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2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随堂精练卷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262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2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随堂精练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2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随堂精练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2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随堂精练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2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随堂精练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2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随堂精练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2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随堂精练卷及答案解析.docx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2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随堂精练卷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2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随堂精练卷及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2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随堂精练卷及答案解析.docx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2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随堂精练卷及答案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

1.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蜡烛继续燃烧,杯子内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下降

C.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上升

D.蜡烛燃烧更旺.杯子内液面上升

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3.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4.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地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了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小亮猜测:

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

小光猜测:

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小明猜测: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

(1)回忆已有知识:

二氧化碳是________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水蒸气是________色气体;石蜡是________色固体,具有________性。

(2)查阅有关资料:

烟是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形成的。

石蜡的熔点、沸点都很低,很易液化和汽化。

(3)实验探究: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

小亮得出结论,白烟是CO2。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

小光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____。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发现白烟燃烧,火焰顺着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__的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________的假设。

【结论与解释】

(4)由以上探究可知:

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

(5)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但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

他们先查阅了资料:

a.常温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b.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比常温空气轻,在空气中上升的原理制成的”,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

接下来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2)乙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

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后谁先熄灭?

”这一问题,丙、丁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

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①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最终都熄灭了.原因是;

②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③本实验条件下,丙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选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房间外    D.打开窗户跳出.

6.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1】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小明认为:

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

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

小芳认为:

【设计实验方案】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1)定性实验:

换一根长的导管,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再在导管的另一端做点火试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真题面对面

1.足量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常压)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②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

④若产物中二氧化碳与水分子个数相等,则反应后瓶内气体总质量增加.

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今天我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再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在水槽固定一支生日蜡烛,加入适量8%的氢氧化钠溶液,点燃蜡烛后,将一支大试管迅速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如图1),请你帮助完成下表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解释或化学反应方程式

(1)蜡烛逐渐熄灭,试管内的

液面逐渐

试管内氧气越来越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压强降低

【实验拓展】

点燃一根直径为4cm的蜡烛,观察到烛芯周围有一杯状的烛油.蜡烛燃烧的质量与燃烧的时间呈现如图2所示的关系.

(1)据图判断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选填“稳定”或“不稳定”)。

(2)事实上,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在某些化学原理论,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在某些化学原理上相似,请写出其中的一点.

参考答案

1.C

提示:

在一个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蜡烛燃烧消耗了杯子中的氧气,随着蜡烛的燃烧,杯子中的氧气越来越少,蜡烛的火焰会逐渐熄灭;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造成杯子内的压强减小,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进入杯子;故会观察到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上升.

2.C

提示: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就是石蜡蒸气,而不是液态石蜡.故A的说法不正确;

B.子火焰能够燃烧是因为,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低.故B的说法不正确;

C.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能从导管末端导出,试验不会成功.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故C的说法正确;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故D的说法不正确;

3.B

提示:

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会减少,故A错误;

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B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C错误;

D.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D错误;

4.

(1)无变浑浊无白可燃(3)①变浑浊②水蒸气③小明小亮、小光(4)小明(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致,不是白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示

(1)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是无色气体;石蜡是白色固体,具有可燃性;(3)①向刚才吹灭的蜡烛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因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有散去,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②在白烟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③白烟能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为小明的猜想提供了依据,同时排除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可能性;(4)白烟不是二氧化碳,但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没有散去,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5.

(1)小    

(2)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  外焰    

(3)①茶杯内空气中的氧气被耗尽

②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温度高,密度小,聚集在杯内上方;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沉积在杯内下方  

③AC

提示:

(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因此质软,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根据蜡烛燃烧火焰的现象可知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三层.由于外焰燃烧的最为充分因此此处的温度最高,所以此处的火柴梗处先变黑.

(3)①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当茶杯内空气中的氧气被耗尽时蜡烛就会熄灭.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当温度高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会减小,故填:

蜡烛燃烧时使杯内温度升高,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使上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沉入杯底使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

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是因为他认为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沉积在杯内下方.

③A.用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燃烧时产生的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着火时温度高,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在上方,不能成站立姿势跑出,错误;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正确;

D.高楼着火不能打开窗户跳出,错误;

6.【猜想】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现象与结论】玻璃导管中有凝固的石蜡,导管口没有明显现象;玻璃导管中有凝固的石蜡,导管口有蓝色火焰;

提示:

【猜想】由于蜡烛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在不充分燃烧是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小芳的猜想为:

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现象与结论】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到导管里时冷却,又可凝成石蜡,故玻璃导管中有凝固的石蜡,导管口没有明显现象,则证明小鹏的猜想正确;

如果上述两种现象都有,即玻璃导管中有凝固的石蜡,导管口有蓝色火焰,则证明小芳的猜想正确;

真题面对面

1.B

提示:

①起始阶段氧气含量高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法正确;

②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因此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说法正确;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说法正确;

④若产物中二氧化碳与水分子个数相等,水是液体,因此反应后瓶内气体总质量应该减少,说法错误;

2.【实验操作】上升;

【实验拓展】

(1)稳定;

(2)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提示:

【实验操作】蜡烛燃烧消耗试管内的氧气,试管内氧气越来越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压强降低,所以蜡烛逐渐熄灭,试管内的液面逐渐上升;

【实验拓展】

(1)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速率是稳定的;

(2)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随堂精练卷

第2课时:

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区别瓶内是人体呼出的气体还是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

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把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

C.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中D.观察颜色

2.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④将饮料管小心的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①④D.④③

3.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4.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相同(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及结论).

(2)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水蒸气含量是否相同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5.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________。

(2)人呼气时,活塞A、B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6.某同学为探究动物的呼吸作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数小时后发现,U型管内的液面A处(填“上升”或“下降”),B处(填“上升”或“下降”).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发现.该实验说明动物吸入气体,呼出气体.

7.某实验测出的人的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气体

吸入空气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5%

X

21%

15%

Y

0.03%

3.68%

水蒸气

0.06%

5.44%

其他

0.91%

0.88%

(1)X、Y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其中X是,Y是。

(2)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

(3)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

(4)氮气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原因是。

8..初三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做“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题时,对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进行研究,他们将集气瓶盛满水,塞上带长短两根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如图,打开A、B两端的止水夹,在A端向瓶内吹气,待水全部排出后,关闭A、B两端的止水夹,即收集到一瓶呼出 的气体.

(1)能否从B端向瓶内吹气?

,理由是

(2)请你设计一种不需要打开橡皮塞便能向瓶内加入澄清石灰水的简便方法(可选择你所需要的用品).

真题面对面

1.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  )

A.水蒸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

2.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3.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2含量变化直有这么大?

(1)利用图乙所示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4.小李同学和王老师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

小李同学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管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口处,移开玻璃片,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王老师将塑料袋内的空气排尽,然后向袋内吹气,收集一定体积呼出的气体,利用仪器测定气体成分(见下表)

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吸方式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体积分数)比较

成分

室内空气

正常呼出的气体

变化值

氧气

20.77%

17.17%

3.60%

二氧化碳

0.056%

3.67%

3.61%

水蒸气

1.98%

2.50%

0.52%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主要物质是;

(2)小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小,理由是;

(3)小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如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写一点即可);

(4)①由表可以看出,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出的气体相比较,(填名称或化学式)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值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

1.C

提示:

A.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B.把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呼出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D.二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2.B

提示: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首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然后将集气瓶和玻璃片一起放入水槽,将饮料管插入集气瓶,并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然后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即可。

3.C

提示: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故正确;

B.根据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瓶.正确;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无浑浊,故错误;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故正确;

4.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及结论

氧气

含量是否相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气体与空气的集气瓶中

据木条燃烧的情况判断氧气含量情况

水蒸气

含量是否相同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向其中一块吹气

通过观察玻片上的水雾情况判断水的含量

二氧化碳

含量是否相同

将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

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

提示:

根据氧气能助燃的性质检验氧气含量;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利用水蒸气遇冷凝结的方法检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5.

(1)打开关闭

(2)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3)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提示

(1)吸气时,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空气从导管进入Ⅰ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后,除去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人体;呼气时,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呼出的气体通过Ⅱ瓶内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6.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上升;下降;木条熄灭;氧气;二氧化碳

提示:

小白鼠呼吸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被小白鼠吸收掉,石灰水吸收了二氧化碳而变浑浊,木条因缺氧气而熄灭;故容器内气体压强也变小,U形管内液面会有变化A处上升B处下降.故可知动物吸入氧气气体,呼出二氧化碳气体.

7.

(1)氧气;二氧化碳;

(2)氧气;(3)对着干冷的玻璃片上呼气;(4)呼吸产生了气体,使气体的总体积增加.

提示:

(1)由于人吸入的气体是空气,体积分数占21%的X是氧气,二氧化碳占0.03%,则Y是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是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氧气.

(3)由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会被凝结成水珠,所以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呼气,与没有对着哈气的玻璃片进行对照.

(4)由表中数据可知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增加量要比空气中减少的体积多,也就是说氮气含量虽然没变,呼出气体的总量却增大了,所以氮气的体积分数减少了.

8.

(1)不能;因为如果从B端向瓶内吹气,瓶中的水不能排出.

(2)可用注射器吸取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扎在橡皮塞上向瓶中注入石灰水。

提示:

(1)从B端吹气时集气瓶内的水不会被排出,所以不能从B端向瓶内通气。

(2)此为开放性实验题,只要符合条件的设计均可,此处我采用注射器进行实验,用针头从橡皮塞扎入,把预先吸入的澄清石灰水注射入集气瓶中。

真题面对面

1.A

提示:

氯化钴试纸常用来检验水是否存在,图中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故选A.

2.D

提示:

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此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此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故此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3.

(1)排水不能

(2)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空气中虽然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含量低,100mL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极少,不会变浑浊

提示:

(1)根据图示可知:

利用图乙所示是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因为氮气也不支持燃烧;

(2)分别向装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并震荡.空气瓶中没有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瓶中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原因是: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空气中虽然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含量低,100mL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极少,不会变浑浊.

4.

(1)氮气;

(2)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也能够和水发生反应;

(3)呼出的气体由于人体已消耗了大部分的氧气,氧气含量低;

(4)①O2和CO2或氧气和二氧化碳。

提示: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少量氧气减少,但是呼出气体中大量的还是氮气;

(2)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也能够和水发生反应,故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小;

(3)呼出的气体由于人体已消耗了大部分的氧气,故伸入燃着的木条后会木条会熄灭;

(4)①根据表中信息可知,O2和CO2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值基本相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

第3课时——科学探究方法

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  )

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

2.可乐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可采取的措施为(  )

A.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火柴检验

B.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然后闻气味

C.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然后观察颜色

D.在瓶口上方放一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

3.俗话说“桂花香,蟹黄肥”.温州是盛产螃蟹的地方,青色的螃蟹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