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508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6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docx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docx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康县城关中学导学案

学科:

地理年级:

八年级主备人:

舒平辅备人:

李玉花审阅

课题

地理差异显著

课时

2

课型

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不同地区间显著的自然和人文差异,及差异形成原因。

2.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为例,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理解秦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流程

预习---展示---练习---巩固---小结

重难点

重点:

1.秦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

难点:

确定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教师活动(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新课引入】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我国气候、降水、地势等地理要素有何空间变化规律?

(自然环境差异)

2、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有何空间变化规律?

(人文差异)

【预习反馈】

(一)显著的地理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气温的空间变化:

低纬气温____,高纬气温____。

→(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降水的空间变化:

由____沿海向____内陆递减。

→(影响因素:

海陆因素)

地势的空间变化:

__高__低,呈___状分布。

→(影响因素:

地形因素)

人文地理差异:

农业的空间变化:

__牧__耕,__稻__麦。

人口、城市、交通的空间变化:

__密__疏。

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化:

__高,__低。

生活习俗……,文体传统……

归纳提升→有些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

【合作探究】(P5活动)

1、归纳秦淮线南北两侧的地区差异。

2、分析秦淮线特点?

3、分析导致秦淮线南北两侧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归纳小结】1.我国不同地区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方面?

2.地理差异会对我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3.从哪些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当堂检测】地理填充图册P1-3

第二节、四大地理区域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地理区域有哪些类型?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看P6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由名称,你能了解四大区域哪个方面的特点?

(从位置、地形、气候等思考)

【预习反馈】(略)

【合作探究】完成P6“活动”,了解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认识各区域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回答下列问题并填表。

1、界线A

(1)界线A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2)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400㎜)

(3)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季风)

(4)主要位于季风区的区域是__________?

该区域与非季风区的差异主要是什么?

(降水)(5)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_?

(干旱,因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基本不受夏季风的影响)

2、界线B

(1)界线B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800㎜)

(3)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0℃)

(4)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气温和降水,即气候)

(5)该界线与什么山脉、河流分布大体一致?

(秦岭、淮河)

(6)南、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北方地区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南方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3、界线C

(1)界线C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2)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3)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地形和地势)

(4)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高寒)

【归纳小结】

四大区域主要自然特征(板书)

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主要自然温带半湿润亚热带湿润干旱高寒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康县城关中学导学案

学科:

地理年级:

八年级主备人:

舒平辅备人:

李玉花审阅

课题

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时

1

课型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子让景观等自然特征;

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于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

4.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流程

预习---展示---练习---巩固---小结

重难点

重点:

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难点:

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师活动(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新课引入】回顾:

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

A、B、CD。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②是

小结:

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通过练习看来同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方,了解北方

[讲授新课]

展示:

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

阅读第8页第一段的文字,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学生: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过渡:

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板书: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归纳提升→有些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

一、北方的概况

1、范围:

2、地形:

3、气候:

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第9页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学生:

完成学习任务并派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教师:

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划重点内容,板书并提醒学生做笔记

过渡:

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错,能把北方的范围找出来,区域的位置确定下来因此三大地形区能清晰可见,所以北方的主要地形我们也能确定,气候类型也没问题;下面我们来完成第10页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我们来认识北方的气候差异。

【活动:

观察图片并回答】

学生:

完成活动任务,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过渡:

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

学以致用;通过活动我们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好,在气候、地形等影响下,北方是什么类型的土壤,成因是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在书本中找出来。

板书:

二、黑土地黄土地

1、土壤:

学生:

举手发言。

归纳并板书:

1.土壤:

东北:

黑土地(冷湿环境)

华北:

黄土地(冲积扇平原)

教师小结:

东北地区的冷、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形成冲积扇平原,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所以东北是黑土地、华北是黄土地。

过渡:

通过对北方土壤的了解,结合我们上学期学习过北方的耕地利用方式以旱地为主,会种植什么作物:

农业生产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11页文字,了解北方的农业。

学生:

阅读并发言。

归纳并板书:

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

甜菜、棉花、大豆

2、问题:

春旱

3、措施:

南水北调、节水农业

师生活动:

完成12页活动题:

认识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康县城关中学导学案

学科:

地理年级:

八年级主备人:

舒平辅备人:

李玉花审阅

课题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流程

预习---展示---练习---巩固---小结

重难点

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东北三省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关系。

难点:

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师活动(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导入新课]由东北的图片引入东北三省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东北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

经济发展如何?

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请学生完成自主学,明确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范围。

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包括,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

以和为主。

东部为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

3、河流:

山地的东南方有江和江流过。

4、气候:

东北三省气候。

5、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板书)1、范围重点

请学生指图课本P14图6.11,说明东北三省的范围: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板书)2、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请学生指图课本P14图6.11及P15图6.12说明东北的地形。

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以下地形:

山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山脉排列呈马蹄形。

平原:

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

(板书)3、河流众多

请学生指图课本P14图6.11说明东北的主要河流,主要有鸭绿江、图们江、黑龙江及相邻的国家朝鲜、俄罗斯。

(板书)4、气候冷湿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小组合作完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教师进行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

1、读图(课本P15图6.13)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1)气温:

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原因是__。

图中一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__。

(2)降水:

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原因是。

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_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3)气候特征:

东北三省气候。

由于纬度,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季,冬季降雪较多。

读图(课本P16图6.14)比较东北三省内的气候差异。

(1)北极村、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北极村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小结: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年平均气温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东北三省的气候也有明显的内部差异。

正由于东北的冬季漫长、降雪多,所以东北的民居形成了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的特点。

(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请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完成6至8题。

农业--农业发展的条件:

(1)制约因素:

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密切相关。

这里纬度较,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影响容易发生。

(2)有利条件:

地势,土壤,适宜大规模的耕作;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东北平原开发历程。

(在书中找到标注)请学生发言进行展示,分析出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

(小结)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该地区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阅读课本P19图6.18及图6.19,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读图6.18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

(2)阅读课本相关课文及地图,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小结)

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也能从超市中看到大量产自东北的农产品,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这里优越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里我们要学会具体分析一地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自然特征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教学反思:

康县城关中学导学案

学科:

地理年级:

八年级主备人:

舒平辅备人:

李玉花审阅

课题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流程

预习---展示---练习---巩固---小结

重难点

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东北三省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关系。

难点:

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师活动(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导入新课]由东北的图片引入东北三省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东北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

经济发展如何?

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请学生完成自主学,明确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范围。

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包括,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

以和为主。

东部为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

3、河流:

山地的东南方有江和江流过。

4、气候:

东北三省气候。

5、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板书)1、范围重点

请学生指图课本P14图6.11,说明东北三省的范围: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板书)2、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请学生指图课本P14图6.11及P15图6.12说明东北的地形。

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以下地形:

山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山脉排列呈马蹄形。

平原:

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

(板书)3、河流众多请学生指图课本P14图6.11说明东北的主要河流,

主要有鸭绿江、图们江、黑龙江及相邻的国家朝鲜、俄罗斯。

(板书)4、气候冷湿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

1,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小组合作完成,请学生指图讲解,教师进行地图、图片资料展示。

1、读图(课本P15图6.13)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1)气温:

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原因是__。

图中一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__。

(2)降水:

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原因是。

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_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3)气候特征:

东北三省气候。

由于纬度,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季,冬季降雪较多。

2、读图(课本P16图6.14)比较东北三省内的气候差异。

(1)北极村、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北极村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小结: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年平均气温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东北三省的气候也有明显的内部差异。

正由于东北的冬季漫长、降雪多,所以东北的民居形成了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的特点。

(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请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完成6至8题。

农业--农业发展的条件:

(1)制约因素:

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密切相关。

这里纬度较,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影响容易发生。

(2)有利条件:

地势,土壤,适宜大规模的耕作;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东北平原开发历程。

(在书中找到标注)请学生发言进行展示,分析出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

(小结)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该地区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阅读课本P19图6.18及图6.19,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读图6.18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

(2)阅读课本相关课文及地图,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小结)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也能从超市中看到大量产自东北的农产品,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这里优越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里我们要学会具体分析一地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板书设计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自然特征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教学反思:

康县城关中学导学案

学科:

地理年级:

八年级主备人:

舒平辅备人:

李玉花审阅

课题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世

——黄土高原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学习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流程

预习---展示---练习---巩固---小结

重难点

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师活动(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那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

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

黄土高原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

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引导读图:

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

晋、陕、甘、宁等引导阅读:

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

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设疑: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讲述: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

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

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过渡:

黄土高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面我们看看它的样子。

读图归纳:

读P27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

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读图:

P27黄土高原的川。

小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

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下课我们进一步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板书设计

世界黄土最大的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

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2、主要跨越省区:

晋、陕、甘、宁等

3、文明的摇篮:

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教学反思:

康县城关中学导学案

学科:

地理年级:

八年级主备人:

舒平辅备人:

李玉花审阅

课题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世

——黄土高原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学习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流程

预习---展示---练习---巩固---小结

重难点

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师活动(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成因及地貌特征,本课我们首先来探究它为什么会呈现出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

设疑:

风把黄土均匀地覆盖在这一高原上,但现在却沟壑纵横,那么多黄土怎么就没有了呢?

讲述: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引导分析:

学生读图P2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P29活动题,分析原因,学生归纳。

1、水土流失原因:

明确: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归纳:

(1)自然原因:

A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B植被差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D地面坡度较大

(2)人为原因:

A人多地少,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B修路、开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讨论:

“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和“千沟万壑造成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