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643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八校联考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日期:

2015.11

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60分)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栏内填入正确答案。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小明听生物老师说,人是一种高级动物。

他举手问老师:

“那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究竟是什么呢?

”你帮生物老师在下面的选项中选一个正确的给小明做解答。

A有无语言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D能否直立行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白米饭、喷喷香,每天饭时摆桌上……”这首儿歌生动地记录下了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主食——大米,你知道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半坡人B河姆渡人C山顶洞人D北京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会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所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河姆渡原始居民

3.现在几乎每年在陕西某地都会举行一些大的祭祀活动,全国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前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你知道指的是谁吗?

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黄帝的相关知识点。

每年全国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都要到陕西黄帝陵前去拜祭,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所以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人文初祖—黄帝

4.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等级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点。

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禅让制

5.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据《史记》记载,传说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这副对联歌颂的及《史记》里所盛赞的是

A.神农教民农耕  B.黄帝创制历法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大禹治水的相关知识点。

传说,大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大禹治水

6.新生入学时,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甲说:

“我姓张”,乙说:

“我姓李”,丙却调皮地说:

“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这一下难倒了许多人。

那么,你能告诉大家丙同学姓什么吗?

A.唐B.秦C.夏D.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夏朝的建立的相关知识点。

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所以丙同学应该姓夏,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朝的建立

7.昏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商汤B周文王C周武王D周幽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夏、商、周的兴亡的相关知识点。

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周幽王是有名的昏君,与其相关的历史典故是“烽火戏诸侯”,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的兴亡

8.21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将其作为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到来的珍贵礼物送给了联合国。

带着全体中国人民的美好祝愿,“中华世纪鼎”已被联合国永久收藏。

根据所学,你知道司母戊鼎是什么时候的青铜器?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司母戊鼎的相关知识点。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它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商朝的青铜器

9.《论语》云: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C越王勾践称霸D楚庄王称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齐桓公称霸的相关知识点。

齐桓公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成为春秋首霸,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五霸

10.老师标出了“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边的国家是

A楚国B秦国C燕国D齐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点。

公元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其中最北面的是燕国,最西面的是秦国,最东面是齐国,最南面是楚国,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战国七雄

11.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是在什么战争之后?

A长平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城濮大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长平之战的相关知识点。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

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长平之战

12.假期小杰同学在随夏令营到了四川,他们到了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前,听导游介绍:

“它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他的设计令无数水利专家惊叹,它是中国人民化害为利的典范。

”它应该是

A战国时的都江堰 B战国时的郑国渠 C秦国时的灵渠 D西汉时的白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都江堰的相关知识点。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都江堰

13.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封建社会的形成

14.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成熟的文字是

A金文B甲骨文C楷书D大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点。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它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渊源关系,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甲骨文

15.2013年冬天无锡雾霾天气频频出现,小武同学不幸得了感冒,他到医院去看病,一位老医生在给他诊疗时,先看看他的脸色,再把把他的脉,然后听听他的胸部,最后问问他的感觉。

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由谁总结出来的?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扁鹊的医学成就。

这位老中医运用的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这种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扁鹊的医学成就

16.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著有《离骚》等优秀诗篇,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A屈原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屈原的文学成就。

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的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屈原的文学成就

17.战国时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B楚国C燕国D秦国

【答案】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商鞅变法

18.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守旧贵族之间的矛盾     D贵族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封建社会的形成

1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学说与商鞅思想最接近的是

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法家学说的相关知识点。

商鞅变法主张加强刑罚,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这与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观点最接近,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百家争鸣

2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在美国西点军校受到学员的追捧。

此思想属于以下哪个学派

A墨家B兵家C法家D道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兵家学说的相关知识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春秋时期兵家创始人孙武的军事名言,出自孙武的《孙子兵法》一书,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百家争鸣

2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这主要是指

A.出现新的农作物品种B.青铜农具的使用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骨耜的使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2.秦始皇焚书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人们的言论B禁止儒学传播C树立秦国的形象D加强思想控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相关知识点。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23.《史记·陈涉世家》给我们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具有革命首创精神的起义是

A国人暴动B项羽、刘邦起义C陈涉、吴广起义D绿林赤眉起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陈涉、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点。

公元前209年夏的陈涉、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故选C。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陈涉、吴广起义

2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时期B秦朝和春秋C战国与三国D秦初与汉初

【答案】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巨鹿之战;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五霸

25.最终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B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C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军D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秦朝的灭亡的相关知识点。

项羽率军九战九捷,大败秦军。

刘邦乘项羽与秦军决战之机,攻取咸阳。

秦朝统治者无力抵抗,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朝的灭亡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的论述对错,对的选“A”错的选“B”。

每小题2分,共10分)

26北京人已学会人工取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点。

北京人只会使用天然火,不会人工取火。

会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

所以上述表述错误。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北京人

27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点。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所以上述表述正确。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元谋人

2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点。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所以上述表述正确。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甲骨文

29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长平大败秦军主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巨鹿之战的相关知识点。

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数万与秦军30万在巨鹿展开决战,项羽下令破釜沉舟,最终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所以上述表述错误。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巨鹿之战

30都江堰的建造者是秦国蜀郡太守杜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都江堰的相关知识点。

都江堰的建造者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不是杜诗。

杜诗发明的是水排,所以上述表述错误。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都江堰

第Ⅱ卷(40分)

三材料分析(共23分)

31.认识古代文化名人,回答相关问题。

(共9分)

请回答:

(1)图一这位慈祥的老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

(1分)

他是我国古代(1分)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1分)。

他的言论被弟子们整理成《》一书。

(1分)

(2)图二的韩非子创立的哪家思想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1分)

(3)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1分)他的学说记录在哪本书里?

(1分)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1分)

(4)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的这种学术繁荣局面叫什么?

(1分)

【答案】

(1)孔子、儒家、仁、《论语》(4分)

(2)法家(1分)

(3)道家、《道德经》、提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3分)

(4)百家争鸣(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孔子及儒家学说的相关知识点。

图一这位慈祥的老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孔子。

他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他的言论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一书,成为了儒家经典。

(2)此题考查韩非子及法家学说的相关知识点。

图二的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

秦国国君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其措施中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法家思想的体现,可知法家思想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3)此题考查老子及道家学说的相关知识点。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提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顺应自然,以柔克刚。

(4)此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他们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32.材料一:

大道行于天下时,天下是天下人的所共有的。

选举贤能的人,讲究诚信,重视和睦……现在,大道已经衰微,天下已经成为一家一姓的私产……

材料二:

周平王继位,把都城迁到洛,以避开犬戎的进攻。

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

材料三:

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经济得到发展,社会也发生了变化。

请回答:

(5分)

(1)材料一中的大道指的是什么制度?

到后来被什么制度所取代?

(2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到,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1分)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1分)

(4)战国时期,各国经过了变法,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

【答案】

(1)禅让制、世袭制(2分)

(2)巩固统治(1分)

(3)春秋时期(1分)

(4)建立了封建制度(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禅让制和世袭制的相关知识点。

“选举贤能”是指禅让制,它是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了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到,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

西周初年,周王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3)此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相关知识点。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东周开始,这段历史时期称为春秋时期,当时,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等五个霸主。

(4)此题考查封建制度的建立的相关知识点。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了变法,如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

33.阅读下列材料:

(9分)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

他是什么时期的人物?

“孝公”指哪国国君?

(3分)

(2)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3分)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材料二中“扫六合”是什么意思?

哪一年扫清了六合?

(3分)

【答案】

(1)商鞅、战国、秦国(3分)

(2)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3分)

(3)商鞅变法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灭六国,完成统一;公元前221年(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

材料一中“卫鞅”指公孙鞅,后因变法有功,被封在商地,所以又称商鞅。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来到秦国后,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

“孝公”指秦国国君秦孝公。

(2)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主要内容包括: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劳役;奖励军功,按照军功大小封爵;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3)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联系。

材料二中“扫六合”是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国扫清了六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商鞅变法;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统一六国

四综合探究题(共17分)

34.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

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

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

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

(共3题,每题1分,将正确字母答案填入括号中)

(1)()退避三舍

(2)()阵前倒戈(3)()围魏救赵

A.牧野之战B.晋楚争霸时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C.桂陵之战

【答案】

(1)B

(2)A(3)C(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城濮之战的相关知识点。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军队在城濮相遇,晋文公为了报答恩情楚成王的帮助,信守诺言,退避三舍。

晋军退兵,楚军紧追不舍。

这一下,晋军得理,士气大振,他们诱敌深入,迂回包抄,大败楚军。

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所以退避三舍与城濮之战有关。

(2)此题考查牧野之战的相关知识点。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在牧野与商朝军队展开激战。

商纣王无兵可派,临时拉了70万奴隶出战,结果因纣王残暴,70万奴隶临阵倒戈,商军土崩瓦解,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所以阵前倒戈与牧野之战有关。

(3)此题考查桂陵之战的相关知识点。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

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

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

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在桂陵遭到齐军的伏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桂陵之战”。

所以围魏救赵与桂陵之战有关。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3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谁建立的?

都城在哪?

(2分)

⑵秦统一后为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哪三个主要官职?

(3分)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1分)?

⑶为促进了秦朝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分)

⑷哪些措施巩固和开发了边疆?

(2分)

⑸在思想上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1分)

⑹你怎样评价秦始皇?

(2分)

【答案】

(1)嬴政(秦始皇)、咸阳(2分)

(2)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4分)

(3)经济方面: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3分)

(4)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统越族,兴修灵渠。

(2分)

(5)焚书坑儒(1分)

(6)既要看到他为实现统一,实行了郡县制,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文字,度量衡,有利于巩固统一;修长城,筑灵渠,收复河套地区,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也要看到他暴政的一面,焚书坑儒,宣传迷信思想,实行严刑峻法,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苦难。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秦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2)此题考查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统一后为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在地方上,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中央直接任命,强化了中央集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