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596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3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xx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规划区概况4

1.1规划区范围4

1.2现状建设概况4

1.2.1地质地貌4

1.2.2气象气候5

1.2.3植被5

1.2.4场地地质条件5

1.2.5场址建设条件5

第二章规划依据与原则7

2.1规划依据7

2.2规划原则7

第三章总平面规划9

3.1规划设计理念9

3.2空间组织9

3.3道路交通规划9

3.4竖向规划图9

3.5功能布局9

第四章建筑设计引导12

4.1建筑风格引导12

4.1.1建议的建筑风格-现代建筑风格12

4.2建筑色彩引导12

4.3建筑体量引导12

第五章绿地景观规划13

5.1规划原则13

5.1.1生态性原则13

5.1.2适宜性原则13

5.1.3协调性原则13

5.1.4系统性原则13

5.1.5多样性原则13

5.2绿地系统规划13

5.2.1“点”状绿地13

5.2.2“线”状绿地13

5.2.3“面”状绿地13

5.3景观体系规划13

第六章道路工程规划15

6.1现状及交通分析15

6.1.1现状15

6.1.2交通分析15

6.2规划原则与思路15

6.2.1规划原则15

6.2.2规划思路15

6.3.1网络规划16

6.3.2道路分类及横断面规划16

第七章街区竖向规划17

7.1规划原则17

7.2规划设计处理方法与措施17

8.1给水工程规划18

8.1.1现状概述18

8.1.2规划原则18

8.1.3用水量预测18

8.1.4高峰时用水量18

8.1.6给水系统18

8.1.7消防给水18

8.1.8管道材料18

8.2排水工程18

8.2.1现状概述18

8.2.2规划原则18

8.2.3排水体制19

8.2.4雨水工程19

8.2.5污水工程19

8.3燃气工程规划19

8.3.1规划原则19

8.3.2远期用气率及规模预测19

8.3.3气源规划19

8.3.4燃气设施规则19

8.4电力工程20

8.4.1现状概述20

8.4.2电力负荷预测20

8.4.3电力系统20

8.5电信工程20

8.5.1现状概述21

8.5.2通讯21

8.5.3其他通信工程规划21

8.6管线综合21

8.7环卫工程21

8.7.1规划原则21

8.7.2公厕规划21

8.7.3果皮箱21

8.7.4生活垃圾收集点22

8.7.5垃圾收集点22

第九章综合防灾23

9.1防灾体系23

9.2防洪规划23

9.2.1水系概况23

9.2.2防洪标准23

9.2.3防洪原则23

9.2.4防洪措施23

9.3消防规划23

9.4抗震规划24

9.4.1防震的基本原则24

9.4.2抗震措施24

9.4.4避震疏散24

9.5地质灾害规划25

9.5.1防治要求25

9.5.2措施25

9.6人防工程规划25

9.7其它防灾规划26

第十章规划实施建议27

第一章规划区概况

1.1规划区范围

海东新城的中心城区,位于洱海东面,远可观阅苍山,近可俯览洱海,与大理古城隔海相望,可谓“风花雪月”尽收眼底。

距大理市区下关仅16公里。

片区对外交通便捷,拥有机场、大丽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是进入大理的门户与窗口。

大理海东新城规划范围南抵规划关宾路,北至罗荃半岛,西邻洱海,东接大丽高速,共66平方公里。

大理海东新城总体规划对规划范围内66平方公里的用地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并根据人口、产业、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对城市建设规模进行了研究,确定海东新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0.54平方公里。

居住用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紧密结合,形成汇聚人气的城市居住区,促进商业、娱乐与教育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大理海东新城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布局于各居住区的核心区,及主要公共服务中心,总用地429.2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14.05%。

包括新城中央核心区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等,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商业用地和娱乐休闲用地,以及各区居住区的相对集中的中心区域。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1.0公顷,商业金融业用地201.5公顷,文化娱乐用地112.4公顷,体育用地7.8公顷,医疗卫生用地5.8公顷,教育科研用地90.70公顷。

根据大理城市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2012年6月由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详细规划”中,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为:

东至大(理)-丽(江)高速、北至水井村、西至洱海、南至菠萝山南侧,总规划面积30.88km2。

包括马尾山、菠萝山、下和北山、南山和部分平坝地区。

发展定位是:

海东新城的核心区,以行政办公、教育培训、休闲居住等功能为主,同时兼有旅游服务、商业金融等功能支持,能够引领现代生活风尚、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山地生态型新城。

本次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为海东新区中心片区内,项目用地与规划中的核心区、行政片区、教育片区多重辐射,紧邻自身片区的的公共服务中心。

项目用地周边主要市政道路有独秀路,道路宽度15米,三和路,道路宽度15米,览川路,道路宽度24米,项目分为2个地块,地块一:

宗地号HC2014-08规划总用地面积为8390平方米,用地呈不规则长方形,用地内南北高差约7米;地块二:

宗地号HC2014-07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0396平方米。

地呈不规则长方形,场地内南北高差约38米,东西高差约17米。

1.2现状建设概况

1.2.1地质地貌

1)大理海东整体规划用地内部形成“U”型农田景观;山体由于水土流失、地质条件不足,植被较为稀缺,以低矮的草皮、松林和部分果园为主,大部分山体为土石荒地,形成以农田、村落为主要景观的自然环境。

本项目地块北侧及东侧临独秀路,南侧接三和路,项目用地南低北高,高差约40米,东高西低,东西高差约7米。

地形相对复杂,规划考虑合理利用山地资源,结合景观分台地设置建筑单体。

项目用地现状为未成规模林地及荒草地为主,且场地内无现状建(构)筑物。

无需拆迁安置,有利于项目的尽快启动与实施。

1.2.2气象气候

海东地处横断山脉南端,哀牢山北绿,属云贵高原西侧洱海东岸山地峡谷洪积区。

境内主要为喀斯特地貌,以及与之相间的谷地坝区和海岸地貌。

地形特点是南低北高,山多平坝少。

土壤,山头和山麓一带主要是石灰土、红壤土、白砂土、棕壤土、黄棕壤土;峡谷和海湾平坝地区,则分布着淹育型、猪育型、潜育型等水稻土。

境内最高峰大黑山,海拔2626米。

平坝地区海拔为1975米至2000米。

年平均气温15.4°c,年降水量565毫米,无霜期305天,属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具有山地高原温凉气候特点,东无严寒,夏无酷暑。

表1大理气象站气象特征值统计表

1.2.3植被

山体由于水土流失、地质条件不足,植被较为稀缺,以低矮的草皮、松林和部分果园为主,大部分山体为土石荒地。

1、地质构造

海东山地规划区处于东部扬子准地台与三江褶皱系结合部的台缘凹陷最南端,主要地质构造线方向是北北西—南南东,其典型为控制性洱海东西两侧的主要山脉走向。

地层褶皱多发生于中生代以下地层中,元古界变质岩褶皱较紧密,其余地层中多为小规模同层褶皱曲,且多小背斜、小向斜形式较多。

位于规划区西部的洱海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泊,湖盆南北长42.5公里,东西宽8.4公里,运行水位在海拔1962.84~1965.89米之间,平均水深12米,最大水深22米,水域面积250平方公里,蓄水量28.8~29.6亿立方米,西洱河为洱海唯一自然出水口,向西汇入。

2、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附录A,拟建工程的所在地云南省大理市海东镇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由于未做勘察,暂估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结构阻尼比为0.05,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为0.16。

3、土地权属及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符合《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2.5场址建设条件

1、市政条件

用地周边的市政道路管网正在设计中,海东城市新区北部有一座35千伏变电站。

海东新城正在建设第六水厂,位于二号路与机场路十字东南,占地54.4亩,设计供水能力近期5万立方米/天,远期10万立方米/天,以洱海水源为主。

随着新城建设的逐步开展,一系列市政配套设施正在完善过程之中。

能够保证工程正常进行。

2、交通条件

项目用地周边主要市政道路有独秀路,道路宽度15米,三和路,道路宽度15米,览川路,道路宽度24米,三条重要交通干道。

项目用地内,现有一条规划道路通过用地,道路宽度为6.5米。

第二章规划依据与原则

2.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5、《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7、《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06);

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9、《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0、《大理州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云南省山地城镇建筑设计导则》

12、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建设用地规划条件通知书。

13、规划区有关自然和社会经济基础资料等。

2.2规划原则及特点

设计紧扣优美的水街、自然山体两大要素。

合理规划几大功能板块,通过造街,造景,架桥等手段,在相对受限的自然地块中,将自身创造为这一片区的风景线。

延续历史文脉传统,独辟层叠起伏,小桥流水的现代中式坡地风情;将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交织成新的古今合璧,呈现一个集居住、休闲、会议、运动、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特色复合街区。

1、注重人的“参与性”,将人的视觉、听觉、感观进行“人性化”考虑,注重人的融入感,合理协调“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关系。

2、尊重现有地形格局,合理处理高差和道路坡度,保障工程实现度。

3、认真分析场地尺度感,景观步道,广场,内街,居住退让均给出适宜尺度,提升街区品质。

4、合理定制商业平面,迎合市井文化商业格调。

精心设计户型平面,做到宜居,观景结合高差设计建筑,展现台地风貌。

5、街区为城市增添光彩,在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下致力于提高街区自身品质影响并提高城市综合形象。

6、尊重地形现有格局,合理处理高差和平衡填挖方量。

本项目将成为海东新区山地利用的示范样本。

融合特色水街、市井商业街区、金融服务板块、山地人文居住、景观办公五大功能板块于一体,打造云南一流,领先全国的山地特色、体现市井文化的旅游街区!

明日金尚将成为大理新的旅游名片、人居典范,服务于海东,辐射西南。

第三章总平面规划

3.1整体空间布局

一轴四阶:

我们采用叠层台地的手法,结合地形特点,依山就势,根据高差将项目用地分为四阶台地。

第一阶为旅游市井商业街,第二阶和第三阶为山景洋房区,第四阶为独栋商业和办公楼。

并以一条自水街而上的景观中轴线来联系各个功能组团。

形成一轴四阶的建筑格局。

叠层起伏:

结合一轴四阶的总体布局特点,建筑层数、高度从商业水街至独秀路依次递增,结合四面山景将山地建筑的特色加以强化,美轮美奂,形成鳞次栉比,高低错落的城市形象。

3.2道路交通规划

车行交通流线:

街区主要车行道路自独秀路沿原规划道路呈“Z”字型盘山而下,道路纵坡大部分控制在8%,局部困难地段纵坡控制在10%以下,坡度长度小于80米,主要道路宽度为6.5米,部分支路的宽度为5米。

道路能方便到达每栋建筑外。

车行交通流线:

人行动线与车行动线相对分离,人行步道结合景观处理形成小区中轴线,成为联系商业与住宅组团的纽带。

交通骨架清晰,满足使用要求与消防要求,山体景观富有变化而独具气韵。

3.3竖向规划图

竖向设计保留原地形的山体形态,进行分台处理,一共分四个台地,每个台地的高差小于20米,台地之间通过挡墙和放坡进行处理,坡地和挡墙用绿化进行覆盖,丰富场地的景观,弱化场地的高差;南坡较陡,考虑斜坡方式的用地建设,即将建筑做退台处理,以尽量减少场地的挖方量。

3.4功能布局

1、商业街布局

内、外:

对直线单一的半边街模式进行分离,打造一条曲径通幽、充满市井文化氛围的商业内街,同时保证内街与水街的和谐对话及景观融合。

①改变直线、单调视线的人流模式,增加趣味性、神秘感;

②临街商业口岸大量增加,提升金尚街商业价值;

③商业平面布局、进深更为适合传统步行街区尺度;

④景观感受更为丰富,做到移步易景。

分、合:

依托内街与外街这一概念,形成内外双流线,在适度距离和相对集中的景观空间,形成内外流线的对话和交合。

①更好的结合现有地形手法;

②易于形成街区不同的业态分布;

③延长游人停留时间;

④提供多个人流聚集点;

街巷、院落、标志性:

提取大理建筑文化元素,融合市井商业特色。

沿商业主脉络,以不同的节奏布置街巷、院落、标志性建筑。

使得整个街区异彩纷呈。

①满足游客体验文化、休闲旅游的需求;

②将大理传统建筑形制给予现代精细的提炼和表达;

③避免平铺直叙,最大程度上做到场景胶片化;

④为商业的功能提供动静分区的可能。

2、住宅布局

由低到高:

住宅根据场地高差,由低到高分台地依次布置6+1多层洋房和独栋商业与办公楼,建筑空间层次分明,呼应山势,减少遮挡,营造水街良好的视线景观。

点板结合:

商业以点式独栋为主,多层住宅点式、板式结合布置板式结合,形成通透的空间体验,水街景观视线通透,层次丰富。

注意景观、视线、日照的均好性。

街区通过台地打造,形成特色鲜明,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形态,有效保证日照要求。

把空间尺度人性化,寻求各楼座之间视野均好。

3.5分地块指标

第四章建筑设计

4.1商业平面:

在商业平面的设计和推敲上,我们以市井文化商业为基调,打造适宜的市井商业尺度,店面进深控制在8m—14m。

注重商业空间室内——半室外——室外的完美过度,把握水街景观与建筑空间的和谐对话。

运用合院、破院成街等手法打造一条集餐饮、接待、会议、健身、品茗、小酌、客房、KTV等一系列生活元素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商业街。

我们在这条街上徜徉品茶抚琴的诗境,领略泼墨丹青的画意,在闲适的酒家里倾诉,在午日的橱窗中老友聚餐,把大理悠闲的生活情调尽情的挥洒。

4.2住宅

户型平面做到功能合理,动静分区,污净分离,户户阳光。

活动区、休息区、服务区三大主题居住空间,功能分区明确。

起居厅、餐厅拥有各自独立空间。

卧室休息区相对独立,私密性较强。

每户保证有充足的日照。

每户的景观,采光及通风都极佳,主要居住空间位于最佳的采光及景观位置,对空间舒适性和面积紧凑性做了很好的兼容。

4.3建筑风貌

大理本土建筑文化语言丰富,白族民居融合了北方合院,巴蜀穿斗,徽派片墙等建筑文化元素,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

在充分研究大理建筑特色的基础上我们从以下几点对水街建筑风貌进行思考、设计。

尊重本土文化:

我们在对大理本土建筑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汲取大理建筑美学特征,对本土建筑文化元素加以提炼,以现代的手法将其品质化、精细化。

呈现风味独特的建筑风貌。

传统建筑形制的演绎:

大理传统民居出于安全、私密、气候等原因,建筑形制较为封闭。

我们从商业开放与使用功能的角度,对传统建筑形制进行了商业功能化的处理,设置了开放商业、私密客栈、半私密会所等复合商业空间形态。

形成既具有“三坊一照壁”等传统建筑风貌,又有利于商业经营,文化展示的、相对开放的商业建筑特征。

4.4建筑材料控制

我们力求在方案达到高品质的效果的前提下,对建筑的选材把握经济合理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建筑材料元素主要为木质或防木材料、石材、砖、瓦、玻璃、涂料等,通过精细化的设计控制,来达到良好的品质感。

木质:

木质材料主要用于门窗扇、栏杆、封檐板、垂花、立柱,可采用仿木漆、外包木皮

、塑木、木色铝合金等材料处理。

实木

仿木漆

外包木皮

砖:

砖主要用于局部墙面,照壁、基座、勒脚、梯坎,铺地等位置,为达到保证效果和控制成本的目的可采用防古砖和劈开砖(机制防老砖)

仿古砖

劈开砖

1.清泽柔和,具有自然美,至始至终永不褪色,十年不新,百年不旧。

2.对环境无污染,废弃可降解,处理成本低。

3.抗折强度大,耐磨,耐酸碱,防腐蚀,抗冻等功能。

瓦:

主要用于瓦面、屋面起翘和屋脊等位置,主要采用筒瓦和小青瓦,叠瓦

筒瓦

叠瓦

小青瓦

石材:

主要用于地面和墙裙、堡坎或文化墙、景观构筑物、装饰墙面等位置,可采用青石、文化石,花岗石,火烧石。

涂料:

主要用于墙面,仿木柱子等位置。

可选用真石漆、仿木漆、仿铜氟碳漆以及质感砂浆,

第五章绿地景观规划

5.1规划原则

5.1.1生态性原则

保护重要的山体生态环境要素,构筑适宜当地的植物体系,形成自然和人工和谐发展的生态群落。

通过种植合适当地的物种,将原有的荒山土坡变成生态的绿化新城。

5.1.2适宜性原则

绿地建设与山地的利用相结合,使绿地系统结构合理、功能优化、产出高效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5.1.3协调性原则

实现绿地空间分布与用地布局相协调,使人口分布与绿地分布相一致,相对均匀,并通过植物造景创造整体协调的绿地景观。

5.1.4系统性原则

按照片区功能和用地布局的需要,相应布置不同类型绿地,建立完整的绿地系统网络。

5.1.5多样性原则

植物分布具有层次性、韵律性,植物选择具有多样性、丰富性,以营造多层次立体绿化网络,为市民创造更丰富更便利的游憩场所和生活环境。

5.2绿地系统规划

从建设生态型新区和高品质景观环境的目标出发,在充分利用山地自然景观要素的基础上,规划由山体自然绿地、广场绿地、地块内组团绿地与道路绿地等共同构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规划严格规定各地块内的绿地率和道路的绿地种植效果,成为真正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的绿色新区。

整个片区的绿地景观系统可以概括为“一轴、四阶、多节点”的景观系统。

5.2.1“点”状绿地

点状绿地由广场绿地、街头绿地和地块内组团绿地等构成。

地块内组团绿地主要包括各居住组团的结构性绿地、公共设施地块内的街坊绿地与小游园等。

5.2.2“线”状绿地

线状绿地包括通用地中部商业街内部的景观轴以及规划道路及内部道路旁的路旁绿化带,线状绿地有机的串联点状和块状绿地,编织成完整的绿色网络。

5.2.3“面”状绿地

面状绿地主要指规划市政道路与用地之间10米以上的绿化隔离带,以及用地东侧由于道路高填方形成的约3200㎡的坡地景观绿化,是规划区最重要的绿化开放空间,也是构筑绿色生态社区的重要要素。

除上述绿地外,规划还布置垂直绿化包括山墙面绿化、建筑退台绿化,为市民提供休息游憩的又一良好环境。

5.3景观体系规划

规划区的景观体系是以人、自然、建筑、环境有机融合为主旨建构,利用山体自然环境与坡地地形,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精心组织节点、廊道、界面等景观要素,从而形成丰富生动、层次分明、高低错落、富有特色的建筑空间景观、绿化环境景观和天际轮廓线。

1、街区景观

包裹:

金尚水街与商业内街景观发散渗透,融为一体。

使建筑被景观完整包裹,形成“人在景中游,推窗即观景”的效果。

①体现大理优美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②游人循景而游,处处提升海东新区生态品质;

③景观与建筑和谐互映,融为一体;

开、合:

在呼应金尚水街公共景观的基础上,建筑外围形成开放、半开放、私密的景观空间,继承传统街巷空间的同时又满足现代商业街区需求。

①通过空间的收放对人流进行汇聚和分流;

②丰富多样的空间能提供更多功能形式,有效的迎合游客的多种需求;

③多种空间的存在,可以更好的过度人流,将水街与内街的空间衔接自然糅合;

多样:

运用广场、水体、绿化、小品、铺装等景观载体,结合自然高差,立体的呈现。

金尚水街丰富典雅的景观风格。

①活水的引入是文化商业街区的重要元素;

②大理丰富的植物资源为街区注入绿色与活力;

③入口即节点位置的广场铺装为游人提供室外休憩观景的场地;

④文化小品与照壁等传统元素立体的营造本土文化氛围,成为游览中的视觉焦点。

2、住区景观

住区景观以两条自水街而上的主轴为中央景观轴线,贯穿南北,景观层次清晰,涵盖明确。

以景观层级可分为公共景观、半公共景观、私密景观。

讲求“起、承、转、合、放、映、对、借”;以景观对象分为山景、树景、水景、院景。

各种载体往往综合运用、达到体验丰富、美不胜收的造景效果。

庭院中运用栈道、平台、拱桥、石径、绿岸等,规则中蕴含变化、徜徉间寻觅无穷。

以景观载体可分为自然、休闲、文化、建筑景观。

在造景的同时,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是必要的景观传承。

在街区内植入大理文化展示片段,赏景之余感受历史,修养身心,令人清新舒愉、获益匪浅。

我们以传统民居为风骨、遍采众家之长,金尚街区将为游客提供一种无法复制的风情体验。

第六章道路工程规划

6.1现状及交通分析

6.1.1现状

规划区现状道路不完善,没有城市道路通往该区域,现状到达该区域的道路都为临时施工道路。

6.1.2交通分析

1.规划区对外交通联系

根据该区域的控制性规划和现有的资料,用地周边的主要市政道路为独秀路和三和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规划道路,为城市片区交通性联系主干路,同时也是本次规划区对外与其它城市组团联系的核心支撑。

2.内部交通

用地内部交通主要表现为日常购物、休憩的交通流,这部分交通主要表现为借用交通干道及城市支路实现内部交通转换,山上山下还通过步行道形成步行交通体系。

6.2规划原则与思路

6.2.1规划原则

1.交通导向性原则

道路系统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格局,进行落实与优化,规划道路标准、线型走向、断面布置及节点处理以规划建成区的交通流量流向及不同的交通方式导向来确定。

2.突出步行交通的原则

由于地形及现状交通格局的限制,结合地形状况及功能定位特点,大力挖掘步行交通的潜力,减少规划区的机动交通压力,营造优美的、人性化的步行环境。

3.突出城市景观与强调生态建设原则

由于规划区在城市中所处的特殊位置,道路规划应充分与景观及绿地系统规划相结合,道路建设突出与环境景观的协调,加强场所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与营造。

4.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原则

道路规划应与用地开发模式相协调与匹配,既要确保规划区的交通畅通,又要在实际建设中能够切实可行,在确保社会、生态及城市景观效益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设成本。

6.2.2规划思路

1.以独秀路、三和路及规划道路为对外联系重点,规范梳理其它方向的联系出入口

规划独秀路和三和路环绕用地的北、东、南三面,是规划区的对外联系重心。

用地内部尽量通过规划道路为联系外部交通出入口。

2.组织完整的步行交通系统

结合规划区景观营造,在重要的景观通廊及住区、小游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之间通过设置不同等级的梯步、风雨廊、林荫步道、路侧便道等方式营造连续、完整、全天候的步行环境,让步行系统成为既承载一定交通功能,缓解交通压力,又是规划建成区人们休闲游憩和景观生态环境展示的依托。

3.突出交通节点的控制

规划区由于交通相对封闭,出入口交通节点资源较为稀缺,规划在减少对周边片区联系性交通干路的干扰保持外部交通畅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