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656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docx

《最新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docx

最新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

1)感冒:

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病机:

卫表不和,肺失宣降。

治则:

解表达邪。

2)咳嗽:

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一种症候。

病机:

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治则:

外感咳嗽,祛邪止咳;内伤咳嗽,扶正补虚。

证型: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4.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3)哮病:

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机:

外邪触动伏痰。

治则:

发则治标,平时治本。

分型:

1.发作期

1)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

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4)喘证:

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5)肺痈:

是肺叶生疮,形成疮疡的一种病征,属内痈之一。

病机:

血瘀。

治则:

祛邪。

证型:

1.初期:

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成痈期:

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

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

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6)肺痨:

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病,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7)肺胀:

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8)心悸:

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病机:

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治疗原则:

心悸应分虚实论治。

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9)胸痹:

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病机:

心脉痹阻。

治则:

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证型:

1)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散

5)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10)不寐:

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治则:

补虚泄实,调整脏腑阴阳。

11)癫狂:

病机:

癫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狂为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12)痴呆:

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智异常的疾病。

13)厥证:

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病机:

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治则:

醒神回厥。

14)胃痛:

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

病机:

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治则:

理气和胃止痛。

证型:

1)寒邪客胃: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2)饮食伤胃: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4)湿热中阻:

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

5)瘀血停胃:

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耗: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15)痞满:

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病机:

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治则:

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16)呕吐:

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病机: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治则:

和胃降逆。

证型:

实证

1)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2)食滞内停: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虚证

1)脾胃气虚:

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

2)脾胃阳虚: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

3)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17)噎嗝:

指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

18)呃逆:

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19)腹痛:

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疼痛为主症的病症。

病机:

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治则:

通。

证型:

1.寒邪内阻:

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

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4.肝气郁滞: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

6.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20)泄泻:

是以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病机:

脾病与湿盛,致肠道功能失司。

治则:

运脾化生。

1、暴泻

1)寒湿内盛:

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

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肠胃:

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食滞重—枳实导滞丸)

2、久泻

1)脾胃虚弱: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2)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3)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21)痢疾:

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

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病机:

邪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

治则:

热痢轻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着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

22)便秘:

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病机:

大肠传导失常。

治则:

通下。

治则:

实秘

1)热秘: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

顺气导滞-六磨汤

3)冷秘: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

虚秘

1)气虚秘:

益气润肠-黄芪汤

2)血虚秘:

养血润燥-润肠丸

3)阴虚秘:

滋阴通便—增液汤

4)阳虚秘:

温阳通便—济川煎

23)胁痛:

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病机:

肝络失和。

治则:

疏肝和络止痛。

24)黄疸:

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病机:

湿邪为患。

治则:

化湿邪,利小便。

证型:

阳黄

1)热重于湿:

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

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胆府郁热:

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急黄):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犀角散

阴黄

1)寒湿阻遏: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

2)脾虚湿滞: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25)积聚:

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

病机:

气机阻滞,淤血内结。

治则:

分初、中、末三个阶段:

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证型:

聚证

1)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合木香顺气丸

2)食滞痰阻:

理气化痰,导滞通便-六磨汤

积证

1)气滞血阻:

理气消积,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2)瘀血内结:

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3)正虚瘀结:

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

26)鼓胀:

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治则:

攻补兼施。

27)头痛:

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病机:

外感头痛为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治则:

外感头痛主以疏风。

证型:

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

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

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

2)血虚头痛:

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

3)痰浊头痛: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4)肾虚头痛:

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

5)瘀血头痛: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28)眩晕: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病机:

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

治则:

补虚泄实,调养阴阳。

证型:

1)肝阳上亢:

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3)肾精不足:

滋养肝肾,填精生髓—左归丸

4)痰湿中阻: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阻窍: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

29)中风:

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病机:

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治则:

中经络以平息肝风,化痰祛瘀通络;中脏腑闭证当息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泄热。

脱证当急救阴回阳固脱。

证型:

1.中经络

1)风痰入络:

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

2)风阳上扰: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

3)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息风汤

2.中脏腑

闭证

1)痰热腑实:

通腑泄热,息风化痰—桃仁承气汤

2)痰火瘀闭:

息风清热,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

3)痰浊瘀闭:

化痰息风,宣郁开窍—涤痰汤

脱证: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3.恢复期:

1)风痰瘀阻:

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

2)气虚络瘀:

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

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30)瘿病:

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病机:

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治则:

理气化痰,清瘿散结。

31)疟疾:

感受疟邪引起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32)水肿:

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表现为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病机:

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治则:

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证型:

阳水

1)风水相搏: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阴水

1)脾阳虚衰:

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2)肾阳衰微: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3)淋证:

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病机:

湿热蕴结于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治则:

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证型:

1)热淋:

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石淋: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苇散

3)气淋:

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

4)血淋: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5)膏淋:

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

6)劳淋:

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34)癃闭:

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病机:

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治则:

腑以通为用。

证型:

实证

1)膀胱湿热:

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

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

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浊瘀阻塞:

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虚证

1)脾气不升:

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2)肾阳衰惫:

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

35)关格:

是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湿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表现的危重病症。

36)郁证:

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病机: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证型:

1.实证

1)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2.虚证

1)心神失养:

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

2)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

3)心肾阴虚:

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37)血证:

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与前后二阴,或渗出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病机:

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引起血液溢出脉外

治则:

治火,治气,治血。

38)痰饮:

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病机:

三焦气化失宣。

治则:

温化。

证型:

1.痰饮

1)脾阳虚弱:

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悬饮

1)邪犯胸肺:

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

泻肺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

3)络气不和:

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

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3.溢饮(表寒里饮):

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4.支饮

1)寒饮伏肺:

宣肺化饮—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39)消渴:

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病机: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病变脏腑以肾为关键。

治则: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证型:

1.1上消:

肺热津伤: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1.2中消:

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气阴亏虚: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1.3下消:

肾阴亏虚:

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

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

40)内伤发热:

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治疗原则:

属实者,解郁、活血、除湿,适当配伍清热;属虚者,益气、养血、滋阴、温阳。

证型:

虚证

1)阴虚发热:

滋阴清热-清骨散

2)血虚发热:

益气养血-归脾汤

3)气虚发热:

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

温补阳气,引火归元—金匮肾气丸

实证

1)气郁发热:

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桅逍遥散

2)痰湿郁热:

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3)瘀血发热:

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41)虚劳:

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治则:

补益。

证型:

1.气虚

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

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

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养血宁心—养心汤

2)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

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

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益气温阳—保元汤

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

3)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42)痹症:

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病机:

风、寒、湿、热、痰、瘀痹阻经络气血。

治则:

祛邪通络。

证型:

1、风寒湿痹

1)行痹: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

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2、风湿热痹: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

3、痰瘀痹阻:

化痰行瘀,除痹通络—双合汤

4、肝肾亏虚:

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

43)痉证:

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44)痿症:

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治则:

虚证扶正补虚,实证祛邪和络。

45)颤证:

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46)腰痛:

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病机:

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证型:

1)寒湿腰痛:

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

3)瘀血腰痛: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肾阳虚:

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

肾阴虚:

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

一、

哮病与喘证:

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

哮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二、肺胀与哮病、喘证:

都以咳而上气,喘满为主症。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日久积渐而成,除咳嗽外,尚有心悸,唇甲紫绀,胸腹胀满等症状;哮病是一个反复发作性的病种,以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喘证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以呼吸气促困难为主要表现。

三、肺痨与虚劳:

肺痨具有传染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有其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虚劳缘于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

肺痨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的病理主要是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

四、胸痹与悬饮:

二者都有胸痛,但胸痹为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放射,常因受寒,情绪激动、劳累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

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嗽、咳痰的肺系证候。

五、痴呆与郁证:

郁证多发于中年女性,多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不发作时可如常人。

痴呆多见于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程迁延,其心神失常症状不能自行缓解,且伴有明显的记忆力、人格情感的变化。

六、厥证与中风:

中风以中老年人多见,常有素体肝阳亢盛。

其中脏腑者,突然昏仆,神昏时间较长,醒后有口眼歪斜,偏瘫等后遗症。

厥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昏倒时间短,醒后无后遗症。

七、呕吐与噎嗝:

都有呕吐的症状。

呕吐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

噎嗝进食哽咽不顺或食入则吐。

呕吐一般病情轻,病程短,预后好。

噎嗝为内伤致病,病情重,病程长,预后欠佳。

八、内科腹痛与外科腹痛、妇科腹痛:

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显;外科腹痛多后发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见腹肌紧张。

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系,如痛经,宫外孕,输卵管破裂等。

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九、泄泻与痢疾:

病位都在肠胃,都有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的症状。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溏,甚至如水样为主症,大便不带血,无里急后重或腹痛。

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一十、黄疸与萎黄:

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

主症为身、目、小便黄染。

萎黄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

主症为皮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

一十一、

一十二、build建造builtbuilt阳黄与阴黄:

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弦数。

急黄为阳黄的重症,病情急骤,色如金,兼神昏,出血等危象。

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

一十三、

一十四、overtake超车,赶上overtookovertaken积与聚:

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腑病。

一十五、

一十六、sleep睡sleptslept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

外感头痛因外邪致病,属实证,起病急,疼痛剧烈,多表现为掣痛、跳痛、胀痛,痛无定时。

内伤头痛以虚证或虚实夹杂多见,起病缓慢,疼痛轻,表现为隐痛、空痛,遇劳加重,时作时止。

一十七、

一十八、give给gavegiven中经络与中脏腑:

中经络者虽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但意识清楚;中脏腑则昏不知人,或神志模糊,伴肢体不用。

一十九、闭证与脱证:

闭证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智昏迷,牙关紧闭,双手握固等。

脱证属虚,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决之候,临床可见神智昏聩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等症。

二十、

二十一、mean表…意思meantmeant阳闭与阴闭:

阳闭有瘀热痰火之象,阴闭有寒湿痰浊之征。

二十二、瘿病与瘰疬:

两者都可在颈项部出现肿块,但瘿病肿块在颈部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

瘰疬病变部位在颈项的两侧或颌下,肿块约黄豆大小,数量不等。

二十三、

二十四、steal偷stolestolen水肿与鼓胀:

都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胀。

鼓胀症状以腹胀为主,皮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

水肿则头面部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腹壁无青筋暴露。

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

水肿是肺脾肾气化失调,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二十五、

二十六、1.以t结尾的词,过去式与原形相同。

如:

put—put,let—let,cut—cut,beat—beat阳水与阴水:

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

发病急,病程短,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

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脏腑亏损。

发病缓慢,病程长,肿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二十七、

二十八、rid免除rid/riddedrid/ridded六种淋证:

都有小便频数,滴沥刺痛,小腹据急引痛。

热淋其病急,小便赤热,小便时灼痛。

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道或腰腹疼痛。

气淋小腹胀满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

血淋为溺血而痛。

膏淋证见小便浑浊如米汤或滑腻如膏脂。

劳淋小便淋沥不尽,时发时止,遇劳即发。

二十九、

三十、draw画,拉,拖drewdrawn癃闭与淋证:

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都有排尿困难,点滴而出的证候。

但癃闭无尿道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常,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每日尿量正常。

三十一、

三十二、bear忍受boreborn上中下消渴:

都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三多一少症。

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突出者为上消。

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突出者为中消。

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突出者为下消。

三十三、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内伤发热由气血阴阳失衡而致,起病缓慢,病程长,多为低热,不恶寒或怕冷,但得衣被则温。

外感发热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急,病程短,发热热度较高,恶寒,得衣被不减。

三十四、痹证与萎证:

痹症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腠理,痹阻筋脉关节所致。

鉴别要点首先是痛与不痛,痹症以关节疼痛为主,而萎证则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

其次肢体活动障碍原因不同,萎证为无力运动,痹症因疼痛影响运动。

最后部分萎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症由于疼痛或关节僵硬不能活动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