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份特供卷三湖南省怀化市期末考试附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223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份特供卷三湖南省怀化市期末考试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份特供卷三湖南省怀化市期末考试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份特供卷三湖南省怀化市期末考试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份特供卷三湖南省怀化市期末考试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份特供卷三湖南省怀化市期末考试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份特供卷三湖南省怀化市期末考试附解析.docx

《届高三历史份特供卷三湖南省怀化市期末考试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份特供卷三湖南省怀化市期末考试附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份特供卷三湖南省怀化市期末考试附解析.docx

届高三历史份特供卷三湖南省怀化市期末考试附解析

2020届高三历史2月份特供卷三(湖南省怀化市期末考试)(附解析)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强调: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吕氏春秋》则说:

“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

”后者对孝的认识

A.与前者本质相同B.更强调个人道德修养

C.体现了时代潮流D.更强调宗法血缘观念

2.《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到适婚年龄(15岁至30岁)不嫁,征收五倍人头税。

有学者对此解释说:

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事,但当时民间聘礼太重,罚女子,是为了迫使女子出嫁,男子能够娶妻。

此举

A.导致男尊女卑现象严重B.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

C.意在缓解政府财政危机D.提高了女性经济地位

3.西汉中朝官很重要的一项职权是重大事务集议。

中朝集议违规触法官吏主要涉及丞相、御史大夫、司空等最高级别的行政官员。

这反映了

A.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灵活B.政府决策方式具有民主性

C.汉代官制发生根本变革D.中朝对外朝形成权力制约

4.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说:

“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

生熟相和,炼成则钢。

”此炼钢法指的是

A.高炉炼钢法B.块炼法C.渗碳炼钢法D.灌钢法

5.下表据全汉昇《自宋至明政府岁出入中钱银比例的变动》整理。

这一“变动”体现了

时间

银钱比

宋至道三年(997年)

37.6万两=钱30.08万贯

1232.5万贯

1:

40

宋元祐元年(1086年)

5.7万两=钱5.7万贯

4848万贯

1:

850

明万历八年(1580年)

284.5万两

2176.5万文=银2.17万两

131:

1

明泰昌元年(1620年)

583.02万两

3935.7万文=银4.82万两

121:

1

A.商品经济发展B.明代铜钱信用降低

C.民间外贸发达D.中国白银产量增多

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

明清之际到乾嘉时代“江、浙学风这一种的转变,虽于古经典之训释考订上,不无多少发明;但自宋以来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却渐渐消沉了。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乾嘉学派重实学反空谈B.乾嘉学派提倡经世致用

C.乾嘉学派推崇人文精神D.乾嘉学派否定程朱理学

7.下表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县、道

魏晋南北朝

郡、王国

县、侯国

唐后期五代

道(方镇)

府、州

府、州

路、府、州

州、县

A.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影响行政区划B.统县政区均由高层政区演变而来

C.州的层级变动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D.县级政区创始于秦朝并最为稳定

8.某学者说道:

明代给事中是分科的,依照尚书六部分六科。

……皇帝诏书必经尚书,始分部行下全国,此六科给事中仍可有封驳权。

这表明

A.政府行政效率提高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监察机构职权扩大D.明朝吏治腐败严重

9.西学中源说(基本观点认为西方某些科学技术和事物源自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最为盛行。

到20世纪初,这种理论的市场便越来越小,批评之声越来越多。

这一变化说明

A.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主流B.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C.中国传统文化遭到否定D.西学的影响力扩大

10.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中国租借的英国高升号运兵船。

根据国际法,8月3日英国认定日本应对英国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负责,12日英国仍重申这一立场,20日英国转而声称中国应负赔偿责任。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英日矛盾因战争爆发而消除B.中国在中日的舆论战中失利

C.事件责任的裁定受利益主导D.中国战败导致英国态度转变

11.1927年初,武汉进入“无工不组会,无会不罢工”的时代。

有工会提出工人每年要有两周休假,每年红利分配,结婚发结婚补助等要求。

不如意则罢工、游行示威,“工人每月工作之日,不过十四五日而已”。

由此可知

A.武汉成为全国工人运动中心B.工人运动遭到政府镇压

C.工人运动出现“左”的倾向D.工会斗争取得重大成果

12.蒋廷黻曾在1931年发文大力称赞妥协性的琦善外交,贬斥林则徐的盲动。

1938年,他所著书中虽然批评林则徐,但把林则徐放到比琦善更高的位置上。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作者史观的改变B.国家战略的调整

C.国际形势的变化D.国共合作的实现

13.“在经济上,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于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富农经济。

”这些主张

A.指明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成为三大改造的指导思想D.属于新三民主义理论范畴

14.1959年中印边界爆发冲突,苏联政府在声明中含糊地表示遗憾。

1962年10月,苏联在《真理报》社论中称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认为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

这种转变表明

A.苏联对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B.社会主义阵营得到进一步巩固

C.苏联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国际局势影响了苏联对华政策

15.观察漫画《敬祝进步》。

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漫画:

敬祝进步(缪印堂)

1954年:

“你好啊!

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

1953年:

“哈!

我相信你!

A.经济建设的“浮夸风”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D.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

16.某学者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

该学者意在说明

A.政治变革中边缘力量优势明显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

C.经济体制改革受民间力量推动D.城市经济改革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基础

17.公元212年颁布的《安东尼努斯敕令》中说到:

“赐寰宇黎庶罗马公民权,……一旦寰宇黎庶具享公民之权,罗马之伟大远胜海外诸邦,荣耀亦弗先祖可比肩。

”该敕令的颁布是为了

A.扩大罗马统治的疆域B.强化国家民族认同

C.巩固罗马共和国统治D.实现帝国居民平等

18.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说:

“国王本身是议会的一部分,故而是其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

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利胡作非为,而只‘防止’胡作非为。

”由此可知

A.作者主张限制王权B.国王与议会权力均衡

C.国王已经统而不治D.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

19.美国制宪会议后,联邦党人说道:

“制定一种选举和纳税的共同标准会产生极其有益的效果。

如果他们的代表份额是受这条规章管理的,他们就会有兴趣多报人口。

如果这条规章只决定他们分摊的税额,相反的诱惑就会占优势。

”该主张体现

A.州权主义已占据主流B.邦联政府软弱无权

C.协调南北矛盾的意图D.共和理念得以落实

20.近代有位思想家说:

“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B.洛克C.卢梭D.康德

21.1813至1814年,英国政府废除了伊丽莎白时代的《学徒法令》等以政府管制为特征的家长式立法,正式放弃了由政府决定劳工工资的传统做法。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重商主义遭到摒弃B.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英国阶级矛盾尖锐D.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22.1921年5月,列宁在一次报告中说道:

“1920年秋季和冬季,我们大工业的某些重要部门曾经开工,但是后来不得不又停工了。

原因是什么呢?

为什么会停工呢?

……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粮食和燃料储备。

”这说明

A.苏俄放弃发展重工业的政策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完全失败D.实践推动了政策转变

23.美国作者弗兰克·弗雷德尔说:

1937年美国经济衰退以前的经济复兴,是罗斯福的政府开支刺激经济的结果,“从这种经验中产生一些新的经济理论,……这种新经济理论后来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作者旨在说明

A.罗斯福新政已取得成功B.凯恩斯主义是新政的理论基础

C.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确立D.新政影响了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24.某学者评论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通过这些扭曲滑稽的、但却着实让人心酸的意象,我们从“变形”中看到了“正常”,从扭曲的社会中看到了其应有的模样。

与《变形记》属同一流派的是

A.《巴黎圣母院》B.《等待戈多》C.《十日谈》D.《人间喜剧》

第II卷

本卷共三道大题,共52分。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第十七条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节选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条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第十五条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

“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

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

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摘编自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特点,并简析其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内容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2年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6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9年8月17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联合主办了以“近代中国的‘关键词’和‘主义’话语的多元性”为主题的学术会议。

通过会议的深入交流,与会学者初步总结出有可能对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和思想影响最大的十大关键词:

“革命”、“民主”、“科学”、“民族(国家)”、“进化(进步)”、“自由”、“平等”、“文明”、“社会主义”、“变法(改革)”。

从上述十大关键词中任选两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述。

(要求:

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德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交通运输业,而铁路建设则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

1835年,纽伦堡和菲尔特之间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正式吹响了德国工业化的进军号。

与其他国家不同,政府的推动是德国铁路事业突飞猛进的关键因素。

这项崭新的交通事业从一开始就受到政府高层的重视。

在德国铁路建设的早期,很多线路都是由政府直接主办的,后来也曾涌现出私人投资铁路的浪潮,然而国家的统一给德国铁路事业的继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俾斯麦上台后开始大力推进铁路国有化运动,但在当时自由放任思想普遍流行的形势下,国有化的阻力还是很大的。

1870年代后期的经济萧条对铁路国有化其实是一个推动,因为很多人批评私营铁路管理不善,效率低下,此后,国家购买铁路的行动提上日程。

1879年,普鲁士政府购买了5000公里的私营铁路,1884年再次收购了10个公司手里的4000公里铁路,随后还决定停止给予公司以建筑重要路线的新特许权。

到1909年,德国全部铁路长度为6万多公里,而属于私人所有的标准轨铁路仅有3600公里。

正是通过国家拥有和管理铁路,德国交通运输事业很快迎来巨大发展。

——摘编自刘雄《大国崛起的产业政策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事业发展对德国的影响。

(9分)

高三历史(三)答案

第Ⅰ卷

1.【解析】据题干“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可知忠孝符合统治阶级和社会的需要,且《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书主持编订的,糅合百家精华,形成杂家,超越了儒家仁政的目标,顺应了中央集权的时代潮流,故选C项:

儒家提倡孝道,意在实施仁政,而《吕氏春秋》提倡忠孝,意在培养忠君思想,加强君权,后者对前者有发展,排除A项;儒家强调孝是个人道德问题,而《吕氏春秋》强调忠孝是社会需要,排除B项:

《吕氏春秋》强调的是为君主服务,排除D项。

【答案】C

2.【解析】题干中汉代政府的措施意在鼓励男女婚姻,多生育生产力——劳动人口,维护小农经济,安定社会,故选B项;男尊女卑是指社会、家庭中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女性依附于男性,题干讲的是政府对女方索要聘礼过重的打击,排除A项;题干提及汉代政府此举是打击女方索要聘礼太重而已,督促适龄男女结婚,排除C项;古代包括汉代女性地位低下,排除D项。

【答案】B

3.【解析】结合中外朝制度的知识点,并据题干中“中朝集议违规触法官吏主要涉及丞相、御史大夫、司空等最高级别的行政官员”,意在牵制以丞相为核心的外朝官员,达到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故选D项;题干提及的不是管理方式灵活与否的问题,而是中朝官集议哪些中央官员,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中朝官如何与丞相协商问题,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中朝官对外朝官的牵制,不是官制的改革,排除C项。

【答案】D

4.【解析】灌钢法,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与题干介绍吻合,故选D项;高炉炼铁法是一种主要的现代(不是古代)炼铁方法,在高炉中把铁矿石还原成铁的一种连续冶金方法,排除A项;块炼铁方法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点火焙烧,在650度至1000度温度下,利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遂使铁矿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排除B项;渗碳就是增加钢铁制品的含碳量,我们现在通常把含碳量0.25%以下称低碳钢,0.25—0.6%左右的叫中碳钢,到0.6%以上称高碳钢,再高就是生铁,低于这个范围就熟铁了,钢的含碳量在合理范围内越高就越硬,排除C项。

【答案】D

5.【解析】题干反映了从宋朝到明朝银、钱岁出入有增加,银增加更快,结合知识点:

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明代货币白银是中外贸易的主要货币,故选A项;铜钱在古代一直通行于民间,信用良好,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自宋至明政府岁出入中钱银比例的变动》,并非外贸收支,排除C项;题干提及的财政收支,不是白银产量,排除D项。

【答案】A

6.【解析】题干中“江、浙学风这一种的转变,虽于古经典之训释考订上,不无多少发明”,可见乾嘉学派崇尚考订,故选A项;题干中“但自宋以来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却渐渐消沉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见乾嘉学派不注重联系现实,排除B项;乾嘉学派的出现,一般认为是清朝统治阶层残酷镇压和笼络羁縻臣民政策的产物,是对人文主义的摧残,排除C项;乾嘉学派重考据,反对程朱理学空谈心性,但不否定程朱理学,排除D项。

【答案】A

7.【解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郡县制——州郡县制——州县制——道路制——行省制等,层级历经了两级制——三级制等,这与管理层级和幅度相关,故选A项;统县政区中的“府”不是由高层政区发展而来的,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排除C项;县级政区创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答案】A

8.【解析】题干中“皇帝诏书必经尚书,始分部行下全国,此六科给事中仍可有封驳权”,可知六科给事中对皇权有一定的牵制,故选B项;题干未提及政府的办事的时间缩短,排除A项;题干只是提及六科给事中可以封驳皇帝诏令而已,没有提及还可以管辖其他部门,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官吏的贪污问题,排除D项。

【答案】B

9.【解析】题干提及西学中源说由盛行到衰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学不断传入,不合事实的西学中源说破产,故选D项;中体西用思想是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也就是西学中源说盛行之时,排除A项;华夷观念在19世纪末20世纪崩溃了,排除B项;中国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直到新文化运动才动摇,排除C项。

【答案】D

10.【解析】题干提及英国由控诉日本到要求中国赔偿高升号运兵船,期间英国与日本讨价还价,日本对英国让步,双方签订了《英日通商航海条约》可见英国的声明改变基于英国的利益,故选C项:

在甲午中且战争中,英国为提防俄国而拉拢日本,以图英国在华利益最大化,但英日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A项:

题干未提及中日双方舆论战,且舆论只是实际利益的延伸而已,排除B项: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标志是1895年1月的威海卫战役,排除D项。

【答案】C

11.【解析】题干中“不如意则罢工、游行示威,‘工人每月工作之日,不过十四五日而已’”,可知此时工人运动有不合理之处,带有过火倾向,故选C项;题干只是提及武汉的工会及工人运动的情况,未提及武汉工人运动与全国的关系,排除A项;工人运动遭到政府镇压是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工会工人不合理的要求及不利于生产的情况,排除D项。

【答案】C

12.【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廷黻1931年赞扬琦善,是和国民政府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政策相关,而1938年批评琦善因为此时国共合作抗日,故选B项;蒋廷黻服膺进化史观,题干看不出蒋廷黻的史观的变化,排除A项;国际形势在20世纪30年代的总形势是经济危机蔓延世界,且法西斯势力猖獗,排除C项;国共合作的实现是1937年9月22日,且题干未提及这一问题,排除D项。

【答案】B

13.【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主张反帝反封建,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与题干的意旨相吻合,故选B项;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题干无提及,排除A项;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是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题干中“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相冲突,排除C项;新三民主义理论不主张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排除D项。

【答案】B

14.【解析】题干中提及对中印边界冲突,苏联由含糊其辞到1962年支持中国,结合所学知识——1962年1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可见这是苏联希望中国在导弹危机中支持苏联,故选D项;这一时期中苏关系处于恶化状态,排除A项;中国在1960年和苏联关系恶化,实质上退出了社会主义阵营,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题干未提及,排除C项。

【答案】D

15.【解析】紧扣题干中的出处《敬祝进步》和对漫画进行解读,意思是一五计划的1953年任务超额完成,而1954年我国将大幅超额完成任务,故选C项;“浮夸风”出现于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排除B项;一五计划只是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当前还处于工业化过程中,排除D项。

【答案】C

16.【解析】题干中提及“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且举例小岗村、乡镇企业、个体户三个民间力量推动了农村、城市的改革,故选C项;题干中“中国的市场化变革”可知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题干中“体制外”、“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乡镇企业”、“个体户”可知这是民间力量,排除B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的改革,且题干中未提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农业的作用,排除D项。

【答案】C

17.【解析】题干中敕令提及百姓享有公民权后,则罗马将比海外诸邦更伟大,荣耀也超过先辈,该敕令有利于公民认同罗马帝国,故选B项;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就已经地跨三洲、水兼四海了,此时重心是整合庞大的帝国,排除A项;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排除C项;罗马帝国是奴隶制国家,奴隶遭到奴隶主的残酷剥削,排除D项。

【答案】B

18.【解析】题干中提及“国王本身是议会的一部分”,适当享有立法权,拥有否决权,防止胡作非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见国王与议会相互牵制,故选B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议会权力至上,国王权力受限,排除A项;题干提及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而非“决定”权,可知国王还有用一定的权力,排除C项;责任内阁制处理的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对议会负责,题干提及的是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排除D项。

【答案】B

19.【解析】题干提及“制定一种选举和纳税的共同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南方州的黑人按照五分之三的比例折合,这实际上在平衡南北矛盾,故选C项;州权主义意味着地方分裂势力猖獗,制宪会议确立了联邦主义原则至上,排除A项;制宪会议决定成立的中央集权政府,且题干未提及邦联制度的弊端,排除B项;共和理念即反对贵族制度,题干无提及,排除D项。

【答案】C

20.【解析】题干提及的是社会契约论,这是卢梭的思想,故选C项;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题干无提及,排除A项;洛克主张分权学说,议会权力至上,题干无提及,排除B项;康德从哲学高度总结了启蒙运动,题干无提及,排除D项。

【答案】C

21.【解析】题干提及1813至1814年,英国政府废除政府管制的法律,即主张自由主义思想,符合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思潮,故选B项;重商主义意为鼓励进口,限制出口,多储备黄金,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问题,排除C项;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

【答案】B

22.【解析】题干提及“大工业的某些重要部门”的开工到停工,是“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粮食和燃料储备”,并结合时间——1920年秋季和冬季,这时期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故选D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形成后,此时斯大林未执政,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3月,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废止是在新经济政策颁布后,排除C项。

【答案】D

23.【解析】题干中“从这种经验中——即罗斯福新政的实践——产生一些新的经济理论,……这种新经济理论后来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可知罗斯福新政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了实践基础,故选D项;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这才是罗斯福新新政成功的时间点,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产生于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中,不是之前,排除B项;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确立是罗斯福新政实践过程中,题干未提及,排除C项。

【答案】D

24.【解析】题干中“我们从‘变形’中看到了‘正常’,从扭曲的社会中看到了其应有的模样”以及卡夫卡《变形记》,可知这是现代主义文学,故选B项:

《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排除A项:

《十日谈》属于人文主义文学,排除C项:

《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排除D项。

【答案】B

第II卷

25.(25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