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Vc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3032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四 Vc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实验四 Vc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实验四 Vc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实验四 Vc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实验四 Vc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四 Vc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docx

《实验四 Vc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四 Vc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四 Vc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docx

实验四Vc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实验一Vc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及片剂质量的检查方法。

二、实验指导

片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剂型之一。

片剂的制备方法有制颗粒压片(分为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粉末直接压片和结晶直接压片。

其中,湿法制粒压片最为常见,现将传统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过程介绍如下:

 

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

制备片剂的药物和辅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干燥,粉碎和过筛等处理,方可投料生产。

为了保证药物和辅料的混合均匀性以及适宜的溶出速度,药物的结晶须粉碎成细粉,一般要求粉末细度在100目以上。

向已混匀的粉料中加入适量的粘合剂或润湿剂,用手工或混合机混合均匀制软材,软材的干湿程度应适宜,除用微机自动控制外,也可凭经验掌握,即以“握之成团,轻压即散”为度。

软材可通过适宜的筛网制成均匀的颗粒。

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如果颗粒中含细粉过多,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少,若呈线条状,则说明粘合剂用量过太多。

这两种情况制成的颗粒烘干后,往往出现太松或太硬的现象,都不符合压片对颗粒的要求。

制好的湿颗粒应尽快干燥,干燥的温度由物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为50~60℃,对湿热稳定者,干燥温度可适当提高。

湿颗粒干燥后,需过筛整粒以便将粘结成块的颗粒散开,同时加入润滑剂和需外加法加入的崩解剂并与颗粒混匀。

整粒用筛的孔径与制粒时所用筛孔相同或略小。

压片前必须对干颗粒及粉末的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然后根据颗粒所含主药的量计算片重。

根据片重选择筛目与冲膜直径,其之间的常用关系可参考表1。

根据药物密度不同,可进行适当调整。

表1根据片重可选的筛目与冲膜的尺寸

筛目数

片重冲膜直径

(mg)湿粒干粒(mm)

501816-205-5.5

1001614-206-6.5

1501614-207-8

2001412-168-8.5

3001210-169-10.5

5001010-1212

制成的片剂需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片剂质量标准进行检查。

检查的项目,除片剂的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硬度适当、含量准确外,必须检查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

对有些片剂产品药典还规定检查溶出度和含量均匀度,并规定凡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另外,在片剂的制备过程中,所施加的压片力不同,所用的润滑剂、崩解剂等的种类不同,都会对片剂的硬度或崩解时限产生影响。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1.维生素C片剂的制备

1.处方

维生素C5g

淀粉2g

糊精3g

柠檬酸0.2g

50%乙醇适量

硬脂酸镁0.05g

制成60片(0.16g/片)

2.操作

称取维生素C粉或极细结晶,淀粉,糊精混合均匀。

另将酒石酸溶解于适宜量的50%乙醇中,并一次性加入于混合粉末中,加入时分散面要大,混合要均匀,制软材,通过18~20目尼龙筛制成湿粒,60℃以下干燥,当干燥接近要求时可升至70℃以下,以加速干燥,干粒水分应控制在1.5%以下。

用制粒时相同目筛整粒,筛出干粒中的细粉,与过筛的硬脂酸镁混匀,然后再与干颗粒混匀,压片。

Φ6mm冲模压片。

3.操作注意

(1)维生素C在润湿状态较易分解变色,尤其与金属(如铜、铁)接触时,更易于变色。

因此,为避免在润湿状态下分解变色,应尽量缩短制粒时间,并宜在60℃以下干燥。

(2)处方中酒石酸用以防止维生素C遇金属离子变色,因它对金属离子有络合作用。

也可改用2%枸椽酸,同样同样具有稳定作用。

由于酒石酸的量小,为混合均匀,宜先溶入适量润湿剂50%乙醇中。

2.质量检查与评定

本实验检查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和重量差异。

将各项检查结果列于表中。

1.硬度检查法:

采用破碎强度法,采用片剂四用测定仪进行测定。

方法如下:

将药片径向固定在两横杆之间,其中的活动柱杆借助弹簧沿水平方向对片剂径向加压,当片剂破碎时,活动柱杆的弹簧停止加压,仪器刻度盘所指示的压力即为片的硬度。

测定3~6片,取平均值。

结果列于表3。

2.脆碎度检查法:

取药片,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G项下检查法,置片剂四用测定仪脆碎度检查槽内检查,记录检查结果。

检查方法及规定如下:

片重为0.65g或以下者取若干片,使其总重量约为6.5g;片重大于0.65g者取10片。

用吹风机吹去脱落的粉末,精密称重,置圆筒中,转动100次。

取出,同法除去粉末,精密称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且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

3.崩解时间检查法:

应用片剂四用测定仪进行测定。

采用吊篮法,方法如下:

取药片6片,分别置于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一片,开动仪器使吊篮浸入37±1.0℃的水中,按一定的频率(30-32次/min)和幅度(55±2mm)往复运动。

从片剂置于玻璃管开始计时,至片剂破碎并全部固体粒子都通过玻璃管底部的筛网(Φ2mm)为止,该时间即为该片剂的崩解时间,应符合规定崩解时限(一般压制片为15min)。

如有1片不符合要求,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结果列于表2。

4.重量差异检查法

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片的重量。

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见表2)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表重量差异限度

平均片重

重量差异限度

0.30g以下

±7.5%

0.30g或0.30g以上

±5%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片剂崩解的因素及原理。

2.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主药性质与辅料选择的关系。

教师准备物品:

16~18目筛1个/组,Vc细粉,淀粉,糊精,柠檬酸,50%乙醇,硬脂酸镁,单冲压片机,干燥箱,白磁盘,玻棒1个/组,烧杯2个/组,硬度测定仪,崩解仪,脆碎度测定仪,扳手,毛刷,天平

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的稳定剂。

3.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

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的微粒(>0.5μm)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匀相分散体系。

优良的混悬型液体制剂,除一般液体制剂的要求外,应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外观微粒细腻,分散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的微粒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结成饼块;微粒大小及液体的粘度,均应符合用药要求,易于倾倒且分剂量准确;外用混悬型液体制剂应易于涂展在皮肤患处,且不易被擦掉或流失。

根据stokes定律V=2r2(ρ1-ρ2)g/9η,可知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液,首先应考虑减小微粒半径(r);再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ρ1-ρ2);或增加介质粘度(η);因此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胶类、合成的天然纤维素类、糖浆等,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大,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聚集的趋向,根据△F=σSL·△A,△F为微粒总的表面自由能的改变值,决定于固液间界面张力σSL和微粒总表面积的改变值△A因此在混悬型液体制剂中可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σSL,降低微粒表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以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使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从而克服微粒由于吸附空气而漂浮的现象(如硫磺粉末分散在水中时),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与微粒表面所带电荷相反的电解质),使微粒ξ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则微粒发生部分絮凝,随之微粒的总表面积△A减小,表面自由能△F下降,混悬剂相对稳定,且絮凝所形成的网状疏松的聚集体使沉降体积变大,振摇时易再分散。

有的产品为了增加混悬剂的流动性,可以加入适量的与微粒表面电荷相同的电解质(反絮凝剂),使ξ电位增大,由于同性电荷相斥而减少了微粒的聚结,使沉降体积变小,混悬液流动性增加,易于倾倒,易于分布。

混悬型液体制剂一般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的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并加入适量的稳定剂。

亲水性药物可先干磨至一定的细度,加蒸馏水或高分子溶液,水性溶液加液研磨时通常药物1份,加0.4—0.6份液体分散介质为宜;遇水膨胀的药物配制时不采用加液研磨;疏水性药物可加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在颗粒表面形成带电的吸附膜,最后加水性分散介质稀释至足量,混匀即得。

凝聚法将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分散介质中聚集成新相。

化学凝聚法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分别制成稀溶液,混合并急速搅拌,使产生化学反应,制成混悬型液体制剂;也可以改变溶剂或浓度制成混悬型制剂,溶剂改变时的速度越剧烈,析出的沉淀越细,所以配制合剂时,常将酊剂、醑剂缓缓加到水中并快速搅拌,使制成的混悬剂细腻,微粒沉降缓慢。

混悬剂的成品包装后,在标签上注明“用时摇匀”。

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1.药物亲水与疏水性质的观察

取试管加少量蒸馏水,分别加入少许氧化锌、硫酸钡、炉甘石、樟脑、沉降硫磺等粉末,观察与水接触的现象。

分辨哪些是亲水的,哪些是疏水的,记录于报告上。

2.加液研磨法制氧化锌混悬剂

比较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的稳定作用

【处方】

组成处方号

1

2

3

4

氧化锌

0.5g

0.5g

0.5g

0.5g

50%甘油

1ml

甲基纤维素

0.1g

西黄蓍胶

0.1g

蒸馏水加至

10ml

10ml

10ml

10ml

【制备】

(1)处方一,称取氧化锌细粉(过120目筛),置乳钵中,加水研磨成糊状,用适量蒸馏水稀释后至10ml,塞住管口,同时振摇均匀。

(2)处方二,向氧化锌细粉中加入1ml50%甘油,在乳钵中加水研磨成糊状。

同上。

(3)处方三,称取甲基纤维素0.1g,加适量温水,溶解成胶浆。

再加入氧化锌细粉,加水研磨成糊状。

同上。

(4)处方四,称取西黄蓍胶0.1g,加乙醇数滴润湿均匀,加蒸馏水于研钵中,研成胶浆。

再加入氧化锌细粉,加水研磨成糊状。

同上。

(5)分别在表中记录各管在5min、10min、30min、1h、2h后沉降容积比H/H0(H0为最初总高度,H为放置后的沉降高度)。

记录高度用“ml”。

(6)试验最后将试管倒置翻转(即±180°为一次),记录放置2h后使管底沉降物分散完全的翻转次数。

【操作注意】

(1)各处方配制时应注意同法操作,与第一次加液量及研磨力尽可能一致

(2)比较刻度试管,尽可能大小粗细一致。

【质量检查】外观,沉降稳定性。

3.电解质对混悬液的影响

【处方1】

组成处方号

1

2

氧化锌

0.5g

0.5g

三氯化铝

0.012g

枸橼酸钠

0.05g

蒸馏水加至

10ml

10ml

【制备】

取氧化锌置乳钵中加水研磨成糊状,移入刻度试管,按处方加入氯化铝或枸橼酸钠,用蒸馏水稀释至全量观察现象。

【处方2】(演示实验)

组成处方号

1

2

碱式硝酸铋

1g

1g

1%枸橼酸钠

1ml

蒸馏水加至

10ml

10ml

【制备】

(1)取碱式硝酸铋置乳钵中,加少量水研磨,加水分次转移至10ml试管中,摇匀。

处方一加水至10ml。

处方2加水至9ml,再加1%枸橼酸钠1ml。

两试管振摇后放置2h。

(2)首先观察试管中沉降物状态,然后再将试管上下翻转,观察沉降物再分散状况,记录翻转次数与现象。

【操作注意】翻转试管时两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