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累 文言重点知识表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945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积累 文言重点知识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微积累 文言重点知识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微积累 文言重点知识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微积累 文言重点知识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微积累 文言重点知识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积累 文言重点知识表解.docx

《微积累 文言重点知识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积累 文言重点知识表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积累 文言重点知识表解.docx

微积累文言重点知识表解

文言重点知识表解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类别

例句

解释

出处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掩护

《鸿门宴》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像卷席子那样卷起

像用包布那样包裹

像用口袋那样装下

《过秦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似的聚集起来

像回声那样应和着

像影子一样跟随着

《过秦论》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像灰那样飞扬

像烟那样泯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狼》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对待方式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

《鸿门宴》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从小路回到

《廉颇蔺相如列传》

皆谦而[礼]交之

有礼貌地(与他)交往

《信陵君窃符救赵》

人皆得以[隶]使之

像对待奴隶那样使唤

《五人墓碑记》

即[面]署第一

当面签署

《左忠毅公逸事》

三、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筐运送

《愚公移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当面指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乃遂收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用木匣装好

《荆轲刺秦王》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装载

《黔之驴》

则[粪]溉者先芽

用粪灌溉

《采草药》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用船前往(乘船)

《石钟山记》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用笼子养

《促织》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每天知道

《乐羊子妻》

良庖[岁]更刀

每年更换

《庖丁解牛》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骑马

《鸿门宴》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在夜里呼喊,向东逃走

《伶官传序》

[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一天天(一天比一天)长高,一天天向上,一天天向上,一天天娇艳

《芙蕖》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向上吃,向下喝

《劝学》

A[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面夺取,向西面攻取,向东面割取,向北面收取

《过秦论》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在国内确立对外实施连衡的政策

《过秦论》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在国内被(郑袖)迷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

《屈原列传》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在朝廷上召见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在荒野里行走

在露天中住宿

《〈指南录〉后序》

2、名词、数词用作动词

类别

例句

用法

出处

1.名词(数词)+宾语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贫乏者德我欤?

德:

感激,感恩

《鱼我所欲也》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刑:

处以刑罚,处罚

《齐桓晋文之事》

遂绝秦,使使如秦受地

使:

派遣

《屈原列传》

驴不胜怒,蹄之

蹄:

《黔之驴》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函:

用匣子装

《五人墓碑记》

孰能一之?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一:

统一

《孟子·梁惠王上》

2.名词(数词)+补语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军:

驻扎

《鸿门宴》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

从属二主,有二心

《烛之武退秦师》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

做买卖

《殽之战》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风:

吹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舍:

筑舍定居

《游褒禅山记》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洞:

打洞

《狼》

3.副词(名词、能愿动词)+名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赐福

《曹刿论战》

朝服衣冠,窥镜

服:

穿戴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

穿

《齐桓晋文之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

游泳

《劝学》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法:

取法

《察今》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王:

称王、统治

《鸿门宴》

沛公欲王关中

王:

称王

《鸿门宴》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目:

(向项王)使眼色

《鸿门宴》

左右欲刃相如

刃:

用刀杀

《廉颇蔺相如列传》

内怀犹豫之计

怀:

《赤壁之战》

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

芽:

发芽

《采草药》

4.所+名词(名词+者)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

履:

《庖丁解牛》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用鱼网捕

《陈涉世家》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花:

开花

《采草药》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寓:

《〈指南录〉后序》

5.“而”前后的名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

穿白衣、戴白帽(以:

而)

《荆轲刺秦王》

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

将:

率领军队

《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

向西进军

《孙子吴起列传》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下:

沿江往下游走

《为学》

进城梯而下之

梯:

用梯子,拿梯子。

下:

使……下来

《李愬雪夜入蔡州》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墓:

修墓

《五人墓碑记》

客逾庖而宴

宴:

吃饭

《项脊轩志》

3、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例句

解释

出处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善:

跟……友善,友好

《鸿门宴》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轻:

轻视

《信陵君窃符救赵》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

诋毁

《屈原列传》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善:

善于、擅长

《张衡传》

尔安敢轻吾射!

轻:

轻视

《卖油翁》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白:

变白

《满江红》

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明:

懂得

《原君》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轻:

轻视

《左忠毅公逸事》

山多石,少土

多:

有很多

少:

有较少

《登泰山记》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

用尽

《病梅馆记》

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

精:

精通

《冯婉贞》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长:

擅长短:

不善于

《冯婉贞》

4、形容词用作名词

例句

解释

出处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少:

少数人众:

多数人

《公输》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善:

好的地方,美好的境地

《齐桓晋文之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

善行

《劝学》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近:

近的东西

远:

远的东西

今:

现在的东西

古:

古代的东西

《察今》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远:

远方的人

《论积贮疏》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急:

急迫的事情

《信陵君窃符救赵》

四美具,二难并

美:

美好的事物

难:

难得的贤主嘉宾

《滕王阁序》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

小的地方

大:

大的地方

明:

高明之处

《师说》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旧:

旧交

《赤壁之战》

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残:

残暴的人

秽:

丑恶的人

《赤壁之战》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轻锐:

轻装精锐部队

《赤壁之战》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奇:

奇景

《游黄山记》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悲:

悲愤心情

《五人墓碑记》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

远近各地

《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大:

重大作用

重:

重大意义

《五人墓碑记》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家之长而各去其短

长:

长处

短:

短处

《芙蕖》

5、动词用作名词

例句

解释

出处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伏:

伏兵

《曹刿论战》

视为止,行为迟

视:

目光

行:

行为或举动

《庖丁解牛》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救:

救兵

《信陵君窃符救赵》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奔马

《与朱元思书》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

出产的东西

入:

收入的财物

《捕蛇者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经营:

收藏的珍宝,聚敛的珍奇

《阿房宫赋》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来到这里的人

《游褒禅山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

忧愁

乐:

欢乐

《岳阳楼记》

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

死生:

死和生这样的事

《〈指南录〉后序》

吾誓与城为殉

殉:

殉国之物

《梅花岭记》

6、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句

解释

出处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

使……听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危:

使……遭受危险

《齐桓晋文之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苦:

使……痛苦

劳:

使……劳累

饿:

使……饥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朝:

使……来朝拜

《过秦论》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亡:

使……灭亡

《过秦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

使……跟从

《鸿门宴》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荣:

使……荣耀

《孔雀东南飞》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

使……灭族

《阿房宫赋》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之

走:

使……逃走

《赤壁之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

使……变绿

《泊船瓜洲》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却:

使……退却

《六国论》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

使……鸣叫

《石钟山记》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生:

使死人生

肉:

使白骨长肉

《中山狼传》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仆:

使……倒(打倒)

《五人墓碑记》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屈:

使……弯腰

《五人墓碑记》

7、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句

解释

出处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

以……为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迟:

以……为迟

《荆轲刺秦王》

公子怪之

怪:

以……为怪

《信陵君窃符救赵》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急:

以……为急

《信陵君窃符救赵》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

以……为先

后:

以……为后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羞:

以……为羞

《廉颇蔺相如列传》

怀王与诸将约: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

以……为王

《鸿门宴》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耻:

以……为耻

《师说》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

以……为师

《师说》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鉴:

以……为鉴

《阿房宫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

以……为侣

友:

以……为友

《前赤壁赋》

成然之

然:

认为……对

《促织》

成名以其小,劣之

劣:

以……为劣

《促织》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偶:

以……为配偶

《与妻书》

古代文化常识

(一)古代人的称谓

1.称字,如“东阳马生君则”,“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这是称字。

2.称号,如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号,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号。

3.称斋号,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4.称谥号,如称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

5.称官名、爵名,如全祖望称颜真卿为太师、文天祥为文少保,黄宗羲称左良玉为宁南。

6.称籍贯,如梁启超称康有为为南海。

7.直称姓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作者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二)敬称与谦称

类别

例词

例句

王(大王)

璧有瑕,请指示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璧有瑕疵,请让我指出给大王看。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韩非子·喻老》)

——您有病在皮肤上,不医治恐怕将要加重。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史记·陈涉世家》)

——扶苏因屡次劝诫(皇上),皇上让他外出带兵。

陛下

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

——希望您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史记·陈涉世家》)

——各位遇上大雨,都已过了期限,过期限(依法)要被杀头。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今天您阐明主张,正与我的(想法)一样。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墨子·公输》)

——北方有侮辱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杀他。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战国策·齐策》)

——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

足下

足下事皆成,有功。

(《史记·陈涉世家》)

——您的事情都能成功,有功劳。

夫子

夫子何命焉为?

(《墨子·公输》)

——老先生(您)有什么见教?

丈人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论语·微子》)

——子路跟随(孔子)远远落在后边,碰上一个老头儿,用拐杖挑着除草用的竹器。

先生

先生坐,何至于此!

(《战国策·魏策》)

——(请)先生赶快坐下,何必这样(动怒)!

类别

例词

例句

枉(委屈)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贱,见识短浅(而不理我),(反而)辱没和委屈自己,三次(亲自)到草房里来拜访我。

奉(敬受)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鲁肃我请求能够尊敬地接受您的命令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

惠(恩待)

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

“子惠顾亡人重耳……”(《国语·晋语》)

——(晋)公子重耳出来接见使臣说:

“先生恩待(我)接见我这个逃亡的人……”

伏、伏惟

(恭顺)

府吏长跪告:

“伏惟启阿母……”(《孔雀东南飞》)

——府吏恭敬地跪在地上说:

“(儿)恭顺地禀告妈妈……”

请(情愿)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

——老婆子(我)虽然体力已衰,情愿跟吏连夜赶去(服役)。

拜(恭敬地)

如“拜托”“拜读”。

寡人

群臣吏民有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战国策·齐策》)

——众大臣和官吏百姓(如果)有人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给予头等奖赏。

卿言至此,甚合孤意。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您说到这里,正合我意。

唐雎曰:

“臣未尝闻也。

”(《战国策·魏策》)

——唐雎说:

“我没听说过。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我以为,军中事情,都向他请教,一定能使军队齐心和睦,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仆敢如是也。

(《报任少卿书》)

——我不敢像(您说的)这样。

鄙人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

——我不聪明,(可是)生在人世将要有所作为。

小人

小人有母。

(《左传·隐公元年》)

——我(家里)有老母。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

——贱妻(我)(既然)担承不了你母亲的使唤,白白留在这里也没什么用。

老妇

有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战国策·赵策》)

——(如果)再有说把长安君当作人质的,我必啐他脸。

谦词

窃(私自)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战国策·赵策》)

——老臣私自认为您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

辱(承蒙)

曩者辱赐书。

(《报任安书》)

——从前,承蒙(您)赐给我一信。

猥(辱)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先帝)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里拜访我。

谨(恭敬)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史记·项羽本纪》)

——派小臣张良(我)恭敬地捧上白璧一对,拜了又拜呈献给大王(您)。

(三)古代官名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领率百官,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上有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

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唐宋以来,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相。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任命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政府大权。

六部: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类似后世的司局长),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别驾、司马等。

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地位类似后世的军区司令),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以前称县令)。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是监察区,中央派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事务。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省”。

(3)有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关于任、免、升、降、调动官职的词语

类别

用词

例句

表示授予

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晋书》)

夫子加齐之相印。

(《孟子·公孙丑》)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细说。

(《史记·项羽本纪》)

表示罢免

而主谳者亦各罢去。

(《狱中杂记》)

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书博鸡者事》)

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遂免丞相勃,遣就国。

(《汉书》)

表示提升

旋升宁夏道。

(《谭嗣同》)

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谭嗣同》)

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

晋序荣阶,敷宣伟绩。

(《龚未斋文》)

表示降职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柳子厚墓志铭》)

迁谪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

左迁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司马。

(《琵琶行》)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谭嗣同》)

又例贬永州司马。

(《柳子厚墓志铭》)

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列传》)

表示调动

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记王忠肃公翱事》)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后汉书·张衡传》)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

(《记王忠肃公翱事》)

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元丰七年正月辛酉,诏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移汝州。

(《续资治通鉴》)

表示代理

迁左丞,行徐州事。

(《北齐书·循吏苏琼传》)

薛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

(《海瑞传》)

海瑞署南平教谕。

(《海瑞传》)

兼任

领行营节度使。

(《段太尉逸事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