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期末打印3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053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 期末打印3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 期末打印3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 期末打印3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 期末打印3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 期末打印3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 期末打印32.docx

《宏观经济学 期末打印3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 期末打印3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 期末打印32.docx

宏观经济学期末打印32

名词解释

1)国民收入:

各种生产要素(土地、l劳动、资本与企业家才能)所获得收入的总和。

从国民生产精子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上政府补助金。

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的国民收入。

NI=NNP-(企业间接税-政府津贴)-企业转移支付=工资+利润+利息+租金+津贴

2)国内生产总值:

特定时期内一国(地区)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自然失业率:

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作用时,劳动市场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失业率。

4)实际汇率:

用本国货币衡量的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

5)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属于古典模型的一种,它坚持了古典模型中价格中性的理论。

他指出产出和就业的波动主要是技术冲击或生产率冲击的结果,而货币供给冲击没有任何作用,由于市场调节迅速,经常保持均衡状态。

6)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普遍上升。

是指:

过多的货币支出追逐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可生产出来的有限的物品供给。

7)乘数:

自发总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均衡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α=ΔY/Δ—A。

8)乘数效应:

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9)奥肯定理:

失业率与实际产出增长率存在负相关。

代数式

10)消费:

指家庭购买的产品与服务。

包括耐用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服务支出。

11)投资:

指一定时期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企业固定投资,住房固定投资以及存货投资

12)国民生产总值:

本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强调国民原则。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13)国民生产净值:

等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当年消耗掉的资本(折旧)后的价值余额(NNP)NNP=GNP-折旧

14)GDP平减指数:

也称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31页

15)消费价格指数: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物品和服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反映了消费者的生活费用水平。

16)生产价格指数:

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

17)周期性失业:

实际失业率μ与自然失业率μ之差被称为周期性失业。

18)结构性失业:

在某些劳动力市场上,愿意工作的人数与可以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不匹配,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这种类型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19)自愿失业:

由于人工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20)非自愿失业:

工人愿意按照现行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但却找不到工作,称为非自愿失业。

21)基础货币:

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非银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之和,是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基础。

22)通货存款比率:

是指公众持有的通货量占活期存款量的比例,它反映了公众对通货与存款的偏好。

23)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被称为货币政策。

24)均衡产出:

与计划支出相等的产出。

25)流动性陷阱:

表示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上,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变成无限,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26)长期菲利普斯曲线P255

27)预算盈余:

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的差额,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

BS=T-G-TR

28)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指在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预算盈余公式P405

1)庇古效应:

由于实际余额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称为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

2)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分的投资减少的现象。

3)经济稳态: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均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称为经济的稳态。

4)摩擦性失业:

一般指在较短时间内,人们由于各种原因,诸如怀孕和工作上的变更等而失去工作,包括由于季节性因素造成的失业。

简答题

1、收入—支出模型用凯恩斯交叉图分析均衡收入的决定(请看课本P160,这是网络摘抄,可以参考)

答:

在短期中,假设经济可以在一个不变的价格水平上提供产品(这也意味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方可以按照这个不变的价格水平做出支出决定),不妨令这个价格水平为。

定义总支出函数(总支出曲线)。

用表示一个经济的总支出,根据对支出的分类

(1)

如果显式地把不变的价格水平考虑进来

(2)

(2)表示在不变的价格水平上,这个经济的总支出。

A、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假设经济由两个部门组成——家庭和企业,因此,经济的总支出(总需求)为

(3)

进一步假设企业投资是一个外生变量(参数),记作;家庭部门的消费函数具有凯恩斯特征,即当期消费与当期收入成正比

(4)

其中,Y是内生变量(需要通过模型求解的变量)。

因此,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

就可以通过以下条件求出

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的均衡条件:

(5)

总需求:

(6)

总供给:

(7)

消费函数:

(8)

结果为

(9)

从而,均衡的消费数量为

注意到自发性消费

的重要性,如消费者信心的影响(结合消费者信心指数来考虑)。

同时,也注意此处的自发性投资

的重要性(结合生产者信心指数来考虑,或其他经济景气指数)。

对以上分析,用图形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总支出曲线背后对应的是某一个特定的价格水平(如(6)式所示)。

接下来,我们借助另一种略有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存货投资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个分析中,需要注意,均衡状态不是一种常态,如果要达到均衡状态,则合意的(计划的、想要的)总需求/总支出必须要等于最终所生产出来的实际的产出。

计划的总支出(总需求):

(10)

实际的总产出(总供给):

(11)

实际的总供给和计划的总需求相等的均衡条件:

(12)

因此,当且仅当

时,经济才处于均衡状态。

如果

,表示存货投资出现了未计划的增加,此时,企业减少生产,降低库存,经济向均衡状态趋近。

如果

,表示经济中的实际的产出小于计划的支出(根据短板原理,经济中有一部分计划的总需求不能由当期的总产出来满足,但是往往能够通过企业过往年份的存货得到满足),此时,企业扩大生产,经济向均衡状态趋近。

B、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外生的政府购买支出(—G),同时,由于政府的存在,税收也随之发生。

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

就可以通过以下条件求出

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的均衡条件:

(13)

总需求:

(14)

总供给:

(15)

消费函数:

(16)

可支配收入(定量税):

(17)

因此,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18)

均衡的消费数量为

(19)

考虑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家庭部门消费的影响。

在三部门经济中,进一步考虑各种乘数大小,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并思考政府减税和增税的经济影响。

2、经济增长:

索洛模型(储蓄率变动、人口增长率变动、技术进步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变动)(简写版,详情见P129—P145)

答:

一、储蓄率

假定存在新古典生产函数:

Y=F(K,L)。

新古典生产函数满足的假设为:

边际产品递减、规模报酬不变与稻田条件。

索罗模型的基本假设为储蓄率s固定不变,储蓄:

sY=I

以集约形式表示为:

i=sy=sf(k)

资本存量的变化为:

Δk=i-δk=sf(k)-δk稳态:

Δk=0

由上面的稳态条件确定稳态资本存量的值。

结论1:

长期无增长。

储蓄率变化的影响:

二、人口增长

假设人口增长率固定不变:

n=ΔL/L

这时可以推导得到资本动态方程为:

Δk=i-δk=sf(k)-(δ+n)k

结论3:

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均产出水平越低。

这时满足黄金律的条件为:

f’=δ+n

三、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为Y=F(K,AL)

技术水平A以g的速率增长。

生产函数中以上述方式加入技术进步称为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或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

定义k=K/AL

有:

Δk=sf(k)-(δ+n+g)k稳态条件为:

Δk=0

(注意:

上图中的有效人均单位的资本存量即为我们定义的带尖尖的资本存量)

这时满足黄金律的条件为:

f'=δ+n+g

结论4:

长期中经济总量以外生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的速度增长;人均量以技术进步的速度增长;有效人均量增长率为0。

结论2:

储蓄率上升,人均产出水平增加;而人均产出增长率不变(0)。

3、总需求曲线性状特点(课本P202)

答:

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1)凯恩斯的利率效应:

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更多的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加了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

(2)庇古的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是消费者感到更富裕,使他们更多的支出,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增加。

(3)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

本国物价下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使本国的货币贬值,使得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即汇率贬值刺激了本国的净出口,增加了对本国的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

4、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答:

货币需求决定于他们持有货币的各种动机。

所以,凡是决定或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的因素,就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有收入状况、市场利率、信用的发达程度、消费倾向、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等。

5、菲利普斯曲线(短期、长期、附加预期)(详情见课本P252—P262)

答:

短期:

从短期看,若发生了通货膨胀,工人往往无法及时形成通胀预期,从而在工资合同中没有及时得到反映,于是,厂商愿意扩大就业,增加生产,故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长期:

随着时间推移,工人发觉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当厂商发觉实际工资没有下跌,就不愿增雇下人了,这样,用通胀换取降低失业率的政策就没有效果,除非才去超过更高通胀率的政策,是工资增长再次滞后于物价上涨,使厂商因实际工资下降而愿雇佣工人。

更高的通胀率与失业率产生一定交替关系,这在菲利普斯曲线图形上表现为曲线向右上移动。

这样的过程不断继续下去,即工人不断形成新的通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移动,最终演变成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在长期内,失业与通胀间不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

附加预期:

考虑通货膨胀预期之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等式该等式称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用该曲线可解释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之间的关系

π=πe−ε(U−U*)0,如下图

只有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才会有反方向的交替关系。

在长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是相等的,不管实际通货膨胀率有多高,劳动市场的就业量会处于长期均衡水平,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LPC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直线。

这意味着,政府运用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师徒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的努力,只会在短期有效,在长期只会引起通货膨胀的上升。

6、开放经济在不同汇率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下的变动(详情见课本P318)

答:

假设小型开放经济下,政府暂时性增加支出,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右移。

假设物价水平不变,政府临时增加支出使Y增加,IS曲线向右发生移动。

LM曲线由于与汇率无关,位置不变。

IS曲线的右移使均衡点由E点上移至F点,但是收入不变。

财政政策在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效应与封闭经济差别很大。

在开放经济中,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提高了收入,从而提高了本国利率。

而在小型开放经济中,只要利率上升到世界利率以上,资本会迅速流入,从而抬高了本币的价值,本币升值使本国商品变得更加昂贵,继而降低了净出口。

净出口的减少可以恰好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

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无效。

假设价格水平不变,央行采用暂时性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意味着实际货币

余额的增加。

这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

假设价格水平不变,中央银行增加了货币供给量,LM曲线右移,与IS曲线的交点由E到F。

汇率降低,收入提高。

货币扩张,使本国利率有向下的压力,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为了维持本国利率与世界利率一致,本国资本流出则本账户恶化。

资本的流出增加了外汇市场上的本币供给,引起本币贬值,汇率下降。

汇率下降是本国商品价格降低,刺激了净出口,增加了总收入,因此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有效地改变均衡产出水平。

提高关税,使净出口增加,NX曲线向右移动,本国产出增加,IS曲线也向右移动。

LM曲线的位置不变,造成汇率水平上升,本币升值,又减少了净出口,最终产出不变。

由于净出口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保护性的贸易政策可以限制出口,使净出口提高,使IS0曲线向右移到IS1,本国收入提高。

Y的增加又提高了货币需求,本国利率存在向上的压力。

世界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外国资本流出,降低了本国利率的上升压力,同时造成本币升值。

最后,本币升值使本国产品价格上升,减少了净出口,净出口的减少又会引起IS向左下方移动到处是均衡状态,收入回到最初的水平。

7、固定汇率制度下,某国通胀、国外赤字政策(蒙代尔:

财政政策(对内);货币政策(对外)

答:

开放经济中,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实现国民经济的内外在均衡,使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充分就业、无通货膨胀、国内收支平衡的均衡增长的状态。

当一国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的状况下,应当采取以下的政策组合:

(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国内利息上升,一方面是投资下降,紧缩总需求,有利于物价水平下降,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进口下降,国际收支赤字减少。

同时,较高的利息率可以减少国内资本的外流,增加国外的资本流入,该少国际收支状况。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总需求,以配合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应。

(3)贸易保护政策。

贸易保护政策和外汇管制政策可以减少进口,促进资本流入,有效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但贸易保护政策会影响与本国经济往来密切的国家的利益,一次应考虑对方的反应,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当一国处于内外在不均衡时,应视不同的情况将各种政策配合使用。

财政政策对国内经济活动的调节效应较明显;外贸、外汇政策对调节国际收支效果比较显著;货币政策通过利息率间接地调节国内总需求及国际收支状况。

在实际经济进行中,各种政策应配合使用,以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

一:

推导IS/IM曲线方程

我们可以用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来推导IS曲线的代数表达式

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所组成:

PE=C+I+G

C=a+cYd

Yd=Y-T+TRo

T=To+tY

I=Io-br

G=Go

从而,PE=a+cTRo+Go+Io-cTo+c(1-t)Y-br

令Ā=a+cTRo+Go+Io-cTo,则有PE=+c(1-t)Y-br

Y=PE=+c(1-t)Y-br

Y=(Ā-br)/1-c(1-t)=α(Ā-br)

r=Ā/b-Y/αb我们还可以根据投资等于储蓄的方法来推导IS曲线

I=S

I(r)=Io-br

S(Y)=-a+(1-c)Y

因此我们得到均衡等式I(r)=S(Y)

第二题建立货币市场的均衡模型来推导LM曲线导LM曲线方程

3作图说明凯恩斯流动性陷阱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效应P195a图

IS-IM模型古典情况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P195b图货币政策效应

4AD曲线可能移动的原因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

(h大,总需求曲线越陡峭)

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b。

(b大,总需求曲线越平缓)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

(k大,总需求曲线越陡峭)

乘数α。

(α大,总需求曲线越平缓)

两种特例

古典特例(h=0)(总需求曲线也就是一条水平线。

凯恩斯陷阱(h=∞)(总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垂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