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政府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0872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经政府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陈经政府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陈经政府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陈经政府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陈经政府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经政府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docx

《陈经政府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经政府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经政府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docx

陈经政府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

陈经:

政府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

(一)关于数据与说理

  

从数据上来说,2009年三季度中国经济8.9%的同比增长有不少干货,不能说只是统计局干的。

  1.发电量

  8月同比增长9.3%,9月同比增长预计超过10%。

发电不是搞工业生产就是消费,有真实需求才能上来,一般认为可靠性较高。

前两季度经济增长受质疑部分原因就是发电量不增。

  2.汽车、地产销量

  各种档次汽车都有不少卖脱货的,各厂家都推出了庞大的扩产计划。

外资车厂几乎全部大幅增加投资,就靠中国市场打突击。

全年销量将超过1000万辆,而且会一直是世界销量第一。

以10万均价计,形成了万亿级别的需求。

  地产销量可能要创新高,比2007年还要高了。

价格也疯狂上涨,新盘、优质二手房已经超过2007年的最高价。

总体来说是量价齐升,9月由于价格太高、供应跟不上等原因,部分地区新盘成交减少。

  3.农村消费

  上半年农村消费增长16.4%,高于城市增长2个百分点。

有理由认为,这种增长是真实的。

主要是近几年持续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公路、通信,农村消费有了物质基础,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也有显著的成效。

在农村上网、买小车都不是新鲜事了。

  主要由于这几大项的带动,消费增长还是可信的。

万里风中虎认为,消费占了40%的经济增长。

另外投资本来就是各级政府的特强项,各种工程疯狂上马,占80%的经济增长,也是可信的。

另外的-20%,是出口下滑拖累的。

大致比例上,应该就是这个范围。

投资拉动是消费拉动的两倍,消费拉动又是出口拖累的两倍。

一些机构认为,一二季度增长数字高报了,三季度又低报了。

  从各地民间口头传播的公司经营情况看,也有大幅好转,生意有了,利润有了。

总体来说,中国有许多明确的经济复苏迹象。

世界各国也说经济复苏,但只能说是止跌,报表修复,不那么难看了。

真实需求有所反弹,可能是回补库存,还谈不上增长。

要说经济增长,还只能看中国。

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是货币宽松政策打鸡血所致。

  对于中国,也要考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由于去年4季度是急剧下滑,今年4季度将同比增长10%-11%,全年报出8.3%-8.4%的增长率。

但是2010年能否继续维持经济增长?

如果能维持,是不是还得靠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强力扶持,从而种下将来危机的祸根?

这个疑虑,目前越来越重。

风中虎就认为,经济增长结构性问题很大,数字暂时的恢复,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政府投资,以及在通胀预期下的民众突击消费,也是不可持续的。

相关的讨论见:

  万里风中虎:

我顶一下先

  借喜欢兄的风水宝地闲聊两句,讲得不好的地方,政委及各位仁兄指点:

  我完全相信政委的观察是正确的,这和我在国内的观察也是一致的.消费和投资各自占经济增长的40%和80%,而外贸还在下跌.

  从表面上看,似乎经济危机在中国是虎头蛇尾,渐行渐远了.但是,一些深入的分析使人非常疑虑.

  其一,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和价格,在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为何消费上升了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当前的价格过低,而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上升所致.也就是说,汽车电器消费的突然火暴是市场机制面对经济危机的自我调节,同时也是通胀预期的结果.

  这个判断和目前CPI环比上升,而同比下降上可以得到支持.这也就是我们会看到所有的汽车消费都上升的原因,如果是单纯的消费升级,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消费结构的变化而不是这种总量的变化.

  其二,由于通货膨胀预期所导致的消费能否延续?

  这个问题在96-97年就搞得比较清楚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种消费是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是对货币贬值的一种抵抗,最终结果是消耗储蓄,加大贫富分化.如果居民收入没有提高,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上升,会导致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升.所以,我们很快就发现汽油,煤炭,钢材包括水等等的价格上涨,会吞噬我们买到廉价耐用消费品的快感.而这种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和投资股票地产来抗击通货膨胀本质上没有太多区别.

  其三,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上升,以及加大投资能否促进就业,并提高居民购买力,形成持续稳定增长的消费.

  应该是不行的,主要原因还是社会保障制度无法保证普通人(包括广大农民)不饿死,有学上,有工作,能看病.所以长期的消费比例不会提高.现在是提前预支的短暂繁荣期,我们需要向左转来解决这些社会正义问题,否则持续增长不可能靠消费来支持,我们还是会回到靠外贸靠美国消费的老路上去.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

中国太大了,所有的问题都是内部的问题,所有的内部的问题都是政治问题.以排排坐分果果的方式来解决民生问题,大的利益集团当然是满意的,ZF短期还可以保持强势,长期必然会留下历史的污点,是要被历史学家清算的.

  对于股市,我们要时刻注意的是:

兵者,诡道也.

  经济如果真得那么好,为何三个月快过去了,始终没有突破3500的新高,甚至3300点的高度都没有达到就开始调整.为何在2700-3100区域反复.大家不要忘记2007年的530和2008年5月的死猫跳在这里堆积了多少筹码.如果有效突破4000点,完全可以看高6000点.可是,谁会接受这样一个6000点位来作为自己的底部呢?

  你想在你人生辉煌的开始就高处不胜寒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几乎成了一种定论,而实际上却又发现中国政府总能胡搞胡有理式的来回折腾,将不可持续的日期不断推后。

本文试图从本原分析这种现象,给出解释及预测。

 

(二)

  什么叫做“可持续”,什么又是“不可持续”?

人们会说,房价泡沫不可持续,出口增长不可持续,政府投资一年年增长不可持续。

这类的论断往往是出于直觉的,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论证,有些是对的,也有些可能就理据不足了。

象房价泡沫增长不可持续,这个容易证明,涨太高人买不起,总会涨不动的。

包括股市泡沫也好论证。

出口增长不可持续,也容易明白,中国出口象前些年20-30%这样增长,境外市场几年内就会被占光,外国人也会没有钱了。

实际房市与股市泡沫、出口都遇到了不可持续的问题。

但政府投资却一直在增长,甚至暴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疯狂增长数字,至少现在还没有显出不可持续的样子。

  从原理上看,中国政府的投资相当于计划经济,由各级政府计划各种项目,并组织力量将其完成。

完成项目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朮资源,对中国政府都不是问题。

人力上,有足够的工程师、劳动力。

物力上,有全球资源可以用,土地供给等政策配套也不是问题。

财力上,境外有足够的外汇,境内只要敢于印钱贷款不怕没钱。

技朮上有些限制,但也在通过引进、自研等手段不断突破这些限制,技朮上成熟的项目已经有足够多。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政府不管不顾硬是要搞项目,还真找不出办法来限制它。

只是这样搞,会显得很不对劲,是一种很不正统的发展模式。

由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搞项目的能力已经是世界最强,领先其它国家一个数量级。

这种能力的顶峰我认为理论上有两个限制:

  1.境外资源

  财力问题到不是太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没钱去买资源。

美元或者别的外汇崩溃了,可以上人民币。

但是别的国家会不会不管不顾地把资源卖给中国?

这个不好说,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综合实力决定。

我认为是有限制的。

目前资源涨价,还算是经济问题,收购时才有政治角力。

等以后中国买资源再多下去,可能就会有钱也买不到了,或者有钱人家也生产不出来。

需要去抢别人的资源份额,会出什么事不好说。

所以,我认为发达国家经济危机是好事,应该索性把全球经济危机当基本面发展经济。

“全球经济危机持续”,就等于为中国的境外资源占有率挪出份额,是短空长多,对应中国政府投资的可持续性。

  2.技朮限制

  技朮可以支持的项目搞来搞去差不多了,中国可能会比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还要好。

目前已经有局部超过发达国家了,2020年平均水平赶上发达国家应该是合理预期。

这以后到2030年可能有日本式的困境,日本在国内搞基建没啥用了。

河道全铺上水泥,bridgetonowhere。

中国长期来说,也会面对这个问题,但现在还谈不上。

以后搞环境整治就大把事。

我把这归类于技朮限制,因为即使是发达国家,其实也是有大把事可以做,只是技朮不行。

例如可控核聚变、太空开发、智能机器人、个人飞行器,真要搞得出来,还怕经济不发展?

  除了这两个限制,从原理上来说,我认为中国政府搞项目是可以持续增长的,至少在中期来说没有问题。

现在要说有限制,就是思想上还是转不过来。

国际上会攻击说是邪路,国内宏观调控紧缩舆论时不时就闹大。

央行看着难以置信无法想象的货币数据,40万亿贷款,M2近30%的增速,本能的就想把它弄得看上去“可持续”,胡扯了个17%的目标。

但说来说去,又说不出各地政府的项目有啥不好,当初铁本被弄掉真是冤死了。

发改委能搞掉的项目早就搞掉了,有充足理由利国利民利地球的项目都搞不完。

  总的来说,现在思想上有所突破,怀疑情绪出来了。

宏观调控名声有臭大街的趋势,不得不转进,说法在往回退。

真要是说得过去的项目,用货币指标是限制不了的。

最近我看温家宝已经有想通的迹象。

其实真的是很无聊,就这么点破事,以前就是没想通。

多搞些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是很好的政绩,科学发展也完全说得过去,搞调控紧缩却弄得一头包。

通过经济危机的教育,想通应该不难。

  综上所述,在政府投资这一项上,中国已经完成了人力、物力、财力、技朮上的准备工作,在思想上也即将突破。

在以10年计的经济上升趋势中,我对政府投资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至于在货币数据上会弄出什么古怪,这是一个有趣的事,但改变不了这个趋势。

货币数据再洪水滔天状,政府投资都会越来越多。

  2009年的经济增长数据证明,政府投资能够占经济增长的80%。

这事实上等于,不管境外经济多么悲惨人间惨剧一样,中国只要下定决心猛搞政府投资,经济增长就是可持续的。

经济数据、货币数据会非常古怪,但我们肯定会看到政府做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超级项目。

当然可能某时政府高层神经紧张,开个会说货币数据都成这样了,通胀要完球,搞起紧缩,政府投资会压下去,经济增长会失速,正如2008年的情况。

恶果一出来,又会得到纠正,紧缩只会是短期现象。

也可能吵来吵去根本没有紧缩。

  其实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政府投资猛打猛冲的精神是有的,只可惜条件不具备。

人力、物力、财力、技朮全都有问题,闹出了很多大乱子。

这种精神一直延续下来了,短中期又没了条件限制,中国政府投资的威猛时代已经不可阻挡,会是地球经济最亮点。

 

(三)

  消费可以分为两大块,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

政府消费的可持续性容易确认,应该没有疑问。

往坏里说,哪怕是胡花,政府也有越来越多钱胡花。

往好里说,各种社会福利投入,显然正在不断增加。

政府消费,主要是政府机关维持费,以及社会福利两大块。

  从原理上来说,政府消费能力与政府能够控制的生产力相关。

中国政府直接控制的生产力应该是世界各国政府最高的,财政税收等货币数据相当于办手续,没有本质困难。

正因为中国政府是以直接控制为主,所以也不依赖猛发国债、央行包销国债、货币国际化坑外国人之类的间接手段,相关数据是地球上最健康的。

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占GDP达100%的不罕见,60%算少。

印度银行资产的25%被要求拿去买国债,并列为十分健康的资产。

中国国债占GDP就只有20%左右,算上地方政府城投公司之类的隐性债务5万亿,也就30%。

  真要以后搞起大政府福利社会,财力上办法很多。

这一点意义重大,它说明政府有能力持续提升社会福利基准,提高生存底线。

这些年的一些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个趋势。

免农业税、增退休金等等,社会福利水平是明显的上升趋势。

从舆论来看,社会底层生活水平有提高,找工作时议价能力有所增强,对政府的感觉有好转。

底层往上一些的群众感觉不好,因为社会福利层次还没有上到这一层,这也是正常现象。

社会运行原理就是如此,政府会优先给底层民众福利。

  政府机关的维持费,包括军费及教师工资,近年来有相当厉害的增长。

军费、公车消费等数据真假不知,但看各地政府部门的门脸、行事,看陆海空三军的装备就知道了。

政府消费离美国的水平还差太远,军费就小一个数量级,公务员比例也不算高。

结合福利投入增长趋势,政府消费不断可持续增长是可以预见的。

  政府消费其实就是养人,养官员、军队、教师、退休人员,也让底层民众温饱。

生产力在发展,养得起的人就多,养的水平也会提高。

在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养人就不是大问题,不会拖累经济发展。

以后人口红利消失,老人增多,养人负担就重了。

但这总是十几年以后的事,短中期还是劳动力充足。

  失败谈不上,非议很多是真的

  我经常攻击宏观调控,后来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逐渐公开化。

不懂经济的名声,怎么出来的?

宏观调控声称要平伏经济波动,实际没有做到,甚至加剧了波动。

不说它失败,至少它做得不漂亮,需要党中央自吹自挺。

  07、08年的事,不是功劳,正说明调控思路混乱。

周小川搞紧缩被骂成猪头,中央威信大跌,地方上议论纷纷,各有主意。

具体的错误,不是紧缩或者放松的时机,而是把这一套西方理论盲目用上来。

直到四万亿投资自己搞,放了地方上很多项目,这才算是走上了正确的方向。

  你说的钢铁与多晶硅项目,我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控制,也许应该。

不过,能看出来发改委底线在往回退,批的项目比以前多得多。

具体批与不批,我其实没有太多意见,这是专业的事。

发改委应该也有正确地压掉一些过头项目。

我更愿意看到它正确地批准了许多项目.

(四)革命重演:

“坏账原理”与政府的正反馈系统

  前面分析的政府投资、政府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

政府投资消费数据的可持续增长,其实也不是永远可持续,现在它是一个正反馈系统。

在达到客观条件限制之前,会不断增长,但由于不受限制的指数增长,最终引发质变停下来。

池塘里的浮萍每天翻一倍,越来越强大,没有什么阻挡得了,最终占据整个池塘,才停止扩张。

  以前中国的外贸体系就是一个正反馈系统。

它一直变态地增长,规模越来越大,增速却并不下降,甚至越来越快,直到大得改变了外部条件。

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十多年,大致是从90年代初开始,从2001年开始进入明显的正反馈阶段,竞争力强得无人能挡。

正反馈系统的力量很强大,过了瓶颈期,会以可怕的速度将神州大地乃至整个地球横扫一通。

这类正反馈系统最终也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外贸将对手打垮,扩张也就停止了。

但这和通常人们说的不可持续不是一回事。

它最终不可持续,是因为太过成功,而不是因为种种弱点输给其它系统。

没有人可以无视中国外贸巨大的成功。

  2000年以前,中国政府的投资消费并不能算是一个正反馈系统,有很多的弱点。

从大跃进开始,一直到90年代中的经济过热软着陆,乃至90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产生了很多的坏账。

大量坏账恰恰说明,投资消费没有形成正反馈,投入没有产生应有的回报,反而出了乱子,只好停下来整顿。

90年代末老朱搞国企改革抓大放小,其实就是痛下决心进行系统整顿,消除“负反馈”因素,往“正反馈”发展。

  现在我们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以前的政府投资、政府消费养人,容易变成“负反馈”。

我写过长篇大论的论述,主要原因是没有效率,投入事倍功半,自然容易出坏账。

本文对此不再论述,《中国的官办经济》文中有系统的解释。

  但是我们进一步地往下推想,中国政府现在的投资消费体系,还是“负反馈”么?

许多人,包括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其实就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过去政府投资的“劣迹”,这是一种本能的想法。

从一些河友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包括万里风中虎的评论都是如此,许多人直觉地认为,政府投资就是打鸡血式的折腾,短期下猛药能见效撑一下,负反馈一来,就完蛋了,不可持续了。

  我要问的是,这种直觉除了历史经验,有什么可靠的证据么?

正如老朱开记者会说的,他不是赤字总理,他留下的是优质资产。

当我们看到29%的M2增速,把“坏账”两个大字糊到温家宝的脑门上时,有过深入的思考么?

举个例子,中国政府让银行放贷建起一条条高铁,过两三年就要开始组网了,这些贷款算是坏账么?

  如果要高铁运营公司通过卖车票还贷款,我相信是不可能的,世界上地铁挣钱的都没几条,不要说还贷了。

这些高铁贷款怎么办?

中国政府会因此而头疼么?

这里,我们就要具体看看正反馈系统的厉害了。

贷款是还不了,但是城市小时交通圈形成了,地价能涨多少?

高铁系统这么厉害,带动的地皮总有几十万平方公里,拔根毛就能把贷款的缺补上了。

随便卖点地,政府收购这些银行债务,坏账就不见了,银行利润直接兑现乐得很,算好得不能再好的账。

所以银行拼命给“铁公基”贷款,比房贷还安全,根本没有人怕。

  当然,有些人会说这是政府在“掩盖坏账”,象花旗银行的经济学家一样,把这些坏账揪出来,在GDP左边写上70%这样的数字,证明中国政府和各国政府干的是同一门赖账生意。

但这是中国的地界,花旗只能靠边站。

实际也没有任何人去讨要这笔钱,本来就是左手换到右手的事,爱叫它坏账我无所谓。

但不要搅混水,把中国的这种账和世界各国越来越大的国债混为一谈。

国债是要还的,有人时刻在盯着,中国政府就是美国政府的大债主,经常风言风语不耐烦。

中国的这些“坏账”,到底有谁在讨要?

其实没有人。

它实质相当于计划经济记账时的平衡项,它是政府的投资系统自己欠自己,公平地说应该取消。

  在论述中国政府的发家史的时候,我阐述过一个威力强大的“外贸原理”:

政府印钱组织没工作的人搞出口,换来外汇变成外汇储备。

GDP有了,外汇也有了,就业也有了,全是大大的好处。

无中生有一样,好得让人难以置信,所以搞外贸是发展经济的超级绝招。

其实并不难懂,但许多人就是不相信,硬要说搞外贸种种不好。

直到中国政府拍出2万亿美元外储,变成大阔佬时间不短了,才稀里糊涂地信了,兀自摸不着头脑。

  现在,我再说一个威力同样强大的“坏账原理”:

政府放贷印钱组织基建,大搞国土整治让资产升值,赚到大把钱轻松做平“坏账”还有多,富得流油。

“外贸原理”说的是挣外汇,“坏账原理”说的是挣人民币。

  挣外汇可胡弄不了,钱在人家口袋里,真的挣到手了,那就是本事,看不起的都是酸葡萄。

那“坏账原理”挣本币也胡弄不了,如果是胡弄的,那通货膨胀立刻就要吃人。

津巴布韦胡弄,通胀率天文数字。

美国胡弄,美元的弱势一目了然。

中国政府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发得比美国日本加起来都多,货款也每年都在疯狂增长,看上去也是在胡弄。

  但人民币有巨大的升值压力。

一些人就想不通,看到人民币发行得这么多,总觉得升值压力是假的,某个时刻会暴露真相相对美元都大贬值。

这显然是不了解“坏账原理”。

在国内,不理解的人就更多了。

因为觉得中国政府在胡搞坏账胡弄,所以总是害怕中国会有超级通胀。

但是,超级通胀在哪里?

有人屯电视、肥皂么?

Nobody,因为会轻易被产能过剩弄死。

发生的是资产升值,这本就是“坏账原理”的关键环节。

政府控制的国有股、土地、资源、经营许可等政策资源,都在疯狂升值,这和通货膨胀是两回事。

  对“坏账原理”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能明白,为什么中国政府的投资消费体系是一个正反馈系统。

有了这个关键的原理,其它的是技术细节,有智慧的人应该能够迅速明白要点。

  现在的中国政府已经鸟枪换炮了,再不是从前被追得乱跑的长征困难户,而是有了强大的武器,解放全中国就是三四年的时间。

1927年到1949年,由毛泽东领导的那次政治军事正反馈系统革命,再一次在经济领域重现,时间是1992到2009年。

10年前不得不搞“国退民进”,相当于红军加入国民政府变“八路军”。

现在是“国进民退”,这是政府的实力到了,自然要收复失地。

许多民企上赶着求央企收购,不过是想在建国前参加革命,混个离休资历。

 

(五)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政府投资消费一年年在增长,我感觉是比较容易分析的,一个正反馈系统,每年不猛增那才活见鬼了。

但这种系统过于强大,容易招到批评。

根据“以人为本”的精神,社会投资消费才应该是更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

社会投资消费的麻烦在于,不同地区、不同阶层情况千差万别,不是一个简单系统,不易描述。

  为什么社会消费不象政府投资消费这样相对简单?

因为中国政府放弃了对社会消费行为进行系统控制,交给市场经济了。

这方面西方经济学研究得比较多。

对于政府投资消费,中国政府其实一直是在搞工程控制论。

工程这样的东西就是按步就班来,相当好预测,无非是控制进度,年年8%就相当于安排工程进度。

  所以宏观调控就是两块,一个是政府精确控制的系统,一个是受市场经济原理支配的系统。

发改委和央行是两个主要机构,两种系统的活都干。

发改委审批项目,也会控制物价。

央行调控利率准备金率,也有贷款额度控制。

总的来说,发改委偏工程控制论,央行偏市场经济调控。

种种调控手法,有时就会打混仗一样思路混乱,相关数据也会混乱,难于合理预测,来来回回折腾个没完。

因为两个系统混一起调控,夹缠不清。

回想这几年来对一些具体宏调问题的争论,加不加息,紧缩还是放松,经济学家们其实大多数是在讲片面的道理,种种言论互相冲突,看着总不对劲,不知道该信谁。

我认为,不是具体问题水平谁高谁低,而是整个混和调控体系还没有被学界与官员们很好的掌握。

  工程控制论这一块,相对容易掌握,现在政府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安排具体事务。

市场经济这一块,西方经济学有一些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经济增长、利率、通胀、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弄得挺专业很复杂的样子。

中国也在用这些宏调理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成功值得大吹的应用实例,政府承认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前瞻性”。

倒是工程控制论这一块,可以说取得了独步天下的成就,可吹的东西越来越多。

我认为已经超过了前苏联的建设成就,正在向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的顶峰发展。

网上那个“超级大工程”的统计贴,就是很好的成就说明。

  但是市场经济这一块,对于经济发展,绝对比“工程控制论”还要重要。

它只是调控理论不清楚,运行起来却真的非常管用。

很多工程控制论无从下手的事,靠市场经济轻松解决。

提高效率这种关键任务,工程控制没法规划,要靠市场经济。

另一方面,如果市场经济失败了,它也是决定性的。

市场经济由社会需求驱动,由人类的心理决定。

心理这个东西很奇怪,一夜之间就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预测与控制都不容易。

  所以,现在中国的格局就是这样,工程控制干得好,但它的成功又得依靠规律不太清楚的市场经济。

表现出来,就是中国政府干基建很厉害,但是这些基建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需要市场经济检验。

建成一条高铁线路修一个大机场,有没有人坐,能不能帮助经济繁荣?

这也不是可以拍胸脯的,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

上节说的“坏账原理”,关键环节就是要经济繁荣,投入要能带来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升值,坏账就能做平了。

目前这一点还是有普遍的怀疑,这是可以理解的情绪。

对于政府的宏大的基建计划,群众已经信服了,没有人说完成不了,在几年前就服了。

但是政府的投资能不能产生好的结果,能不能带来经济繁荣、收入上升、产业升级?

会不会反而是通货膨胀、贫富分化、社会动荡、产业结构畸形?

这是目前一个重大疑虑。

  其实从经济表现来说,这些年来经济繁荣、收入上升、产业升级的迹象是有的,不然房价凭什么涨上去还下不来、汽车销量凭什么上千万?

只是道理说不太清楚,也不容易预测。

年初车厂还怕销量完蛋准备过苦日子,也没多少人知道今年炒房能大挣。

市场出来了,就是这个结果。

后面会如何,还是说不清。

  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可以说这里到了关键之处。

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我们已经找到了,出口不行了,我们有政府投资消费这个可信强大动力源,前几节有论述。

这个动力源,作用到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实体经济网络上,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当然,我们希望是好结果,只是却本能的害怕,不知道会出啥事。

但我们这个研究还是有意义的,到这我们至少把问题描述清楚了。

  其实,这也是我对中央宏观调控的期望:

不要管各种西方经济学调控理论了,通胀加息紧缩,扯不清的,好好想想这个关键问题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