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必备精品牛顿运动定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780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8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复习必备精品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三物理复习必备精品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三物理复习必备精品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三物理复习必备精品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三物理复习必备精品牛顿运动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复习必备精品牛顿运动定律.docx

《高三物理复习必备精品牛顿运动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复习必备精品牛顿运动定律.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物理复习必备精品牛顿运动定律.docx

高三物理复习必备精品牛顿运动定律

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

课标导航

课程内容标准: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受力之间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与失重现象。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物理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复习导航

1.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要根据力的概念、力产生的条件去进行分析,更要注意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去研究。

2.选取适当的坐标系,会对建立方程和求解带来方便。

无论是分解物体的受力还是分解物体的加速度,都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条件和所求,灵活地建立直角坐标系。

3.注意合外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其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理解能体现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是考查的重点。

4.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本质,然后灵活运用其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1课时牛顿运动定律

1、高考解读

真题品析

知识:

牛顿第二、三定律

例1.(09年广东理科基础)4.建筑工人用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

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lOm/s2)

A.510NB.490NC.890ND.910N

解析:

对建筑材料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得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F=210N,然后再对人受力分析由平衡的知识得

得FN=49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面间的压力为490N.B选项对。

答案:

B

点评:

此题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应用。

热点关注

知识:

v-t图象、牛顿第二定律

例2.(09年山东卷)1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解析:

由图甲可知前两秒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两秒受力恒定,2s-4s做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4s-6s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恒定,6s-8s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正,恒定,综上分析B正确。

答案:

B

点评:

在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受力恒定

速度——时间图象特点:

①因速度是矢量,故速度——时间图象上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方代表的“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的是“负方向”,所以“速度——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如果做曲线运动,则画不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

②“速度——时间”图象没有时间t的“负轴”,因时间没有负值,画图要注意这一点;

③“速度——时间”图象上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代表的该点的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④“速度——时间”图象上表示速度的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2、知识网络

考点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意义:

⑴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没有力物体不能运动”的错误观点。

⑵揭示了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运动直线运动的性质------惯性

考点2.惯性

1.定义:

物体所具有的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2.说明:

⑴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与物体受力情况无关,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⑵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惯性大。

⑶惯性不是一种力,惯性不是一种力,惯性的大小反映了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考点3.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

3.适用范围:

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考点4.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

3.说明: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三同、三不同”。

1三同:

大小相同、性质相同、同时存在消失具有同时性

2三不同:

方向不同、作用对象不同、作用的效果不同。

考点5:

力学单位制

在力学中,选用质量、时间、长度三个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选定基本单位后,由物理公式推导出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国际单位制。

3、复习方案

基础过关

重难点:

牛顿第三定律

(原创)例3.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

AB选项:

受力分析可以得到A选项对BD选项错。

C选项: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的性质是弹力所以C选项错。

答案:

A

点评: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是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全面理解,任何运动状态下一对任何性质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要注意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

典型例题

例4.物体A、B都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A和m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和μB.用平行于水平面的力F分别拉物体A、B,得到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中A、B所示

 

(1)利用图象求出两个物体的质量mA和mB.

甲同学分析的过程是:

从图象中得到F=12N时,A物体的加速度aA=4m/s2,B物体的加速度aB=2m/s2,根据牛顿定律导出:

;

乙同学的分析过程是:

从图象中得出直线A、B的斜率为:

kA=tan45°=1,kB=tan26°34′=0.5,而

.

请判断甲、乙两个同学结论的对和错,并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果两个同学都错,分析各自的错误原因后再计算正确的结果.

(2)根据图象计算A、B两物体与水平面之间动摩擦因数μA和μB的数值.

解析:

(1)甲同学的解法是错误,因为其忽略了滑动摩擦力;乙同学的解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坐标系的纵横坐标的单位长度表示数值不同。

正确的解法:

对A其斜率为

因此

对B其斜率为

因此

(2)对A和B当拉力为4N时,加速度为0

对A有F=μAmAg得

对B有F=μBmBg得

点评:

受力分析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奠基石,同学们要培养正确受力的习惯。

第2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

两类基本问题

1、高考解读

真题品析

知识: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两类基本问题:

已知受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受力

例1.(09年江苏卷)13.(15分)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2㎏,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28N。

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

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2。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8s时到达高度H=64m。

求飞行器所阻力f的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6s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

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

解析:

(1)第一次飞行中,设加速度为

匀加速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2)第二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

,上升的高度为

匀加速运动

设失去升力后的速度为

,上升的高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3)设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为

;恢复升力后加速度为

,恢复升力时速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

F+f-mg=ma4

V3=a3t3

解得t3=

(s)(或2.1s)

答案:

⑴4N⑵42m⑶2.1S

点评:

牛顿运动定律两类基本问题解题的一般步骤

⑴由物体所受的力的情况推断出物体运动的情况:

①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②根据力的合成或分解求出合外力(大小、方向)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④结合题中所给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说需要的运动学量。

⑵由物体运动的情况推断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的情况: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③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热点关注

知识:

受力分析、过程分析、牛顿第二定律

例2.(14分)“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返回舱于2005年10月17日4时11分开始从太空向地球表面按预定轨道返回,在离地10km的高度打开阻力降落伞减速下降,这一过程中若返回舱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空气阻力系数)为k,设返回舱总质量M=3000kg,所受空气浮力恒定不变,且认为竖直降落。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返回舱的运动v-t图象如图中的AD曲线所示,图中AB是曲线在A点的切线,切线交于横轴一点B的坐标为(8,0),CD是平行横轴的直线,交纵轴于C点C的坐标为(0,8)。

G=10m/s2,请解决下列问题:

(1)在初始时刻v0=160m/s时,它的加速度多大?

(2)推证空气阻力系数k的表达式并算出其数值。

(3)返回舱在距离高度h=1m时,飞船底部的4个反推力小火箭点火工作,使其速

度由8m/s迅速减至1m/s后落在地面上,若忽略燃料质量的减少对返回舱总质量的

影响,并忽略此阶段速度变化而引起空气阻力的变化,试估算每支小火箭的平均推力(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2、知识网络

考点1.两类动力学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考点2.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

3、复习方案

基础过关

重难点:

受力分析+过程分析

例3.(09年安徽卷)17.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

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

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解析:

在慢慢加速的过程中顾客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电梯对其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右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它的反作用力即人对电梯的作用方向指向向左下;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顾客与电梯间的摩擦力等于零,顾客对扶梯的作用仅剩下压力,方向沿竖直向下。

答案:

C

点评:

运动状态的改变取决于受力情况,准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好运动情景的基础。

典型例题

例4.(15分)如图所示,长,高,质量的长方体木箱,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当木箱的速度时,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恒力,并同时将一个质量的小球轻放在距木箱右端的P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脱离木箱落到地面.木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其他摩擦均不计.取.求:

 

(1)小球从离开木箱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2)小球放上P点后,木箱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

(3)小球离开木箱时木箱的速度.

解析:

 

第3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二):

共点力的平衡超重和失重

1、高考解读

真题品析

知识:

V-t图;超、失重

例1.(09年广东物理)8.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体重为490N。

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

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解析:

由图可知,在t0-t1时间内,弹簧秤的示数小于实际重量,则处于失重状态,此时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在t1-t2阶段弹簧秤示数等于实际重量,则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在t2-t3阶段,弹簧秤示数大于实际重量,则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若电梯向下运动,则t0-t1时间内向下加速,t1-t2阶段匀速运动,t2-t3阶段减速下降,A正确;BD不能实现人进入电梯由静止开始运动,C项t0-t1内超重,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点评:

⑴正确识图、用图理解好物理情景。

⑵对超重、失重的理解:

超重并不是说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说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说重力完全消失了。

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热点关注

知识:

失重的理解

例2.科学研究发现,在月球表面:

①没有空气;②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

③没有磁场。

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在空中同时释放氢气球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对月球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氢气球和铅球都处于超重状态

B、氢气球将向上加速上升,铅球加速下落

C、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但铅球先落到地面

D、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且同时落地

解析:

①没有空气,说明物体不受浮力B选项错。

②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说明物体要下落且同时落地D选项对。

答案:

D

2、知识网络

考点。

1.超重: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本身重力的现象。

2.失重:

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本身重力的现象。

3.完全失重:

当物体的以加速度a=g竖直向下加速或竖直向上减速时(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

3、复习方案

基础过关

重难点:

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过程分析、能量问题

例3.(09年江苏物理)9.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

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

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

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当A、B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B.当A、B加速度相等时,A、B的速度差最大

C.当A、B的速度相等时,A的速度达到最大

D.当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解析:

对A、B在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如图,F1为弹簧的拉力;当加速度大小相同为a时,对A有

,对B有

,得

,在整个过程中A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减小而B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增大,在达到共同加速度之前A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大于B的合力(加速度),之后A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小于B的合力(加速度)。

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tl时刻,两物体加速度相等,斜率相同,速度差最大,t2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A速度达到最大值,两实线之间围成的面积有最大值即两物体的相对位移最大,弹簧被拉到最长;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外其它力对系统正功,系统机械能增加,tl时刻之后拉力依然做正功,即加速度相等时,系统机械能并非最大值。

答案:

BCD

点评:

处理本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使用图象处理则可以使问题大大简化。

典型例题

例4.

(09年安徽卷)22.(14分)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

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

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

重力加速度取

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

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解析:

解法一:

(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

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也为275N

解法二:

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和m;运动员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F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为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

分别以运动员和吊椅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由①②得

答案:

440N,275N

点评:

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⑴整体法:

连接体和各物体如果有共同的加速度,求加速度可把连接体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⑵隔离法:

如果要求连接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隔离出其中一个物体,对该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第4课时实验(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高考解读

真题品析

知识:

研究牛顿第二定律

例1.(09年上海物理)17.(6分)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

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解析:

(1)因为要探索“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所以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

(2)由于OA段a-F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所以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

,而实际上

,可见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m造成的。

答案:

(1)小车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外力

(2)①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②C

点评:

知晓研究思路、会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热点关注

知识:

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例2.09年江苏物理)11.(10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袋如图乙所示。

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

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a(m·s-2)

0.69

1.18

1.66

2.18

2.70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像.

(3)根据提供的试验数据作出的

-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

解析:

(1)

,t=0.1s,

(3.68-3.52)

m,带入可得加速度

=0.16m/s2。

也可以使用最后一段和第二段的位移差求解,得加速度

=0.15m/s2.

(2)如图所示。

(3)与纵坐标相交而不过原点,该交点说明当不挂砝码时,小车仍由加速度,即绳对小车仍有拉力,从此拉力的来源考虑很容易得到答案,是因为砝码盘的重力,而在

(2)问的图表中只给出了砝码的总重力,而没有考虑砝码盘的重力。

答案:

(1)0.16(0.15也算对);

(2)(见图);(3)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

点评:

⑴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所打出的纸带,求解加速度用公式

,关键弄清公式中各个量的物理意义,

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t为连需相等的时间间隔

(2)根据图中的数据,合理的设计横纵坐标的刻度值,使图线倾斜程度太小也不能太大,以与水平方向夹角45°左右为宜。

由此确定F的范围从0设置到1N较合适,而a则从0到3m/s2较合适。

设好刻度,根据数据确定个点的位置,将个点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延长交与坐标轴某一点。

(3)处理图象问题要注意图线的斜率、交点、拐点、面积等意义,能正确理解这些量的意义则很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2、知识网络

一、实验目的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二、实验原理

1.如图所示装置,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m,从而改变细线对小车的牵引力F(当m<

2.保持小桶和砂的质量不变,

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改变小车

的质量M,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a,由多组a、M数据作出加速度和质量倒数的关系a-M-1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三、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块,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托盘天平及砝码,米尺。

四、实验步骤

1.用调整好的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和m,把数据记录下来。

2.按如图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挂小桶用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

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块,反复移动垫块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从纸带上打的点是否均匀来判断)。

4.在小车上加放砝码,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把砝码和砂的质量M'和m'记录下来。

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要用天平称量),按步骤4再做5次实验。

6.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

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F,即砂和桶的总重力(m+m')g,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作图线。

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了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所受作用力成正比。

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并做好记录,求出相应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总质量的倒数

在坐标平面上根据实验v结果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图线,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了研究对象所受作用力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五、注意事项

1.砂和小桶的总质量v不要超过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1/10。

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桶,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

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是均匀的,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

3.作图时应该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对称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但如遇个别特别偏离的点可舍去。

3、复习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