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29508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谖客孟尝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冯谖客孟尝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冯谖客孟尝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冯谖客孟尝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冯谖客孟尝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冯谖客孟尝君.docx

《冯谖客孟尝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谖客孟尝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冯谖客孟尝君.docx

冯谖客孟尝君

冯谖客孟尝君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

本文记叙了谋士冯谖自请为齐相孟尝君招揽的门客,并为其焚券市义,营谋“三窟”,排忧解难的故事,反映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才干及作用。

2.掌握冯谖谋士形象的性格特点:

机智豪爽、处事深谋远虑,善于临机而断。

3.掌握本文任务形象互相映衬的表现手法:

写冯谖的同时,也写了孟尝君对冯谖的认识过程,以及其他人对冯谖的态度,诸多人物相互映衬,从而突出主要人物形象。

二、教学流程

(一)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所编撰汇集的一部历史著作。

它的作者已不得而知,它最初只是战国时代各国史官和一些游说之士记录下来的文稿、史料,后经西汉学者刘向的汇集、整理成书的。

全书共计33篇。

《战国策》基本上以记言为主,按国别划分,体例上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是战国时期是史料汇编。

它的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下至秦并六国后(约前460一前220),共约240年左右。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全书分十二国策,本篇选自《齐策》。

孟尝君简介: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竭力招揽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土”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本篇所讲就是孟尝君的故事。

孟尝君即田文,是齐国宰相田婴的庶子,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

田婴从威王时就任职当权,后田婴在齐国任相十一年,齐王封了薛地给田婴做领地。

当初,田婴有40多个儿子,他的小妾生了个儿子叫文,田文是五月五日出生的。

田婴告诉田文的母亲说:

“不要养活他。

”可是田文的母亲还是偷偷把他养活了。

等他长大后,他的母亲便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见给田婴。

田婴见了这个孩子愤怒地对他母亲说:

“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养活了,这是为什么?

”田文的母亲还没回答,田文立即叩头大拜,接着反问田婴说:

“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

”田婴回答说:

“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跟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

”田文说:

“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

还是由门户授予呢?

”田婴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语。

田文接着说:

“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忧虑呢?

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可以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

”田婴无言以对便斥责道:

“你不要说了!

过了一些时候,田文趁空问他父亲说:

“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答道:

“叫孙子。

”田文接着问:

“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田婴答道:

“叫玄孙。

”田文又问:

“玄孙的孙叫什么?

”田婴说:

“我不知道了。

”田文说:

“您执掌大权担任齐国宰相,到如今已经历三代君王了,可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加,而您的家里却积蓄了万金的财富,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

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有宰相。

现在您的姬妾可以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

现在您还一个劲地积累财富,想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却忘记国家在诸侯中一天天失势。

我私下是很奇怪的。

”从此以后,田婴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器重他,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

宾客来往不断,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随之传播到各诸侯国中。

各诸侯国都派人来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

田婴去世后,追谥靖郭君。

田文果然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

这就是孟尝君。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

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

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

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

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

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

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

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

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

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

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

“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

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说:

“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们说:

“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

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

“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

  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

“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

  其中有个门客会披狗皮盗东西,他说:

“我能拿到那件银狐皮。

”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

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

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

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

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

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

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门客中有个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

  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

自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

(二)解题

“冯谖”,齐国孟尝君的门客。

“客”,用作动词,这里是“作食客”的意思。

《冯谖客孟尝君》中的冯谖是一个“高才秀士”的形象。

文章通过描写三个小故事来塑造冯谖形象。

(三)理解课文的内容

原文(1、2自然段):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

“客何好?

”曰:

“客无好也。

”曰:

“客何能?

”曰:

“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

“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

“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

“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

“冯公有亲乎?

”对曰:

“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译文:

齐人有位名叫冯谖的,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嘱托(请求)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

孟尝君问:

“冯谖有何爱好?

”回答说:

“没有什么爱好。

”又问:

“他有何才干?

”回答说:

“没什么才能。

”孟尝君笑了笑接受了他,说道:

“好吧(可以)。

手下的人以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给他吃粗茶淡饭(就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

过了不久,冯谖靠着柱子,弹着他的佩剑唱道:

“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

”手下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说:

“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给他鱼吃。

”又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剑唱道:

“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

”左右的人都笑他,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说:

“照可以坐车的门客那样给他准备车马吧。

”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说:

“孟尝君把我当作上等客人看待了!

”后来又过了些时,冯谖又弹起他的剑唱道:

“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

”左右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这人贪心不足。

孟尝君就问:

“冯先生有亲属吗?

”回答说:

“有位老母。

”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谖母亲的吃用,不让她缺少吃用。

这样(于是)冯谖就不再唱了。

讲解:

描写冯谖初为孟尝君门客,几次弹铗而歌争取上等食客的过程。

人物行为超出常理,情节发展也就生动有趣,同时从超出常理的情节发展中也展示出人物的形象。

冯谖的形象:

举止奇特。

求为门客却自称无所才能爱好;没建什么功劳却要求很多;要求的方式甚至带有一点威胁的色彩。

给当时人的印象是贪心不足,而且还向朋友夸耀,让人讨厌、嘲笑。

以上两自然段并不是冯谖主要的历史事迹,也就是说并非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所在。

但作者着意首先写出这样两自然段文字,还是有重要作用的。

一是写出冯谖后来愿意为孟尝君竭尽自己的才智效力的原因。

为什么冯谖后来那样竭尽自己的才智,愿意为孟尝君服务呢?

这是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他认为孟尝君是自己的知己。

而“士为知己者死”,正是当时所谓策士的一条道德信条。

谁对我好,谁堪称我的知己,那么我就为谁效命。

二是把冯谖这个人物的个性写得更鲜明,形象更丰满。

通过上面那样两部分,就更加有力地把冯谖这个人物的“奇士”风采表现出来了。

同时也写出了孟尝君不以势力取人,礼敬寒士的品德。

对冯谖这样一位无名气、无地位、“无能”“无好”的寒士,他不仅接纳入门,而当冯谖一次又一次地弹铗而歌,不断提出“非份”要求时,他却毫不愠怒,而是郑重其事,一再满足冯谖的要求,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度量和礼敬寒士的品德。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写冯谖初为门客时,弹剑唱歌,要鱼、要车、要求抚养老母的情形。

原文(3、4、5自然段):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冯谖署曰:

“能。

”孟尝君怪之,曰:

“此谁也?

”左右曰: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

“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冯谖曰:

“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

“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

“责毕收乎?

来何疾也!

”曰:

“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

“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

“市义奈何?

”曰: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说,曰:

“诺,先生休矣!

译文:

后来孟尝君发出文告,询问他的门客:

“谁熟习会计的事,能够为我到薛地收债?

”冯谖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

孟尝君看了感到很惊奇,问:

“这是谁呀?

”左右的人说:

“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

”孟尝君笑道:

“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对不起)他,一直未曾接见过他!

”他请冯谖来相见,道歉说:

“我被琐碎的事务弄得精疲力竭(疲劳不堪),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而且性情懦弱愚笨,沉浸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以为羞辱(而您却不见怪),竟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

”冯谖回答道:

“愿意去。

”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

辞行说:

“债收完了,用收回的债款买什么回来?

”孟尝君说:

“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地,派官吏召该还债务的百姓,都来核验契据。

债券全部核对后,他站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老百姓,于是当场把债券烧掉。

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一直赶着车回到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

孟尝君奇怪冯谖回得如此迅速,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去见他,问道:

“债都收完了吗?

怎么回得这么快?

”冯谖说:

“收完了。

”“买什么回来了?

”冯谖回答道:

“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了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

”孟尝君道:

“买仁义是怎么回事?

”冯谖道:

“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

)因此我擅自(私下)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

”孟尝君听后很不高兴地说:

“嗯,先生,算了吧。

讲解:

冯谖市义。

情节曲折,出人意料。

冯谖请求收债,文势一振,似乎可以见出此人的不凡之处。

孟尝君也以为他果然没有看错。

但冯谖却行事更是出人意料,居然矫命,烧掉了债券。

结果孟尝君也不高兴了。

虽然不高兴,也不责备。

此时冯谖的形象在微扬之后急转直下,在孟尝君的心目中不但是无能,甚至是只能坏事了。

但是冯谖的所谓“焚券买义”,实际上是一种争取民心的活动。

文章写冯谖的明智远虑,就在于他比较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尽管一时可以占有大量的财富,很有权势,但如果失去了民心,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具体到孟尝君身上,他看到孟尝君虽然当时是势位煊赫,但是如果“不抚爱子其民”,就是失去民心,不能够争取到人民对他的爱戴的话,一旦在统治者内部的倾轧当中失去势力,那就无立足之地了。

第二部分(3、4、5自然段):

写冯谖到薛地矫命焚券,为孟尝君“市义”的情形。

原文6、7、8自然段):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曰: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

谓惠王曰:

“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齐其闻之矣。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冯谖诫孟尝君曰:

“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庙成,还报孟尝君曰: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译文:

过了一年,齐湣王对孟尝君说:

“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

”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

离薛地还有一百里,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

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

“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冯谖说:

“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它一死罢了(聪明的兔子要有三个窝才仅仅免去一死),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

孟尝君给了冯谖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

冯谖往西到了梁国,他对梁惠王说:

“现在齐国放逐他的大臣孟尝君到各诸侯国去,哪位诸侯先迎接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

”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

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

“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

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

”梁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梁国。

齐湣王听到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惊恐。

于是连忙派太傅拿着千斤黄金,驾着两辆四匹马拉的精美豪华的车子,带上一把佩剑,封好了书信向孟尝君道歉说:

“由于我糊涂(由于我不吉祥,没有福气),遭到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身边阿谀奉承的臣子包围,所以得罪了您。

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但希望您顾念齐国先王的宗庙,暂且回国都来治理国事吧。

”冯谖又告诫孟尝君道:

“希望你向齐王求得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庙。

”宗庙建成后,冯谖回报孟尝君:

“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讲解:

最后一个大转折:

冯谖所市之义在危急关头现出了其大作用。

冯谖奇士的风采一下亮了起来。

至此人们才见到他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而之前的奇特表现则成了其性格不羁、自信不俗的佐证。

文章的这种效果,主要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达成的。

因此能越转越奇,最后达到一个高峰。

第三部分(6、7、8自然段):

写冯谖在经营三窟中,为孟尝君“复凿二窟”的情形。

原文(9自然段):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译文:

孟尝君在齐当了几十年相国,没有遭到丝毫祸患,这都是冯谖计谋的结果啊!

最后一句,是对冯谖之功总括性的评价,这句评价的背后,当包含无数的智谋计划,此文却选取了其中最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进行描写,而能将冯谖的深谋远虑以最富有表现力和悬念感的方式表达出来,显示出作者剪裁的功力和手段。

第四部分(9自然段):

总结冯谖为孟尝君作出的巨大贡献。

(四)、艺术特色

冯谖的形象:

冯谖有着机智豪爽、深谋远虑和临机而断的性格。

策士中的一个典型。

愿为知己效力,富有远见卓识,能审时度势。

刻画冯谖形象的方法

1、欲扬先抑

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这是先抑。

但当孟尝君召人收债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迅速“市义”而归。

在孟尝君失势就国看到“市义”的奇效后,冯谖又作出了更远的谋划,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从此高枕无忧,长保荣华富贵。

由此可见,冯谖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试探,而在孟尝君礼贤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遗余力地为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

一波三折、生动有趣的情节,既彰显出冯谖的独特个性,又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这种手法避免了平铺直叙,造成文章的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姿态横生。

2、映衬烘托

为了突出冯谖的才能,作者巧妙地以孟尝君及其手下门客进行衬托。

冯谖的才能未显露之前,一直受到孟尝君左右的蔑视,嘲笑,乃至憎恶,然而当孟尝君“出记”,询问门下食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时,众多门客竟无一人响应,反而是被左右“贱之”、“笑之”、“恶之”的冯谖自告奋勇,担当此任。

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而以孟尝君态度的转变来烘托冯谖的还不同凡响,则更富意味。

素以礼贤下士著称的孟尝君,起初并不认识冯谖的才能与价值,他之所以在冯谖回答“无能”、“无好”后仍然“笑而受之”,接纳冯谖,其实是以“多养一个也无妨”的无所谓态度来显示他的宽容大度,所以其左右才会“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而当冯谖三弹其铗,索鱼索车时,孟尝君虽然满足了他的要求,但并未意识到这是才具之士的不平之鸣。

冯谖毛遂自荐到薛地收债,他才觉悟“客果有能也,吾负之”,连连道歉,但对冯谖才能的认识并不明确,以至当冯谖焚券市义,要他“拊爱子其民”时,他率然“不悦”,悻悻而道:

“先生休矣”。

直至被齐王罢相,回到封地,看到百姓扶老携幼前来迎接,他才真正认识到冯谖“市义”的良苦用心,认识到冯谖政治眼光的长远。

由是,在后来冯谖为他营造另外“二窟”时,他言听计从,对冯谖极度信任。

孟尝君对冯谖态度逐渐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冯谖的杰出才能逐步显露的过程,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依,以此映衬烘托,有力地凸现了冯谖的卓越不凡。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A、《左传》B、《战国策》

C、《国语》D、《史记》

2、《战国策》是一部

A、编年体史书B、纪传体通史

C、国别体史书D、哲学著作

3、《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刘向B、左丘明

C、司马迁D、战国史官

4、“狡兔三窟”这一成语出自

A、《秋水》B、《冯谖客孟尝君》

C、《季氏将伐颛叟》D、《寡人之于国也》

5、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

A、道家思想B、法家思想

C、人本思想D、民本思想

6、《冯谖客孟尝君》中最能表现冯谖政治才能的情节是

A、弹铗而歌B、焚券市义

C、营造三窟D、乘车过友

7、下列人物属于战国四君子的是

A、冯谖B、孟子

C、庄子D、孟尝君

8、《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

A、胸无远见B、深谋远虑

C、贪图小利D粗犷豪爽

二、阅读分析题

1、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

“客何好?

”曰:

“客无好也。

”曰:

“客何能?

”曰:

“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

“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

“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

“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

“冯公有亲乎?

”对曰:

“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揭:

过:

(2)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贫乏不能自存。

使人属孟尝君:

左右与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食之,比门下之鱼客:

孟尝君客我:

(3)冯谖弹铗而歌,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4)这段选文在刻画冯谖形象上起什么作用?

(5)这段选文刻画冯谖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2、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冯谖署曰:

“能。

”孟尝君怪之,曰:

“此谁也?

”左右曰: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

“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冯谖曰:

“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

“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

“责毕收乎?

来何疾也!

”曰:

“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

“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

“市义奈何?

”曰: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说,曰:

“诺,先生休矣!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责:

以何市:

反:

之:

怪:

衣冠:

(2)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左右曰: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窃以为君市义:

(3)请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4)这段选文表现出冯谖性格的哪些特征?

(5)这段选文在刻画冯谖性格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3、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曰: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

谓惠王曰:

“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齐其闻之矣。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市义:

乃:

反:

固:

(2)冯谖为孟尝君“复凿二窟”指的是哪两个地方?

并分析“复凿二窟”的意义。

(3)这段选文表现出冯谖性格的哪些特征?

(4)这段选文在刻画冯谖性格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A4、B5、D6、B7、D8、B

二、阅读分析题

1、

(1)揭:

举起。

过:

拜访。

(2)贫穷困乏不能养活自己,请人嘱托(请求)孟尝君。

左右的人以为孟尝君轻视他,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

给他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