。

3、布置的作业教师先做一遍。

作业要精选,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有分层要求。

4、书面作业要提出格式要求,强调书写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5、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批改字迹端正,打上等级或写上评语。

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通过面批加以解决。

6、对于突出的、有共性的作业错误要及时讲评,并作必要的记载,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历史与社会

一、分析需要,明确内容

1、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历史与社会教材知识结构和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2、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生活经历,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及个别差异。

3、根据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与初中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标准,确定目标

1、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整体把握本学科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2、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与分目标,明确内容标准的学习内容及具体要求。

3、综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并正确叙写三维教学目标。

三、设计教学,凸显综合

1、强调学科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培养学生从历史、地理或政治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地图、图表等与文字有机结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多样化)。

3、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在充分考虑生成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活动预设。

预设时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四、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1.创设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重视问题设置的指向性和价值,设置的问题应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性。

3.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

五、引导学习,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

2.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材料或生活经历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3.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

六、清晰讲授,凸击要点

1.告诉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并为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

2.缓慢而清楚地讲解(如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所学内容。

3.主要讲授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规律方法、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

七、选编习题,归纳总结

1.精心选择或编制切合历史与社会课标要求的习题,当堂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认真批改历史与社会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和问题。

3.集中归纳,开放总结,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愿望。

八、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1.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2.评价方法多样化,学会课堂观察,尝试档案袋评价。

3.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调控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体育与健康

一、学习课标,领会要求

1、正确把握课程性质定位、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2、熟读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方面(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要求,明确这三个层次目标的递进关系。

3、明确五个方面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要以运动技能目标为核心。

二、选择内容,制定计划

1、根据课程标准、省定内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实际,编制符合教师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实施方案。

2、开学前2周制定好各类计划,每类具体应包括:

目标、学情分析、内容安排、评价内容、评价标准。

根据目标和学情合理安排省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