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期末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314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期末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4期末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4期末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4期末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4期末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期末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

《14期末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期末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期末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

14期末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专题训练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解析版)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美好。

鲁迅遇见藤野先生,得到了他无私的教huì;朱德遇见不chuò劳作的母亲,从此学会了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朱自清遇见父亲,看到了父亲蹒跚地走到铁路边,给自己买橘子的情景……人遇见人,总会有许多的美好不期而至,感恩生命中美好的遇见,感恩生命中温暖的馈赠,感恩给我们生命留下痕迹的每一个人。

馈  赠痕  迹

教huì  不chuò  劳作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的掌握。

“馈”读作kuì,“痕”读作hén,“教huì”写作“教诲”,“不chuò劳作”写作“不辍劳作”。

2.下面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B.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隅得,便却是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

D.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答案】D

【解析】A.妥贴——妥帖。

B.妙手隅得——妙手偶得。

C.一副——一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让情况更加尖锐的是这些势力越来越锐不可当,并且常常卷入法律制裁之中。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C.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以来,我市各乡镇、村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模式。

D.这栋现代建筑,在这个老社区里显得鹤立鸡群。

【答案】C

【解析】A.锐不可当: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B.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别人。

此处应该用“拭目以待”。

D.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3分)

雾霾害人,是其中的多种微粒物质作祟的结果。

①能否把这些微粒物质清除掉,才是治霾成功的关键。

为此,②研究人员建议,清除局部霉霾,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比较有效。

实施的办法是在城市的所有高层建筑的顶部,装上喷霉喷头,向空中喷水雾,这样水雾在空中下降的同时,就吸附了空气中的尘埃微粒,并把这些微粒带到了地面。

③当然喷洒设备要进行定时控制——在夜深人静时加强喷雾时间,在白天人们上班时停喷,以不淋湿行人的衣服为度。

④不过,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而且风大之时效果差,不适合广泛应用。

⑴第①处不合逻辑,应删去

⑵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词语后增补

⑶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⑷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与互换位置。

【答案】⑴“否”或“能否”⑵“水雾”“的方法”“的办法”“的措施”等词语⑶“加强”“加长”“延长”等词语⑷“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风大之时效果差,(或“风大之时效果差”“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识别与修改。

第①句不合逻辑。

“能否”与“成功的关键”;盾;第②句成分残缺,“采取”后面应有宾语;第③句“加强”和“时间”搭配不当,可改为“加长”或“延长”;第④句语序不当,“而且”有递进意味,“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意思更深一层。

5.下列有关文学文体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

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D.散文的类型多样,如《背影》属写人记事散文,《白杨礼赞》、《昆明的雨》属托物言志散文,《永久的生命》属哲理散文。

【答案】B

【解析】A.“背景必须独立成段”说法错误;C.唐宋八大家中没有孟浩然;D.《昆明的雨》属写景抒情散文。

6.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2分)

①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②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③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④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⑤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A.⑤②③④①B.①⑤④③②C.④①②⑤③D.③②⑤①④

【答案】D

【解析】按照逻辑顺序先写汴河上拱桥的桥柱,接着写桥的两端,再写桥旁的漕船的细节。

第③句点明写作对象——汴河上的拱桥,所以应放在开头。

7.班级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3分)

⑴同学们要围绕“诚实守信”办一张手抄报,请你再写出另外两个板块的标题。

板块一:

诚信名言

板块二:

板块三:

⑵一位同学在活动中写下了感言,请你再仿写一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诚信是石,失去它就无法筑牢人生的根基;诚信是火,失去它就无法锻造高尚的灵魂;,。

【答案】⑴诚信故事践行诚信⑵示例:

诚信是水,失去它就无法滋润心灵的家园,诚信是光,失去它就无法照亮阴暗的角落。

8.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两个题。

(4分)

①它,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

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万方,严肃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艮诚心诚意地祷告的姿势。

②如果单从外表上来看,它并不让人害怕,相反,它看上去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

它的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

只有这种昆虫能向各个方向凝视,真可谓是眼观六路。

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

③它,这样一种凶狠恶毒、犹如魔鬼一般的小动物,它的食物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其他种类的所有昆虫。

它看起来虽然特别神圣,但是,或许你想不到,它还是﹣种吃自己同类的动物呢。

也就是说,它吃掉自已的兄弟姐妹。

.而且,它在吃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十分泰然自若,那副样子,简直和它吃蝗虫、吃蚱蜢的时候一模一样,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并且,与此同时,旁边围观的观众们,也没有任何反应。

不仅如此,这些观众还纷纷跃跃欲试,时刻准备着,一旦有了机会,它们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1)上述文字选自《  》,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  ,这部名著有“  ”的美誉。

文中的“它”是一种昆虫,叫做  。

【答案】《昆虫记》;法布尔;昆虫的史诗;螳螂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昆虫记》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这部名著有“昆虫的史诗”的美誉。

选文中写的是螳螂。

(2)这部名著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它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影响着全世界的读者。

结合对这部名著的阅读,说一说它能成为世界名著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案】①这本书不仅仅描述了昆虫生活习性、繁行、死亡,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②整部作品行文活发,语言诙谐幽默,大量运用了拟人的手去,读起来津津有味,情趣盎然。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及特点的理解。

《昆虫记》不仅介绍了大量昆虫的生活习性,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可见他是一部科普著作,同时整部作品行文活发,语言诙谐幽默,大量运用了拟人的手去,如“而且,它在吃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十分泰然自若,那副样子,简直和它吃蝗虫、吃蚱蜢的时候一模一样,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读起来津津有味,情趣盎然。

可见它又是一部文学名著。

9.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概括其主要内容。

(2分)

国庆假期,国内各大景区人气火爆。

各地立足本地文化特色,精心策划旅游活动,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交融,传统活动与新派体验辉映。

人们赏美景、品美食、晒美图,文明出游已经成为节日旅游的一道风景。

在旅游大发展的当下,假日市场火爆其实属意料之中,真正出乎意料的,还是“文明旅游渐成风尚”。

这个国庆长假,大连导游用方言讲述出境旅游注意事项,视频获得20万次点击量;西安华清宫推出“垃圾换水、贵妃送花”活动,孩子们主动将饮料盒扔到垃圾桶;南京博物院参观人数达到3万多人,无人维持秩序,游客自觉排队购票、秩序井然……文明旅游已经蔚然成风。

【答案】示例:

文明出游已成为节日旅游的一道风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只需要关注导语即可。

本则新闻的第一段就是导语,据此可概括为:

文明出游已成为节日旅游的一道风景。

10.古诗文默写。

(8分)

(1),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3)杜甫《春望》一诗中,“,”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5)《富贵不能淫》(孟子)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答案】

(1)兴尽晚回舟

(2)铜雀春深锁二乔(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1-12题。

(4分)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

水流湾曲的地方。

【补充注释】①一天:

.指满天。

②晴湾:

太阳照耀的水边。

③野水:

郊外的水。

11.诗歌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分)

【解析】抓住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用描述的语言表达出来,并总结画面特点。

【答案】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符全诗意即可)。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解析】诗人的情感要从其描写的景物及特点来分析,有的还可以抓住诗句中诗人表达感慨的关键字词来直接体会。

本诗所写景物“冷晴湾”“青山”,景色明朗,尤其要注意的是诗人用了一个“闲”字,将这些结合起来理解,即可了解诗人心镜。

【答案】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译文】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

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观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乙】安丙,字子文,广安人。

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

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①守张鼎,发常平粟振②之。

寻又凿石徙③溪,自是无水患。

知④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家财即下游籴⑤米数万石以振。

上闻之,诏加一秩⑥。

(《宋史•安丙传》)

【注释】①白:

禀告。

②振:

通“赈”,救济。

③徙:

移走,改道。

④知:

做知军(知军是宋代地方军队长官)。

⑤籴(dí):

买粮食。

⑥秩:

官职级别。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2分)

①且焉置土石  

②始一反焉  

③自是无水患  

④上闻之  

【答案】①哪里②同“返”,往返③此,这④听到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4.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益其所不能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又凿石徙溪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D.跳往助之/发常平粟振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通增,增加。

B.寻找/不久。

C.表示约数/赞同。

D.代词/代词。

故选D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丙以家财即下游籴米数万石以振。

【答案】①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去。

②安丙用自家财产到下游买了几万石米来救济。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

遂,于是。

于,到。

句意为:

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去。

②重点词语:

第一个以是用。

第二个以是来。

句意为:

安丙用自家财产到下游买了几万石米来救济。

16.甲段写了愚公哪几件事?

乙段写了安丙哪几件事?

(2分)

【答案】愚公:

召开会议,率众移山;安丙:

开仓赈灾,凿石徙溪,籴米赈灾。

(意近即可;其中“开仓赈灾”“籴米赈灾”写一个也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疏通文意可知。

甲文一共写了愚公的两件事,分别是召集全家人开会和率领全家人移山。

乙文一共写了安丙的三件事,分别是开仓赈灾,凿石徙溪,籴米赈灾。

不要求统一答案,意近即可。

17.衣、食、住、行是人们关注并解决的民生问题:

愚公为家人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安丙为百姓解决缺口粮的问题。

请你为愚公或安丙的思想行为写一段50字以内的评语。

(3分)

【答案】围绕愚公“敢想敢干(有远大抱负、有实干精神)、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有发展眼光”等方面或安丙“勤政爱民、有治理才能”等方面来评说,不求面面俱到。

)【示例一】愚公立志移山,勇气魄力可嘉;愚公言出必行,敢于挑战困难;愚公目标远大,奋斗到底。

【示例二】安丙爱民如子——为了救济遭受旱灾和水灾的饥民,他或开仓放粮,或出钱买粮。

安丙治水有方——面对洪水,他组织民众开凿山石,使溪水改道,从此根除水患。

【解析】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

为愚公写评语时,围绕他的志向远大,勇气可嘉,言出必行表述。

为安丙写评语时,围绕他爱民如子,治水有方表述。

【译文】

乙: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

淳熙年间考中进士,调任大足县主簿。

任隆庆府通判,嘉泰三年,郡中发大水,安丙禀告守臣张鼎,发放常平仓的粮食救济灾民。

不久又开凿山石使溪水改道,从此没有水灾。

任大安军知军,发生旱灾,百姓吃饭困难,安丙用自家财产到下游买了几万石米来救济。

事情报告皇帝后,下诏增加一级官阶。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9分)

无现金社会现实吗?

张田勘

①放眼全球,无现金的电子支付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技术改变生活的一种趋势,也成为“互联网+”的一种模式。

但是,无现金社会是否能成为现实?

②无现金社会的两种技术催生的信息文明不但可以促成无现金社会的到来,而且将从各个方面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已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约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代替,其中金融行业就首当其冲,因为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简捷,能节省大量人力。

仅仅是在节省劳动力上,实现无现金社会就有最大的理由。

③电子支付其实是弱人工智能的体现,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手机银行正大行其道,每个银行只要有一款通用软件,就可以让手机使用者无须现金即可完成日常的所有消费和交易。

手机银行软件的功能相当于一个个人电子银行,包括个人开户、个人贷款、转账汇款等19大类100余项个人非现金业务,用户可根据需求,按照提示操作。

④这些不用现金的金融业务,在方便公众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节省了金融业的劳动力。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工行、农行、建行减少柜员近6万人,而且在过去4年,33家大中型银行减员超过32万人,占全国银行业全体从业者的近1/10。

在这些减掉的人员中,大部分是过去银行中传统的柜台操作员。

⑤金融业另一个需要较强的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领域是股票证券交易。

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提供的信息是,在2000年顶峰时期,高盛在总部的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用了600名交易员,但今天只需两名交易员就可以照管所有柜台。

其实,股票交易最能体现从有纸化到无纸化,从过去交易市场的万头攒动、人声鼎沸到今天交易市场的缩小,电子交易快捷安静运行,都依赖的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

⑥今天,中国人的无现金支付主要依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95%的网友选择这两种电子支付方式。

现在,支付宝有超过4.5亿实名用户,排名无现金支付第一位;其次是微信支付,用户达4亿。

采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金融交易和流通,当然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益处和方便。

⑦无现金社会能节纳社会资源,降低成本。

货币作为交换的等价物,其本身也需要材料和制作,无论是古代的金位、银位、铜板,还是今日的硬币和纸币,都需要资源、材料、制作手段及技术。

如果实现无现金社会,则印制钞票的成本和资源就会大大节约。

⑧无现金社会还能减少疾病传播。

纸币上的微生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繁杂,包括细茵、病毒、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有上百种。

钞票上的细菌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

⑨此外,没有现金的社会让那些抢劫现金的不法分子无从下手,相应的犯罪将消除。

而且,无现金社会还能杜绝假币坑人的事情发生。

⑩当然,电子支付也存在很多问题。

电子支付并非对所有人都是便捷的,例如,没有联网的地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的老人,等等。

即便是基本可以实现无现金的丹麦,很多乡村地区的退休老人不使用银行卡,更无法使用电子支付,无现金社会可能让老年人感觉自己被排除在社会体系之外。

⑪当然,电子支付在解决现金遗失、被抢盗等安全问题之外,又产生了另一方面的安全问题。

电子支付和流通的安全常常遭遇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人为的漏洞和恶意诈骗。

黑客攻击和技术诈骗已经让电子金融的支付和流通遭受很大损失,并且催生了无数电子诈骗案。

电子金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可能遭遇系统崩盘而无法进行金融支付和流通。

例如,在灾害发生时(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人为灾害如战争),光纤和终端设施遭到破坏,电子支付就会陷入瘫痪,一个社会的正常生活也随之瘫痪。

同样,黑客攻击也会让网络瘫痪,从而让消费和支付无法进行。

即便这样的事情很极端,也可能多年不遇,但是从安全的角度,即从信息技术确保安全和灾难控制与救援的思维来看,人类也很难只实行一种没有备份的系统,在生活和金融领域全部取消钞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分)

【答案】逻辑顺序 首先说明无现金社会的现象,然后说明无现金社会的优势,最后说明电子支付存在的安全总题。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与分析。

阅读全文,开篇提出问题:

无现金社会是否能成为现实,引出说明的内容;接着从银行、股票证券交易两方面阐述实现无现金社会的可能;然后介绍实现无现金社会的好处;再以介绍电子支付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束全文。

很明显这是一篇整理说明文,按逻辑顺序展开具体地说明。

19.第⑩段划横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举例子;具体说明电子支付并非对所有人都是便捷的。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阅读划横线的句子,其中的“例如”即可判断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语境可知列举没有联网的地区以及不会使用支付的老人两个例子,是为了具体地说明“电子支付并非对所有人都是便捷的”。

20.第②段中加点的“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答案】不能删去,“约”表示估计,删去后就变成“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代替”,与实际情况不符,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

细读句子,可知句中的“约”表示大约,意思是说未来10年,大约有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代替,“50%”这个数值是不确定的。

如果删去“约”,则表明正好是50%,这样就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

答题最后一定要记得强调,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21.你认为要真正实现无现金社会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2分)

【答案】①完善网点建设,实现网络全覆盖,让不会使用电子支付的老人也能参与进来;②要确保信息技术安全,杜绝电子支付和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漏洞和恶意诈骗;避免系统崩盘的事情发生。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题干要求解决的是“真正实现无现金社会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也就是解题首先要找出文中介绍的电子支付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比如第十段中指出“电子支付并非对所有人都是便捷的,例如,没有联网的地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的老人,等等”,这一问题可通过建立并完善各网点建设,加大对老年人使用电子支付教学来解决。

第十一段指出“电子支付和流通的安全常常遭遇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人为的漏洞和恶意诈骗”“可能遭遇系统崩盘而无法进行金融支付和流通”,可通过加强网络的技术保障,提高网络安全,杜绝电子支付漏洞,加强反诈骗意识等方法来解决。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

(14分)

阳光的疤痕

王清铭

①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

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

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槪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

土埕①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捂得发烫,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②从5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么动物的利爪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

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

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黝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③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

但当我回过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

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亲的影子上。

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④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稻谷。

⑤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

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

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

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

汗水淋漓地流出,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淡淡的盐渍。

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做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

其实自从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