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之材料笔记DOC.docx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之材料笔记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之材料笔记DOC.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之材料笔记DOC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材料笔记
水泥
1、细度:
描述水泥粗细程度的参数。
用规定筛网上所得筛余物的质量占试样原始质量的百分数(筛余量)或用比表面积来表示水泥样品的细度。
(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的水泥粉末所具有的总面积,以㎡/㎏表示。
其原理根据一定量的空气通过具有一定孔隙率和固定厚度的水泥层时,所受阻力不同而引起流速的变化来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通常水泥比表面积大于300㎡/㎏)
2、负压筛法的操作步骤:
一:
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Pa---6000Pa范围内。
二:
称取试样25g,(事先水泥过0.9mm方孔筛)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上,盖上筛盖,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分钟,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于晒盖上,可轻轻敲击筛盖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三:
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筛恢复正常。
四:
合格评定时,每个样品应称取两个试样分别筛析,取筛余平均值为筛析结果。
若两次筛余结果绝对误差大于0.5%时(筛余值大于5.0%时可放至1.0%),应再做一次试验,取两次相近结果的平均值最为哦最终结果。
3、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维卡仪法)
一、水泥净浆拌制: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应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合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二、测定步骤:
1、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放在玻璃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
2、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到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的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后记录试杆到底板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
3、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4、当试杆距离玻璃板小于5mm时,应适当减水,若距离大于7mm时,应适当加水,并重复水泥净浆的拌制和上述过程。
4、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试锥法)
一、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锥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
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处,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锥垂直自由的沉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沉入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
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二、用调整水量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mm±2mm是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达到28mm±2mm时为止。
三、用不变水量法测定时,根据测定的试锥下沉深度S(mm),按式(P=33.4-0.185S)计算得到标准稠度用水量P(%0。
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应改用调整水量法测定。
5、凝结时间测定
一、初凝时间测定(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初凝时间):
1、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
2、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
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的沉入水泥净浆中。
观察试针停止沉入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
3、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
4、达到初凝时间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状态。
以min计。
二、终凝时间测定(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以min计)1、为了准确的观察试件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一个环形附件。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下翻转180度,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
2、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件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件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
3、达到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终凝状态。
6、安定性测定(雷氏夹法)
1、每个试样需要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为75—80g的玻璃板两块。
凡是与水泥净浆接触的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2、将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雷氏夹。
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刻将雷氏夹移至湿气养护箱养护24h±2h。
3、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之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能没过试件,不需要中途添加试验用水,同时保证在30min±5min内水能沸腾。
4、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水中箅板上,指针朝上,试件之间互不交叉,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水至沸腾,并恒沸3h±5min。
5、沸煮结束后,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测量雷氏夹指针间的距离C,精确到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
当两个试件的值相差超过4.0mm是,应用同一样品重新做一次实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
7、安定性测定(试饼法)
1、每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0*100mm的玻璃板,凡是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都要稍涂一层隔离剂。
2、将制好的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呈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整栋玻璃板并用湿布擦净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动,做成直径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3、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之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能没过试件,不需要中途添加试验用水,同时保证在30min±5min内水能沸腾。
4、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检查试饼是否完整(如已开裂、翘曲,要检查原因,确定无外因时,该试饼已属不合格,不必沸煮),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中的箅板上,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水至沸腾,并恒沸3h±5min。
5、、沸煮结束后,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目测试饼未发现裂缝,用钢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使钢直尺和试饼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2、注意:
在水泥净浆加水搅拌后,可能发生异常凝结现象。
这种早期凝结又分为假凝和瞬凝。
假凝的主要特征是加水凝固后,净浆没有明显温度升高,净浆重新搅拌后可恢复塑性。
产生假凝的原因在于,当水泥加入水中时,半水石膏和无水石膏比C3A(铝酸三钙)能更快溶解,形成硫酸钙过饱和溶液,同时转化为二水石膏结晶析出,带来假凝。
此外还与水泥中存在的碱有关。
瞬凝的主要特征是有水泥加入水中时,大量放热,很快失去流动性。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C3A(铝酸三钙)含量过高,而水泥中为掺入的石膏或掺入石膏中SO3过低引起的。
对于水泥早期凝固的测定方法,在完成净浆成型后,用标准维卡仪试杆下端对准距圆模边缘直径三分之一处,在净浆完成搅20S后,测定试杆下沉30S时的深度为初始针入度,在净浆完成搅拌5min后,测定试杆下沉30S时的深度为终期针入度,完成终期针入度测定后,将圆模中的净浆连同剩余净浆放回搅拌机中搅拌1min,再次测定得到的针入度,为再拌针入度。
对于快硬水泥可以采用针入度来表征凝结时间的快慢。
8、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步骤
1、试件成型实验室应保持实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ISO砂、拌合水及试模的温度应与室温相同。
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水的温度为20±1℃。
2、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应涂上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的刷一层机油。
3、水泥与ISO砂的质量比为1:
3,水灰比为0.5。
每成型三条试件需称量水泥450±2g;ISO砂1350±5g;水225±1mL。
4、将水加入锅中,再加入水泥,把锅固定在架上并上升至固定位置。
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将砂子加入。
当砂是分级装时,应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加入,再高速搅拌30S.停拌90S。
在停拌中的第一个15S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胶砂刮入锅中,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
各个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内。
5、用振实台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适当的勺子直接从搅拌锅中将胶砂分为两层装入试模。
装第一层是,每个槽里约放300g砂浆,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博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
移走模套,取下试模,并用刮尺以90度的角度从试模的一端沿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出试模的胶砂刮去。
并用同一直尺在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件表面抹平。
6、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子条表明试件标号。
编号后将试模放入养护箱养护。
水平放置时刮平面朝上。
对于24H龄期的,应在实验前20min内脱模,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在成型后20—24h内脱模。
7、脱模后应立即放入水槽中养护,试件之间间隙和试件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水槽中只能养护同类水泥的试件,并应随时加水,保持恒定水位,不允许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到龄期的试件应在实验前15min从水中取出,抹去试件表面沉淀物,并用湿布覆盖。
9、硅酸盐水泥孰料的矿物组成
1、硅酸盐水泥孰料由四种主要矿物成分构成,为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铝酸三钙C3A、铁铝酸四钙C4AF,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游离Cao、Mgo、SO3及碱(K2O、Na2O)有害成分。
2、硅酸三钙C3S是决定水泥强度高低最重要的矿物。
它的迅速水化,使得水泥强度快速增长;硅酸二钙C2S早期强度低,但在后期稳定增长,大约一年左右可接近C3S的强度。
3、提高C2S和C4AF的含量可以制得水化热很低的硅酸盐水泥,提高C3S和C3A的含量可以制得快硬硅酸盐水泥。
4、水泥中石膏的掺量主要取决于水泥中C3A的含量和石膏中SO3的含量,同时与水泥细度即孰料中SO3含量有关。
石膏掺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3%--5%,石膏掺量过多将引起水泥石的膨胀性破坏。
5、水泥的细度越细,与水接触时水化反应表面积越大,水化反应产物增长较快,凝结硬化加速,水化放热也越快。
6、硅酸盐水泥(P.Ⅰ和P.Ⅱ)、普通硅酸盐水泥(P.O)、矿渣硅酸盐水泥(P.S,用于腐蚀作用较强的水工、海港和地下建筑工程)、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复合硅酸盐水泥(P.C)、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用于要求抗渗、抗软水腐蚀的工程)。
7、游离CaO和游离MgO水化极慢,在水泥凝结硬化很长时间后才开始水化,水化时体积膨胀,从而引起不均匀的体积膨胀而使水泥石开裂。
游离MgO含量不超过5.0%,S03含量不超过3.5%。
8、凡游离MgO、S03、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的均判为废品水泥;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混合料掺入量超过最大限制,强度低于相应等级为不合格品,水泥包装袋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标号不全的也属于不合格品。
水泥混凝土
1、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集料和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在需要时掺加适宜的外加剂、掺合料等配制而成。
2、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又称和易性,是指混凝土具有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和易密性等几方面的一项综合指标。
3、影响混凝土的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包括外界环境的气温、湿度、风力的大小以及时间等;内因包括原材料特性、单位用水量、水灰比和砂率等方面。
4、新拌混凝土流动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的现象称为坍落度损失,其原因是水泥水化、集料吸收、水分蒸发以及水泥浆凝聚结构的形成,使混凝土中起润滑作用的自由水减少。
5、坍落度试验步骤:
1、试验前将坍落度筒内外洗净,放在经水润湿过的平板上(平板吸水时应垫以塑料布),踏紧踏脚板;2、将代表试样分三层装入筒内,每层装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1/3,用捣棒在每一层的横截面上均匀插捣25次,插捣在全部面积上进行,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插捣底层时插至底部,插捣其他两层时应插透本层并插入下层约20—30mm,插捣须垂直压下(边缘部分除外),不得冲击,插捣顶层时,装入的混凝土应高出坍落筒口,插捣过程随时添加拌合物。
当顶层插捣完毕后,将捣棒用锯和滚的动作,清掉多余的混凝土,用镘刀抹平筒口,刮净筒底周围的拌合物。
然后立即垂直的提起坍落筒,提筒在5—10s内完成,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和扭力作用。
从开始装料到提出坍落度筒整个过程应在150S内完成。
3、将坍落筒放在锥体混凝土试样的一旁,筒顶平放木尺,用小钢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试样顶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精确至1mm。
4、当混凝土试件的一侧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切破坏,应重新取样另测。
如果第二次仍发生上述情况,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记录。
5、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20mm时,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50mm的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坍落度扩展度值,否则,此次试验无效。
6、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来确定强度等级,表示方法用符号“C”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两项内容表示。
7、抗压强度试验步骤:
1、至试件龄期时,自养护室取出试件,应尽快试验,避免其湿度变化。
2、取出试件,检查其尺寸及形状,相对两面应平行。
量出棱边长度,精确至1mm。
试件受力截面积按其与压力机上下接触面的平均值计算。
在破型前,保持试件原有湿度,在试验时擦干试件。
3、以成型时侧面为上下受压面,试件中心应与压力机几何对中。
4、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取0.3—0.5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30小于C60是,则取0.5—0.8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取0.8—1.0Mpa/s的加荷速度。
当试件接近破坏而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N)。
按式fcu=F/A计算。
5、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计算精确至0.1Mpa。
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为测定值;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改组试验结果无效。
8、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实验步骤:
1、试件取出后,用湿毛巾覆盖并及时惊醒试验,保持试件干湿状态不变。
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1mm。
2、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务必使支座及承压面与活动船行垫块的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3、加荷时,应保持均匀、连续。
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C30是,加荷速度为0.02—0.05Mpa/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30且小于C60是,加荷速度为0.05—0.08Mpa/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8—0.10Mpa/s。
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不得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N).按式ff=FL/bh2计算,F为极限荷载(N);L为支座间距离(mm);b为试件宽度(mm);h为试件高度(mm)。
4、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计算精确至0.01Mpa。
三个试件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为试件的抗弯拉强度;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改组试验结果无效。
5、3个试件中如有一个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按另外两个试件的试验结果计算。
如果这两个测值的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值中较小值的15%,则以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否则结果无效;6、如果有两根试件均出现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该组结果无效。
9、影响混凝土力学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组成材料的影响(包括原材料的特征和各材料间的组成比例等内因)、养护条件(养护的温度和湿度、龄期)和试验检测条件(试件的尺寸和形状、表面状况、加荷速度)等外因。
10、形状相同的试件,试件的尺寸越小,试验测得的强度越高,反之亦然。
混凝土的强度与试件尺寸有关的现象称为尺寸效应。
环箍效应是指试件受压时,试件的受压面与试验机的承压板之间的摩擦力对试件受压时相对于承压板的横向膨胀起的约束作用。
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分为计算初步配合比、提出基准配合比、确定试验室配合比和换算工地配合比四个阶段。
12、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步骤:
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2、计算水灰比3、确定单位用水量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5、砂率的确定6、计算砂和碎石用量。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1、沥青黏滞性:
是指沥青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沥青粒子产生相互位移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2、沥青的技术指标包括:
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耐久性、密度、蜡含量六项。
3、针入度:
是指测定沥青稠度的一种指标。
针入度指数是一种评价沥青感温性的指标。
4、针入度试验步骤:
1、试验准备:
试验前,按试验要求将恒温水槽调节到要求的试验温度25℃,(或15℃、30℃、5℃)保持稳定。
将试样放入盛样皿,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10mm,并盖上,以防落入灰尘。
将盛有沥青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1—1.5h(小盛样皿),(1.5—2h,大盛样皿或2—2.5h特殊盛样皿)后,移入保持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1—1.5h(小盛样皿),(1.5—2h,大盛样皿或2—2.5h特殊盛样皿)。
、调整针入度仪使之水平。
检查针连杆和导轨,已确认无水和其他外来物,无明显摩擦。
用三氯乙烯清洗标准针,并拭干,将标准针插入针连杆,用螺丝固紧。
按实验要求加上附加砝。
2、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并移入水温控制在试验温度±0.1℃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角支架上,试样表面以上的水层深度不少于10mm。
3、将成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慢慢个放下针连杆,用适当位置的反光镜或灯光发射观察,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
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或深度指示器的指针指示为零。
4、开动秒表,在指针正指5s的瞬间,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经规定时间,停压按钮使针停止移动。
(当采用自动针入度仪时,计时与标准针落下贯入试件同时开始,至5s自动停止。
)5、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刻度盘指针或位移指示器的读数,精确至0.5(0.1mm).6、统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3次,各测点之间及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mm,每次试验后应将盛有盛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温水槽,保持试验温度,每次试验应换一根干净标准针。
7、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支标准针,每次试验后将针留在试件中,直至3次平行试验完成后,才能将标准针取出。
8、测定针入度指数PI时,按同样方法在15℃、25℃、30℃(或5℃)3个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沥青的针入度。
5、软化点:
是沥青达到规定条件黏度时的温度,取液化点和固化点之间温度间隔的87.21%作为软化点,软化点既是反映沥青材料热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也是沥青黏度的一种量度。
6、软化点试验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
将试验环置于涂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按规定方法把准备好沥青试样缓缓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
试样在室温冷却30min后,用环夹夹着试样杯,并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务必使沥青试样与环面齐平。
2、实际试验操作时,根据沥青实际软化点的高低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
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试验步骤如下:
①将装有试件的试样环连同金属板置于5℃±0.5℃水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也置于相同水槽中。
②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③从恒温水槽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验环放置在支架中层板的圆孔中,并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整个环架放烧杯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
环架上任何部分不得附有气泡。
将温度计有上层板中心孔垂直插入,使端部测温头底部与试样下面齐平。
④将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然后将钢球放在定位环中间的试样中央,立即开动震荡搅拌器,使水微微震荡,并开始加热,使杯中水温在3min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
在加热过程中,应记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值,如温度上升速度超出此范围,则试验应重做。
⑤试样受热软化逐渐下坠,与下层底板表面接触时,立即读取温度,准确至0.5℃。
3、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上,试验步骤如下:
①将装有试样的试样换连同金属底板置于装有32℃±1℃甘油的恒温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也置入甘油中。
②在烧杯内注入预先加热至32℃的甘油,其液面应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③从恒温槽中取出装有试样的试样环,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准确至1℃。
4、同一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软化点试验结果,准确值0.5℃
7、延度:
是其受到外力的拉伸作用时,所能承受的塑性变形的总能力。
8、沥青延度试验的操作方法:
1、试样制备:
①将隔离剂拌和均匀,涂于清洁干燥的试模底板和两个侧模的内侧表面,将试模在试模底板上装妥。
②将沥青试样仔细自试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往返几次缓缓注入模中,最后略高于试模,灌模时应注意勿使气泡混入。
③试件在室温中冷却30—40min,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浴中,保持30min后取出,用热刮刀刮除高出试模的沥青,是沥青面与试模面齐平。
应从试模的中间刮向两端,表面应刮的平滑。
将试模连同底板再浸入规定的试验温度水浴中1—1.5h。
2、检查延度仪延伸速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然后移动滑板使其指针正对标尺的零点,将延度仪注水,并保温达到试验温度±0.5℃.3、将保温后的试件连同底板移入延度仪的水槽中,从底板上取下试件,将试模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上及槽端固定板的金属柱上,取下侧模。
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25mm。
4、开动延度仪,注意观察试样的延伸情况。
此时应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水温应始终保持在试验温度规定范围内,仪器不得振动,水面不得晃动。
采用循环水时应停止水流。
水与沥青必须保持在相同相对密度,要防止延长沥青试样的沉浮。
在实验中,如发现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入槽底时,加盐以增加水的相对密度,而加酒精减少或加盐增加水的相对密度,调整水的密度至试样相近后,重新试验。
5、试件拉断后,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书,以cm表示。
在正常情况下,试件延伸时应成锥尖状,拉断时实际断面接近于零。
如不能得到这种结果,则应在报告中注明。
6、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3个,如3个测定值均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cm,特殊需要也可以分别记录实测值。
若3个测定结果中,有1个以上的值小于100cm,若最大和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最大和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度时,应重新试验。
7、当试验结果小于100cm时,重复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20%,再现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30%。
9、沥青的老化:
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